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古城下的"煙火氣"

如果非要給印象中的徽州古城加以定義,那便是那股"煙火氣"令人難以忘懷。

去年十一金秋,選擇了十一假期的最後三天去了嚮往已久的徽州古城。身為安徽人,我總是捨不得一下將故鄉的美景盡收眼底。總想著留足時間,慢慢、慢慢欣賞。在走完其他古城後,也終於收拾行囊前往徽州古城。這一去,便只教人流連忘返。

麗江古城的風花雪月太過迷人,平遙古城的底蘊文化太過深厚,那麼徽州古城又怎樣與之相提並論呢?

我總覺得無論未來的城市如何更新,都不能缺了對城市氣韻的真切把握,那股"煙火氣",是一座城的靈魂所在。而徽州古城的那股煙火氣,在熱鬧的大街小巷裡,在漁梁街兩旁的燈火人家裡,在深厚的徽文化裡。

跟著我,一起走進徽州古城吧!


徽州古城下的


徽州古城的"煙火氣",躲在古城內熱鬧的大街小巷裡。

猶記得那天雖是金秋,卻也擋不住太陽的威力,乘坐歙縣當地的公交車,晃晃悠悠便將我們帶到了徽州古城的門前。引入眼簾的便是那幾個大字。嚮往已久的目的地終究還是來到了。迫不及待地朝裡走去,入了城門沒多遠,便是熱熱鬧鬧的街道。在街上閒逛了一會,跟店裡面的老闆聊天,總想從他們的口中,瞭解到最真實的徽州印象。詢問幾家店主後才知道這古城便是他們的市集,是他們的商品集結地,平時購物逛街便都往這古城內跑。


徽州古城下的


徽州古城是一座具有兩千歷史的古城。在宋代時,改歙州為徽州,府治今歙縣,從此歷宋元明清四代,統一府六縣,明清時徽商稱雄中國商界500餘年,有"無徽不成鎮"、"徽商遍天下"之說。徽州府治所在地,是徽州的政治,經濟以及文化中心。如今這裡雖沒有了當年的氣派,卻依舊是當地的經濟中心。那股熱鬧的煙火氣如今依舊充滿著整個古城。


徽州古城下的


徽州古城下的


那股"煙火氣",躲在漁梁壩的夜色裡。

旁邊時分,趁著黃昏時景,去漁梁壩吹一吹涼爽的風。漁梁壩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它是新安江上古代規模最大的攔河壩,也是徽商與外界的橋樑。在徽商的鼎盛時期,他們都是從這裡起航,承載著家族興旺。漁梁壩也可以稱作是名副其實的"徽商之源"。


徽州古城下的


徽州古城下的


通往漁梁壩區的路上,漁梁街上的萬家燈火令我流連忘返。在走在這條路上的時候,我想象著當年這裡的繁榮熱鬧,一定住著許多大戶人家。如今,這裡安靜舒適,彷彿時光都慢了下來。老人坐在橋頭消磨時光,狗狗躺在路的中央,遠處人家的燈籠亮起了燈火。這條街依舊是這座古城裡的市井氣息。在這裡,就儘管讓時間慢些吧!


徽州古城下的


吹一吹漁梁壩涼爽的風吧,尋一味船伕,載你捲入新安江上古城的夜色裡。


那股"煙火氣",躲在濃厚久遠的徽文化裡

粉牆黛瓦,馬頭牆都是徽派建築的代表,遠處觀望,宛若一幅山水水墨畫。徽州古城是中國三大地方學派之一的"徽學"發祥地,被譽為"東南鄒魯、禮儀之邦"。徽州古城內有眾多徽文化的體現,"磚雕、木雕、石雕"被稱作為徽州的"三雕",徽州不僅有"三雕",更有"三絕",分別為牌坊、古民居、祠堂。古城內的徽園,是修建的仿古旅遊區,恰是三雕與三絕凝結的精髓。


徽州古城下的


許國石坊,不知你是否有過耳聞。我曾把許國石坊單獨作為一篇文章來寫過,因為裡面的文化太值得被紀念了。許國石坊是中國唯一一座八角牌坊,被外國人稱為"中國的凱旋門"。許國石坊代表的是石坊與石雕藝術,是中國少見的明代大型牌坊。那許國石坊又是有何由來呢?許國是明朝的一位官員,當年因為平定雲南叛亂有功,為彰顯政績,皇帝命他回去立牌坊。許國卻是聰明至極,他不想再立與他人相同的四角牌坊,於是便立了這座八角牌坊。


徽州古城下的


徽州古城下的


在煉江的對岸,有一座典型的徽州私家園林式建築,那便是新安碑園。碑園裡展示的有《餘清齋帖》和《清鑑堂帖》兩套法帖,彙集了從晉到明各大家的珍品名件,一直為後代書法界所推崇。徽州還有太白紀念樓和陶行知紀念館等多處景點。


徽州古城下的


一生痴絕處、無夢到徽州!我是 ,歡迎跟著我一起賞更多美景,歡迎關注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