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难修的建筑:修了六百多年未完工,因一场瘟疫彻底荒废


斯利姆尼古堡遗迹位于罗马尼亚特兰西瓦尼亚境内,这座远离主城区的中西部要塞,是当地居民心中最骄傲的历史文化遗产,但由于其在全球知名度有限,每年到访的游客量并不多,主要以本国的游客为主。

古堡最早可追溯到1282年,但真正成为一座具有军事要塞价值的大约是在14世纪。这一时期罗马尼亚边境屡次遭受匈牙利军队侵略,地处在西部边境的斯利姆尼古堡,便成为了守护罗马尼亚的第一道防线。

为抵御匈牙利,当地军民修建了军事堡垒,还架设了一座高达十几米,厚三米左右的钟楼作为预警使用。此外人们还修建了地下通道,挖了一口井,以确保能够有充足的物资进行长期的战争。

古堡位于山坡之上,周围视野开阔,任何偷袭都无可遁形。或许是因为这种占据高处的优势自信,古堡在建设之初只完成了外墙和北墙的建设,其余战略位置却完全暴露在地方的刀剑之下。

关键位置不继续修建,考古学家却在古堡内发现一座尚未完工的精美教堂。是太自信,还是匈牙利后来没有侵犯,使得人们逐渐懈怠,这并没有太多的文献留下参考。这种匪夷所思的防御理念,却是让罗马尼亚一众考古专家十分不解。

本可以做成一处强大的军事要塞,却由于防御有所缺,终于在1529年被匈牙利大军轻松地占据。战败的下场是,堡垒内的士兵和附近村庄村民都遭到了残酷地屠戮。而此后,这座雄伟的建筑,也从此打开了一段长达数百年的腥风血雨。

不久后,当地村民在锡比乌的帮助下,很快就从匈牙利手中夺回了这一要塞,但此时的斯利姆尼已遭到了不小的破坏。之后村民重新修缮,但好景不长南部的土耳其大军北上侵犯,斯利姆尼古堡一度被土耳其围困。

之后古堡又经过几次内乱、战争,17世纪时还再度被围困侵占。经过几百年的军事破坏,古堡要塞已岌岌可危,当侵略者离开之后,村民决定重建这座要塞。但就在人们开工没多久后,1719年一场可怕的瘟疫席卷了古堡和附近村镇。

大量军民死于这场灾难,死亡人数虽然没有数据可查,但忽然停工的教堂、宫殿、以及没有完成屋顶城堡,都显示着人们仓促离开的恐惧。此后由于人们死于瘟疫或逃离,原本扼守要塞的古堡便开始荒废。

大雨、狂风肆虐着没有屋顶的古堡,在某一天它终于承受不住自然摧残传来一阵坍塌的巨响。之后又经过几百年的自然破坏,便使得这座原本宏伟的建筑只剩下一片摇摇欲坠的古城墙,以及那些还能够依稀看见的阁楼等建筑。

到后来附近村民贪图城墙砖块,便把北墙推倒取走砖块修建墓地,这使得原本就残破的遗迹又遭到了破坏。直至上个世纪年代末,随着全球旅游业影响,当地村民才意识到它存在的价值。

现在留在这片山头上的建筑,只剩下杂草丛生的古城墙,一口干枯的石井,一个曾经用来预警的铜钟,还有那座当地农民修建了一个多世纪都未完工的教堂。回顾斯利姆尼古堡的往事,这座六百多年都修不完的建筑,真的是太难了!【图片为比利时摄影师Rita Willaert独家授权去驴行,禁止转载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