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是怎樣產生的?

一月半1


大家在研究中醫學時,有這樣的感受:中醫理論體系相當完整、內容極其深邃,經絡學、運氣學、藏象學、陰陽五行學、精氣神……讓人感覺到面對的就是一座大山。可一接觸到中藥和中醫治療方法,又感覺到出奇的簡單,就好像是看完大山又面對山下的一棵小樹一樣。這種反差真是驚人!可到目前為止,我們卻找不到關於中醫起源的可信證據。

中醫起源沒有證據,究竟是什麼原因呢?目前人們想到的原因有以下幾條:

第一、由於中醫自身的特殊性,導致中醫起源的證據難以保留,或者說難以鑑定,大量的資料被淹沒在歷史的長河當中。

第二、由於文獻傳承的原因,使中醫起源的資料丟失了。首先我們斷定曾經有過大量的資料,由於當時文字不發達,記錄的比較有限(這不可能,中國甲骨文目前所知有五千多個不重複單字,證明它是一個相當完善的文字系統,不可能發生記載困難),而這些有限的資料又在無數天災人禍中丟失了,所以證據消失。然而,中國也有過保存相當完好的文獻資料,比如說《易經》,它在西周時被保存於蘭臺,一直完好,為什麼會單單丟失了醫書呢?

第三、事實上,在上述兩種原因之外,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中醫起源本來就沒有任何資料。

感到奇怪的是,在春秋以前的《易經》、《尚書》、《三禮》、《左傳》等重要文獻裡,根本就沒有提到任何關於中醫的資料,因此可以推斷:一是這些書的原始作者們沒有見到有關中醫任何東西,所以沒有反映到他們的書中。二是這些人曾經見到過中醫的相關典籍,但由於某種原因沒有反映到他們的著作當中。

但不論是哪一種原因,“中醫起源無證據”幾乎是一個定論。

先讓我們來看一看目前學術界對中醫起源的假說——經驗醫學說

這是一個典型的三段式推論,大前提是:勞動創造了歷史,人類文明是幾千年來生產經驗的積累;小前提是:中國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中華民族有豐富的生產生活經驗;結論必然是:中醫起源於經驗的逐步積累。

可是,為什麼這麼多的經驗,這麼多的從業人員,這麼多的研究方法,這麼多的實驗手段,就是無法發展中醫理論呢?按理說,這些經驗加起來,再造一部《黃帝內經》都足夠了,可為什麼我們有了經驗卻讀不懂中醫理論呢?這無情的事實反過來證明,中醫源於經驗的觀點是多麼荒唐。

我們不妨腦洞大開一下,也來一種假設,那就是中醫來源於史前文明!

在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曾經出現過高度發達的文明,根據世界各民族早期神話記載,這次文明起源於神的教導,我們可以將其稱為人類的第一代文明。目前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史前文明是存在的。

突然,天地之間發生了一場來歷不明的大洪水,近千米高的浪濤吞沒了平原、谷地上的一切生靈,只有少數人在荒涼的高原或高山頂上倖免於難,此前人類擁有的一切文明都毀於這場洪水,包括醫學。

洪水退去,倖存的人類從高山走下平原,他們在往日的廢墟上找到了許多遺留下來的文明成果,當然也包括醫學。但倖存的人類並非洪水前的精英,他們是一些比較落後的牧羊人,本身並沒有多少文化。因此,儘管他們找到了以前高深的醫學,由於理解不了,也無法實際應用。但病魔並不體諒人類的苦衷,在洪水過後的廢墟上,它們四處為虐,侵蝕著這些倖存者的生命,人類面臨又一次的毀滅。

創造過洪水前高度發達文明而又已經離去的“神”(天地分離中的天),不忍心看著人類毀於病魔,不得不再一次光臨地球,向被病魔折磨的人類傳授醫學知識,講授人體生命結構形式。那些洪水倖存者——以山為名的部落派遣最精明的人,向這些神學習醫學,並將這些知識用口傳歷史的方式記錄下來。

又過了若干年,人類開始有了自己的文字,他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將記憶中的知識筆錄下來,然後經過彙總,最後形成了《黃帝內經》。

也就是說,大洪水之後我們剛接觸中醫時,它就是一個相當完整的醫學體系,但由於當時沒有太多的時間,也由於洪水中的倖存者們太落後,無法全部接受所傳授的知識。怎麼辦呢?這些傳授者並沒有手把手教給人類中醫的實際操作,而是重點傳授中醫的理論部分和實用的針灸技術,以期人類能夠在今後自己感悟理論的基礎上,創造實踐。這就是中醫理論水平與實際操作水平脫節的原因。

從以上觀點看來:人類歷史上存在兩個文明體系,一個是史前文明體系,它的來源正在進一步研究當中;另一個則是人類自己創造的文明,習慣上我們將它稱為物質文明。這兩個文明體系,在對世界的基本認識上差別很大,分別從不同的角度來認識我們所處的世界和我們自己。由於基本認識的不同,所採取的改造世界的方法、手段也不同。中醫學是史前文明的醫學體系,而西醫學則屬於物質文明的醫學體系。


仙闕645


中醫是在中國哲學背景下產生的,哲學不是自然科學,中醫也因此不能當自然科學那樣去理解。中醫的理論形成,不像西醫是建立在解剖基礎上的,西醫是實證科學,必須眼見為實,要看化驗指標、解剖結果。中醫沒有解剖學,它對人體乃至疾病規律的總結,主要是靠表現在外的症狀、徵象來推測,是“黑箱”的。因此,中醫對五臟的定義和西醫不完全相同。

簡單講的話,首先,中醫的五臟不是定位性的,中醫說的“腎”不單是長在腰部的那個負責泌尿的器官,其他臟腑也不能和西醫解剖學上的器官畫等號。其次,中醫的五臟強調的不是結構,而是功能。既不是定位的,又不是結構的,這兩個特點加在一起,我們就可以理解中醫的五臟了,雖然稱謂上和西醫的五臟一樣,都叫心、肝、脾、肺、腎,但中醫的五臟更確切一點說,是一系列器官功能的總稱。

比如中醫的心,既包括跳動的心臟,也包括思維的大腦;中醫的腎,既包括參與泌尿的西醫的腎,還包括身體的產能系統。這一點甚至可以幫助你判斷你找到的中醫是不是真正的中醫,如果這個中醫把“腎”等同於生殖器官,把“腎虛”等同於性功能障礙,或者反過來,只要是性功能障礙,全視為“腎虛”,那他就是把“腎虛”狹義化了,至少沒從根本上理解中醫。



臻品高端外貿


中醫是怎麼產生的?由此想到另一個問題,即我們上古祖先有了病是怎麼治的?把這個問題疏理出來了,中醫是怎麼產生的也就基本搞清楚了。實踐決定認識,認識來源於實踐。中醫學理論來源上古祖先治病救人的豐富實踐。我童年時,有個頭疼感冒,從來沒有去過醫院,也沒有醫院可去,也沒有今天常服的抗生素之類的藥。父母用傳統的土辦法,給熬幾碗紅糖姜水喝下去,捂著厚厚實實的被子發汗,咳嗽給拔幾個火罐,再揪揪脖子,刮刮背和胳膊,這樣過幾天也就好了。農村人有很多偏方,就地取材,也很管用。我想,這可能就是中醫產生的縮影。中醫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古代哲學、自然學說等學科的綜合集成。中醫從天、地、人的辯證統一的關係之中研究人,把人當作自然,從人與自然的融合中防病治病。中醫博大精深,與中國傳統一同根同宗,中國傳統文化的產生背景,同時也是中醫的產生背景。


思之遠方


中醫的產生源於中國傳統文化;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根基是道,是陰陽,是周易八卦;而中醫涉及的具體理論包括陰陽學說、五行學說等,可以說,中醫是中國傳統文化精髓的,最具特色的枝葉之一,2500年前的《黃帝內經》至今被中醫非為圭臬的寶典,它裡面不僅包括了人體的生理,病理,疾病診斷、治療、防病保健,還涉及天文地理哲學,可以說是一部東方的人體健康聖經,中醫作為與人性命息息相關的一門學科,毫無疑問地融入了哲學,天文,地理等各方面的精華,可以說,中醫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國粹。



眼光不錯


是對地球以及宇宙這個生命系統的深刻認識中總結出來的。遠古時代的人類比現在的人類的靈魂要純淨很多,沒有那麼多需求下造成的錯亂信息去幹涉他們的直覺,那時候的人類和自然是一種和諧的狀態,所以能充分體會到地球及宇宙這個系統是一個生命系統,由精神和物質兩種形態組成,由太陽提供能量由月亮給予呵護,萬物之間互幫互助,相生相剋,宇宙恆星賜予精神大地母親提供物質,但是這個系統總因各種慾望的發展過度而產生分裂戰爭和剝削,地球成為人間煉獄,萬物其中不斷進化以適應環境的變化,人類的靈魂時而汙濁些時而澄澈些,留下來很多知識成果,中國的老子是這個世界精神領悟發展的高峰,他已經發現宇宙奧妙但是確對這個世界人的貪慾感到絕望,所以自行離開了只留下一本道德經啟發眾人。我們看不懂因為地球系統已被我們自以為是的人類破壞的很嚴重,地球的怨氣已經很深了,各種錯亂思想橫行,是時候正本清源了,物質世界的探索已到達量子力學,精神世界的探索老子已經告訴我們了馬克思也告訴我們了,他們一個用宇宙觀說話一個用社會形態說話,都在說明一個和諧世界是付出和收穫對等的世界,有的人起了貪慾想要收穫多付出少,身體就生病了,整個地球的人對待自然只想收穫而不知道感恩,自然也會用天災來報復你,因果報應不會遲到,只是時候未到。


太陽泡泡sweet


神農嘗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的傳說,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在與自然和疾病作鬥爭的過程中發現藥物、積累經驗的艱苦過程,也是中藥起源於生產勞動的真實寫照。

   約公元前22世紀末——前256,中國就已出現藥酒及湯液。約公元前11世紀——前771年)的《詩經》是中國現存文獻中最早記載有藥物的書籍。現存最早的中醫理論典籍《內經》提出了"寒者熱之,熱者寒之","五味所入","五臟苦欲補瀉"等學說,為中藥基本理論奠定了基礎。

   現存最早的藥學專著《神農本草經》是秦漢時期(公元前221——公元220年)眾多醫學家蒐集、總結了先秦以來豐富藥學資料而成書的。本書載藥365種,至今尚為臨床所習用。它的問世,標誌著中藥學的初步確立


王森哥


古時候,人們追逐野獸的時候,不小心摔倒,石頭刺破身上生的膿瘡上,皮破膿流,膿瘡慢慢的好了,他們知道了原來石頭刺破膿瘡外的皮膚可以治療膿瘡,後來他們發現身上不舒服的地方用石頭刺壓或者用熱東西捂一下就會好點,著也是針灸的來源,剛開始針灸的“針”就是石頭,叫“砭石”。

有時候拉肚子的人無意中吃到一種野草,拉肚子既然好了,他們就知道這樣野草可以治療拉肚子……後來有人整理、研究、實踐,才慢慢形成我們祖國偉大的中醫。

所以中醫是我們祖先在生活實踐中慢慢發現的,它是我們祖先的智慧,是華夏人的驕傲。


健康之路小侯


中醫是中國傳統文化很重要的一部分,也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之一,華佗,李時珍,孫思邈,《黃帝內經》,《傷寒論》等等都是大多人熟知的中醫方面的巨人和鉅著,中醫經過前人後人不斷的挖掘補充整理完善,幾千年來,對中華民族,以及周邊國家或者絲綢之路沿線的人民群眾健康和生命延續發揮了極大的作用!這是事實,也是不可否認的。

中醫的五臟六腑,經絡,穴位,寒熱,陰陽五行,正邪之氣,虛實之說,脈搏理論等,都屬於理論方面,對於我們普通大眾來說確實有些深奧,即就是對於大部分醫生,也只是應用,至於那些理論的來來龍去脈也是一知半解,這也正常,就如生產和應用家用電器的工人師傅和我們消費者一樣,哪有幾個人思考那些電器的原理,發展過程?

至於說中醫是怎樣產生的,中藥好說,反覆的經過實踐經驗來的。關鍵是那些深奧的理論,陰陽五行呀,易經八卦呀,特別是人體的經絡,穴位,脈搏(用現代科學儀器還無法檢測)等,確實神秘且高深莫測,我的理解就是它們都屬於前沿科學,這和一些著名科學家一樣,研究前沿理論一樣,應用只是其他一些科學家的事情。目前世界上還有好多不解之謎呢,那就等待等待再等待吧!


開心140820176


中醫的產生主要有兩種途徑,一種就是實踐與經驗,一種就是基於理論框架的辯證分析。

如經絡,穴位,寒熱,等屬於第一種,而陰陽五行,正邪之氣,虛實之說,脈搏理論,等屬於第二種。

第一種屬於常識學,還勉強不錯,但是基於我們知識系統的提升,必須去糟取精。

第二種屬於思想範疇,在落後的年代,畢竟是一種陶冶情操的思維,但是隨著我們對客觀世界的認識,我們理應正確的認識這種宗教式的理論。


微微風雨走


中醫特指以中國漢族勞動人民創造的傳統醫學為主的醫學,是研究人體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診斷和防治等的一門學科。其實在中國,還有蒙醫、藏醫、苗醫等少數民族的中國醫學。

中醫產生於原始社會,春秋戰國中醫理論已經基本形成,出現瞭解剖和醫學分科,已經採用“四診”,治療法有砭石、針刺、湯藥、艾灸、導引、布氣、祝由等。自古以來就有“醫道相通”的說法。這種影響最早可以追溯到黃老道家的典籍——《黃帝內經》,它是中國傳統醫學四大經典著作,也是我國醫學寶庫中成書最早的一部醫學典籍。同時是研究人的生理學、病理學、診斷學、治療原則和藥物學的醫學鉅著。在理論上建立了中醫學上的“陰陽五行學說”、“脈象學說”“藏象學說”、“[2]經絡學說”、“病因學說”“病機學說”、“病症”、“診法”、論治及“養生學”、“運氣學”等學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