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劉備一統了天下,會不會像劉邦、朱元璋一樣殺功臣?

飛龍在天9783


1人如果要做一件事,他是有兩個原因的。第一個是主觀原因,也就是他自己願意做。第二個是客觀環境的逼迫,也就是他自己本身不願意做的,但是周圍的大環境逼迫著他不得不做。

2首先咱們先說主觀原因,也就是劉備有沒有意願殺害功臣。在我看來這種可能性基本沒有。為什麼呢?


  • 大家現在一說到劉備就是大耳賊,就是假仁義、偽君子。但是咱們仔細想想,以劉備的出身也就賣草鞋的,如果他想在亂世中建立一份基業,那麼他就必須有自己的選擇。劉備在開始的時候東奔西跑、顛沛流離,在各種選擇中都失敗了。就只有一樣是成功的,他的兩個兄弟無論怎樣都一直跟隨著他。也許就是在這種時候他逐漸明白,或許仁義才是最適合他的,從此他就開始了他假仁義的一生。要知道一個人收到一次打擊或一個誘惑,就可能改變自己的性格。父母的去世可能讓兒女長大。孩子的飢餓的哭聲可能讓愛面子的母親開始真正的面臨現實的生活。一個安分守己的男人,可能因為一次成功的偷盜,徹底變成一個讓人討厭的小偷。
  • 而因為仁義一直在一次次成功的劉備,我不相信他不會改變,我始終相信人連續遭受打擊的最大次數是三次,如果還有第四次那麼他要麼開始改變,要麼已經死亡。同樣的人能連續遭受誘惑的次數最多也是三次。而劉備因為仁義成功的次數已經數不過來,那麼他肯定已經被改變了。所以他本身肯定沒有殺功臣的意願。
  • 2咱們再說說客觀原因吧。說起殺功臣最有名的是劉邦和朱元璋。

我先說說我認為必須殺功臣的客觀環境。第一,自己已老或者病重,就是自己快要死了。第二,自己的繼承人年齡幼小或者性格懦弱,需要時間來成長。第三,內外局勢穩定,也就是國家很穩定,沒有大的敵人。第四,功臣的實力強大,有人能把他們團結起來,他們自身也很抱團。

  • 自己快要死了。本來自己可以鎮住這幫功臣的,可是自己快要死了,不可能再鎮住他們了。而自己的繼承人年齡還很小,根本就鎮不住他們。這幫功臣因為功勞大,根本就不拿這個娃娃當一回事。而現在國家很穩定,根本不需要這幫功臣來鎮守。如果自己死了,他的江山很可能變色。這時他難道還不大開殺戒嗎?
  • 咱們看看劉邦和朱元璋是不是符合這四點。首先是劉邦,劉邦五十四歲才當了皇帝,而且因為長年打仗身體很不好,所以他沒能力熬死那些功臣。而他的兒子劉盈十六歲當的皇帝,這麼小而且性格十分懦弱。即使沒有功臣欺壓他,也被他的母親呂后輕易拿捏。從這裡可以看出劉邦的擔心是十分正確的,劉盈根本鎮不住他們。而劉邦殺功臣時國家已經穩定,沒有大敵。再說功臣,就說韓信吧,劉邦在的時候都敢直接要齊王的位子,你說他會怕劉盈?處於劉邦這樣的環境,即使他不願意殺功臣,那麼他也得殺了。
  • 再說朱元璋。朱元璋本來不用殺功臣的,他自己可以鎮住這幫功臣,太子朱朱標年齡很大,性格只能說是寬厚而不是懦弱。朱元璋為了讓太子在群臣中的地位高點,經常自己做壞人,讓朱標做好人。這讓他能更好的繼承皇位。這時的朱元璋可沒大開殺戒。可是天有不測風雲,朱標忽然去世,他的兒子朱允炆年齡幼小,性格急躁、懦弱。而此時的朱元璋已經年老,他已經沒有時間再培養朱允炆了。這時北元已經逃回大漠,國家穩定了。而那些功臣卻還生龍活虎,大權在握。朱允炆根本鎮不住他們,所以朱元璋祭起了大刀。
  • 咱們再說說沒殺功臣的劉秀和李淵。劉秀三十歲就統一了天下,當皇帝更早。他可以輕易的熬死大多數功臣,而且他有的是時間培養繼承人,況且劉莊也鎮得住這幫功臣。而李淵呢?不說其他,就說他的這幾個兒子,哪個不能輕易鎮壓那幫功臣啊?更不用說李世民了,給那幫功臣十個膽他們敢扎刺嗎?而且李淵活了六十九歲,他們還不一定能活過他呢?從這裡可以看出劉秀和李淵根本沒必要殺功臣。

所以從本身上來說劉備不願意殺功臣。但如果劉備統一天下後,劉禪年齡還小,國家又穩定了,但那幫功臣還不願意交權,那麼劉備就不得不殺了。而如果劉備統一天下後,劉禪長大了,可以鎮住那幫功臣了,他也就沒必要殺了。當然如果劉備統一天下後,劉禪還小,但匈奴對漢朝有滅族的危險,劉備還是不敢殺的。當然也有那幫功臣願意杯酒釋兵權,即使劉禪年齡小,他也沒必要殺的。當然如果他能熬死那幫功臣,他也就沒必要殺了。只有在符合那四個要求的時候,劉備才會不得不殺。有時人真的沒有選擇,劉備也不會例外。

以上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立馬刪除。


昨日光


劉備如果統一天下會不會弒殺功臣,這是一個讓人想起比較傷感的話題。如果真的按照劉備當時的情況進行分析,很大可能會對功臣進行屠殺。

自古以來,跟隨開國皇帝打下江山的文臣武將大多數都會落得悽慘的下場,為何帝王在打天下的時候可以以兄弟相稱,一旦取得天下便開始進行屠戮行動呢?具體原因我們分析如下:

一、“狡兔死,走狗烹”,眾文武已無太多使用價值

“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史記·越世家》

范蠡和文種幫助勾踐滅吳,最終復國成功後,范蠡告別文種時,曾給文種送來一封信說:“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

意思是說,我們已經幫助勾踐完成復國大業,在眼下這種時候,他已經不需要再依賴我們了。如果留下我們,只是會讓他不放心,早晚會殺掉我們。

最終,范蠡遠去,逃過一劫。文種留下,結果被勾踐賜死。曾經的患難兄弟,最終落得如此結局,令人唏噓不已。

二、開國功臣威脅皇權統治,所以必須提前剷除威脅

能夠從亂世之中走出來的人,一有膽略二有能力,這麼多的能人聚集在一起,萬一有人有反叛的想法,又如何應付呢?

所以歷代開國皇帝會採取兩種做法,其一是直接殺掉,其二是廢除權力。

被譽為“兵仙”的韓信,在劉邦建國後,先從楚王降為韓王,又從韓王貶為淮陰侯,最後直接被呂后誅殺於長樂宮中。

韓信之死源於能力強,有威信,有反叛成功的前提條件,對於這樣有威脅的人,劉邦不會讓他繼續活在這個世上,增加自己的危機。

三、維護後代統治,繼而屠殺功臣

往往開國功臣都依靠著跟皇帝一起打江山的交情,恃寵而驕,居功自傲。常常不服從律法管理,依靠著軍功目中無人,欺凌百姓和普通官員。

在這種情況下,只有皇帝本人才能制服住對方,可一旦自己哪一天離去,後繼位的兒孫又有什麼本事去管得住這些驕兵悍將呢?

朱元璋在統治後期,大肆屠戮功臣,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想讓自己的兒子順利繼位,殺掉大量將領後,就留下耿炳文這位擅長防守但不會進攻的名將,用來守衛大明王朝。

家天下的理念在君王的心中無比重要,希望自己的後代可以生生世世掌握著最高權力,而一切有影響後代威脅的因素,都必須要即刻剷除。所以,屠戮那些開國功臣也都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通過以上三點進行分析,讓我們來看一下,劉備是否符合以上幾點要素?

一、“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首先我們可以看一下,劉備和他先祖劉邦性格非常類似,都是以仁義寬厚為名。知人善任,善於用人。劉邦有蕭何、張良、韓信,劉備有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黃忠、馬超。

我們可以從馬超投奔劉備後,劉備對馬超的態度上進行分析。馬超人稱“天威將軍”,又是西漢伏波將軍馬援之後,相當有實力和勢力。但是投奔劉備後,除了第一次收取益州後,後面的大小陣仗都沒有馬超的出現。

這對於年富力強的馬超來說,不得不說一種遺憾。這種異常的表現只能說是劉備故意而為之,利用馬超的威名取得益州後,便再也不用。這種舉動既透露出對馬超的不信任,也反應了馬超功已成便不再用的心思。

所以以此來分析,如果劉備奪取天下後。對於這些文臣武將,至少會棄之不用,像馬超一樣高高掛起,而不給實權。如果有不認同者,下場很可能是殺戮。

二、開國功臣威脅劉備皇權,必須殺之

說到威脅皇權,就不得不談關羽。關羽是劉備集團的二號人物,據三國志記載,關羽在劉備集團後期,是單獨負責劉備集團最精銳的荊州軍。

當劉備在漢中取得大捷之後,關羽在沒有劉備任何通知的情況下,直接北上進攻樊城。按理來說,像這麼大的軍事行動,歷史上沒有任何記錄,這是極其不正常的,唯一的解釋就是關羽自己發動的。

那麼為什麼關羽會自己發動這麼大的軍事行動呢?很大的一個原因就是關羽眼見劉備在漢中取得勝利,文臣武將都有封賞,但自己一直鎮守荊州無法獲得軍功。所以,關羽就擅自率領荊州軍北上,以求獲取更大功勞,最後呂蒙趁關羽和曹魏激戰,趁機奪取荊州,並殺死關羽。

如果一旦劉備統一天下,面對這麼一位可以不經過自己同意,擅自發動大的軍事行動的關羽,那麼對於劉備來說,肯定會把這位曾經的兄弟殺死。因為沒有一位帝王,可以忍受有這麼大權力的武將,尤其是這位武將在軍中極有威信,又是漢獻帝親封的漢壽亭侯,後果不堪設想,所以會斷然殺之。

三、為了阿斗繼位,劉備會斷然除掉功臣

劉備為了阿斗,在統一天下後,會斷然除掉一切危害掉親兒子劉禪繼位的威脅因素。

我們從劉備白帝城託孤來進行分析,劉備在臨終前,分別召集李嚴和諸葛亮,讓他們兩個人分別負責軍事和內政,而不是單獨交給諸葛亮,劉備帝王心術在此可見一斑。

劉備在夷陵之戰失敗後,火速提拔僅為輔漢將軍的李嚴升任尚書令,最後官至中都護,統管內外軍事。這明顯是為自己的兒子交代後事,希望這位東洲集團的老大可以借用東州派的勢力來平衡諸葛亮。

劉備所做的這一切,完全是為了自己的兒子可以穩定坐上帝位,並安排人員平衡諸葛亮的權力。所以,當劉備奪取天下後,天下已經沒有對手,也不再會安排這樣託孤的情況出現,只會除掉劉禪身邊的這些能人。為了阿斗,劉備必然會露出自己兇殘果斷的一面。

結論

程昱:觀劉備有雄才而甚得眾心,終不為人下,不如早圖之。——《三國志》
孫勝、賈詡:劉備雄才。——《三國志》

劉備被同時代的人稱為雄才,亂世雄才者,也必然是權謀家。所以,我們應該從一個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中去推測劉備的行為。

結合以上三點分析,我們可以得出,如果劉備統一天下,那麼很大可能會對這些功臣進行殺戮。


詫寂說史


我們回顧一下中國歷史上的開國君主,一般可以分為兩類,屠戮開國功臣的和善待開國功臣的。我們先分析幾個沒有對開國功臣動手的君主。劉秀雲臺二十八將,趙匡胤杯酒釋兵權,和李世民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他們的共同特點就是都是貴族出身,劉秀是正宗漢室皇族(不像劉備是自己說的),趙匡胤也是官僚子弟,李世民更是官僚子弟出身。一般這種子弟出身的人,從小收到的教育還是不錯的,懂得分享,懂得與手下的官僚和平相處。

而屠戮功臣最有名的兩位一個是劉邦,一個是朱元璋。二位是貧苦出身,身上帶了好多小農思想。第一感覺天下是我的了,我要把它坐穩有掃平一切可能的障礙。第二,他們在未登基之前受到過下級官員的迫害所以對官僚本身就深惡痛絕,尤其是朱元璋,明朝開創了庭杖這種刑罰就是,打官員的屁股。這是歷朝歷代沒有的。甚至說剝皮填草都有,大家想他們對官僚有多恨吧。

我們再來看一下劉備的出身吧,他名為皇族,其實是標準的窮苦人出身,被人稱為織蓆販履之徒。他一旦統一天下,我認為揮起屠刀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畢竟他在位的時候就因為要給劉禪掃平對手而殺了劉鋒。為了東征,不聽任何人的勸阻,還把大學士秦宓給下了獄。他的自私和獨裁已經露出了鋒芒一旦統一,屠刀必將高高舉起。


如煙入幻


好久沒有回答腦洞題了,我就來說一說我的看法。我個人覺得,劉備很可能步劉邦、朱元璋的後塵,對開國功臣動手,甚至大開殺戒。我們不要被《三國演義》中的劉備所迷糊,一個心慈面軟的領導人怎麼能從亂世之中脫穎而出?

我來說說我的分析

一、草根出身

中國歷史上的開國皇帝,不是豪強就是流氓。而這些流氓恰恰喜歡在大功告成後屠戮功臣,劉邦、朱元璋都是個中翹楚,就像後梁開國君主朱溫也是一個德行,為何這樣呢?

其實也可以理解,草根皇帝從底層上來,能夠縱橫天下可以想象其難度之大,他們看了太多了民間疾苦而自己也受了很多的罪,他們多數嫉惡如仇,對於官吏相當不信任,也反襯出他們對於自己現在擁有的一切非常的珍惜。為了自己的江山永固,亮出屠刀也是在所難免。

從劉備個人角度來講更是如此,他青年時織蓆販履為業,舉兵於亂世,直到赤壁之戰後才有了自己的根據地,當時的劉備已經年近半百了,其中艱辛只有他自己知道。如果他統一了中國,必將十分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成果。以史為鑑,功臣宿將必將會帶來權臣、外戚的問題,所以清剿刻不容緩。

二、舐犢情深

對於後主劉禪,歷史有很多說法,多數人認為其實庸主的代名詞。不過劉禪在諸葛亮其後也當了20多年的太平天子,其水平肯定沒有說的那麼糟糕。但毫無疑問,劉禪肯定不是一個曠世英主,其能力能穩住蜀漢的一隅之地就已經很不錯了。

如果劉備統一了全國呢?如果以劉禪的資質恐怕很難穩定住全國的局面。到時候,或是權臣或是外戚都會成為其依仗的對象,那麼兩漢滅亡的景象可能很快出現在蜀漢政權之中。為了兒子,劉備必然一戰。

三、剿滅派系

蜀漢政權派系問題,其實很多學者都說過,這也是魏軍進攻成都時,投降派那麼多的原因,這些投降派多數都是益州的土著,對於他們來說,主子換了,自己一樣吃飯,其實歸根結底,這就是派系黨爭最可怕的後果。要知道,蜀漢存在40年,他們卻一點歸屬感都沒有,可見一斑。

蜀漢的派系大致分為四派:

1、涿州派:這是劉備自己的班底,像關羽、張飛、趙雲以及其妻族的一些人,他們跟著劉備起兵逐鹿天下,但在劉備稱帝的時候,已經凋零殆盡。

2、荊州派:諸葛亮是荊州的代表人物,也包括後來的龐統也是,他們的根基是荊湘,那裡人傑地靈,後來成了劉備的中流砥柱。諸葛亮十分器重的馬謖就是荊州派,如果馬謖不出錯,很可能就是諸葛亮的接班人,而蜀漢四相:諸葛亮、董允、費禕、蔣琬都是荊湘人士,荊州派的勢力十分龐大。

3、川蜀派:這裡面也有兩個派系,其中東州派是那些在外來益州的人,像李嚴、法正等人,他們後來得到了劉備的重用,畢竟劉備也是外來戶,不過在劉備死後,他們遭到了荊州派的打壓,李嚴就是例子;而益州派基本都是本地官僚,他們對於劉備入川是不服的,所以也得到了劉備的打壓,入川時,劉備還使用了一些嚴刑峻法來立威,後來力主投降的譙周就是本地官員。

4、加盟派:這派的代表人物就是馬超了,他的主要的責任就是在西涼好好待著,能夠穩定一方就是最大的功績了,這類人存在感不足,可以不計。

所以說,如果劉備統一了中國,必將對下面的各種派系給與打擊,要讓他們知道,你們吃的是我劉備的飯,任何派系都要服務與我,而勢力最為強大的荊州派很可能成為主要打擊目標,就像朱元璋一樣,無論是淮西派還是浙東派,誰也不能活!

可能很多人都認為開國皇帝大殺功臣,是不自信和殘忍的表現,其實無論是哪種對待功臣的方式,都是有弊端的。重用功臣?必會造成士族力量的大增,到後來必然架空皇權的情況;善待功臣,不給實權?趙匡胤就是例子,北宋冗兵、冗官、冗費就是因為對他們太好的原因,寧可國力不濟,也要養著;大殺功臣,這當然是殘忍的,但卻是一種非常見效的方法,當然也會造成出現靖難之役時,國家無人可用的情況。

所以說,古代皇權與其他勢力的鬥爭從來就沒終止過,而大開殺戒肯定會讓人不齒,但確實很有效,且一了百了,斬草除根。


黑水布衣


劉備如果一統天下且五虎上將都沒有去世,劉備必定會殺功臣,但是具體會殺哪些人呢?下面我來分析下

歷代凡是開國君主幾乎沒有殺功臣的,而不殺功臣的只有隋文帝楊堅和光武皇帝劉秀還有宋太祖趙匡胤,而殺功臣比較嚴重的是劉邦和朱元璋,而劉邦朱元璋共同特點就是草根出生,因此對手握重兵的開國大臣非常忌憚


而劉備雖然貴為帝室之胄,但皇親血脈已經很疏遠了,劉備起兵前是 織蓆販履之徒,跟普通百姓沒什麼區別,因此劉備是有帝室之胄名頭,實際上確實不折不扣的普通百姓

那麼劉備一統天下後會不會想劉邦和朱元璋一樣大肆殘殺開國功臣呢?首先假設五虎上將都沒有去世

劉禪是“扶不起的阿斗”,劉備必然會為劉禪考慮

劉禪生性愚鈍,不思進取,雖然劉備死後把劉禪託付給諸葛亮,讓諸葛亮執掌蜀漢軍政大權,但那也是無奈之舉,因為自己死的太突然,而且阿斗不成氣,要想完成北伐大業把軍政大權交給諸葛亮是唯一希望,但是如果劉備如果統一天下呢?那麼劉禪也就不需要諸葛亮輔助了


諸葛亮首當其

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曉易經八卦,其智慧學識堪稱天下第一也不為過,其軍事水平也完全是頂尖的,在蜀國一大堆大老粗人中,諸葛亮的謀略可以把他們玩的團團轉,而且諸葛亮還是最高軍事統帥,如果諸葛亮要造反那麼可以說整個蜀漢沒有人是其對手

不僅如此諸葛亮可以憑藉個人威望籠絡一大批人心,因此劉備肯定害怕自己死後 劉禪無法駕馭諸葛亮,所以劉備會想辦法除掉諸葛亮,除非諸葛亮能功成身就 自己隱退 否則諸葛亮難逃被殺命運,我認為以諸葛亮的智慧肯定能效仿張良安全隱退

關羽同樣在所難免

關羽雖然是劉備張飛桃園三結義,但是關羽性格太過高傲,除了劉備的話誰的命令也不放在心上,這看起來覺得關羽很效忠劉備,但是如果劉備死後關羽能否想效忠劉備一樣效忠劉禪呢?

另外關羽的過去是有汙點的,關羽曾在落難時投降過曹操,雖然關羽口頭說是降漢不降曹,但是吃在曹營,住在曹營,而且還替曹操出征,替曹操立下不少功勞,更可恨的是關羽在赤壁之戰後追殺曹操的時候,自己立下軍令狀卻臨陣放走曹操,如果拋棄江湖道義來看,關羽這種行為跟投敵賣國沒什麼區別 因此關羽也是劉備考慮被殺的名單內

而剩下的人諸如張飛 趙雲 馬超 黃忠等人基本上就是比較忠於劉備了,而且論才智謀略也構不上什麼威脅,且生平也沒什麼汙點


朝夕聞道


如果劉備統一天下稱帝,會不會誅殺功臣!不如換個角度,劉備稱帝哪些功臣必死!

1,魏延

魏延投誠的時候,諸葛就說了有反骨,讓劉備拖出去斬首,此等後患賣主求榮之人,就算北伐有功,為了基業也會斬了此人!

2,馬超

此人雖五虎上將,但其成長曆程,一直在爾虞我詐中,心狠手辣,父親為質,仍然堅持與曹開戰,與韓遂離間,西涼也多嗜血彪悍。此人志向也遠大,忠誠也不夠。劉備殺之除患。

3,諸葛亮

蜀國軍權都在他一人,古代認虎符二不認主,國家根本在財在兵在民,尤其是兵,軍隊的控制權,並且諸葛有大才,若為基業,此人為大患,並且諸葛聲望太高,自己兒子又多孱弱,自己歸天以後,難道天下要姓諸葛嗎?劉必會殺諸葛!





一別成久違


會,大概率會。

開國皇帝之中,沒有殺功臣的就兩個。一是光武帝劉秀;二是宋太祖趙匡胤。

劉秀首先是因為自身是能征善戰的大將,在所有功臣之中擁有巨大的威望;其次劉秀是皇室的後代,出身高貴;再次劉秀提前做出了防範,避免了君臣矛盾的激化;使用金錢購買了權利。

趙匡胤也是出名的大將軍,威望極高。用杯酒釋兵權的方法,利用爵位、金錢讓功臣們交出了兵權。

反觀劉備,他則不具備以上各種條件。

一、劉備雖然是漢室的後代,但是血緣關係早就已經非常稀釋了。

雖然劉備依舊打著恢復漢室的旗號,但是奪取天下基本上是作為平民白手起家了,他身上漢室的血緣關係已經十分稀了。

二、奪取天下靠武將,但是治理天下卻要靠文臣。

在戰爭時期,武將的破壞力極強;但在和平時期,武將的建設作用則極弱,甚至還有極強的破壞力。所以一旦發生什麼時期,甚至是謠言,武將都免不了被誅殺的命運。

三、武將的篡位野心大。

中國歷史上平民出身的皇帝比較只有兩位。但是武將出身的皇帝比比皆是。晉武帝如是、唐高祖李淵如是、宋太祖趙匡胤亦如是。所以奪取武將手裡的兵權就是保護自己手裡的皇權。

四、越是仁厚的人,殺伐的時候越果斷。

當君王的人,如果感受到自己的君權不穩定,都會選擇殺伐果斷。仁厚的朱允炆登基後還不是火速削番。劉備以仁厚自居,但是如果天下一統,殺死身邊的開國大臣一定會擺上日程。

死的首當其中就會是張飛、關羽和趙雲。如果劉備一統了天下,他一定會像劉邦、朱元璋一樣殺功臣的。


不務齋


我是老泰迪,我來回答!

劉備統一了天下後,會不會殺功臣,我認為是會!具體原因如下:

假仁義,真虛偽

大家都知道,劉備在臨終前曾經分別的召見了諸葛亮和李嚴,劉備的意思是分別讓他們負責軍事和內政,這也就意味著劉備為了保證自己的兒子劉禪順利繼位直接性的將權力分化了,沒有將權力交給諸葛亮或者其中任意一個人還是不信任身邊的人,平衡了蜀國的個人權力,這也就解釋了大家口中劉備的“假仁義,真虛偽”。

在此基礎上我們再來分析劉備是否會殺功臣就好分析了。通過“白帝城託孤”我們可知,劉備實際上是不信任身邊人的,而如果劉備在有生之年統一了三國,他一定會暴露出自己的“真虛偽”,將自己的“不信任”擴大化,因為該利用的人都已經在統一之前利用了,統一後的大將幾乎個個都是“功高震主”的人物,這時候還留著他們幹嘛?

皇家後代,效仿高祖

劉備是打著“皇家後代”起義的,如果他對於皇家二字真是真心的,那麼高祖在他心裡一定是“偶像”的存在。這意味著啥呢?高祖劉邦就是通過起義一步一步奪得天下,自己想成功也一定會效仿高祖,但高祖在開國後都做了啥?該殺的殺,該死的死,只要威脅到他的都得死,做了這些事後自己的地位可以說是沒人威脅了。這麼一解釋可能就一目瞭然了,劉備開國後一定會為了鞏固自己的政權效仿高祖!

功高不用

趙雲但大家都知道,可能大家會認為這個“常勝將軍”一直被劉備重用,但事實上這個“常勝將軍”並未受到重用,也只是被劉備留在了身邊罷了。這就很奇怪了,如果換作哪家公司,一個核心人物肯定會受到重用,趙雲為何不受重用?老泰迪分析劉備怕趙雲百戰百勝,最後功高震主,這也體現了劉備的“帝王之術”,真虛偽也就體現了出來,這麼一個人在開國後能不殺功臣?

總結:

老泰迪分析了這麼多後認為,劉備的“假仁義,真虛偽”以及“皇家後代”一定會促使其卸磨殺驢,這是毋庸置疑的結果!



編輯:@老泰迪講歷史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老泰迪講歷史


劉備的一生性格特點,寬厚仁慈,禮賢下士,責而不勞,永不言敗。從劉備的作為來看在諸葛亮的勸說下賜死了有威脅政權穩定的義子劉封之外,終身沒有殺過一個大臣,哪怕是背叛他的人,比如糜芳、黃權,孟達等依然善待他們的家人,劉備沒有理由一統天下後殺戮有功之臣。

既然提出了這個假設,我們從劉備的性格和出身作為劉邦、朱元璋做一下簡單的對比。

三人出身背景,性格特點

劉備是落魄皇族,是漢景帝玄孫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人,世人以當朝天子漢獻帝輩分稱他為皇叔,後來家道中落,為生存做過織蓆販履營生,一直沒有放棄光復漢室江山,祖宗基業為己任。性格寬厚仁慈,禮賢下士,識人臣為兄弟般對待,知人善用,善於籠絡人心。從史中看出跟隨劉備四處征討的將領們對他非常忠心,很少出現反叛之人,從這一點上就看出劉邦的為人如何。

劉邦出生於平常百姓家,經過自己的努力,做了沛縣泗水亭長,閒來無事到處遊蕩,天降好事娶了富貴人家的千金呂雉。趕上反秦大趨勢,加入了起義隊伍,靠著自己的聰慧,善於籠絡人藉助力量,使自己發展壯大。竟而有了更大的野心,組合更多的力量一統天下建立了漢朝。

朱元璋的經歷顯得更慘、淒涼些,元朝末期天下動亂,戰爭不斷百姓飢寒交加,終日不能飽腹,朱重八就處在這種邊緣地帶。為了生存下去做過乞丐,當過和尚,一直尋找擺脫飢寒生活的時機。元朝的壓迫激起各地的起義,這是一個大趨勢,朱元璋帶著一般討生活的弟兄加入起義軍。他從最底層做起,靠著有福同享、有功敬上的原則,不懈的努力下,終為一方勢力。後來採取朱升的良策,“高築牆、廣積粒,換稱王”打敗強大的對手陳友諒,張士誠,方國珍尊梟雄,一統南方,順利征討北方,統一天下建立了大明朝。

剷除功臣的動機,主因在收權減少威脅

從三人的出身性格和為人特點作為疑點,做為剷除功臣的主因,立場站不住腳。三人在創業初期的共同點,“性格開朗、心胸寬闊、知人善用、善於籠絡人心,藉助力量發展壯大,最終實現自己的夢想”。劉邦、朱元璋的出身和性格,剷除功臣只能作為客觀因素。

劉邦、朱元璋統一天下後,為鞏固政權,中央集權、收回兵權,必然會剷除威脅到自己和子孫後代有勢力的人。早先的性格現已變得自私狹隘,多疑,坐上皇位完全是換了另一個人,“作為帝王”所考慮的是整個江山傳承和穩固政權,才採取剷除這些手段。這才是這兩位帝王所開殺戮功臣的目的,也是主觀原因。

劉備所不同,他開創事業已始到終,待人和處理人臣關係的做法始終沒有改變。奪取荊州,取得漢中、益州,建立三足鼎立之一的蜀國 ,直到稱帝后,都沒有展開奪權殺功臣的事件。反而是曹操和孫權在這一方面做的給世人留下後垢病,愛看歷史的朋友大致知道這一方面。

劉備能夠增加實力統一天下,一定會延續漢室政權,這是他一生的夢想和職責,“匡扶漢室”劉備在蜀國稱帝后,在民間和史料中都不能找出他剷除功臣的事件。

所以說,劉備能夠真實的統一天下,坐上皇位,對待功臣他不會像劉邦,朱元璋那樣大量屠殺功臣,有可能跟劉秀,漢文帝劉恆選擇的方式相同,用柔軟的手段收回兵權,集中實權,鞏固政權。


五六居河西


如果統一天下,劉備肯定不會像劉邦和朱元璋一樣殺功臣。

越是出身貧賤的人,自尊心和不安全感就越強,劉邦和朱元璋正是這樣的。

劉邦還好一點,起兵前做過亭長,是個小官。他殺的功臣相對來說也比朱元璋少很多,主要是殺了韓信、彭越和英布。本來他還想殺樊噲,結果自己先掛了。

朱元璋最貧賤時做過乞丐,他殺的功臣就數不勝數了。之前跟著他一起打天下的文臣武將都難逃一死,文臣劉伯溫、李善長、胡惟庸、馮勝等等全殺,武將徐達、藍玉、傅友德等也被殺,而且朱元璋不是按個來的,而是成批成批來的。例如胡惟庸案和藍玉案,受到牽連被殺的足足有幾萬人,這真是血流成河。

上面兩個皇帝都出身草根,登基後都殺功臣,但像李淵、趙匡胤等開國皇帝出身相對來說好很多,就不殺功臣。

大耳賊劉備雖然常常被人叫做織蓆販履之徒,早年間以販賣草蓆、草鞋為生,但他一直稱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後,是皇親國戚,行為舉止也跟上層名流無異。都是謊言說一千遍就會變成真理,何況劉備這半真半假的。

所以劉備有足夠信心和能力駕馭所有的功臣,不會殺他們。

再者來說,如果劉備統一天下,最大的功臣是誰呢?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黃忠、魏延等人,恐怕不超過十個。

關羽、張飛是他的結拜兄弟,不會殺吧?諸葛亮是他三顧茅廬請來的,他說過有了孔明之後,就有如魚得水的感覺,不會殺吧?趙雲在長坂坡七進七出救了他兒子阿斗,不會殺吧?黃忠、魏延也是忠心耿耿的將領,同樣不會殺吧?

很多人都說劉備是假仁假義,他的仁義是裝出來的,是大偽似真。但能裝一輩子,那就是個真正的仁人君子。以仁作為安身立命根本的劉備,絕不會殺功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