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寧紅茶出口貿易現狀

寧紅茶的歷史

修水縣在明代稱為“寧州”,“寧州工夫紅茶”簡稱“寧紅”,是我國最早的工夫紅茶。銷往國外的茶葉以紅茶和茶磚為大宗,明清時期,修水是我國當時主要的紅茶產區及出口基地。寧紅茶品質特優,色、香、味俱屬上乘,盛極一時,於1915年獲巴拿馬萬博覽會甲級大獎章。

江西寧紅茶出口貿易現狀


寧紅茶在清朝光緒年間發展最為鼎盛,曾出口達30萬擔,佔江西省出口茶葉80%以上,被列為貢茶暢銷各國,有“茶蓋中華,價甲天下”的美譽。寧紅茶曾作為國務院招待外賓禮茶而廣受好評,我國當代茶聖吳覺農評道“寧紅祁紅並稱世界之首”,且“寧紅先於祁紅”。

寧紅茶發展現狀

近代以來由於戰亂、出口貿易格局改變及經濟發展等條件的制約,全國茶葉出口貿易量受到了嚴重影響。改革開放後我國茶葉產業發展迎來新契機,寧川紅茶也走上了現代化發展之路。改革開放初期,修水“寧紅茶”開始紅透全國,茶業財稅收入2000 多萬元,佔全縣財政總收入的五分之一。但由於市場經營和企業管理經驗落後,加之受可口可樂,果汁等新型飲料衝擊,寧紅茶產品嚴重滯銷,茶葉企業經營艱難,虧損嚴重,大面積茶園被拋荒棄管。

江西寧紅茶出口貿易現狀


2001年,國家農業部把修水縣列為國家第一批20 個創建無公害茶葉生產示範基地之一。通過相關文件、政策和項目資金支持,修水茶葉種植面積迅速擴大,品質、標準及企業加工能力得到巨大改善,寧紅茶得以重生。2015年,修水縣“寧紅茶”榮獲百年世博中國名茶金獎、寧紅牌“寧紅金毫”榮獲百年世博中國名茶金駱駝獎。

自然資源

江西擁有適宜發展茶葉種植和採摘的自然條件和精耕細作的優良傳統。寧紅茶的最大原產地與主產區——江西修水,生態優良、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低丘緩坡山地多,為寧紅茶生長創造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寧紅茶製作工藝已有上百年曆史,經現代化技術改進後,寧紅集團生茶的茶葉產品已達到國內領先水平,並不斷開拓市場,創建品牌效應。

產業發展

目前修水縣茶園面積達18萬畝,全縣茶葉企業118家,其中國家級龍頭企業1家、省級龍頭企業4家、市級龍頭企業16家 ,組建與健全茶葉專業合作社67個,從業人員7萬餘人。全縣年產茶葉9600餘噸,綜合產值21億元。2011年“修水寧紅茶”通過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認證,2015年6月,寧紅茶入選省政府“四綠一紅”重點品牌整合支持項目,綜合全縣茶葉產業資源,帶動產業發展。但江西省茶業目前仍以數量和低價競爭為主,存在小生產與大市場的矛盾和小農經營與現代營銷的問題,與廣東、福建等省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

江西寧紅茶出口貿易現狀


國際市場

九江港是國務院批准的國家一類對外貿易運輸口岸,為江西唯一對外貿易口岸,並已經成為長江中下游集裝箱中轉聯運的重要集散地,“一帶一路”機遇期也使江西茶葉出口貿易處於有利地位。江西茶葉的競爭力在於價廉而物美,寧紅茶自出世後不久即蠻聲中外,主要銷往俄國和東南亞。

出口政策

近年來江西省各級政府高度重視江西茶葉產業發展,在茶葉市場開拓、標準化茶園建設、茶葉標準化生產和技術培訓等方面加強政策和資金支持。雖然政府連續多年出臺多項扶持政策,投入大量扶持資金,但是由於針對性和整體性不足導致效果並不理想,同時出口貿易方面優惠政策相對較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