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年間名士薊子訓百年之間,容顏不變,真的有不老之術嗎?


建安年間名士薊子訓百年之間,容顏不變,真的有不老之術嗎?


薊[jì]子訓,東漢建安年間名士,正史、野史以及方誌類古籍對這個人均有記載,他精通多種幻術,如分身、起死回生等等。

《神仙傳》記載:“薊子訓者,齊人也。少嘗仕州郡,舉孝廉,除郎中。又從軍,除駙馬都尉,人莫知其有道……”

薊子訓,齊地人,少年時期曾在州郡做官吏,被舉孝廉,任職郎中,後又從軍,任職駙馬都尉,當時很多人都不知道他身懷絕技。

薊子訓曾在二十三戶朝士人家同時出現,穿著的服飾顏色式樣毫無二致,但是談論的話題卻各不相同,二十三位朝士將這件奇聞傳到京城,“京師大驚異”。

薊子訓晚年厭倦官場,認為做官會影響自己修煉不老之術,於是師從高人李少君學習延年益壽的“胎息胎食住年止白之法”,堅持了二百多年,彷彿青春永駐,“顏色不老”。

薊子訓在家鄉待人謙恭有禮,講信義,清心寡慾,閒暇時研讀《易經》,偶爾寫點文章,記錄自己的心得。

建安年間名士薊子訓百年之間,容顏不變,真的有不老之術嗎?


《武康縣誌》記載:薊子訓是武康(今屬浙江德清武康鎮)人,“明方術,解分身之法。”

如果說《神仙傳》、《武康縣誌》等古籍屬於道聽途說的無稽之談,看看正史《後漢書》的記載:“子訓不知所由來,建安中客濟陰苑句。有神異之道流名京師,士大夫皆乘風向慕之……”

薊子訓不知從哪兒來的,建安年間客居在濟陰苑句(山東菏澤西南),因為他有“神異之道”,因此,士大夫爭相拜訪,趨之若鶩。

相傳,薊子訓當時已經有二百多歲了,有個百歲的老人對眾人說,他小的時候,就看見過薊子訓在會稽的集市上賣草藥,當時的面容和現在一模一樣。

後來,有人在長安的東覇城發現了薊子訓,他和“一老翁共摩挲銅人”,撫摸著一尊銅人塑像說:“適見鑄此已近五百歲矣!”

——當年發現鑄造這尊銅像,到現在已經五百年了!

那個人聽了這話大為驚訝,薊子訓回頭看了那個人一眼,和老翁轉身駕著驢車離去,轉眼不見了蹤影。

建安年間名士薊子訓百年之間,容顏不變,真的有不老之術嗎?


《神仙傳》記載:薊子訓還和老師李少君學習了“幻化之術”,“曾見比舍家抱一兒,從求抱之,失手而隨地,即死……”

薊子訓看到鄰居抱著一個幼兒,就上前請求抱抱可愛的幼兒,突然間,薊子訓失手,幼兒墜落地上,當場就摔死了。

這戶鄰居素來尊敬薊子訓,“不敢有悲哀之色”,就把幼兒埋掉了,說這孩子命裡註定不能成人。

過了幾天,這戶人家思念幼兒,卻發現薊子訓抱著一個幼兒進門,這戶人家主人感到驚恐,認為是“鬼”,薊子訓安慰他說:“但取,無苦,故是汝兒也。”

——抱著吧,別害怕!這是你家的孩子,不是鬼怪。

幼兒當時能辨認出母親,嬉笑著向媽媽伸開兩隻小胳膊,孩子的母親喜極而泣,抱起來親個不停。

薊子訓離開後,這戶人家的夫婦悄悄來到埋葬幼兒的窆[biǎn] 器中,發現裡面有個泥巴做的娃娃,“長六寸許”,此後,這個幼兒逐漸長大了。

有人說《神仙傳》屬於神怪小說,不足為信,那麼正史《後漢書》為何記錄了薊子訓的事蹟呢?

至少可以說明,薊子訓在史上確有其人,拋除那些神秘莫測的虛妄文字,可以得出如下結論。

薊子訓是個精通醫術,善於變魔術的高手,會一些民間障眼法之類的所謂奇幻之術,那個所謂死去的孩子,應該是被他暗中做了手腳,處於假死狀態。

薊子訓還很會養生,壽命很長,五百歲確實有點兒玄,一百多歲還是可信的,至於他究竟活了多少歲,還有待於史家的進一步考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