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程度不高的人,適合寫作嗎?

盈天下


答:不適合。

咱先別帶情緒,不要抬槓,仔細探討。

文化程度不高怎麼能寫作?沒文化還寫什麼?

如果文化程度不高都能寫作,這不是變相鼓吹知識無用論嗎?這種思潮需要警惕,無論什麼時代學習都是最重要的。

其實這個問題本身有點兒模糊,文化程度到底是什麼程度?文化程度高低的標準是什麼?

目前我們知道“學歷”是現代教育體系中衡量一個人對知識掌握度的一種普遍適用的等量標準,也就是說在普遍意義上人為劃定一個標尺。

而在古代也有類似:秀才,舉人,探花榜眼狀元,這些也可以說是一種學歷。

也就是說學歷代表一個人學習的經歷,它用公平機械的標準把所有人放到一個統一天平上稱量,在某個時間段達標的人獲得相應學歷。

而學歷只有階段性標尺,有上限,無下限,怎麼理解呢,就是說規定過程段中只要達到學歷最低要求就達標,像初中畢業,一個人只要掌握初中要求的知識就能畢業,即使一個人在初中階段自我學習了更多的知識,畢業的時候也只發初中畢業證,初中的學歷上限就是畢業。

但同是初中學歷,有的學生知識含量遠遠超過初中水平,甚至可以越級學習,學歷上是初中,知識水平可能是高中,這就是文化程度。

也就是說,

文化程度與學歷相關,但不一定等同。

學歷有上限,無下限,文化程度並無上限。

學歷是為了在公平的平臺對大多數人做出一個基本知識的衡量標準,而這個標準的上限就是畢業,你掌握的只要達到要求即可,你即使掌握高中知識也與初中學歷無關,那是高中的學歷限定。

當然有人中途退學,到五年級就輟學了,那就是有五年的學歷,五年級水平,學歷不管你什麼原因輟學,學歷只認這個階段的學習。

總之,學歷低的人文化程度不一定低,這個不能否認。

學歷高的人起碼在一定得範圍內達到了標準要求,也就是說學歷高的人文化程度肯定高,最低是這個學歷的上限。因為一個人如果沒有足夠的學習經歷就達不到學歷要求的標準,這毋庸置疑。這裡不談道德!

總結:文化程度不等於學歷,學歷高的人文化程度肯定高(學歷有上限),學歷低的人文化程度也有可能很高(文化程度無上限),但文化程度不高的人學歷肯定低(特殊時期除外),文化程度的縱深跨度一般是高於學歷的。

用一句話表達:學歷有限,學無限

最後總結問題:文化程度不高的人,適合寫作嗎?

都能寫作了文化程度會不高嗎?這就是悖論。

提問者可能下意識把文化程度和學歷混淆了。

換一個問法“學歷不高的人,適合寫作嗎?”,這就有可能適合了,因為學歷低不證明文化程度低。

寫作的前提必須有文化,文化程度低了都這不出好文章,那是流水賬日記。

這裡需要提示一點,“文化程度”不單純指知識含量。包括人生閱歷,思維的活躍性,對事物的認知,對生活的感悟等等許多方面都是“文化程度”的一種“含量”,“文化程度”不高的人怎麼能適合寫作?

不要提那些學歷低的大作家,學歷低不代表文化程度低,也不要覺得文章晦澀高深才是寫作,好文章不在辭藻華麗與否,在於用心寫出真性情,只要有真性情,真徹悟,直白平淡都能寫出高深意境。

所以說“文化程度”不高不適合寫文章,特別是好文章,能寫出好文章的“文化程度”都不低。


波瀾碎風寒


個人認為還是能。我外侄女的文章據說寫得相當好,我女兒把她用過的作文本帶回家裡來頂禮膜拜,我順便翻了翻,用詞非常優美,可惜通篇都是華麗的辭藻堆砌出來的,我不是十分佩服。我認為的的好文章就是說老實話、心裡話和真心話,我是咋想的就咋說,說完了,把語句改通順,讀著不拗口就行,最後把錯別字、標點符號一審,發佈……因為頭條裡是人才濟濟、臥虎藏龍,我自知文化程度不高,只有走樸實無華的路線囉!也就是我們重慶人說的“老實人聊老實的龍門陣”,至於讀者們喜不喜歡看,隨他們,但只要他們肯賞臉看一眼,我保證人人都能看懂😁


鳳146983974


個人覺的寫作是沒有侷限性的,在於個人想不想去寫,及寫出的作品是否有價值,當一個人的思維廣度和深度達到一定空間都可以啊,舉個例子,我小時候父母外出打工是爺爺奶奶帶的我和弟弟,我個人的學歷水平也不高,記得有一次爺爺在洗臉,洗完過後把臉盆裡的水往外灑,轉頭對我說人生有時候就像這盆水一樣,潑出去就收不回來了,這就叫覆水難收,那麼從中其實我就可以從覆水難收這個為題進行個人的創作,創作的類型根據不同人所創作的類型會有區別,極其創作的緯度也不同。




正知而後覺


智者勤,能者達,勞者獲,勇者勝,專者精,聰者規,備者福,豐者喜,足者樂,學者升,創者生,謀者順,才者博,悟者通,曉者知,誠者靈,舍者得,思者明,慎者行,器者捷,望者空,慮者密,缺者補,群者義,廉者安,信者盛,諾者守,容者大,謙者禮,忠者穩,忍者興,錯者改,危者變,險者避,潔者輕,進者取,退者闊,難者幫,急者救,奸者懲,惡者除,叛者誅,犯者監,騙者罰,偷者關,搶者斃,狂者亡,縱者悔,多者賤,少者珍,守者落,貪者獄,拐者滅,坑者失,蒙者丟,賭者敗,困者助,貧者扶,懶者窮,浪者恥,節者榮,合者貴,和者諧,誠者盈,正者鋼,善者揚,仁者敬,老者尊,幼者愛,慈者美,孝者幸,律者強,俗者隨,恆者成,堅者贏,志者壯,強者銳,德者重,王者聖,適者存。我初中畢業,文化水平有限,好在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見多識廣,學習能力強,寫文章有點水平。活到老學到老。


蒼穹新能源


沒有人規定文化程度低就不適合寫作。

很多人會習慣性地陷入一種思維誤區。

我要先這樣,之後才能做XXX。

比如:

我要文化高,才能寫文章

我要賺很多錢,才去旅遊

我要吃飽,才有力氣減肥

這當然是一種拖延藉口,這表示:我要都準備好,才能做某件事。

姑且不論怎麼去定義文化程度,到底是指學歷還是個人文化修養這件事。

首先,所謂“文化程度高者”不是憑空出現,而是閱歷和學習積累而成的。

文化程度的高低既不是絕對值一成不變,也不能用來衡量是否適合寫作。

寫作不是找對象:你們適合與否,而應該是你願不願意和喜不喜歡做這件事。

在今天這樣的時代,寫作更接近於技能,它考驗的是你對文字的組織和表達能力,並且是可以通過不斷練習掌握的。

如何練習:學會看與試著寫

我的建議是,想要寫不如先學會看。

多看

這裡推薦兩本對新人寫作非常友好的書。

一本叫《如何閱讀一本書》,先學會看。

另一本是,寫作入門書《一本小小紅色寫作書》,試著寫。

寫什麼?

可以寫日記或讀後感

看完書有感想就寫下來:

這本書講了什麼,有哪些重要的觀點,有哪些讓我驚呆了的地方,作者的觀點我是怎麼看,和我有什麼關係,這本書我覺得哪裡不好等等。

寫這些的好處有兩點:

  1. 鍛鍊自己的思維能力,加深理解
  2. 形成自己的認知和知識體系

這樣的刻意練習,會有一個知識積累的過程,更重要的是,你會發現自己不會再感覺“肚子裡沒貨”。

實在寫不動,你就寫流水賬日記:

今天我看了一本寫作書,但是我發呆了沒認真看。

我發呆的時候在想,這本書的顏色不太好看,赤橙黃綠青藍紫的,看著讓人眼花,所以我不想看。

總之,一旦你有任何稀奇古怪的想法,你就寫下來。

文字無聊和成分灌水都不要緊,想辦法讓它變得有趣起來。

一旦你動筆寫下來,你的思維是沒有邊界的,不要讓它束縛住你。


知男研究所


我是文星洲,我來回答。

文化程度不高的人,適合寫作嗎?我認為,寫作和文化程度高低沒有必然關係,文化程度不高的人,也可以寫作。

當代很多作家都文化程度不高,人民作家趙樹理,殘疾詩人餘華,只要想寫作,努力學習,辛勤筆耕,就能從事寫作,甚至能夠寫出好作品來。

我們市文聯,有一個趙大哥,他初中畢業,在一家企業當工人,文化程度不算高,可他就是喜歡寫作。

趙大嫂常說:“你趙大哥就愛讀書寫作,省吃儉用買書,點燈熬夜寫作。別人見他下班很少出門,都問我他在家幹什麼?開始我都不好意思說真話,一個初中畢業的工人,說要寫作,怕人笑話。”

可是就是這樣的基礎,趙大哥還是沒有退縮,他開始寫工作中老師傅事蹟,向廠裡的廠報投稿,雖然開始只是一百字左右的簡訊,他也得改十幾遍。

後來,以自己的視角寫工人工廠短詩散文,幾年下來,他成了公司小有名氣的筆桿子,被安排到秘書科工作。

現在,趙大哥從國家期刊上都發表過十幾篇文章了,成為了市作家協會會員。

他曾經在作品寫道“就是想用自己的筆,記錄身邊的事,記錄社會的變化,覺得這樣才不負一生”。

有寫作的動力和慾望,熱愛是最好的老師,熱愛可以克服一切困難 ,文化程度低,沒有時間,沒有靈感……。

寫作要堅持到底,寫作更是費心勞神的,持之以恆才能有所成就。勤能補拙,文化程度低,筆耕不輟也能寫出好文字。

一顆熱愛寫作的心,讓文字在筆下流淌。

一個熱愛寫作的人,無論他是白丁還是大儒,都能寫出璀璨人生!


文星洲


文化程度高並不是適合寫作的充分必要條件。

六祖慧能法師不識字,但高僧的那首經典禪詩卻膾炙人口。近現代的很多作家學歷也不高,比如韓寒,只有高中學歷呢,但他在寫作上卻很有成就。

當然,不可否認,的確有些人是因為文化程度不高而難以寫作。但這只是個例,因為從普遍意義上說,適不適合寫作的影響因素並不只有文化程度這一個。那麼還有哪些因素影響寫作能力呢?

1.興趣。有興趣才有內驅力,才會堅持去做一件事情,才會出成績。如果對於寫作沒有發自內心的喜歡,寫都不想寫,學歷再高又有什麼用呢?

2.閱歷與思想。人生閱歷的積累,個人思想的沉澱是寫作的源泉,寫出來的文章有血有肉有靈魂。筆者認為這是很多文化不高的作家成就的秘訣之一。六祖慧能法師雖然不識字,但禪修到一定境界,自然胸有成竹,出口成章。

3.想象力豐富。想象力意味著創造力,意味著可以推陳出新。如果把寫作文章比做是一幅畫,那麼天馬行空的構思,五顏六色的渲染會讓作品有韻味,有新鮮感。沒有想象力的作品顯得貧瘠單薄,所以想象力對於寫作也是必不可少的。

文化程度高不高沒有關係,有興趣有思想有時間就行動吧!





不老姐姐


真正的強者並不會因出身而受限制。就作家這一行來說,能寫出偉大作品的,跟學歷的關係不大,而往往是那些經受過生活磨難的、從現實的廢墟中走出來的作家。 莫言的第一學歷:是小學五年級肄業,

後來雖然進了軍藝文學系,再後來又進了北師大作家研究生班,最終得到了文學碩士學位,但這畢竟不是真正的文學科班出身。 沈從文,現代著名作家、歷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說代表人物。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上屈指可數的文學大師之一,代表作《邊城》《長河》等。沈從文13歲時轉入新式鳳凰第二小學,半年後再轉入鳳凰文昌閣小學。在學校學習了兩年後,15歲秋天,高小畢業後輟學當兵,參加了隸屬於湘西靖國聯軍第二軍的一支本地部隊。此後就再也沒有接受過正式教育。1924年他脫下軍裝,來到北京,他渴望上大學,可是僅受過小學教育,又沒有半點經濟來源,就在北京大學旁聽。一邊旁聽,一邊學習寫作,就這樣,成就了一位文學大師。 文學巨匠巴金也只是中學畢業。1920年,考入成都外語專門學校。1923年,成都外語專門學校未畢業即離開成都去上海、南京求學。1925年8月,畢業於南京東南大學附中,準備報考北京大學,因病於上海休養。雖然曾於1927年赴法國巴黎求學,但並沒有在法國學校上學的記載。 陳忠實家境貧寒,20歲時高中畢業。“大躍進”造成的大饑荒和經濟嚴重困難迫使高等學校大大減少了招生名額,成績在班上前三名的他名落孫山,這次打擊粉碎了陳忠實從大學中文系學生到職業作家的絢麗規劃,並將他拋擲回出生和成長的黃土高原。進不了大學,他就通過自學來完成當作家的理想,大量的閱讀和造句練習為他的寫作打下了紮實的根基,在老屋顏色晦暗的牆上,陳忠實寫下了他的座右銘——不問收穫,但問耕耘。


夢繁華


如果說文化程度不高的人,不適合寫作,我有話要講。

現代社會的人們已經不像改革開放前,生活都指望在一畝三分地上,我們國家也早就步入了工業化社會。所以曾經的吃不飽,穿不暖的社會現狀早已離我們遠去,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飛躍式的提高。

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激勵著人們向更高的物質追求層面和精神追求層面提高。於是,現代年輕人接受的教育水平都普遍得到了顯著的提高。

以前我讀書那會的面對高考老師們常掛在嘴邊的說法就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然而,現在不同了,社會發展越來越好,人們的追求也越來越高,教育事業也跟著與時俱進。與此同時也催生了一系列高等院校如雨後春筍般的遍佈華夏大地。

2020年中國名校在世界的排名(僅供參考)

當下年輕人接受的教育力度之大,教育水平之高也是在逐年上升,別說本科生,就連碩士、博士也是隨處可見。隨著教育水平的提高,人們的文化程度也越來越高。教育水平一提高,文化程度也跟著提高是相對應的。

我們不該混淆的是接受的教育水平低,也並不意味著文化程度不高。

要知道在恢復高考之前,由於條件的限制很多人都沒有接受良好的教育,當時的高中文憑稀缺程度絕不亞於現代的博士生文憑。如果拿當時的文化程度跟今天做比較,只能說是接受了基礎的教育。但大家應該很清楚,今天的社會之所以能都得到長足的發展,靠的是我們父輩們不懈的努力。

他們受的教育水平高嗎?不高。但他們文化程度低嗎?我的答案是走上社會之初是比較低,但現在不低,不但不低,而且很多優秀的人都成了國之柱石。那他們是怎麼做的,他們靠的是學習。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初中畢業庚

獲取知識是每個人的權利,學習也並不只能侷限在校園裡。

學校只是一個提供大家系統學習知識的專門場所,它能提供學習的氛圍,培養你學習的興趣和習慣,但並不是唯一的學習場所。

要知道現代社會的日新月異敦促著人們向知識型人才靠近,學校裡的知識已經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這個社會要求人們要不斷提高自我的能力,改變固化的思維,所以終生學習是必不可少的,否則就會被淘汰在社會的洪流之中。

我的觀點就是:

文化程度不高,並不意味著不適合寫作

文化程度低是制約著寫作的能力,但這並不意味著你沒有寫作的權利。只要你平時能夠多加學習,提高文化程度,那通過平常的學習積累,完全有能力寫出佳作。杜甫曾說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而這樣的例子也不勝枚舉。映雪讀書的孫康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其間出現了不少震古爍今的大文豪。細數他們背後的故事,就會看到,每個善於秉筆的文學家哪個沒有過廢寢忘食的閱讀經歷。要知道,普及全民教育是近現代才開始的事,古代的教育條件和教育水平比現代差的更是十萬八千里。他們可以,我們為什麼不可以呢?

再看看影響了當代的大文豪們,但丁、海明威、高爾基、沈從文、莫言、王蒙……這些人中沒有一個高學歷的,他們很多隻讀了初中,但他們卻用作品影響了一代人。他們靠的就是對知識發奮苦讀的決心和孜孜不倦的熱愛才有了影響世人的名著。

文學大師沈從文小學畢業

所以,學歷只是你的起點。起點低點沒關係,多走幾步,多花點功夫。我們不比別人差的,請相信自己的能力,也相信自己的努力。

加油,你可以的!


往事如雲煙


你問文化程度不高的人,適合寫作嗎?

我不知道你所說的文化不高?不高到什麼程度?但我可以為你提供一個參照:

2018年年底,在羅振宇的跨年演講中提及到一位六十歲學寫字,七十歲出書的老人——姜淑梅。姜淑梅老人在網絡上很有名,她在《亂時候,窮時候》的序言中這樣介紹自己:有人跟俺說,人生有“五大重要”,第二重要的就是上學攤上好老師。七十多歲的時候,俺遇到一個好老師,老師比俺小三十歲。老師家有好多書,她說:“想看哪本看哪本,你隨便看。”……跟老師看了兩年書,認了兩年字,老師跟俺說:“你也學寫作唄,你有一肚子故事,不寫出來太可惜了。”俺嘆口氣,說:“俺早就是坐吃等死的人了,能對付著看書,就謝天謝地了。好多有文化的人都不會寫作,俺哪能學會?”老師說:“試試唄,不試你咋知道?試了你就知道了。”說這話的時候,是二零一二年四月末,俺週歲七十五。老師跟俺說了幾次,說得俺有點兒活心了。於是就有了《亂時候,窮時候》。

在《亂時候,窮時候》的封底是這樣介紹姜淑梅的:姜淑梅,1937年生於山東鉅野縣,1960年跑盲流至黑龍江安達市,做了二十多年家屬工。早年讀過幾天書,忘得差不多了。1997年開始認字,2012年開始寫作。2013年部分文字曾刊於《讀庫》。2013年10月出版第一本書《亂時候,窮時候》,被選為新浪好書榜“2013年三十大好書”。2014年出版第二本作品《苦菜花,甘蔗芽》,入圍“2014年中國好書”。2015年出版第三部作品《長脖子女人》,獲“2015年華文好書獎”。2016年出版第四部作品《俺男人》。

不高即低,你所謂的文化程度低,能低到什麼程度?比李淑梅老人還低?我不相信。至於是否適合寫作,一是你是否真的熱愛,有熱愛才能在投入時間與精力時不會覺得苦痛。二是你是否耐得住寂寞,寫作是一個秉燭夜行的過程,需要極度自律,徹底摒棄浮華喧囂。你需要捫心自問,如果以上最基本的兩點都做不到,那還是按下不安的心,該幹嘛就還繼續幹嘛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