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殿英盜墓時,面對慈禧太后的不腐之屍,他到底做了什麼?

1928年夏,時任國民革命軍第六軍團第十二軍軍長的孫殿英,率部駐防在河北薊縣的馬伸橋,此地離遵化縣馬蘭峪的清東陵僅一山之隔。就在這時,東陵的兩座陵墓引起了孫殿英的極大興趣,一座是乾隆皇帝的裕陵,一座是慈禧太后的定東陵。

孫殿英盜墓時,面對慈禧太后的不腐之屍,他到底做了什麼?

乾隆皇帝是清朝鼎盛時期的帝王,而慈禧太后則是清朝窮奢極欲的當權者。孫殿英和部下通過分析認為,這兩座陵墓的地宮裡一定是放置了無數的稀世珍寶。

當時有個叫馬福田的慣匪,探知到東陵只有少量人看守,就夥同其他匪徒竄到東陵盜寶。孫殿英聞訊,抓住這個時機,調動一團兵力,開到東陵。他以軍事演習施放地雷為名,驅走了全部的守陵人員,封鎖關隘,實行戒嚴,準備大肆洗劫。

孫殿英盜墓時,面對慈禧太后的不腐之屍,他到底做了什麼?

孫殿英用火藥炸開慈禧太后的陵墓地宮,盡數收下金銀珠寶。為了撬開內棺,鮮亮無比的金漆外槨竟被刀砍斧劈得七零八落。士兵們把砍碎的外棺搬開後,裡面出現了一具紅漆內棺。此刻,士兵們都放下了手中的刀斧,以免傷到棺內的珍寶。

最後內棺被小心翼翼地撬開了,剎那間,所有人都驚呆了!已死去20年的慈禧太后,面目居然栩栩如生,只是手指上長有一寸長的白毛。其全身都被寶物覆蓋著,士兵們每人手中拿一大手電筒,照到寶物之上,可謂是光芒萬丈,刺眼異常。

孫殿英盜墓時,面對慈禧太后的不腐之屍,他到底做了什麼?

最後,大件的寶物全被長官拿走,小件的任由士兵們裝入自己口袋。據記載,有大珍珠500顆,小珍珠6000顆,寶石1000多塊,碧璽首飾無數。慈禧太后墊的錦褥、蓋的經被也都價值連城,光珠冠上一顆4兩重的珠子,就價值1000萬兩白銀。

最為稀罕的還是慈禧太后嘴裡含的那顆夜明珠,它可分可合,分開透明無光,合攏則透出一道綠色的寒光,夜間在百步之內可照見頭髮,而慈禧太后之所以含在嘴裡,據說是因為它可以讓屍身不腐。這顆夜明珠放在現在少說也得拍賣幾個億吧!

孫殿英盜墓時,面對慈禧太后的不腐之屍,他到底做了什麼?

為了拿到夜明珠,一士兵將慈禧太后的牙齒敲掉,把手伸到口中去掏,因夜明珠太光往下滑,等取出時慈禧太后的下顎已被撕裂。為了防止寶物遺漏,慈禧太后被拖出棺外,從其身上扒下的衣服有:金絲禮服、外罩繡花串珠褂、朝靴等值錢之物。

在定東陵被盜的同時,乾隆皇帝的裕陵也未能倖免。和被扒掉衣服的慈禧太后相比,裕陵中的乾隆皇帝及五位后妃的遭遇更加悲慘。裕陵中的白骨滿地,除孝儀皇后屍身完整外,其他的已經分不清皇帝和后妃,最後這些骸骨被殮葬在一具棺材內。

孫殿英盜墓時,面對慈禧太后的不腐之屍,他到底做了什麼?

早在盜陵之前,孫殿英就曾以“體諒地方疾苦,不忍就地籌糧”為名,向遵化縣徵調大車30輛,這30輛大車要裝多少寶物可想而知。從清朝內務府的《孝欽後入殮,送衣版,賞遺念衣服》冊和大太監李蓮英口述的《愛月軒筆記》所載,也可見慈禧太后墓葬品之巨,價值連城。

民國時,有專家初步估算,慈禧太后墓中寶物價值約為5000萬兩白銀,而當時清朝的年國庫收入還不到7000萬兩。

孫殿英盜墓時,面對慈禧太后的不腐之屍,他到底做了什麼?

孫殿英盜墓事發後,滿人譁然。部分旗人團體,以及遜清皇室,包括居住在天津日租界的末代皇帝溥儀等人上告到蔣介石那裡,要求嚴懲。此事一時轟動全國。

孫殿英之後曾自辯:“滿清殺了我祖宗三代(孫為明朝孫承宗後裔),不得不報仇革命。孫中山有同盟會、國民黨,革了滿清的命;馮煥章(馮玉祥)用槍桿子去逼宮,把末代皇帝溥儀及其皇族趕出了皇宮。我孫殿英槍桿子沒得幾條,只有革死人的命。不管他人說什麼盜墓不盜墓,我對得起祖宗,對得起大漢同胞!”

孫殿英盜墓時,面對慈禧太后的不腐之屍,他到底做了什麼?

孫殿英還振振有詞地說:“我發掘滿清東陵,有3個好處。第一,滿清入關之時,大興文獄,網殺士人,像呂留良、戴名世這樣的人,都被開棺戮屍,我雖不才,亦知道佛經有言: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第二,滿清統治近三百年,搜刮的財帛不知多少,今天我發陵,是為通天下財貨,收運轉之利,豐藏國庫。”

孫殿英盜墓時,面對慈禧太后的不腐之屍,他到底做了什麼?

可見孫在盜墓時有一部分民族主義的影子,雖是盜墓,卻也給漢人出了口氣。正如馮玉祥所說:“殿英老弟,你的革命精神我很佩服!咱們是好朋友,好同志!在反對清廷這一點,我乾的是活的(指驅逐溥儀),你乾的是死的(指盜陵)。”

參考文獻:《時事白話》、《民國最大分贓:孫殿英盜墓》、《馮玉祥稱讚孫殿英反清:我幹活的溥儀、你乾死的慈禧》

關注“史海深處”,就在這裡,和我一起探索博大精深的中國歷史文化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