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裂變是如何讓中子準確撞擊原子核的?

周明燕


先讓結論,在核裂變時,我們不需要讓中子準確地撞擊原子核,我們只需要

讓裂變材料的質量達到臨界質量,我們就可以讓核裂變的鏈式反應延續下去。

下面,讓我們從頭來進行比較詳細的解釋。

什麼是核裂變呢?核裂變是一種鏈式反應,在核電站或者原子彈中,以鈾235作為裂變材料。下面是裂變反應中的方程式。

即使用一箇中子撞擊一個鈾235原子,得到一個鋇原子,一個氪原子和3箇中子;而3箇中子又會繼續撞擊周圍的鈾235,形成鏈式反應。

在核裂變反應中,會發生質量虧損,而虧損的質量,則會變成能量釋放。原子彈就是在鈾235雪崩一般的核裂變中釋放出巨大能量的。

愛因斯坦用著名的質能方程刻畫了這個釋放能量的過程。

其中,m為虧損的質量,c為光速,E就是釋放的能量。1kg的鈾235,釋放的能量,相當於10噸TNT炸藥爆炸的能量。

那我們怎麼樣才能讓核裂變鏈式反應的第一個反應開始呢?這裡會有一個叫做“臨界質量”的概念。

這個概念在教科書的解釋是,維持核子連鎖反應所需的裂變材料質量,不同的可裂變材料,受核子的性質、物理性質、物料型狀、純度、是否被中子反射物料包圍、是否有中子吸收物料等等因素影響,而會有不同的臨界質量。

簡單來說,就是想要鈾235核裂變發生,對鈾235的質量、濃度和體積是有要求的,需要達到某一個值。

我們以原子彈為例,上圖為原子彈的示意圖。

在原子彈爆炸前,中子源位於原子彈的中央,而裂變材料鈾235則分佈在中子源的附近。其中每一塊鈾235,都未達到臨界質量。

當引爆時,原子彈內部的炸藥首先爆炸,產生的推力,會將每一塊鈾235推向彈體中央,使鈾235聚集超過臨界質量。這時,只要有哪怕一箇中子撞擊,就會引發鏈式反應,產生巨大的破壞能量。

在核電站中,工程師們使用了石墨降低中子的速度,控制棒來控制反應的快慢,使裂變在可控的情況下緩慢進行。

以上就是如何讓中子撞擊鈾原子核的解釋,若有疑問,可以在評論區一起討論。


喜歡天文地理生物等科學的同學,可以關注我,球球大百科


球球大百科


核裂變是這樣的

這個問題問到了我的大學專業,要知道核裂變中的中子是如何準確轟擊原子核的,需要知道中子有什麼性質,中子通量,能產生裂變的核物質,以及鏈式反應的問題。


中子通量

在微觀領域的現實中,想要操作單箇中子去轟擊單個原子核是很困難的,特別是單一存在的中子極不穩定,不一會兒就變成了質子,都來不及發射它。但是讓一堆中子去轟擊一堆原子核的成功率會不會變大?增加中子數目,直到能擊中原子核的成功率俗話說得好,準度不夠,數量來湊!這就是中子能準確轟擊原子核的秘密。

(一堆中子轟擊一堆鈾原子,本人手藝不高,圖醜)

這裡提及的中子通量簡單的說就是一堆中子轟擊一堆原子核的參數。大的熱中子通量下,中子與原子核會發生多種核反應,核裂變反應就是其中之一。

中子源

接上文,如何產生中子呢?可以通過加速器加速一堆質子,轟擊鉛、鎢、汞等重原子靶核,這樣可以產生20個左右有動能的中子,其中根據攜帶的動能不同,可分為快中子、慢中子、熱中子等。

中子不帶電的性質決定了它不受原子核內帶正電的斥力,是選擇中子轟擊的主要原因。使一堆中子轟擊一堆原子核,產生原子的裂變反應就是微觀領域中我們能操作的“點火裝置”。

(松山湖一一國家散裂中子源中心)

還有一種中子源是∝粒子轟擊複合元素靶,如釙鈹、鎇鈹、鐳鈹複合元素靶、會產生少量慢中子。

能產生裂變的物質

鈾的同位素鈾235是自然界中唯一易裂變的物質。其他易裂變物質需要人工合成,可以在核反應堆獲得增殖的易裂變物質,所以鈾作為稀土物質有著極為重要國家安全意義。

鏈式反應

熱中子轟擊鉛以上重原子核,理論上均可產生裂變反應,但易實現,能自續的裂變反應的還是熱中子轟擊鈾235。

(簡單的鈾235裂變圖)

中子轟擊鈾235可裂變成至少5部分,既2塊裂變碎片,2箇中子,1箇中微子,光子。併產生最少207MeV能量。

(中子轟擊鈾235後生成的東西)

看到了吧!1箇中子轟擊鈾235可產生2一3箇中子,2一3箇中子續繼轟擊鈾235產生4一9箇中子,再次反應會產生8一27箇中子,這會使鏈式裂變反應在瞬間完成,同時反應放出巨大能量,原子彈就是這樣的原理。

(炸向依瑪司的原子彈)

裂變反應中加入鎘可吸收呈指數增長的中子,以降低反應率,反應堆填充重水等物質可形成中子反射層,以防止過多的中子洩露。這樣鏈式裂變就可以控制了,就有了可控核裂變。

(簡單的壓水反應堆圖,中間粉色的棒棒是鎘棒,下半部分藍色的可以是重水)

以上就是中子轟擊原子核的過程,我們以熱中子轟擊鈾235為例,敘述了整個過程,這樣可以更好的理解微觀物質世界。


大南炎


又不是1打1,是1群打1群。明白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