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絕大多數上市公司的最終結局是退市?

tiantinligong


商業本身就是優勝劣汰

商場如戰場,在商業的世界裡,充滿了無數沒有硝煙的戰火,各企業都在不斷搶奪市場,本身就是一個優勝劣汰的規律。在一個行業中,一開始的時候總是有千軍萬馬殺入,但到最後就成了過獨木橋,只有少數企業能活下來,這就意味著很多企業最終都會被消滅。

比如說在2000年的時候,互聯網行業興起,大量的公司進入互聯網行業,但是20年過去,當年創業板互聯網公司,現在還能看到多少呢?很多早就已經破產倒閉了,當年一起創業的公司,現在活下來的已經成為巨頭,沒活下來的早就退出了歷史舞臺。

同樣的,上市公司也是一樣的。大量公司上市,並不意味著每家公司都能大獲成功,有些公司會成為行業巨頭,而有些公司會在競爭中被消滅,這本身就是“二八法則”,所以說,大多數上市公司最終結局是退市,本身是合理的。

從投資的角度看興衰

但是如果我們從投資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絕大多數上市公司最終結束是退市,所以股市就不能投資,就沒有任何投資價值嗎?這個說法本身也是存在問題的。

我們從哲學的角度來說,一個人最終的結局是死亡,這是大家都公認的吧?那麼一個人活著還有什麼意義?這個問題就很難回答了。既然人最終都是要死亡,為什麼還要活著?把這個邏輯放到上市公司裡也一樣,很多上市公司最終結局都是退市,為什麼還在上市,還要去投資?

人活著,主要是活的過程,公司同樣有它的生命週期。雖然很多公司最終都是要消滅的,能成為“百年老店”的公司並不多,但就算是這些公司最終退市破產,它中途也有過輝煌,在公司從成立到成長,到輝煌這個過程中,投資也是可以賺到錢的。

A股未來需要退市常態化

雖然說很多公司最終會退市,但如果是一直投資A股的股民,應該就會知道,A股的上市公司是要退市是很難的,有些公司上市二十年了,業績非常一般,但一直佔著上市公司這個資源,這也是A股長期存在的一個問題。

很多公司雖然經營不佳,但是根據退市規則,需要連續三年虧損或淨資產為負才會退市,有些公司就在退市的邊緣,通過資本運作保住上市地位,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保殼”,然後當別的公司想上市,通過IPO上市時間太久,就會選擇“借殼上市”,這些殼公司就可以通過賣殼的方式實現易主退出。

這實際上是一種“劣幣驅逐良幣”的結果,所以未來需要改變這種現狀,在上市IPO常態化的同時,加大退市力度,形成進退有序的股市機制,才能實現優勝劣汰,才能實現股市的價值發現和資源優化功能。

綜上所述,從商業的規律來說,所有公司最終都是“二八”分化的結果,很多經營不善最終倒閉的公司,結果都是退市。但從投資的角度來說,分析、研判公司的生命週期,在合適的階段進行投資,同樣可以獲得回報,有序的退市,本身有利於市場價值發現。


財經宋建文


這句話很有問題,準確來說,少數的上市公司最終結局是退市,或者換句話說,絕大多數的上市公司最終結局是在股市裡面待著,而不是退市。

國內的A股數量大約有3700多家,這些公司大部分都是幾年,十幾年前上市,到了現在,依然還在股市裡面。

而那些退市的公司,如果你仔細想一想,可以發現數量非常少,比如樂視等等,大部分公司上市之後,即使經營不善,其實也依然可以保住上市公司地位,不至於退市。

那為啥退市的公司數量少呢?

一,公司實力相對較強。一個公司可以上市,其實就打敗了很多同類型的競爭對手,在行業裡面有一定的優勢,哪怕之後逐漸衰減,其實也不至於混得太慘,就相當於有名的高中學生考到大學之後,其實混四年,不被勸退一樣。

二,退市制度不完善。這是主要的原因,退市制度的不完善也導致了很多的公司難以退市,這是之前普遍存在的弊端,現在其實也是在一步步改善。

所以,絕大多數的上市公司最終結局還是保持上市公司地位,這些上市公司也一樣遵守二八法則,好的優質的上市公司總是稀少的,大部分上市公司都是平庸的。

當然,這也是相對的,畢竟一般來說,上市公司也比沒有上市的公司更加完善。


財道


很高興回到你的問題!


當前的股票市場上的所謂上市公司的質量稂莠不齊,有很多公司創始人把公司上市進行融資,圈錢不是為了更好的發展公司,壯大企業,僅僅是圓了自己的財富夢。


一旦完成上市未必會把精力放在企業經營上,上市後公司很多的經營決策會受媒體和公眾投資者的影響,當有重大問題產生時會直接套現離場。(賣殼)這種現象經常在股票市場出現,一般都是經營不善的公司把上市公司資格賣給其他公司,套現離場。因為目前公司上市是採取核准制,公司上市公司在完成上市流程並不容易,所以很多公司通過買殼來實現上市。


當然,如果上市公司經營不善,並且沒有被其他主體看中,最終的命運就是退市!


8慕識君8


首先說明一下,筆者認可上市公司大多數最後結局是退市。那違背了上市的目的和當初的意義嗎?


1、我們上學那會兒就學過了達爾文的自然論,適者生存,不管是何種物種,只有適合當前的自然環境才能生存下來,當然後面隨著環境的改變也有所改變,那麼上市公司呢,其實也是一樣,我們可以把上市公司當成是自然中的一種物種。


2、通過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一些進化的規律,三國時期,非常經典的一句話,就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後漢無道,群雄紛爭,而導致後面的三國鼎立,但最終有統一於晉。除了歷史意外,我們現實生活中一些市場規律也是如此。比如共享單車剛剛出來的時候,一個新的事物剛剛產生,引發了大家的積極效仿,從最開始的膜拜和小黃人單車,到後面市場爆發有小銘、小藍等等一大堆的共享單車流行於市場,但是在這一場資本的博弈裡,最後市場還是統一在大資金阿里和騰訊兩大巨頭中。這個過程產生了很多小企業,但最終還是被大企業吞併了。


3、上市公司的目的是幹啥,是為了融資發展企業,而這個過程就是資金不斷注入的過程,當然在這個資本不斷選擇的過程中,一些上市公司持續虧錢而被市場資本拋棄,而賺錢的企業被資金不斷的投入,產生正方向的推進。好的上市公司不斷壯大,而且還不斷拆分上市,從最開始的一家企業,演變了一個上市的企業集團。


4、其實我們從美股的發展過程就知道了,美股科技股的走強,就是當時在大量資金不斷流入推動,最後在這次的發展過程中,僅僅流行了像微軟、Google、蘋果等這樣的巨頭企業。其實也就是最強的企業去搶著市場的蛋糕,而行業的小企業慢慢滅亡。


5、從創投的角度其實也可以得到一樣的結果,很多創投企業投資很多公司發展,比如投資10家,在這十家中,只要有一家成功,其他九家失敗了,但最終這成功的一家帶來的財富也是遠遠超過投資10家的成本。


尊重自然規律,尊重社會的發展,上市公司也是一樣不斷的優化,不但的淘汰,才能走出市場最強的企業,才能達到資源使用最大化。



股海小馬達


現在上市公司監管不力,很多造假的,虛增利益,利益輸送,違規擔保,等等一系列問題。違法成本低,很多人鋌而走險。即使不違法,創始人上市後,也只關心股價,等一到解禁期一過,就大量的減持套現,跟本無心經營好公司,所以到最後大部分上市公司都是成為資本家的印鈔機。


農村的80後不會種地


上市難,退市也難。只要遇到牛市走了一圈一波,他可以不斷定增,發股。撈到錢不走幹嘛。制度不許,不然早跑了


俊傑565037058


圓形閉路。[大笑]


手機用戶52654099161


那一定是他炒股經常踩雷,哈哈


洪剛頻道


因為缺乏持續的盈利能力,企業如果不能持續盈利就和人不能持續造血一樣,必死無疑


老魚T神


因為是賭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