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最喜歡的妃子是容妃還是宜妃?

哈哈哈哈968


首先,容妃是電視劇虛構,康熙只有榮妃。至於康熙最喜歡的妃子,榮妃恐怕真的是早期最得寵的一個,而後期則無疑是宜妃最得寵。


清朝後宮,按照級別高低,分為皇后、皇貴妃、貴妃、妃、嬪、貴人、常在、答應八個等級。在康熙所在的清前期,想獲得妃以上的封號非常困難,所以康熙生前,後宮只有出身非常高貴的僅有五人曾經獲封皇后、皇貴妃與貴妃。她們是早年首輔大臣索尼的孫女,康熙第一任皇后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另一位輔政大臣遏必隆的兩個女兒,康熙第二任皇后孝昭仁皇后鈕祜祿氏和她妹妹溫僖貴妃鈕祜祿氏;康熙的親舅舅佟國維的女兒,康熙第三任皇后孝懿仁皇后佟佳氏和她妹妹愨惠皇貴妃(生前為貴妃)佟佳氏。其他女子最高為妃。


康熙有過兩次集中大封后宮。首先是康熙十六年,當年封鈕祜祿氏為皇后,佟佳氏為貴妃之外,還封了七嬪,分別為安嬪李氏、敬嬪王佳氏、端嬪董氏、榮嬪馬佳氏、惠嬪納喇氏、宜嬪郭絡羅氏、僖嬪赫舍里氏。這七個人,算是最早服侍康熙的後宮女子。而到了第二次集中大封的康熙二十年,將佟佳氏晉封皇貴妃,另晉升惠嬪為惠妃、宜嬪為宜妃、德嬪烏雅氏(康熙十八年單獨封嬪)為德妃、榮嬪為榮妃。此四人就被稱為康熙四大宮妃。這個排名很有趣,原本七嬪中有四人或下落不明,或失寵,只有榮嬪、惠嬪、宜嬪晉升為妃。但原本在三人中排第一的馬佳氏落到了最後,甚至掉到了封嬪更晚的烏雅氏之後,顯然,馬佳氏聖寵已衰。


我們如何判斷早期榮嬪(榮妃)馬佳氏是最受寵的?就是她的孩子。後宮女子,生的孩子越多,就說明皇帝越喜歡光顧,自然說明最受寵。榮妃有多少子女?驚人的六個!先後為為:康熙六年生皇子承瑞(實際上長子),康熙十年生皇子賽音察渾(實際上第四子),康熙十二年生皇三女固倫榮憲公主,康熙十三年生皇子長華(實際上第六子),康熙十四年生皇子長生(實際上第八子),康熙十六年生皇三子胤祉(實際上第十子)。只是可惜,承瑞、賽音察渾、長華、長生都先後夭折。可能是因為馬佳氏當時年紀太輕的緣故。尤其承瑞還是康熙的第一個兒子,如果不夭折,就憑這個皇長子身份,榮妃恐怕也是一生無憂。康熙前十個兒子,馬佳氏包攬了其中五個。其他幾個妃子呢?惠妃生皇子承慶(實際上第三子)和皇長子胤禔兩人,宜妃生了皇五子胤祺、皇九子胤禟、皇十一子胤禌三人,德妃生皇四子胤禛、皇六子胤祚、皇十四子胤禵三人。從數量上,就能知道康熙最青睞誰了。

但是,自康熙十六年後,馬佳氏再也沒有給康熙生下一兒半女,是一個明顯的失寵跡象,而二十年的排名直墜,更是直接說明問題。榮妃失寵了!


那為什麼說後期最受寵的是宜妃,這是有很多跡象的。首先是康熙三十七年第三次東巡時住在宜妃父親家,這是一種極大的信任,而宜妃之父三官保只是個從四品武官,卻能和從一品的將軍並列同行同坐,禮儀各方面多有僭越,康熙也不予責怪。康熙晚年,宜妃甚至直接指使理應皇后所在的坤寧宮的首領辦事。康熙駕崩後,宜妃坐四人抬軟轎在宮中行走,甚至走在雍正之母德妃烏雅氏之前,雍正大為惱火,下旨訓斥。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了宜妃真的是受寵,以致目中無人。

當然,雍正即位後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因為宜妃之子胤禟是雍正的政敵,所以此後宜妃也就再也沒有好日子過了。


伊耆角木


首先,更正一點,康熙後宮沒有容妃,而是有一位榮妃,真正的容妃是在乾隆後宮,即香妃的歷史原型。

其次,康熙比較寵愛的妃子有四位,分別是惠、宜、德、榮四妃。

單從生育來看,惠妃生了兩個兒子、宜妃生了三個兒子、德妃和榮妃都生了六個兒女。但有的時候,並不是生育越多,就代表最受寵愛,我們需要從史料中尋找答案。如果非要選出哪個更被康熙喜歡,筆者認為當是宜妃。依據有四:

1、《永憲錄》中記載宜妃“眷顧最深”。《永憲錄》作為價值較高的清代史料筆記,可信度還是比較高的。

2、宜妃在翊坤宮居住了近半個世紀。翊坤宮歷來是寵妃居住的寢宮,能夠在此宮長時間居住,想必是十分得寵的。

3、宜妃的父親三官保掌管著盛京內務府的關防大印,這是一個利害部門,能夠任職,一定是深受器重。而且,康熙出巡關外,曾兩次居住在三官保家中,並稱三官保為“戚屬”,這在清朝後妃中是不多見的。

4、康熙去世後,在給康熙服喪時,宜妃竟然走在了雍正生母德妃的前面,要知道此時雍正已經登基,德妃即將擁有皇太后的名分,但宜妃為何還要做出此舉呢?一方面是挑戰雍正的權威,另一方面是恃寵而驕的結果,也就是說,宜妃更得康熙寵愛,排位也更靠前,在宜妃看來,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清宮史話


首先明確一點,康熙帝的後宮中並沒有容妃,有的只有榮妃馬佳氏,這個問題我們按著榮妃來討論。要看康熙帝比較喜歡誰,我們先看看兩位的大致情況。

榮妃馬佳氏進宮的時間很早,康熙四年通過八旗選秀入宮,康熙六年,她為康熙帝生育了第一個孩子承瑞,在之後的十年時間,她先後為康熙帝生育了六個孩子,雖然最後成活的只有2個,但從生育頻率來看,康熙早期對榮妃是十分寵愛的。康熙十六年,馬佳氏被冊封為嬪,位列第一批冊封的七嬪第四位;康熙二十年,馬佳氏再被冊封為四妃之一的榮妃,只不過,她此時的地位已位於四妃之末,甚至低於德妃烏雅氏。

宜妃郭絡羅氏生下第一個孩子在康熙十八年,那麼她入宮時間比起榮妃來說要晚些。但在她生育之前的康熙十六年,郭絡羅氏已經被冊封為嬪了。康熙二十年,郭絡羅氏再被冊封為妃,康熙二十二年、二十四年再生育兩子。此時宜妃的地位在四妃之中僅次於惠妃。

那麼這兩位誰比較受寵呢?

不可否認,在康熙十六年之前,康熙帝還是挺喜歡馬佳氏的,一來,當時后妃不算太多,榮妃的生育能力也比較強大,對當時的康熙來說,不介意多給予馬佳氏多一些的寵愛。後來隨著后妃越來越多,馬佳氏所生的孩子也多數夭折,馬佳氏自己失去了爭寵之心,康熙帝逐漸地對她也冷淡了下來 。

反觀宜妃這邊,在未生育前就已經冊封為嬪,之後生育的幾個孩子都成活下來了,其中皇五子生下來後,養育在孝惠章皇后身邊,皇九子胤禟自幼聰慧好學,有這樣兩個孩子傍身,宜妃的地位顯然不會太低。除此之外,宜妃所在地家族,也深得康熙帝的恩寵:康熙帝到盛京巡幸,有兩次住在宜妃父親家的府邸;其父去世後更是立碑加以褒獎,在《永憲錄》中記載宜妃為“眷顧最深”,可見康熙帝對宜妃及起家族都是恩寵有佳的。

對比兩位的恩澤來看,康熙帝對宜妃的恩寵遠比榮妃來的更加多。


若淺話史


在正史康熙王朝根本沒有容妃,那麼,在康熙微服私訪記歷史上到底有沒有宜妃呢?如果有,她究竟是個怎樣的人呢?說一說《康熙微服私訪》之謎。隨著當今電視劇《康熙微服私訪記》的熱播,宜妃無疑成了康熙朝最為人熟知的妃子。她的美貌,智慧,及武功都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歷史上的康熙皇帝到底有沒有微服私訪過呢?首先,你翻開清史能夠查到的史料當中,無論是《清史稿》,還是《康熙起居注》,又或者是《康熙御批》裡,都沒有關於康熙微服私訪的記載哦。因為,封建社會的皇帝的行動不是你說去那裡就去那裡,皇帝都有制定嚴格的制度,雖然皇帝貴為天子,但是行動起來卻並不自由哦,尤其是皇帝出宮更加是程序繁雜,聲勢浩大,根本不像戲說作品中描述的那樣聲勢浩大,那樣隨隨便便。雖然康熙微服私訪純屬於編劇虛構出來的故事,但是《宜妃》得確有其人。宜妃是康熙前期的妃子,她美麗聰明,非常體貼,所以得到康熙帝十分喜愛。在康熙十六年八月冊為宜嬪,二十二年晉封為《宜妃》。康熙十八年:二十二年:二十四年:從她連續為康熙生了三個兒子這一點也能看出她受寵愛的程度。宜妃在紫禁城中住的是延禧官,延禧宮為東六宮之一,緊鄰景仁官。因為康熙出生在景仁宮,所以景仁宮是康,雍,乾,時期地位很高的一座宮院,在康熙朝一直沒有後妃居住。而僅有宜妃能夠住在緊靠景仁宮的延禧宮,這直接間證明:也可以從側面說明宜妃在宮中的地位。為什麼導演與編劇選擇《宜妃》為女主角呢?正因為宜妃是康熙的寵妃,她美麗聰明,所以電視劇的編劇才選擇了她作為《康熙微服私訪記》中的女主角哦。那麼,宜妃是怎樣死亡的呢?是不是電視劇《康熙微服私訪記》中,宜妃捨身護駕,最終中箭而亡的那一幕呢?人人看過那段情節感人至深,但是這段情節是虛構出來的,也就是說不是真實情況。關於她的死亡之謎說法不一。宜妃死後,民間隨即泛起了她是在雍正逼迫下自縊而死的傳言。這種傳言甚至傳到了雍正本人耳朵裡,於是雍正在自己寫的《大義覺迷錄》中對此進行正面的澄清和批駁,可是傳言並沒有因此而停止。為什麼有這種傳言呢?因為朝野上下都知道雍正與宜妃積怨很久!其實,在清史能夠找到宜妃與雍正的正面衝突只有一次。那一次衝突是在康熙皇帝駕崩之後,當時宜妃正好患病,只能乘著軟轎到靈前哭祭。可是她竟然走到了雍正生母德妃的前面,雍正皇帝看見後勃然大怒,上前痛斥宜妃手下太監,這讓宜妃在眾人面前十分難堪。表面看來,宜妃是因為行為傲慢,不把新君皇帝放在哪裡,才與雍正產生矛盾的。實際上真正惹怒雍正宜妃是次要的,真正主要是宜妃的兒子皇九子胤禟,這個皇九子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塞思黑》。塞思黑:據說是:狗,的意思,但也有學者考證:塞思黑,在滿言中意為:討人厭。到雍正四年雍正打擊政敵,王公大臣們列舉允禟的罪狀二十八條,建議雍正將其誅殺,雍正派官員將允禟押到保定,命直隸總督李紱將他監禁。允禟因:腹疾,死於保定。關於允禟的死,民間流言四起,說他是雍正下令害死的。就在雍正對自己的兄弟們進行殘酷打壓的過程中,還有人曾告發允禩,允禟等人計劃在奪了帝位之後尊允禩的母親宜妃為皇太后。所以,不論宜妃是不是被雍正迫逼而死的,可以想見,作為雍正政敵允禟的生母,她最後的日子必然是十分淒涼的。


茹叔敬


容妃歷史上好像沒有吧,我覺得康熙還是最喜歡赫舍裡吧,赫舍裡本身及其家世都是清朝後宮裡面比較出類拔萃的。


歷史確實有溫度


我感覺容妃和宜妃其實是一個人,宜妃應該是電視作品虛構的人物,根據歷史資料容妃卻有其人。


小胖父子


宜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