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歷史上的幾次大瘟疫是怎麼戰勝的?

北溟水


在人類幾千年的文明進程中,無論古今中外都曾發生過很多次大型的瘟疫。

國外發生的大型瘟疫

一、黑死病

黑死病是13至14世紀發生於歐洲的鼠疫,當時歐洲人口約有5000萬人,大約有1/4的人口因感染而喪生。

二、倫敦大瘟疫

1664年至1666年在英國大規模傳染的疾病,至少8萬人因此喪生。

三、北歐“天花”

1764年,天花在北歐地區大範圍流行,短時間內瑞典王國的居民有十分之一因此而喪生。

四、埃博拉病毒

1976年在蘇丹南部和剛果的埃博拉河地區發現病毒,致埃博拉河沿岸55個村莊百姓很多人被感染,有的家庭甚至無一倖免。

中國歷史上發生的大型瘟疫

中國歷史上曾發生過無數次大規模的瘟疫,種類有:鼠疫、天花、霍亂傷寒、流感等。

一、元朝至正18年(1358年)

京師大飢疫,“死者相枕籍,至二十年四月,前後喪者二十萬”《元史·樸不花傳》

二、明萬曆十年(1582年)

“京城內外,災疫流行,死者甚眾,人死至親不敢弔問”《明實錄·神宗萬曆實錄》

三、明末崇禎十四至十六年(1641—1643年)

北京連續發生大瘟疫,史稱“死亡晝夜相繼,闔城驚悼”、“死亡者以萬計,有闔家喪之,竟無收斂者。”

四、清朝

在清朝兩百多年曆史中,僅史書記載的瘟疫便有15個年份。如順治三年的痘疹、道光元年發生的霍亂、同治元年至六年及光緒二十一年發生的瘟疫等。

五、2003年出現的非典

歷史上人類戰勝瘟疫的防範措施不外以下幾點:

一、通過隔離病源體的方式控制傳播。

比如清朝在防範痘疹時,“王師如燕之始,凡民間出痘者,移之40裡外防傳染也。”並且在京城東南西北各指定一個村,讓感染上痘疹的人聚集在一起居住。對於死者,官府出錢出棺挖坑深埋。通過這些方式進行隔離。

比如明朝15年,朝廷下命令選太醫院醫術高明的醫生,分撥五城地方給感染瘟疫的人診視、給藥。僅五城地方接受朝廷醫療的人便達到10萬人之多。

三、開發疫苗

這發生在近代醫療技術相對發達的國外,比如1764年北歐“天花”。法國巴斯德教授發明了接種疫苗,才找到了遏制“天花”的有效方法。

在古代,瘟疫往往伴隨著戰亂、旱災、水災等自然災害而發生。由於古代醫療技術的落後,以及人們對傳染性疾病防控意識的缺失和執政者責任擔當的欠缺,而導致瘟疫橫行引發的後果遠遠勝於今天。

應該感到慶幸的是:

在當下“新冠”發生的情況下,黨和政府高度重視並迅速採取相應的隔離、醫療等措施,才使得傳染情況被迅速控制下來。而我們每個人需要做到的便是一切聽從政府安排,配合政府實施的疏散、隔離措施,做到不聚集、不出門。個人衛生上做到勤洗手,房間多通風等,相信疫情很快就會過去,因為與古代相比較,我們擁有強大的政府作為後盾。


小天品歷史


我是北派說書人,這個問題我來回答,回答不盡人意,歡迎大家用磚來拍,回答順了您心意,歡迎點贊關注。

對於我國曆史上的大瘟疫,史書上記載不少,而這些大瘟疫,幾乎全是發生在一些戰亂的年代,諸如東晉末期、隋朝末期、元朝末年、明朝末年等等,甚至於清朝末年的時候,在南方都嚴重發生過幾次,而清朝末年南方發生的鼠疫,卻是歐洲人帶進來的。

然而這幾次大瘟疫,幾乎都是同一個下場,那就是詭異神秘的而消失。

要問這些瘟疫是怎麼消失的,作為歷史文化創造者可以告訴你,歷史上瘟疫的消失,沒有一個是用藥來消滅的,而是人們逐漸產生抗體,然後隨著季節的變化而消失的。

再有,在古代的瘟疫當中,很大一部分瘟疫是細菌性瘟疫,病毒性瘟疫很少,但是縱然這樣,細菌性瘟疫,卻奪走了太多人的生命,令人惋惜。

總結,在人類歷史上的幾次大瘟疫之中,有醫療條件差,往往死亡的人數很多,但是這種瘟疫在人們的抗爭下,最終失敗,直到近現代之後,人們開始使用疫苗,大大減少了瘟疫的傳播,但是到了現代,瘟疫多為病毒性瘟疫,哪怕是艾滋病,也可以認為是瘟疫,它的致死率很高,只是它的週期長,人們雖為重視,但是感覺這種病距離我們很遠,其次像是埃博拉,冠狀病毒,這些病雖然有點棘手,但是和天氣的關係很大,而埃博拉病毒,也可以算是消失在了疫苗當中,我相信冠狀病毒在我們醫務人員和疫苗研製的生物學家們的共同努力下,會消失的。


北派說書人


民國幾十年間,傷寒、霍亂丶鼠疫、天花等肆虐,死亡萬人以上的瘟疫就有59次,患者死亡十之六七,死亡人數250多萬。那時基夲沒有現代醫學,中醫對抗瘟疫沒有辦法。直到有了疫苗,才消滅了很多傳染病。可以說,45歲左右的人一岀生就打上了乙肝丶乙腦`白喉丶百白破等疫苗,享受了西醫(世界醫學)的恩惠。別再罵人了,做人要厚道!


53丁一


一是拖。

二是隔。

三是殺。


烽火狼煙之陸海空


不清楚,搜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