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應驗寺廟 :男雍和,女紅螺

北京雍和宮

最應驗寺廟  :男雍和,女紅螺
最應驗寺廟  :男雍和,女紅螺
最應驗寺廟  :男雍和,女紅螺

“男雍和,女紅螺”,是民間廣為流傳的說法,指男子去雍和宮祈願最靈,女子去紅螺寺祈願最佳。

在建築格局上,雍和宮地勢由北向南依次升高,最北邊綏成樓的殿基高出雍和門近兩丈,這種有違中國傳統建築的格局設計,是出於風水壓勝的考慮。

很多人來這兒許願後都實現了願望,口口相傳,雍和宮的靈驗可謂名聲在外,也讓它成為北京香火最旺的寺院之一。每逢初一、十五上香的日子,更是人滿為患。太原崇善寺香客

太原崇善寺

崇善寺位於太原市迎澤區狄梁公街,初建於唐,明代改名為崇善寺,為山西省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崇善寺曾是一座規模龐大的佛教寺院,有大殿六座,殿堂樓閣、亭臺廊廡近千間。

清同治三年(1864年),崇善寺失火,寺內主要建築化為灰燼,僅大悲殿得以保存。佔地為九百平方米的大悲殿,僅是原崇善寺的幾十分之一,但它卻保存著崇善寺的精華,也是太原市現存最標準、最完整的明代木構建築。

崇善寺以藏經眾多而聞名,現存經書三萬多卷,寺內還保存著我國木刻印刷史上的早期珍貴版本——北宋《崇寧萬壽藏》和南宋《磧砂藏》,具有珍貴的文化、歷史價值。

呼和浩特大召寺香客

呼和浩特大召寺

大召寺,漢名“無量寺”。蒙語稱“伊克為”,意為“大廟”。位於呼和浩特市玉泉區大召前街。始建於明朝萬曆七年(1579年)。明代稱“弘慈寺”,歷史上又有“銀佛寺”、“大乘法輪召”、“甘珠爾廟”、“帝廟”等多種稱謂。清代崇德五年(1640年)重修後,定名為無量寺,沿用至今。大召寺,是呼和浩特建造的第一座喇嘛教召廟。數百年來,一直是內蒙古地區藏傳佛教的活動中心和中國北方最有名氣的佛剎之一,現為內蒙古自治區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據瞭解,大召寺將在除夕晚上從18時開始免票,每年除夕都有大量民眾在大召寺燒香祈福。

福州開元寺

福州開元寺

如果你去過寺廟,那麼你定能明白福州開元寺的大美。她身在鬧市間,不避紅塵,自有高格。開元寺裡香火不絕,綿延的香火燃燒著世人的願望,在空氣中蜿蜒,攀爬上寺廟古樸的花窗,絲絲縷縷穿過年月,在牆上印上一道道薰香的黃,將多少人的悲歡離合,多少次月圓月缺從容記錄。

始建於梁太清三年,距今近1500年曆史的福州開元寺,是福州現存最古老寺院之一,是日本真言宗祖師空海大師、日本天台宗祖師圓珍大師、印度密宗高僧般若怛羅大師於唐代入華修學之地。

在中軸線上的主體建築是大雄寶殿。因傳說建殿之時有紫雲蓋地,所以又叫紫雲大殿。大殿上方這塊巨匾寫有“桑蓮法界”四個魏碑風格的大亨,以應桑開白蓮之說。早在唐朝初期,泉州已盛產絲綢。

這片地原是大財主黃守恭的桑樹園,後來捐給匡護大師建寺。

關於這件事,有一個很動人的傳說:一天,黃守恭夢見有一個僧人向他募地建寺,他說等桑樹開白蓮花後就獻地結緣。幾天後,滿園桑樹果然都開出白蓮花,黃守恭深被無邊佛法所感動,果然把這片桑樹園捐獻出來。

其實,黃守恭本為樂善好施之人,桑開白蓮之說乃是人們敬慕佛祖,附會而成,但這一神奇的傳說卻為泉州人民所津津樂道,世代相傳,因而開元寺也得了“桑蓮法界”的美稱。

成都文殊院

文殊院位於成都市一環路以內,是川西著名的佛教寺院。它的前身是唐代的妙圓塔院,宋時改稱“信相寺”,後毀於兵焚。

傳說清代有人夜見紅光出現,官府派人探視,見紅光中有文殊菩薩像,便於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集資重建廟宇,改稱文殊院。康熙帝御筆“空林”二字,欽賜“敕賜空林”御印一方。康熙帝墨跡至今仍存院內。

文殊院還珍藏有許多珍貴文物和上萬冊佛經、文獻,如院僧先宗等3人刺舌取血書寫的“舌血經書”;明神宗的田妃刺繡的千佛袈裟;清楊遇春長女以自己頭髮繡制的水月觀音。院內所藏唐僧玄奘頂骨尤為珍貴;1942年在南京發現3塊唐僧頂骨,一塊留存南京,一塊送往西安,因成都是唐僧的受戒地,一塊送給成都。

解放後,多次對該院進行修葺、粉繪,並增種上千株銀杏、香樟、梅花、玉蘭等花木,又增設了茶座和極有特色的素餐館“香齋堂”,使之成為人們非常喜愛的佛事、遊覽場所。武漢歸元寺

歸元寺建於清順治十五年(公元1658年),與寶通禪寺、古德寺、正覺寺今稱為武漢佛教的四大叢林。歸元寺之名取佛經“歸元性不二,方便有多門”之語意。

歸元寺佔地4.67公頃,以建築完美、雕塑絕妙、珍藏豐富而聲震佛門,港澳同胞、海外僑胞以及許多外國遊客包括各國政要如柬埔寨西哈努克國王、美國國務卿基辛格、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等都曾先後來此觀賞。

歸元寺藏有許多佛教文物,除藏經外,還有佛像、法物、石雕、書畫碑帖及外文典籍,是國內收藏佛像最多的佛寺之一。

廣西全州湘山寺

明末清初的大畫家石濤曾經在湘山寺做僧人21年。石濤,靖江王的後裔,明末家破後被太監帶到全州湘山寺出家。法名原濟,字石濤,別號大滌子、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瞎尊者等。

湘山寺的開山主持全真法師也被人尊稱為“無量壽佛”。全真法師,俗名周寶,法號全真,據說是壽命最長的和尚,有說活了130多歲,也有說166歲。全州地名的由來就是跟他有關。

妙明塔,唯一沒有被毀的古蹟。宋淳佑年間為安葬全真大師肉身所建,北宋徽宗遊南嶽時前來頂禮膜拜,南宋高宗欽賜名為“妙明塔”,是廣西最古之寺塔。妙明塔為七級浮圖,高二十六米,它外八方,內六方,中空,壁道回曲,螺旋而上。內有歷代碑刻二十餘幅;塔頂呈葫蘆狀,懸有銅鈴數十個。

湘山寺作為廣西最古老的佛教寺院,吸引著眾多海內外遊客前來膜拜、遊覽,特別是三大佛教節日、更是人山人海,絡繹不絕。

深圳弘法寺

弘法寺已成為深圳地區香火最旺的禪宗寺院,建築面積已達三萬多平方米,殿、堂、寮、房、樓、閣共四十餘處,規模宏偉、佛像莊嚴;殿堂斗拱飛簷,層疊交錯有致;藍天、白雲、綠樹、黃瓦相互輝映;寺內晨鐘暮鼓、梵音彌繞、泉水叮咚、鳥語花香、清新和諧„„在這裡你會忘卻繁華都市的喧鬧,心誠心靜心順,無限舒暢、流連忘返。

上海龍華寺進入龍華寺山門後,第一殿為彌勒殿。殿的正中供奉著彌勒菩薩。據《彌勒上生經》、《彌勒下生經》記載,彌勒出身於婆羅門家庭,後為佛弟子,先於佛入滅,上升兜率天(彌勒淨土)內院。後下生人間,於華林園龍華樹下得道成佛,向天人說法,廣度上、中、下三根眾生,謂之“龍華三會。”相傳龍華寺的名稱,就是取彌勒菩薩將在龍華樹下成佛之意,所以龍華寺被稱為彌勒菩薩的道場。

在中軸線兩側,有鐘樓和鼓樓,是清代遺留下來的三層重樓。鐘樓上懸著一口清光緒二十年(公元1894年)鑄造的青龍銅鐘,重達13000斤。“龍華晚鐘”被譽為上海八景之一。

龍華寺除夕晚上對外開放,以撞鐘、敬香的方式迎接新春;初九舉行藥師法會;平時開放時間均為上午七點到下午四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