麥茬不清理就直接播種玉米,是農民為了省事嗎?

xiangping_sdk


玉米,俗稱包穀,在全世界都有著廣泛的種植範圍。在我國北方農作物一年兩熟的地區,玉米是在小麥收割之後再播種的。在早些年,播種玉米之前是需要先把麥茬地用犁耙深耕細耨之後才進行點種的。隨著農業科學技術和農業機械化的發展,玉米免耕播種技術在農村慢慢得到了推廣,因為它的優點比較多,經過多年實驗,免耕比深耕的產量基本差不多,所以得到了廣大農民朋友的認可。麥茬不清理就直接播種玉米,並不單單是為了省事,下面我們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的真正原因。

1,近年來農村家庭養殖牲畜的變少。記的上小學的時候,我們河南農村地區農民們為了提高收入,基本上家家都有豬圈和羊圈,還有很多養牛戶。麥子收完以後會把地裡的麥秸稈拉回來找個空地垛起來,用來喂牛和羊,墊在豬圈裡被豬踩一段時間和豬糞混在一起就發酵成肥沃的農家肥。最近幾年隨著新農村的建設,庭院人畜混居的現象基本沒有了,所以麥秸稈也不再需要。

2大型先進小麥收割機和玉米播種機的出現,解決了麥茬太長播種不便的問題。以前的收割機技術落後,割完麥子之後地裡面“毛烘烘”一片,麥茬高度十多公分,麥秸粉碎的也不徹底,不方便玉米的播種。新一代的收割機的收割手們能把麥茬控制在十公分以下的高度,而且新型玉米播種機也有粉碎麥茬的功能,麥秸粉碎的很徹底,給玉米免耕播種創造了有利條件。另外秸稈還田還能增強土壤的肥力,一舉兩得。

3玉米的生長習性適宜儘早播種。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都是一年兩熟,留給玉米生長週期較短,有句諺語叫“玉米種植儘早播,相錯一天差的多”,所以要儘早的種上,這樣可以延長玉米的生長期,提高產量。有的時候下雨地裡有墒的話還要搶墒情,如果麥收後再深耕的話,就浪費了三到四天的時間,錯過了墒情就可能會影響出苗,這幾天時間對玉米的生長很關鍵。所以這些因素都是促使搶種玉米的外在誘因。

4玉米號稱“鐵桿”莊稼,不用深耕就能出苗生長。它的產量和深耕之後差不多,現在耕一畝地成本在50塊左右,免耕播種這筆費用就可以省去,減少了農民的開支,節省了時間,提高了播種效率。

5,麥茬在地裡還能起到蓄水保墒、增強抗倒伏能力的作用。因為地表有麥茬和碎秸稈的覆蓋,太陽不能直射地面,它們就起到了一部分“保溫層”的作用。下面土壤裡的水分、肥力 、熱量不易揮發,能提高產量。另外土壤沒有經過深耕,它原有的主體結構沒有被破壞,土質比較硬,玉米的根系抓地能力就比較強,能起到相應的抗倒伏作用。

小結:麥茬不清理就直接播種玉米的真正原因是更加先進耕種方式的出現,再加上一些外部因素的推動,使農民朋友採用了這種節省開支、節省時間的免耕播種技術。

免耕播種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項:

1,選種要合適。根據當地的實際種植條件,結合土質、氣候等因素選用優質、耐旱、耐密、適應性強、抗倒伏且經過多年種植穩定性好的品種。

2,種子播種前要有藥劑包衣,能提高種子的出苗率,還能起到預防病蟲害等作用。

3,科學合理施肥。免耕播種機一般都有施肥功能,可以在播種的同時施用長效緩釋肥,保證肥力的持久性。玉米植株比較高,後期追肥很困難,選用緩釋肥就省去了後期追肥的過程。

4,種植密度、株距、深度合理。種植玉米深度在3cm—4cm比較合適。播種量每畝控制在5斤到7斤左右,株距20cm。

總結,種莊稼看著簡單,其實裡面需要很多的技術的經驗。免耕播種是經過農民朋友和科研人員的不斷改進和摸索,與時俱進,採用的更科學先進的種植技術。

關注我,每天給您分享更多新鮮的農村事兒!歡迎大家評論區點贊補充交流!


精彩尉氏


麥茬不清理就直接種玉米,農民當然不是純粹為了省事。我記得在我讀初中以前,村裡種玉米大豆都是需要耕地的,然後播種也是人工拋坑撩種非常麻煩。不知道從哪一年開始,村裡種玉米就不再耕地人工播種了,全部採取麥茬播種。剛開始這樣種地肯定是為了省事,但是這樣做除了省事之外,還有很多的實際意義。

麥茬種玉米可以省事的原因

隨著農業科技的不斷髮展,機械化水平的提高,農民種地越來越省力。以前需要人工拋坑播種,現在機械全都搞定了,效率高還省勁,這是農民目前採取麥茬播種的第一個原因。也是這個原因,促使現在農民全都採用這種方式種地。

麥茬播種的三個好處

採取麥茬播種,好處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有三點。

一,麥茬播種的土地,由於麥茬作用,土地還很硬,不易長草,麥茬根系也在阻止著雜草快速生長。如果是耕過的土地,土壤潮溼鬆軟,雜草會瘋長起來,就需要及時打除草劑封草。麥茬播種一定程度,解決了這個問題。

二,在玉米剛播種下地發芽長苗期間,並不需要太多肥料供應,而在長出小喇叭口甚至大喇叭口之後,就需要大水大肥供應,而這時候麥茬基本上也都開始腐爛了,可以順利作為天然的有機肥,為玉米的快速生長提供充足的營養。

不過不能完全依靠麥茬的養份,應該適時追肥。

三,由於夏季天氣炎熱,容易乾旱,土壤水分容易蒸發流失,所以保留麥茬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保墒。可以防止因為天氣乾旱導致水分蒸發流失,影響土壤潮溼度,最終影響玉米生長。

綜上所述,其實最開始的時候農民麥茬種玉米就是為了省事,這是機械化帶來的便利。不過麥茬種玉米實際上有很多好處,對玉米生長有很好的促進作用,現在種玉米,幾乎都採取麥茬播種了。


牧野小志


現在基本上都是麥茬地裡播種玉米。以前人們不是這樣種玉米的。

記得小時候。收過麥子以後。在麥茬地裡放火。把麥茬全點著。在看地理。黑乎乎的一片。那時候基本上家家都燒麥茬。後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就不讓再燒麥茬了。當然現在就更不讓了。

以前的人們,不燒麥茬。在玉米地裡挖草的時候。都會把長著的麥茬挖掉。想到這兒,就能想起當年父母。大汗淋漓。背上的衣服都被汗水侵溼。真是太不容易了。現在的人們都是在麥茬地裡種玉米。已經沒有人再去鋤麥茬了。其實麥茬地裡播種玉米還是有好處的。

第一麥茬地裡種玉米,相對來說長草少,麥根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會爛掉,麥茬時間還長,最起碼麥茬佔據的土壤空間就不容易長草,對於玉米苗來說,是件好事。

第二麥茬麥根腐爛後可以轉化成有利於莊稼生長的營養物質,改善了土壤。其實麥根長在土裡。腐爛的較快些。有的時候到了收玉米的時候,麥茬還有,種麥子的時候經過深耕。麥茬才會翻到土裡。慢慢的轉化成一些有利於莊稼成長的營養物質。

以前的人們不知道。總覺得把麥茬都清理掉。才可以種玉米。現在人們醒悟了。不是懶圖省事兒。是不清理麥茬播種玉米。也是有好處的。不清理麥茬。確實也省去了很多的人力。不燃燒麥茶即響應了號召,也避免了汙染環境。何樂而不為呢?

大家好,我是農人小蟲子,歡迎大家關注評論留言。


農人十里


麥茬不清理就直接播種玉米,是農民為了省事嗎?

根據多年的實際操作和理論知識,總體認為農民麥茬播種玉米不清理和是否省事有一定關係,也和生產力發展息息相關,最起碼山區是這樣。

我記得上一世紀70年代,小麥收穫後,是必須要用牛犁地的,犁地之後再播種秋季作物已經成為一種習慣。那個時候,小麥收穫後第一件事情就是再次在麥地裡清理一遍落在地上的麥穗,然後撒上一層小糞(農家肥),有的還講草木灰撒在地裡,再套上牛犁地來翻去麥茬,隨後就是播種和清理麥茬秸稈了。我當時記得很清楚,麥茬地裡基本上看不到小麥秸稈和根系了,麵糊糊的。


為什麼現在麥茬玉米不再犁地了呢?

  1. 山區沒有實現機械化耕作、收割和播種,耕牛數量急劇下降。原來養殖戶很多,自從實行了封山育林,就不準牛羊上山放牧,加上養牛經濟效益低下,衛生狀況差,不符合新農村建設要求,養牛的農戶就改行了,沒有耕牛,僅靠人力顯然遠遠不夠。
  2. 農民工大量外出,家中的留守婦女和留守老人根本沒有精力挖地在播種數量農作物。如果請工挖地,種植玉米百分百虧本,也沒有人在三夏大忙季節給別人挖地,太熱了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自家還有承包地呢。

  3. 套種指數下降。原來麥茬犁地主要的還是玉米套種黃豆(大豆)、綠豆、紅薯等,現在很少見到套種的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糧價太低,不值得花費大量力氣和時間,另一方面就是大部分人外出,家裡一年也消耗不了多少糧食,夠吃就行了,剩餘時間還不如管理好果園或者中藥材地塊呢。
  4. 秸稈還田技術推進。自從綠肥消失以後,逐漸地推行了秸稈換田,不但增加了土壤有機質含量,疏鬆了土壤,玉米產量還能得到提高。封山育林以後,農民大量外出,也使用不了多少柴火,加上煤氣灶和家用電器普及,家庭衛生和個人衛生導致了沒有多少人使用秸稈做飯了。同時,鄉村環境治理力度加強,不允許村內堆積大量的秸稈和雜物,也促進了秸稈還田的實施。

  5. 免耕技術深得人心。農民通過實踐證明,回茬玉米適應硬茬直播,產量比犁過地的地塊產量還要高,誰沒事幹還要犁地和挖地呢?我親自做過一個實驗,夏播玉米早種一天,就能多收玉米17.8公斤,這可能就是免耕節省了時間的最大作用。同時免耕可以減少翻地過程中的土壤水分散失,能夠保證全苗。


總結:

在陝南地區,夏播玉米的生育期也只有100~110天,基本上能夠滿足中早熟玉米品種的生長條件,如果遇到高溫乾旱、秋季連陰雨、暴風雨等惡劣天氣,玉米生長髮育就會延緩,“卡脖旱”和“秋封”一直困擾著秋季糧食,早播至關重要。利用麥茬免耕技術,也要注意土壤肥力不足、粘蟲、青枯病等病蟲害的嚴重發生,必須做好各種問題的應對處理,才能真正奪取玉米高產。


農耕子


提這個問題的朋友可能對農民有點誤會了,如果說一個農民圖省事這樣做也就罷了,那多數農民直接在麥茬地裡種玉米就不是你想的這樣了。麥茬地直接種玉米確實也是無奈之舉,畢竟這樣的種植,在後面提苗打藥的時候很不方便。

不曉得你從麥茬地裡走過沒有?16歲那年,我媽在地裡收麥,我前去送水,從麥茬地裡走了一趟,光著腳穿的我媽做的千層底和中褲,出了地頭腿上被劃破了幾道口子。說實話,麥茬杆子不是一般的硬和鋒利,如果秸稈還田一畝地不用額外多花幾十塊錢,估麼著可能也見不到在麥茬地裡播種玉米的場景吧,農民不是懶,也不是圖省事,而是為了省種地錢。

都說秸稈還田好,其實確實是一種更好的方式,既能將麥茬連根迴旋到地裡,又能保墒咋能不是一件好事呢?但是秸稈還田的時候還得旋耕機在地裡走一遍,這一遍過去沒有60塊錢估摸著是下不來的。

你可能會想,農民難不成還缺這點錢?其實真的是缺,一畝玉米的收成按我們這邊算,利潤最多在400元錢,這還不算人工成本,我們這都是散戶種植,一家的地最多不超過8畝,如果每畝再多花60元種地錢,這地還有多少利潤?

以前純人工種植的時候,我爸都用拖拉機後面帶個爬犁將麥茬地整平,那會農民的時間沒有這麼緊張,一年種好兩茬地,其餘時間在附近打個散工就能夠養家餬口了,多數人把種地看的比命還重。現在的多數農民種地就是個順帶的事情,也指望不上以地養家,所以掏錢的時候當然是能省點是點,在家種地的老人要靠地為生,自然也是種地成本越低越開心。

總之,農民不是懶圖省事才在麥茬地裡種玉米的,如果放在以前,真正圖省事的人早都一把火解決了,但是現在都提倡有環保意識,所以,還田不合適,點火容易被處理,只能選擇麥茬地直接播種玉米了,最起碼這樣能省點種地錢。

布衣愛說大實話,喜歡就點個贊加個關注吧。你認為麥茬種地還有啥原因嗎?歡迎留言分享。

布衣小農人


其實我們老家農村,收割完小麥是不需要整理麥茬的,一直都是這樣,要是說勤快與懶惰的話,那也是老輩人懶惰留下的習慣,我們只是傳承下來罷了。

記得還很小的時候,那時候割麥子是用鐮刀來割,全家總動員,男女老少齊上陣,人工來割麥子,那時候經常聽奶奶說:玉米搶種一天就能早收五天。

因此沒等割麥子,農民們就會搶著在還沒割麥子時先播種了玉米。雖然有點麻煩,但為了能夠秋天早早收了玉米,麻煩也得麻煩著。

等人工割完了小麥,矮矮的麥茬我們也不會刻意去管,因為麥茬在地裡是能夠給玉米地帶來益處的。比如麥茬地不容易生草,有很多有果園的農民還會特意收集小麥秸稈,用來蓋果園裡果樹根部,防止長草。

因此麥茬在地裡的第一個好處是:能夠壓住草,等將來裡面草稍微多點時,兩個人拿上農具,一種叫做豁子的物件,一個人扶著,一個人在前面拉,把草和麥茬根一起豁了起來,這時候麥茬的根可能經歷了幾場雨,輕輕一豁就起來了。

又在地面繼續壓著小草。又繼續控制些日子玉米地裡沒有草,而麥茬經歷了一夏一秋,再加上夏天雨水多,麥茬根差不多腐爛了,現在地裡最讓人頭疼,大的很快特別鮮活,想種小麥的話,必須把玉米秸稈根,要先把地犁出來,用用旋耕犁把玉米地裡的根和秸稈全部旋碎。

這時候小麥那些麥茬根已經j腐爛差不多了,從頭到尾它們都沒能妨礙到播種莊稼和莊稼生長,沒必要割完小麥去整理麥茬地。


看農村說農事


聽家裡說,以前手工割小麥,麥茬是要全拔了燒灶的,因為當時沒有那麼多柴火燒[捂臉],後來條件好了,都用煤氣灶或者電鍋了,也有聯合機收小麥了,有人家就把麥茬直接燒掉了,也有怕把地燒壞的,就沒有燒,記得那時候有一種加快麥茬腐爛的藥,種完玉米就人工噴灑上。這幾年漸漸的都不打藥了,發現麥茬也不影響玉米生長。所以說不是懶不懶的問題,時代在發展,種地方式在簡化,不可能一直要用延續幾千年的耕地方式種地,聯合機,耕地機,播種機,噴藥機……都是在幫助人來種地,不能說人懶了!——今年山東很乾旱,可能有人偷偷點燃了麥茬,颳風連燒了百十畝地,有人家已經把玉米播種上了,結果都燒死了,鄉政府怕上面用衛星查到受處分,要求用旋耕機都旋了,再重新播種[淚奔]


凌涵瘐


麥茬不清理就直接種玉米,是農民為了省事嗎?省事是一個方面,其它還有好多利好。如:省工、省時、省錢。


省工,年輕人多不在家,地裡以中老年人和婦女為主,清麥茬怎麼清?過去沒有機械化時,農民收完麥子,把麥茬都要想法弄出來,可費工了,全靠人工鋤耪掉麥茬,用架子車或人工拉出地外,然後在洇地造墒耕種玉米,太費工了。春爭日夏爭時,又得往後推幾天,影響玉米搶時播種。

省時,鐵茬直播,減少了去掉麥茬的時間,播種後隨時澆灌,玉米能早日出苗生長,趕出了時間,又省了工、省了勁,一舉多得。



省錢,現在人普遍不願做無謂的勞動,即使是想除去麥茬,也不再人工勞動了,用秸稈粉碎機,把地裡麥秸雜草等粉碎後,再旋耕地播種或先造墒或播種後澆矇頭水。裡外裡增加了粉碎秸稈和耕地的兩項費用開支,每畝起碼要60~100元左右,費錢不划算。


所以,近年來都採取了麥收後鐵茬直播的方法,現在的農業機械化程度高,鐵茬播種,種肥可以同時播進地裡,然後澆矇頭水。達到了一舉多省的目的,只要管理、水肥、病蟲害防治工作做的到位,玉米產量照樣高產。鐵茬播種省事,麥糠、麥秸、雜草等,在地裡逐漸腐爛,地發睻,雜物雜草又轉化成腐植質,對玉米的吸收利用及下茬種植冬小麥都有益處,何樂不為呢!


幸福一家人140113721


我覺得你提出這個疑問,你應該在農業上是個小白。沒錯要是擱多年前的耕種辦法,這可能就是為了省事,但後來發現在麥茬不清理的情況下直接播種玉米,是有幾個方面的好處的。



好處一: 能減少水分蒸發,保持墒情。

我們知道小麥收割完畢後,正是初夏,溫度已經變得比較的高了,六月份的天正是水分蒸發的比較嚴重的時候。而如果土地不懂保持麥茬地的效果就可能接住麥茬的陰涼保持土壤的墒情,這個時候的麥茬早已沒了生命,也就不會吸收水分,把水分都留給了玉米種子。



好處二: 麥茬等腐爛後會給玉米生長帶來養分。

當玉米剛出芽長出土地的時候,這時,高高的麥茬比玉米苗高,可以為這些玉米苗遮擋太多的陽光,還能提供水分。等過一段時間夠,玉米苗就慢慢的長高了,等到玉米越長越大,枝繁葉茂的時候,伴隨著幾次的雨水,這些麥茬就會慢慢腐爛滲入土地,給正在旺盛生長的玉米提供養料。



好處三: 這樣做無形中延長的玉米的生長的時間、省去了勞作的辛苦。

過去我們對於這種麥茬地種玉米等作物,總是要深耕細作,將這些深深的麥茬翻入地下,是需要幾天的時間的,這無疑延長了玉米的播種時間。而且處理這些麥茬好像還是一件比較費力氣的事情,增加了農民的辛苦勞動負擔。過去是我們不明白這樣做的好處,現在都知道就不會去做無用功了。



我發現麥茬玉米地裡,還不容易長草,因為之前的麥子地裡經過數次的除草處理,草幾乎就沒有了,來不及生長,玉米長起來就可以把僅有的草給覆蓋掉了,這也是好處之一。

我是蘇北申哥,如果覺得我的觀點對的話,給我點個贊吧。謝謝


蘇北申哥


我是在農村長的的一個80後,這些年麥茬玉米的種植一般都是在小麥收割完後直接用機動四輪車帶的玉米播種機播種的,就是直接免茬播種玉米。對於這樣的種植模式的選擇我覺得不僅僅是咱們老百姓圖省事,也有這幾方面的考慮:

首先說對於農作物的種植我們這裡有這樣的習俗,“春爭日,夏爭時”。為了能夠搶種所以咱們老百姓一般都是選擇在收穫小麥以後直接播種玉米。有的也是為了搶墒播種,畢竟夏季莊稼早種一天就能夠早收3--4天的。

其次就是現在的小麥收割機都帶有粉碎機的,所以對於玉米的種植基本上沒有什麼影響。畢竟秸稈還田的思想已經深入民心了呢!

最後就是需要說的就是現在在家種地的基本上都是年紀大了的老人和婦女,對於想通過用機動三輪車把小麥的麥秸和麥稈都從地裡拉出來是有一定的難度的,並且在炎炎烈日下幹這種農活是相當辛苦的。如果說僱人幹這個活真的沒有人願意幹。今年我們村裡就有這樣的一個人由於父母在外面打工掙錢,就讓自己的孩子和兒媳婦回家收種莊稼。可把小夫妻兩個累壞了,小夥子就四處找人拉自己家的的麥秸麥茬100塊錢一畝地,這個時候正是農忙季節所以這就真的沒有人願意幹這活。

不過面對這樣的種植模式,如果說天氣比較乾旱的話可以選擇在給玉米澆水以後,噴施一遍殺菌劑+殺蟲劑,這樣的話可以有效的防止秸稈還田所帶來的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