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官對中晚唐時期的危害有多大?

調侃歷史


回看中國古代封建王朝歷史,並非只有唐朝存在著宦官專權問題,東漢、明朝的宦官之禍也非常嚴重。但是宦官干政持續時間最長,對於王朝的影響程度最深的,非唐朝宦官莫屬。但是在唐朝前期,能夠很明顯的看到宦官干政的作用微乎其微,然而隨著唐王朝由盛轉衰,中後期宦官勢力迅速崛起,如日中天,最終釀成了宦官之禍。

大唐盛世,多少文人墨客抒發情懷,感慨萬千的時代,然而盛世一過,就是無邊的黑暗。安史之亂後,皇帝的生殺立廢都掌握在權宦手中,天可汗李世民的後人被人如此的欺凌,真是令人不禁嘆息。宦官李輔國擁立肅宗即位,肅宗封其為郕國公,讓其執掌兵權,開唐代宦官掌兵之先河。肅宗病重,皇后張氏欲與李輔國爭權,李輔國甚至在肅宗床前將張皇后斬殺肅宗也因此驚嚇而亡。


代宗即位,尊李輔國為"尚父",李輔國甚至對代宗說:"陛下只須深居宮中,外面的政事有老奴來處理",代宗懷恨在心,聯合程元振將其刺殺,然而李輔國死,程元振立,還是宦官說了算。程元振之後,又有竇文場,霍仙鳴執掌神策軍,至此,宦官掌握了中央禁軍的控制權,皇帝的生殺立廢就掌握在了宦官手中,俱文珍、王守澄、仇士良、田令孜、楊復恭、劉季述等人一個個粉墨登場。憲宗、敬宗被殺,文宗、昭宗被執,太子親王被殺被廢者更是比比皆是,縱觀唐代宦官,自中唐後已經形成了一個集團,決不允許權利旁落,集團內部相恨相殺,但上位的都是集團內部,一個權宦倒下去,另一個權宦站起來。歷朝歷代,前輩後輩,無人能與唐代宦官相比。

皇帝聽太監的話。結果就把整個皇宮大內甚至是中央都弄得烏煙瘴氣。而中央又是全國的中樞機構,所以啊,宦官專權實際上影響的是全國的範圍。他的弊端比起藩鎮割據而言。有過之而無不及。不僅如此啊,晚唐時期的宦官專權還有一個與其他朝代都不一樣的特點,就是宦官和朝堂上的大臣相勾結。一個主內在後宮、一個主外在朝堂之上。真是把小皇帝忽悠的不知道東西南北了。於是啊,皇帝就成了擺設。朝臣你爭我奪,互相爭風吃醋。由此在朝堂上形成了一種惡劣的政治現象。就是黨爭。

簡單來說呢,就是朝堂上的人分成兩撥,大家為了權力互相対撕。先是打口水仗,也就是咱們今天說的“對噴”,接著呢,就赤膊上陣。打群架。最後甚至到了,明槍暗箭、你死我活的地步。你說這個時候,朝臣都在黨爭,那還有人管理朝政嗎?最終受苦的是誰呢?肯定是老百姓啊。而百姓又是社會的基礎。這樣唐朝更是到了風雨飄搖的地步?


大老二爺


結論:

宦官專權、藩鎮割據、臣僚黨爭三個方面的因素,導致了唐朝最終的滅亡。而這三面,在小編看來,宦官專權所產生的負面影響,要大於其他兩方面。

引言:

宦官專權困擾了很多朝代。漢朝、唐朝、明朝的最終滅亡都與宦官專權脫不開關係。唐朝自唐玄宗開始,宦官逐漸走上歷史舞臺。安史之亂後他們成為了一股左右朝政的政治力量,一步步的把李唐王朝推向了深淵。


分析:

  • 宦官之所以能夠成為一股政治力量,是因為皇帝信任

宦官因其身份的特殊性,是距離皇帝最近的人。與臣僚相比,皇帝更信任這些身邊的人。於是,宦官就成為了皇帝用來制衡大臣的一股力量。那宦官為什麼可以如此受到皇帝的信任呢?

1、同大臣相比,宦官從小就陪伴在皇帝的身邊。在還是太子的時候,他們就伴隨著皇帝的成長。這種從小到大的接觸,讓他們比大臣們要顯得親近。就拿明朝的王振來說:

王振,蔚州人。少選入內書堂。侍英宗東宮,為局郎。

從明英宗還是東宮太子的時候,他就侍奉英宗。這種親密關係是很難被替代的。

2、與大臣不同,宦官更喜歡迎合皇帝。很多忠誠耿介的大臣會指出皇帝的錯誤,這也是一個王朝能延續發展所必須的。可這樣一來,那些不明事理的皇帝自然就會怨恨大臣。宦官不同,很少有宦官去指出皇帝的問題,他們做的更多的事情是放任皇帝的錯誤,陪著皇帝一起犯錯。所以皇帝也更願意接近他們

3、官宦的身體缺陷加強皇帝對他們的信任。在皇帝看來,宦官連生育能力都沒有,即便有了很大的權力也無法傳承。既然如此,他們就不會有太大的權力慾望。可是皇帝想錯了,很多宦官的權力慾望大到無法想象,他們不僅想掌權,甚至還想把皇帝取而代之。

  • 宦官在政治上中所承擔的角色

宦官因為身份的特殊性,他們在不同時代扮演著不同的角色。那他們在正常情況下又以什麼樣的角色出現呢?

1、信息的傳遞者是宦官所承擔的重要角色之一。這種信息的傳遞者分為兩種,一種是代替皇帝向外傳遞消息,另一種就是當做外臣的內應,把宮中的消息傳遞出去。宋太宗之所以能夠在宋太祖死後及時知道消息,立即趕到宮中繼位,就是因為他與宦官相互勾結:

繼恩初事太祖,特承恩顧。及崩夕,太宗在南府,繼恩中夜馳詣府邸,請太宗入,太宗忠之,自是寵遇莫比。

2、宦官除了是信息的傳遞者,很多時候他們還充當皇帝的耳目。皇帝利用太監來監視臣僚,以便了解到臣屬們的動向。明成祖朱棣所建立的東廠,就是由太監擔任廠公。他們只對皇帝負責,可以肆意的捉拿臣民,有著極大的權柄。

3、還有一種比傳遞信息,充當耳目,更牛的宦官。那就是直接擔任重要的朝廷官職。這些宦官擁有著與大臣們平起平坐的身份。唐朝後期,在平定黃巢起義中立有大功的楊復恭就擔任過樞密使一職:

楊復恭,字子恪,本林氏子,楊復光從兄也。宦父玄翼,鹹通中領樞密,世為權家。復恭略涉學術,監諸鎮兵。龐勳亂,戰有功,自河陽監軍入拜宣徽使,擢樞密使。

  • 唐朝宦官的發展軌跡

任何一個現象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宦官專權自然也不可能。他們也要經歷一個發展階段,才能達到自己的人生巔峰。

1、從唐中宗開始,宦官迎來了自己發展的春天。唐中宗時代宦官的人員得到了擴充,一直髮展到3000人。但這個時候他們還沒有走向政治舞臺。到了唐玄宗的時候,宦官開始走向政治舞臺:

楊思勖,羅州石城人,本蘇氏,冒所養姓。少給事內侍省,從玄宗討內難,擢左監門衛將軍,帝倚為爪牙。

這個楊思勖應該是唐朝第一批走向政治舞臺的宦官。

2、安史之亂後,太監開始擁有重要的政治地位。這個時候開始,太監已經不再安心只做一個皇帝的侍從。他們開始干預政治,唐朝的大太監李輔國就是這個時期的典範人物。他謀害宗室,囂張跋扈,權力極大:

帝還京師,拜殿中監,閒廄、五坊、宮苑、營田、栽接總監使,兼隴右群牧、京畿鑄錢、長春宮等使,少府、殿中二監,封成國公,實封戶五百。

李輔國讓太監的發展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這個時候開始,太監成為了一股可以左右朝政的政治力量。

3、隨著時間的推移,太監已經不簡簡單單的是一股可以左右朝政的力量。他們甚至變成了一股可以決定朝廷走向的政治力量,就連皇帝的廢立都在他們的手中掌握著。

永貞元年八月庚子,立皇太子為皇帝,自稱曰太上皇。辛丑,改元。降死罪以下。立良娣王氏為太上皇后。

這是唐順宗到唐憲宗的一個政治變遷,而這一次的皇帝的更換,就是由太監做主導的。

  • 唐朝中晚期宦官的負面作用

太監作為一股重要的政治勢力,他們所起到的負面作用是多方面的。

1、財富的聚斂,使得老百姓備受迫害。當太監們有了權力之後,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讓自己變得富有。因為物質的慾望,是人類的初級慾望。大太監魚朝恩就斂財無數:

又萬年吏賈明觀倚朝恩捕搏恣行,積財鉅萬,人無敢發其奸。

2、迫害正直的官員,阻塞皇帝的視聽。為了便於他們發展自己的勢力。宦官們會去迫害正直的官員,把官場變得黑暗,他們就可以方便行事:

李石輔政,稜稜有風岸,士良與論議數屈,深忌之,使賊刺石於親仁裡,馬逸而免。石懼,辭位,士良益無憚。

這是唐文宗時代,仇士良陷害忠良的記載。據歷史記載,他先後害死過兩個王爺、一個妃子、四個宰相。

3、為了保證自己的利益,他們不顧朝廷的利益,引發朝堂動盪。以永貞革新來說,唐順宗想要通過改革消除朝中的弊端。但這些改革觸及到了宦官的利益,於是把皇帝廢掉,立了一個新的皇帝。

永貞元年八月庚子,立皇太子為皇帝,自稱曰太上皇。

永貞革新的失敗,意味著太監的權力到達了可以決定皇帝廢立的程度。

4、勾結藩鎮。唐朝到了中晚期的時候,無論是王公大臣還是藩鎮勢力都要受制於宦官。更有甚者,有些藩鎮還是由宦官來決定的:

至慓士奇材,則養以為子;巨鎮強藩,則爭出我門。

這是《新唐書》上對宦官勢力之大的一個總結。可見到了中晚期的時候,宦官勢力龐大的一個什麼地步,就連手握重兵的藩鎮都要去討好這些閹人。


結語:

唐朝的滅亡,從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成是亡於權宦的。這些宦官他們除了要滿足自己的物質慾望之外,還要滿足自己的政治慾望。一開始的時候他們只是迫害大臣,阻礙皇帝視聽。然而隨著時間的發展,他們已經不滿足於此。開始勾結藩鎮,甚至要決定一個皇帝的廢立。到了中晚期的唐朝,宦官已經演變成為一股阻礙朝廷改革,控制朝廷走向的巨大政治勢力,幾乎所有的皇帝都被宦官所控制。即便是除掉了舊的宦官勢力,可時間不久就又出現了一股新的宦官勢力。



《新唐書》

《宋史》

《明史》


再言春秋


宦官雖然身體殘缺不全,但是能量卻不容忽視,尤其是晚唐的宦官們,無論是地位還是權力,都達到了一個嶄新的歷史高度。

就在唐朝準備從安史之亂的巨大打擊中浴火重生的時候,宦官們也不甘寂寞,像是在煉丹爐裡修煉成精的老妖怪一樣,一個一個的跳將出來,扭著自己肥大身軀,在唐代中後期歷史的舞臺上演出了一幕幕醜惡的活劇。

安史之亂後上臺致演出活動開幕詞的大宦官是李輔國,他因為擁立玄宗的兒子肅宗有功,逐漸的取得了皇帝的信任。正是這個李輔國說動肅宗,讓已經失去楊貴妃的太上皇唐玄宗從城東地價最高的興慶宮搬到了遠離街市的甘露宮,遭遇到野蠻拆遷的太上皇從此過上了淒涼孤獨的晚年生活。

公元762年,肅宗駕崩後,李輔國又擁立代宗李豫即位,再一次成為從龍之臣,連代宗也尊稱其為“尚父”。而他本人個人野心也膨脹到了極點,對代宗說:“皇上但居禁中,外事聽老奴處分。”這句話夠狠,看來以後代宗的工作範圍也就僅僅限於管理自己的後宮了。不過代宗自然也不是一盞省油的燈,他對李輔國採取了國家恐怖主義的對付手段: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派出大內高手把正在做美夢的李輔國大卸三塊,總算出了一口惡氣。代宗以後又相繼設計誅殺了專權蠻橫的程元振和魚朝恩,暫時打擊了宦官的囂張氣焰。(唐肅宗肯定專門為宦官開辦了“黃埔軍校”,李輔國、程元振和魚朝恩等大宦官顯然是該校的優秀畢業生)。

代宗、德宗之後,宦官的權勢又一次死灰復燃,並一路高歌猛進,甚至到了隨意廢立皇帝的地步。順宗皇帝剛即位幾個月,就因改革而在宦官俱文珍的“照顧下”榮升為太上皇。憲宗曾經不屑一顧的說過,宦官不過是家奴而已,不過這位皇帝最後還是被自己瞧不起的家奴陳弘志殺死,而即位的穆宗竟然迫於宦官壓力而不敢追究。敬宗有深夜騎馬打狐狸的愛好,左右伺候的宦官騎術不精,經常被碰得鼻青臉腫,於是他們一怒之下派內侍劉克明刺殺了敬宗。那個時候,皇帝成了最好欺負的人,想殺就殺,殺了白殺,天子們比弱勢群體的處境都要悲慘。

 

唐文宗即位後,這位文縐縐的青年決心改變皇帝任人宰割的混亂局面,他與宰相李訓、御史大夫鄭注商量,密謀將宦官斬草除根,一網打盡。公元835年的一天,文宗和大臣們在紫宸殿開會,禁軍將領韓約出班上奏道:“皇上,臣今早發現禁軍營房院內夜降甘露!”說完,韓約興奮的蹈舞再拜,宰相李訓也率領百官向皇帝致賀,大家會也不開了,都嚷嚷著說天降甘露是大唐興盛的大吉之兆。

這一聽,好像甘露是什麼百年難遇的高級貨,其實它說白了就是樹枝上的露水,但是以前大家都把這種普通的物理現象當作不得了祥瑞。文宗聽了後也非常高興,移駕含元殿,並派宰相前去確認。宰相李訓領著一群博學的大臣去觀察了半天,回來向皇帝說道:“我們老眼昏花,現在還是不能確定這甘露是真還是假?”文宗於是又派大宦官仇士良帶著小宦官們由韓約陪著去查證。仇士良帶人大搖大擺的前往,忽然發現韓約面色陰晴不定,汗流浹背,不禁陰笑道:“將軍,你昨夜又玩車輪大戰了?要注意身體啊。”韓約支吾不答,這時候,正好有一陣風吹過,宮殿走廊的迎風烈烈作響,仇士良看見帷幕後面佈滿了拿著明晃晃兵器的禁軍士兵,大驚失色,他知道有變,急忙扯著公鴨嗓子呼嘯急奔而回。宦官們奔回含元殿,把文宗七手八腳塞進轎子裡,從後門奪路而逃。宰相李訓見皇帝被挾持,知道這次政變已經一敗塗地,只好化裝成小吏匆忙出逃了。

文宗為了剪除勢力膨脹的宦官,和官員們編出了天降甘露的謊言,準備在宦官們參觀子虛烏有的甘露時把他們一網打盡。不過最終因選擇的演員演技太差,被大宦官仇士良看出了破綻,反而釀成了甘露事變。甘露事變後,外廷官員幾乎被仇士良捕殺一空,死難者達到了千餘人,文宗自己也被宦官判處了有期徒刑幽禁起來。從此宦官專政達到了頂峰,“政事鹹決於北司(宦官機構),南衙(政府辦公地點)行文書而已”。

這次政變的結果,使宰相成了宦官的秘書,皇帝成了宦官的囚徒,文宗不勝悲憤。四年後的一天,他問大臣周墀:“你看朕能和前代的什麼帝王相比啊?”周墀用程式化的語言回答道:“陛下可比堯舜。”文宗搖手說道:“朕哪能比堯舜,朕之所以問你,是想知道朕和周赧王、漢獻帝相比,能否強過他們?”周墀驚訝的問道:“那都是些亡國之君,陛下何出此言!”文宗苦笑道:“他們受制於權臣,今天朕卻受制於家奴,以此言之,即使和他們相比,朕都遠遠不如啊!”文宗說完,感傷泣下,周墀也伏地流淚,君臣相對而哭,卻又束手無策。那一天過後,文宗再也沒有上朝聽政,半年後鬱鬱而終。

 文宗的教訓,使後世的武宗和宣宗對宦官採取了“打不過你還躲不起”的妥協態度。而到了懿宗、僖宗時候,由於皇帝昏庸,不理朝政,反倒和宦官相安無事,打成一片。昭宗時,唐朝的天下已經分崩離析,昭宗也沒心情和宦官慪氣了,因為這位皇帝比文宗還要鬱悶,他不但受制於家奴,還要受制於權臣,而唐朝也在宦官專權中逐漸的走向了滅亡。

中晚唐時期宦官之所以掌權,和他們能掌握軍隊有莫大關係。唐朝皇帝在安史之亂後,對武將漸漸的持不信任態度,於是逐步的啟用自己的家奴——宦官來掌握軍隊。唐德宗時,皇帝又專門設立了左、右神策軍,讓宦官充任中尉,這樣連禁軍的軍權也落入了宦官的手中。皇帝們認為靠這些沒生殖能力家奴代管軍隊就能萬無一失,高枕無憂。可是自以為算無遺策的他們顯然忘了一件重要的事情:掌握了軍隊而又身殘志堅的宦官,還能稱為家奴嗎?





H說扒道


唐玄宗時期,宦官開始走向政治舞臺,安史之亂後,宦官擁有了重要的政治地位,開始干涉國家權力,甚至謀害宗室,代表人物就是大太監李輔國,後來,宦官的力量不斷擴大,漸漸的可以左右政治走向,甚至是皇帝的廢立,比如唐順宗到唐憲宗的變遷,就是宦官主導的。

宦官專政和盤鎮割據以及臣僚黨爭被認為是唐朝滅亡的三大原因,但盤鎮割據和臣僚黨爭也可以認為是宦官專政帶來的兩個後果。





得之


大家好,我是“文史有意思”,記得關注我哦~

導語

中晚唐時期,宦官勢力的發展狀態是個很有意思的現象。

唐王朝歷史的轉折點——安史之亂給了宦官登上歷史舞臺的機會。隨後,唐王朝幾位皇帝的棄城逃亡,又給了宦官勢力壯大的機會。

宦官原本是皇室家奴,隨著他們擁有越來越大的軍事權力,到了唐憲宗時期,他們甚至殺害皇帝,干涉皇家的皇位繼承。

唐朝末期,這群皇室家奴,更是將皇帝當做傀儡,玩弄在股掌之中。

萌芽期:宦官只是皇家奴僕,但個別人擁有較大影響力

唐朝初年,皇宮中的宦官主要是一些戰俘和來自南方邊境地區的孩童。

宦官是皇家的奴僕,唐太宗甚至下詔規定,宦官身份永遠是平民,並且不準做高官,不可以擔任三品或三品以上的職位。

武則天時期用了很多雜役,宦官的人數大量增加。

宦官原本只是負責皇宮的日常事務,但是由於他們與皇帝走得近,慢慢也開始參與一些重要的事務。他們只向皇帝負責,忠實於皇帝。

唐玄宗更是將宦官當做自己的心腹和情報來源。大家所熟知的高力士就是一個例子。他曾經幫助唐玄宗奪取皇位,很受唐玄宗的信任。

唐玄宗一直很器重他,到什麼程度呢?讓他擔任三品官,打破了祖宗的禁令。要知道唐太宗規定過,宦官不允許擔任高官。高力士是第一個獲得三品官位的宦官。朝廷內外也都對他恭敬有加。

這一時期,從唐初到唐玄宗時期,總體來說,宦官還是忠實為皇帝服務的角色,哪怕個別人獲得了朝廷內外的較大影響力,可以獲得一些貴族爵位,但他本質上還是皇家的忠僕。

上升期:宦官擁有軍權,但還是皇帝家奴

從唐朝初期到唐玄宗時期,宦官的勢力都沒有太大的發展。安史之亂的發生,給了宦官登上政治舞臺的機會。

1、唐肅宗時期

最早瞄準時機走上歷史舞臺的是宦官李輔國,他為宦官干政開啟了很多先例。安史之亂爆發,唐玄宗出逃,太子李亨也在自己東宮隨從的護衛之下逃難。

李亨東宮的隨從中就有宦官李輔國,他在危難之際保護太子出逃。後來太子在靈武即為,成了唐肅宗。

宦官李輔國就趁機展現自己的才能,得到了皇帝的認可,提拔他擔任元帥府行軍司馬。這是一個在當時相當於宰相的職位。

皇帝回到長安之後,李輔國被賜予更多權力,在朝政中非常活躍,竊奪御史臺和大理寺的某些職能,過問封疆大員的任命。

他甚至干涉皇帝的繼位問題。肅宗死後,肅宗的張後想要擁立自己的兒子為帝,李輔國阻止了一切並殺死了張後。

李輔國的權勢之大,令人害怕,就連能力突出的“戰時宰相”李泌,也因為忌憚他而退隱山中學道。


2、唐代宗時期

李輔國擁立唐代宗登基, 但唐代宗厭惡和恐懼他,找刺客暗殺了他,轉而重用李輔國的下屬——宦官程元振。當時李輔國還提拔了一個重要人物——元載,此人後來成為唐代宗最受信任的人。

763年,吐蕃人打進了長安,唐代宗為了躲避吐蕃人逃去了陝州。一路上,保護他的是宦官魚朝恩所率領的神策軍。

落難的時候只有宦官帶領的軍隊可以保護自己,這讓唐代宗心裡頗受震動。回到長安之後,為了表示對魚朝恩的感激和寵遇,唐代宗把神策軍編入禁軍,並且交給魚朝恩指揮。

這是一個歷史性的事件。自從府兵制破壞之後,地方藩鎮的勢力越來越大,中央禁軍勢力削弱。有了這支強大的軍隊,皇帝終於不必完全乞求地方的幫助了。宦官也從此獲得了一定的軍事權力。

後來,在元載的密謀安排之下,魚朝恩被除掉了,但是他所樹立起來的宦官擁有軍權的榜樣卻影響深遠。


3、唐德宗時期

唐德宗登基的時候,正是37歲的盛年,他看到了前朝的積弊,也有志於改革。於是他採取了一些措施打壓不順從的宦官,可惜,歷史再次給了宦官機會。在唐德宗手中,宦官的權力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大大增加了。

當時,唐德宗正試圖通過控制藩鎮繼承權,打壓藩鎮的氣焰,但由於措施過於激烈,引起了反抗,節度使鬧分裂。朝廷派兵鎮壓,當時支援鎮壓的軍隊卻因為軍糧不足發生了叛亂。叛軍打進了長安,唐德宗不得不像他的祖先一樣,棄城逃跑,去了西北小城奉天。

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在逃亡過程中,唯一可以保護唐代宗的是由宦官竇文場和霍仙鳴率領的一支軍隊。

後來雖然大部分及時趕到了,但唐德宗對危難之際不離不棄的宦官非常感激。事後,他給了宦官大量的恩賜,並且讓他們監管新成立的左、右廂神策軍。從此以後,宦官在神策軍中的影響就一直延續下去了。

10年後,也就是796年,監管兩支神策軍的宦官竇文場和霍仙鳴獲得了一個“護軍中尉”的稱號,這裡有著非凡的意義。

為什麼這麼說呢?這表明宦官的權力已經擴及到了全部禁軍的十支隊伍,當時神策軍是禁軍中勢力最強大的隊伍。宦官的軍事權力由此上升到了一個新高度,為後來一百多年宦官掌握實權打下了基礎。

由於唐德宗對宦官的重用,導致宦官的影響力全方位提升了:

1)長安富人賄賂宦官,請求在神策軍中掛名,宦官成了富豪權貴的巴結對象;

2)節度使從神策軍中選出,為了獲得官職,許多人討好賄賂宦官,一些人甚至與宦官結盟;

3)宦官成為監軍,監察地方文武官員;

4)宦官成了皇帝的信使;

5)宦官開始以收養義子,培育自己的宦官家族,延續政治影響;後期甚至參與到了朝堂黨爭之中。

可以看到,唐德宗時期,宦官的軍權極大,他們佔據了很關鍵的位置,影響了中央政府的很多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到目前為止,哪怕宦官擁有再大的權力,他們的得寵都還是依賴於皇帝的寵信;整個帝國掌權的人還是皇帝本人。


4、唐順宗時期

唐朝中後期,皇帝與官僚、宦官之間有著不斷變動的微妙關係。唐德宗時期,他為了建立自己的政治班子,對官僚集團持有懷疑敵對的態度,而大肆寵信宦官,宦官風頭很盛。

到了唐順宗時期,由於唐順宗有輕微的中風,體弱多病,他實際上被當時的兩個有權勢的新興官僚代表——王叔文、王伾軟禁起來了。二王集團控制了皇帝,他們對宦官沒有好感,於是開始了對宦官的打壓,比如取消了宦官的“宮市制度”。

這一時期,由於皇帝的昏病、二王集團的打壓,宦官的勢力沒有得到進一步的發展,但他們的影響卻沒有消失。

5、唐憲宗時期

唐憲宗27歲登基,他被許多人視為晚唐最強有力的皇帝。唐順宗末期,二王集團和宦官的關係越來越差。當時,一個由宦官、翰林學士和幾個藩鎮勢力組成的聯盟,共同擁立唐憲宗登基。其中,就有權勢熏天的宦官吐突承璀,後來唐憲宗設計除掉了他。

唐憲宗力圖中興唐室,做了許多事,其中:

1)對待藩鎮問題上,他吸取先人的教訓,採取了謹慎了態度,用溫和的手段加強中央的權力;

2)與官僚也保持著有好的關係,甚至達到了君臣相契的程度;

3)力圖減少前朝類似的宦官醜聞。

唐憲宗被稱為“唐朝後期幾乎重建太宗政治的人”,可見此人的雄才偉略。

總體上來說,唐憲宗減少了宦官帶來的一些惡劣影響,宦官的勢力在唐憲宗初期也有所收斂。但宦官的權勢仍舊不斷贈長,在810年,唐憲宗設置了一個“樞密使”職位,擔任第一任樞密使的正是宦官梁守謙。

這個職位是類似皇帝的顧問機構,是宦官利益的集中點。兩個樞密使加上神策軍監軍,被總稱為“四貴”,這意味著宦官的權力又上升到了一個高度。

唐憲宗也許本可以重現“貞觀之治”,但歷史還是給他開了一個玩笑。唐憲宗的振興唐室的宏偉願望在他四十多歲的時候破滅,他死了。關於唐憲宗的死因,其中有一種說法,說是被宦官陳宏志殺死的。真相是否如此,已經不可考。

但唐憲宗的暴斃事件之後,宦官勢力的發展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他們開始擁有極大的擁立皇帝的權力,並且開始殺害爭權失敗的皇子。

從此,宦官再也不是皇室忠實的家僕了。

從唐肅宗到唐憲宗時期,是宦官勢力逐漸壯大的上升期,是宦官建立強大的軍事基礎,擺脫皇帝控制的時期。

發展期:宦官擁立皇帝、參與朋黨之爭、將皇帝當做傀儡

到了晚唐,宦官擁有了極大的軍事權力,他們為了謀求更高的利益,開始控制皇帝。

宦官原本是皇室家奴,可以接近皇帝,因此更容易接觸到遺詔之類的東西。一般冊封太子的規矩是立長立嫡,但是宦官卻可以利用身份之變做些文章。受到宦官擁立的新皇帝,難免就要對他們感恩戴德。

這一時期,皇位的過渡變得與宦官密切相關。宦官們內部分化出不同的宦官家族,參與到朝廷的朋黨之爭,並且用暴力手段直接干涉皇家的皇位傳遞,甚至將皇帝當做傀儡,玩弄於股掌之中。

1、唐穆宗

唐穆宗就是在宦官梁守謙的扶持之下登基的。這個新皇帝並不喜歡治理朝政,整日尋歡作樂,打獵、打馬球。梁守謙為他跑前跑後,他也願意這樣。

唐穆宗打馬球墜馬摔傷之後,他的許多工作更是交給宦官梁守謙和王守澄去處理。

唐穆宗也不是沒想過要好好工作,但是當他向官僚求助的時候遭到了冷遇,那時候官僚們更關心的是朝廷中的黨爭。而宦官,到此時發展出了許多家族,也參與到了黨爭之中。

2、唐敬宗

宦官對於皇家的暴力傷害可以說是到了隨心所欲的地步。少年天子唐敬宗,受宦官擁立,荒淫無度,最後又被宦官派人刺殺。

3、唐文宗

唐敬宗的兄弟唐文宗,不出所料地在宦官干預之下登基。當時參與鬥爭的宦官勢力很多,以王守澄為首的宦官集團勝出,於是他們擁立的唐文宗上位。

唐文宗喜好讀書,他對治理國家有著自己的想法,並且意識到,必須要擊敗朋黨和宦官勢力,否則一事無成。

於是策劃了歷史上著名的“甘露之變”,想要剷除以王守澄為首的宦官集團。可惜失敗,唐文宗被宦官挾制,參與密謀的人都遭到了宦官的血洗。

甘露之變的失敗使唐文宗大受打擊,他醉酒的時候說出了歷史上非常有名的一段話:“古代最不堪的君主只是受制於諸侯,而我卻槽糕許多,我竟然會受制於家奴。”這裡的家奴就是宦官。沒多久他就病死了。

在他死後,宦官集團再次干預了皇位繼承問題。最終獲勝的宦官集團,處死了落敗的皇子和他們宮中的支持者。


4、唐武宗

唐武宗即位後,支持他的宦官仇士良開始了瘋狂的政治報復,血洗朝堂。

5、唐宣宗

後來唐武宗因為服食丹藥暴斃,唐宣宗在一夥宦官集團的擁立下登基,歷史在一遍遍重演。

唐宣宗曾被寄予拯救唐王朝的厚望,46歲也因為服食丹藥死亡。他生前沒有確定繼承人,毫不例外,宮廷之中的宦官集團又圍繞這個問題展開了血雨腥風的鬥爭。最終他喜愛的第三子被殺死,不受寵愛的長子被擁立。

6、唐懿宗

唐懿宗生性殘忍,昏庸無道。到了這個時期,高級宦官甚至自稱“定策國老”,極為囂張。

7、唐僖宗

12歲的唐僖宗,是唐懿宗的第五個兒子,也是兩個資深宦官劉行深和韓文約擁立登基的。他繼位之後,只想玩樂,喜歡射箭、騎馬、鬥雞。他和宦官田令孜關係親密,把田令孜當做自己的養父。田令孜牢牢控制著唐僖宗,皇帝實際上成了他們曾經家奴手中的傀儡。

黃巢之亂,長城再一次被攻破。當時宦官頭目田令孜,這個帝國軍隊的統帥放棄了京師的抵抗,連夜帶著唐僖宗逃跑,逃到了他的勢力範圍——四川,皇帝被完全控制了,成了囚徒。

8、唐昭宗

唐昭宗繼位後,發誓復興王朝,那時候宦官依舊把持著朝政,他試圖削弱宦官楊復恭的勢力,但無濟於事。

最終唐王朝走向了歷史的終點。



參考文獻:

《新唐書》

《舊唐書》

《資治通鑑》

《唐會要》

呂思勉《隋唐五代史》


文史有意思


百官要是靠得住,母豬恐怕都會上樹;藩鎮要是靠得住,大象恐怕也會跳舞……至於說宦官,當然也不見得始終靠得住。但最起碼,宦官總是一支制衡百官、制約藩鎮的力量;最起碼,在天子孤立無援的時候,宦官總是一副可以暫時依靠的肩膀。

說白了,自從安史之亂爆發以來,李唐朝廷就已日漸陷入內憂外患、人心離散的境地了。此次吐蕃入寇,就是李唐王朝所有老問題和新問題的一次集中爆發。在如此嚴峻的局面下,任用宦官“或許”會有危險,但不用宦官則“必然”會有危險!

正所謂兩害相權取其輕。李唐天子並不是不知道任用宦官的危害,而是明知有害也得用。這是他們的無奈。

這一年十二月,代宗從陝州返回長安,郭子儀率城中百官及唐軍各部到滻水(灞水支流)東岸迎接,並伏地待罪,主動表示要承擔長安失陷之責。代宗親手把他扶起,激動地說:“都怪朕沒有早一天起用愛卿,才會落到這個地步啊!”

十二月末,代宗下詔,任命此次護駕有功的魚朝恩為“天下觀軍容宣慰處置使”,統領各部禁軍。

從此,魚朝恩徹底取代程元振,成為“權寵無比”的新一代權宦。

一切終將過去,一切終將再來。

這是歷史的魔咒,將永遠徘徊在唐代宗李豫的頭頂上,並將永遠纏繞在此後的十二任大唐天子的頭頂上。


脫離組織的仙人掌


小編認為宦官對中晚唐時期的危害是極其嚴重。甚至超過之前的任何一個朝代。相信看過大唐榮耀的朋友們不會不瞭解。

宦官專權幾乎貫穿了整個唐朝中後期。當時宦官控制禁軍。只要一發現對他們不利,立刻展開殺戮。毫不留情,甚至連皇帝都敢隨便廢除,跟殺皇帝。比如著名的宦官李輔國,李輔國是安史之亂時期當的宦官。

因為悉心照料太子李亨而受到重用。當時安史之亂爆發。安祿山帶著叛軍進入長安。唐玄宗慌忙逃走啊,留下太子李亨留守。後經李輔國的勸導。太子後面登上了皇位,成為了唐肅宗。唐玄宗變成了太上皇

。而李國輔成為了護駕有功的重臣。而唐肅宗生性懦弱無能。又見李輔國十分的忠心和愛民。便把軍政要務交託給他。但誰知他十分的貪戀權力開始把持朝政。朝中各種事物必須要經過他的手才能交給唐肅宗。就連已經回到京城的唐玄宗。當唐肅宗想去見一下唐玄宗的時候。都被李輔國攔在門外不讓他們相見。可見其權力之大已經超過皇帝。為了更加了解朝中大臣的情況。他更加加派人手,盯緊各個朝中大臣的行動。

對待不聽從他的大臣,對其進行嚴厲打擊跟報復。而他為什麼會如此的隨心所欲呢?主要是與唐肅宗皇后張氏的勾結。他們裡應外合。 消除異己。把持朝政。而後來的唐代宗。對李輔國也是毫無辦法。忍氣吞聲,因為其掌握軍權。這就是唐代歷史上第一個名氣極大的宦官。從他開始唐朝進入了宦官的時代。號稱欺壓皇上的老奴。 許多人都是生前享盡榮華富貴顯赫無比。。死後惡臭滿盈,臭名昭著。謝謝大家的觀看。希望大家多多的點評,關注評論點贊。謝謝大家!


最強大的我們


唐朝,當權100餘年,廢立8個皇帝。

宦官專權幾乎貫穿了唐朝的中後期,一批批的宦官逼宮弒帝,專權橫行,無惡不作。自號稱“欺壓皇上的老奴”李輔國始,繼而有逼宮弒帝的俱文珍與王守澄、經歷六代皇帝的仇士良、人稱皇帝之“父”的田令孜以及唐昭宗時的權閹楊復恭、劉季述等人。這些人個個都是生前顯赫無比,死後臭名昭著的大宦官。

唐玄宗時期,宦官開始走向政治舞臺,安史之亂後,宦官擁有了重要的政治地位,開始干涉國家權力,甚至謀害宗室,代表人物就是大太監李輔國,後來,宦官的力量不斷擴大,漸漸的可以左右政治走向,甚至是皇帝的廢立,比如唐順宗到唐憲宗的變遷,就是宦官主導的。

宦官專政和盤鎮割據以及臣僚黨爭被認為是唐朝滅亡的三大原因,但盤鎮割據和臣僚黨爭也可以認為是宦官專政帶來的兩個後果。



御前帶刀侍衛


在中晚唐,除了藩鎮割據是個大患外,還出現了另一個大問題:宦官專權。要說這個壞頭也得算到李隆基的頭上。李隆基讓節度使手握重兵,他也知道這麼做不大可靠,於是派身邊的宦官去軍隊裡當監軍。宦官監軍的制度從此出現了。宦官監督地方軍隊倒也不算大問題,“頂多”就是貪汙受賄、拖將領的後腿。更可怕的是宦官控制禁軍。李隆基重用宦官高力士,給了高力士影響禁軍的權力。從這時開始,唐朝有了宦官掌握禁軍的傳統。

讓宦官掌握禁軍,就如同讓節度使掌握地方軍政大權一樣,都是統治者貪圖方便的糊塗決定。皇帝任用宦官,是覺得這種人從小和他們生活在一起,信得過,指揮起來省事。但因為這種制度繞過了互相監督的官僚系統,其實是埋下了宦官造反的隱患。

“安史之亂”後,唐朝皇帝發現節度使不可靠,於是不斷擴大禁軍的規模,最終控制禁軍的宦官反過來控制皇帝,甚至可以任意廢立皇帝,宦官成了太上皇。


天香引


我整理的如下:

1、列朝列代,宦官都是皇權的寄生品,離開皇權的支撐,宦官根本毫無實力可言,原因就是宦官沒有實際權力,他們所有的權勢,完全來自於皇帝臨時的授命。

2、而中晚唐時期不一樣,這個時期的宦官是掌握兵權的,唐朝的北衙禁軍自安史之亂後。一直就掌握在宦官手上,尤其是安史之亂中創建的神策軍,後期完全蛻變為宦官專政的工具。

3、禁軍的職責一是拱衛京師安全,二是護衛皇帝的個人安危,在唐中期以前,禁軍的指揮權直屬於皇帝,自唐肅宗起,宦官李輔國因擁立之功,掌握了禁軍指揮權起,禁軍成了宦官集團的私產,也成了皇權的噩夢。禁軍也在宦官們的改造下,逐漸腐化墮落,成了宦官集團維護私人利益的工具。即便老宦官退出舞臺,皇帝也不能控制禁軍,禁軍始終在宦官集團內部轉手,成了“內宮軍閥”!

4、個人安危都掌握在宦官手上,皇權虛設的結果就成了必然,無能的皇帝聽由宦官,有為的皇帝受制於宦官,乾坤倒置的結果就是宦官才是皇權的實際掌控者。大宦官仇士良,曾經借“甘露事件”,發動神策軍,對反對派朝臣展開血腥殺戮,一次性屠殺了近千名大臣,其中包括二位王爺和四位宰相,幾乎空了朝堂。

5、皇權崩塌:皇帝無法回到皇權獨攬時代。皇權獨裁是明清以後的事,皇權想保持獨立性,就必須有足夠的資本,凌駕於各方勢力之上,中晚唐不具備這樣的條件。

6、舉個簡單的例子,藩鎮勢力的強大,讓皇權失去了外部安全,禁軍的利益必然受制於藩鎮勢力的影響,皇權對禁軍的控制力就會下降。掌握禁軍的宦官,絕不是孤立的個體,他們與各大藩鎮、外朝政治勢力之間,形成錯綜複雜的利益關係,這個生態結構,已經遠遠超出於皇權與宦官勢力單方角力的範疇。

7、皇權想要擺脫宦官勢力,就必須要剝離他們與藩鎮,及其它政治勢力的關係,皇權做不到!另外,宦官勢力長期以來對禁軍的利益滲透,導致禁軍慢慢演化成了宦官勢力的利益拱衛者,和相互的利益輸送人。所以,皇帝可以殺掉其中某一位大宦官,卻無力改變權力結構,這就是皇權永遠回不到大權獨攬時代的原因。

8、一個政治環境的形成,就像冰凍三尺,絕非一日之寒,要想改變這個局面,光靠個人能力是遠遠不夠的,環境才是主要因素。中晚唐的政治格局,決定了皇權的孱弱,宦官群體的得勢,就是在這個特殊環境下,自唐玄宗晚年起,經年累月慢慢形成。晚唐雖然也出現了幾位貌似有機會扭轉乾坤的明君,不過,相對於環境,再英明的皇帝,也顯得渺小不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