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南山,也有喜怒哀樂時


鍾南山,也有喜怒哀樂時


鍾南山,也有喜怒哀樂時

2月18日,廣東省肺炎疫情新聞發佈會上,鍾南山院士兩個小動作給人們帶來了驚喜。

發佈會開始時,他在麥克風裡小聲地說了一句:“把口罩摘了吧!”隨後,鍾南山率先摘下口罩。發佈會最後,鍾南山和在場的人聊了幾句家常,臉上露出久違的笑容。

這是自鍾南山投入疫情以來,第一次面露笑容。有網友說:這是最治癒的笑容,沒有之一。也有網友發問:有沒有同學跟我一樣,笑著笑著,眼淚卻下來了。

無論是2003年抗擊非典,還是現在抗擊疫情,我們都很少,甚至根本沒有看到過鍾南山院士的笑容。嚴峻的疫情形勢面前,院士全身心投入在疫情治療中,我們見到最多的,都是鍾南山愁眉緊鎖、表情嚴肅。

鍾院士的笑容,讓我們突然發現,原來老人家也是一個普通人,也有著各種各樣的心情,只是在疫情面前,我們把鍾院士當做了我們的守護神,老人家揹負著全國人民的希望,肩上承受了太多的壓力。

其實,與我們一般,鍾院士也有著不同的喜怒哀樂。

鍾南山,也有喜怒哀樂時


無論是電視上,還是報紙上,我們很少看到鍾南山院士的笑容,但是每次參加兩會,鍾院士在接受採訪時,往往是笑容滿面,特別是談及醫療體制改革取得進展時,鍾院士的表情總是笑意盎然。這是一種滿足的笑容,這也是自豪的笑容。

鍾南山,也有喜怒哀樂時


鍾南山發怒的場景不多,作為一名醫生,她知道如何剋制自己的言行,但是涉及百姓生命安全時,老人家也會全力以赴。

2003年4月12日,非典肆虐之時,北京召開了一場國際關注的新聞發佈會,

面對記者的追問,鍾南山還是忍不住回答:“現在病源不知道,怎麼預防不清楚,怎麼治療也還沒有很好的方法,病情還在傳染,怎麼能說是控制了?我們頂多叫遏制,不叫控制!連醫護人員的防護都還沒有到位。”

話語中透著怒氣、透著無奈,他隨後告訴自己的同仁:“把重病人都送到我這裡來。”

他鼓勵自己的下屬,“考驗我們的時候到了,我們本來就是研究呼吸疾病的,最艱鉅的救治任務捨我其誰?”

那些病情最沉重的患者,接連不斷地被送了過來。鍾南山帶著團隊夜以繼日開展治療工作,拯救了患者生命。

那一年,鍾南山被授予“抗非英雄”稱號,當選為“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

鍾南山,也有喜怒哀樂時


醫者仁心,病人的痛苦,醫生感同身受。醫生的哀,更是一種大愛的體現。在這次抗擊疫情終,鍾院士兩次落淚,彰顯了一名醫者的大愛。

作為國家衛健委專家組組長,在第一次赴武漢後,鍾院士就提出封城。1月23日封城後,病毒的擴散得到了遏制。在接受新華社的採訪中,提起武漢,這個84歲,為國家操勞了一輩子,和病毒戰鬥了一輩子的國士,卻哽咽了。“大家全國幫忙,武漢是能夠過關的。武漢本來就是一座很英雄的城市。”他的眼裡,分明能看出淚光。

為人民哀,為醫者哀,更為醫學事業的困難哀,在談及呼吸學科建設時,鍾老曾坦言,願意搞慢阻肺的人不多,有點悲哀。老人家無奈的語言背後,是對醫學事業的執著於奉獻。

鍾南山,也有喜怒哀樂時


鍾南山院士是一個樂觀向上的人,他熱愛健身,熱愛運動,這也是他84歲高齡仍奮戰在醫學一線的健康秘訣。

1958年8月份,在第一屆全運會的比賽測驗中,鍾南山以54秒2的成績,打破了當時54秒6的400米欄全國紀錄。”

因此,鍾老養成了常年健身的習慣。為了讓平時鍛鍊更方便,鍾南山在家做了個簡易健身房。啞鈴、動感單車、跑步機、拉力器、雙杆這些常用的健身設備,在家就能做起來。除此之外,鍾老也常常跑步,一般選擇5公里左右的距離。

憑著樂觀的精神,鍾老不僅練就了一副健康的好身體,更在醫學事業上取得巨大成功,相信在鍾南山院士的努力下,我們一定能戰勝疫情,擁抱屬於我們的歡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