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有用雙錘的武將嗎?

jinkie


在小說演義中,用錘的武將有很多,而且武力值都很高。在封神演義中,黃天化用的是一對八稜亮銀錘。隋唐英雄傳中,李元霸用的是一對擂鼓甕金錘,裴元慶用的則是八卦梅花亮銀錘 。在說岳全傳中,狄雷、岳雲、嚴成方、何元慶4員小將用的也都是雙錘,他們衝入金兵大營,金銀銅鐵8柄大錘左揮右掄,上擋下砸,驍勇無比,直殺得金兵鬼哭狼嚎,岳家軍大獲全勝,八錘大鬧朱仙鎮,讓人看得好不過癮。而在清代文學家魏禧的傳奇傳記散文《大鐵椎傳》中,則刻畫了一個善用鐵椎的好漢,他用的這柄鐵椎,“重四五十斤,柄鐵摺疊環復,如鎖上練,引之長丈許”,大鐵椎夜戰響馬,在幾十名響馬的圍攻下,毫無懼色,將一對鐵椎舞的虎虎生風,“一賊提刀突奔客,客大呼揮椎,賊應聲落馬,馬首裂。眾賊環而進,客奮椎左右擊,人馬仆地,殺三十許人”,真乃奇人也!

但是,上面這些都是小說演義,不可當真。既然這個題目問的是歷史上真的用雙錘的武將,那我們就不說演義裡的故事了。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得先來看看歷史上“錘”這一兵器到底是什麼樣的。

一作為兵器使用的“錘”

你以為錘是這樣嗎?

但其實它是這樣的:

這樣的:

或者是這樣的:

是不是感覺落差太大,想象一下,李元霸和宇文成都拿著這柄小錘大戰三百個回合,那畫面頓時感覺萌萌噠。其實,這種小錘才是古代真正最為兵器使用的錘。如果真像演義裡面,一個錘像南瓜般大小,那可是實打實的鐵啊,少說得上百斤一個,真的拎兩個200多斤的鐵錘去打仗,退一萬步講,就算真的天生神力,能舞得動這對鐵錘,那連錘帶人加披甲,少說也有400斤,馬也受不了啊。

錘這種兵器,古代早就有了,應該說從兵器出現的時候,就有了錘。畢竟,相比於做工複雜的刀劍,錘製作還是比較簡單的,只要鑄一個實心鐵塊,在加一個握柄就行了。但是,錘真的大規模的使用在戰場上,還要到南北朝時期。

我們知道,南北朝時期是一個民族大融合時期,北方很多政權都是遊牧民族建立的,很多遊牧民族的傳統習慣被引入中原,錘就是其中之一。遊牧民族的錘最早是用來放牧的,主要是對付狼。草原上狼多,牧民在放牧是,經常受到狼的威脅,在和狼近距離搏鬥時,刀劍有時候還不足以使狼立刻斃命,但如果拿鐵錘照著狼的天靈蓋來上一錘,足以把狼頭砸的粉碎。慢慢的,牧民發現錘這麼好用,就把它用於戰爭了。

隋唐以後,中原也慢慢接受了錘這一兵器,錘也大量列裝進入軍隊。唐代的軍事著作《太白陰經》中,就記載,唐軍除了裝備常規的刀劍、弓箭外,還給騎兵裝備了大量的錘、斧鉞等近戰武器,“馬軍及陌刀,並以啄鎚、斧鉞代,各四分支”,啄鎚就是一種類似錘的兵器。

二 錘是怎樣使用的

看到這裡,可能有人有疑惑,這麼短小乖萌的錘,是怎麼衝鋒陷陣的呢?這裡就要說到錘的用法。

其實,說到底,錘也只是一種副武器,戰場上講究“一寸長則一寸強”,如果拿著這麼一柄短錘去和陌刀、長矛對陣,肯定要吃虧的。錘一般在騎兵在墜馬後使用,最為貼身肉搏的近戰武器,或者重步兵糾纏在一起後使用的武器,這時候,錘的威力就發揮出來了,拼盡全力一錘下去,即使對方身披重甲,也要砸出內傷,頓時失去戰鬥力。但是,錘這種兵器用起來也很困難,首先使用者一定要力氣大,勢大力沉,才能發揮它的威力,另外,由於錘的重心基本集中在錘頭上,所以砸出去就很難快速收回來,而且下一次攻擊又要拉開距離,有足夠的蓄力時間,不像刀那樣靈活,如果沒有一擊必中,給了對方反應時間,那極有可能被反殺。所以,一錘下去,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一錘子買賣”。

《長安十二時辰》裡面的崔器,他使用的錘應該是所有影視劇中最接近真實的,可以看到這對錘就沒有這麼誇張,也就一個拳頭大小,而且很短,不會超過二尺。在巷戰貼身肉搏的時候,崔器手中的錘就有很大優勢了。


三古代有沒有真正用錘的武將

基本上是沒有,就像前面講的,錘不適合做主武器使用。但是,在司馬遷的《史記》中,也記載了兩件使用錘的歷史事件,一件是朱亥椎殺晉鄙,《史記·卷七十七·魏公子列傳第十七》記載:

公子行,侯生曰:“將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國家。公子即合符,而晉鄙不授公子兵而復請之,事必危矣。臣客屠者朱亥可與俱,此人力士。晉鄙聽,大善;不聽,可使擊之……晉鄙合符,疑之,舉手視公子曰:“今吾擁十萬之眾,屯於境上,國之重任,今單車來代之,何如哉?”欲無聽。朱亥袖四十斤鐵椎,椎殺晉鄙,公子遂將晉鄙軍。

朱亥是個大力士,受信陵君所託,擊殺晉鄙,奪取虎符。朱亥用的是一個四十斤重的鐵椎,古人衣服都是寬袖大袍,朱亥事先將鐵椎藏在衣袖裡,趁晉鄙不足以,拿出鐵椎,一舉擊殺晉鄙。

令一件事是張良博浪沙行刺秦始皇,《史記-留侯世家》記載,

“留侯張良者,其先韓人也。……韓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財求客刺秦王……良嘗學禮淮陽。東見倉海君。得力士,為鐵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東遊,良與客狙擊秦皇帝博浪沙中,誤中副車。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賊甚急,為張良故也。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

張良為了刺殺秦始皇,也是找了個大力士,這個力士更誇張,用的鐵椎重大一百二十斤,當秦始皇的車隊東遊至博浪沙時,力士掏出鐵椎,奮力砸向秦始皇馬車,馬車當即粉碎,可惜沒砸準,砸的是秦始皇的副車。

這件事都是刺殺事件,可見,鐵錘威力極大,一擊斃命,是刺殺的不二之選。


一卷青史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真的有,岳飛的養子岳雲就是使用雙錘。

錘子並非不實用,古代戰場讓它必須實用。

錘有長短兩種,正式裝備的長柄錘,大約在115~140釐米左右,短柄錘則只有幾十釐米長。由於短柄錘夾帶方便,常用作暗殺裝備。

在唐宋以前,錘子並沒有大規模出現在戰場。

這主要是錘子有著很多自身的缺陷。

第一,錘子重量遠遠大於槍矛刀甚至斧。

一把朴刀,往往不過幾公斤而已。木杆長矛也差不多。

而即便最小的戰錘,至少有20公斤,大的就沒邊了。

這麼重的武器,就必須使用者有強大的臂力才能舞動,不是什麼人都能用的。



第二,錘子格鬥上有很大缺陷。

錘子只能砸和擋,而且必須有較大幅度的舞動幅度,速度相對較慢。

它重心太前了,這直接導致非常難來回掄,掄出去非常容易,但收回來極難,也就是回手難。

相比可以快速刺、砍、削的刀矛之類,拿錘子格鬥很不利,很容易被殺。

岳雲就因此差點掛了:《宋史》記載:“穎昌大戰,無慮十數,出人行陣,體被百餘創,甲裳為赤。”


但是唐宋以來,錘子等打擊類武器卻越來越流行,原因只有一個:鎧甲的發展。

唐開始,士兵的鎧甲有很大發展。尤其是重步兵和重騎兵,他們的鎧甲不能可以對付弓箭,近戰也很難被刀矛刺穿。

這種情況下,打擊類武器的時代就來了。

任你鎧甲再厚,我當頭一錘,你也得死;我當胸一錘,你也得骨折。



敲棒、骨朵、狼牙棒之類,從大概念上來說都屬於“錘”的範圍。

宋朱彧《手書》中說:“金人自侵中國,唯以敲棒擊人腦而斃”,可見這些兵器很可能是宋代由少數民族地區傳入中原的。

而傳入後也很快得到了宋朝軍方的使用,比如《水滸傳》中的秦明,用的就是狼牙棒。

不過隨著明代火器的興起,鎧甲也就越來越薄,那麼錐子也就沒有用武之地了。

清代綠營裝備的短柄雙錘, 每隻長二尺, 重僅一斤多,等於是健身用品了。


薩沙


在各路演義小說和民間傳說中,一些牛氣沖天的武將都喜歡使用雙錘。什麼擂鼓甕金錘、八稜梅花亮銀錘、青銅倭瓜錘、鑌鐵亞油錘。

在《隋唐》相關的小說和演義中,有所謂的隋唐八大錘之說。

隋唐第一猛將李元霸就使用一對雙錘。400斤一個大鐵錘,在李元霸手中掄的呼呼作響,一錘下去就是一大片,185萬大軍被李元霸錘的只剩65萬。

隋唐第三猛將裴元慶也使得一手雙錘,能和天下無敵的李元霸對上三錘子,實力相當不俗,畢竟排名第二的宇文成都也只能扛上三錘子。

此外,秦用和梁士泰也是善使雙錘。

除開隋唐,《說岳》中也有八大錘之說。第一金錘將第一金錘將嚴成方,第二銀錘將岳雲,第三銅錘將何元慶,第四鐵錘將狄雷。

那麼,在演義和小說象徵著無敵的雙錘在歷史上究竟是不是真的有武將使用?

就史料記載而言,確實沒有明確記載把雙錘作為慣用武器使用的武將。

有人說,岳飛的養子岳雲就是使用雙錘的武將,我們來看一下究竟是不是。

《宋史》中記載岳雲使用的是兩柄大鐵椎:

每戰,以手握兩鐵椎,重八十斤,先諸軍登城。

那麼,雙椎究竟和雙錘是同一個東西呢?

《武穆公遺事》記載:

岳雲勇冠三軍,手持兩錐,首先登城。

《武穆公遺事》的作者黃元振從小就和跟隨岳家軍一起南征北戰,他的說法是比較可信的。在他的記載裡,岳雲使用的是雙錐,和《宋史》的雙椎極有可能是同一個東西。

除了雙椎、雙錐,在其他的一些記載中還出現了雙槌,如岳珂寫《鄂國金佗萃編續編》中,岳雲使用的是兩柄大鐵槌。

椎、錐、槌都出現過,唯獨沒有出現過錘。而且錐出現過的次數最多,我們可以推測岳雲使用的是一種叫做錐的武器。

根據一些人考證,在宋代,錐這種武器,應該屬於槍的變種,名為錐槍。

北宋兵書《武經總要》記載:

錐槍者,其刃為四稜,頗壯,銳不可折,形如麥穗,邊人謂之麥穗槍。

岳雲使用的武器,就是這種錐槍,而且是雙手各持一把。和雙錘沒有多大聯繫。這種錐槍比一般的槍更重,具有很好的破甲效果。

雙錘這種武器,聽起來很厲害,一錘下去人馬具碎。但是實際上,雙錘的可操作性很差。

第一,雙錘很短。

戰場上,可不是一對一的單挑。在可操控範圍內,誰的武器更長,就越容易殺傷敵人。所以古代戰場上,常規武器一般都是矛、槊之類的長兵器,比如說曹操就有橫槊賦詩之舉。當年揮舞著兩把短錘嗷嗷衝向敵人,被人一矛就給扎死了。

第二,雙錘很笨重。

雙錘武器的性質就決定了它不可能太輕,雖然說將領們一般都是天生神力,但是在長時間的戰鬥中一直揮舞著笨重的大鐵錘還是很消耗體力的。在長時間的戰鬥中,能夠用最省力的方式造成最大的傷害,那才是最佳選擇。雙錘很明顯難以達到這個要求。

當然,雙錘這種武器,在某些特定是時候應該也是有人使用的,只不過一般人不會將其做為常規武器。


小鎮月明


沒有。

不知道題主聽過一句話叫“一錘子買賣”沒。

為什麼會用“錘子”來形容呢?因為在古代,錘其實是一種非常笨重的兵器,它的重心分佈極為靠前,這導致了四個特點:

1、揮出去容易,但收回來極難。

2、要應用於實戰的話,長度不會超過80cm,再長就容易脫手,揮一下就飛出去了。那種一米多的通常出現在儀仗隊伍。

3、相比制式刀劍和槍矛,錘的長度決定了他只能用於短距離格鬥和貼身肉搏。

4、殺傷力很大,一個大疙瘩直接砸你腦袋上是什麼體驗。

所以,這一錘子揮下去,基本就決定了結局:要麼你被我砸死;要麼你閃開了,然後趁我收不回來的時候一錘子砸過來,ok,結束。正所謂一錘定音,沒有什麼事是一錘子決定不了的事。抱歉,絕對不會有第二錘。


明白了這個概念,我們就可以下結論了:錘在冷兵器中,通常被作為副兵器使用。比如騎兵落馬或下馬近戰時,有可能會從背後掏出把錘子。當然,也有類似清朝“鐵錘軍”那樣的步兵營,但實在少數,大多數是用來對付敵方有鐵甲兵存在的情況,比如下圖:

(配圖:聽說你刀槍不入?要不我掄一錘子試試?)


錘的特性,也就註定了歷史上將他作為主武器的武將基本為零了,一般拿來當做戰術性武器。因為對手不是固定的靶子,他會閃躲、會移動,你砸不到他就等於零作用。再砸不到,戰場上瞬息萬變的局勢容得你那麼多失誤?歷史證明,你拿著錘子,對面拿著刀劍長矛,分分鐘把你完爆,你還沒揮下去,敵人早就把你戳出好幾個窟窿了。什麼,你還要拿雙錘?你真當自己巨靈神下凡??

但作為副武器還是很常見的,尤其北方的遊牧民族,左手持盾,右手持錘。如下圖,我們稱之為“鐵骨朵”,俗稱狼牙棒:

直到一戰,錘依然是種沒被淘汰的冷兵器,俗話說大力出奇跡嘛!看下圖:

所以,當你看到小說中描述那些專用雙錘的武將,都是耍流氓,圖個樂呵就好。尤其是問題配圖的那個斗大銀錘,藝術加工成分太過嚴重,根本沒人掄得動那種玩意兒。


新奇角度看歷史


古代武將常見兵器,是長矛長戟和槊。

從力學角度來說,使用刺殺型武器,是最省力的。

長矛長戟長度多數在3米以上,攻擊距離遠,刺過後的傷口比較大,很難治癒,所以殺傷力比較強。

以刺為主的長兵器使用起來也比較方便,又節省體力。要經常練習刺殺的動作,能夠做到快準狠就很容易能夠擊殺對方。

所以古代用矛和戟的武將佔絕大多數。

項羽、呂布、張飛、秦瓊概莫如是。

古代兵器之王是“槊”。這是一種重型騎兵武器,由硬木製成,分槊柄和槊頭兩部分。槊柄一般長六尺。槊頭呈圓錘狀,有的頭上裝有鐵釘若干,有的槊柄尾端裝有鐏。槊鋒刃長達50-60CM,遠遠長於普通的槍、矛的長度,即可用於騎兵持槊衝鋒、又可舞槊橫掃。能刺能砍能掃,所以被稱為兵器之王。

古代將領用槊的非常多。比如隋末的單雄信、張須佗,唐朝的薛仁貴都是使槊的名將。

(馬槊刺殺)

古代用長柄單錘的武將都比較少,用雙錘的更是絕無僅有。為什麼呢?因為雙錘

太短了。戰場上講究“一寸長,一寸強”,用雙錘衝鋒的時候根本夠不著對方的騎兵。而且自己還要避開敵人的攻擊後,才能夠反擊。

錘的重量也不是一般人能駕馭得了的。雙錘的重量要高於單錘,一般都不少於幾十斤。就算人吃得消,馬也吃不消。

錘子也不利攜帶,長柄武器可以掛在馬鞍的“得勝鉤”上,使雙錘都不知道掛在哪裡。

錘子最大的缺點是攻擊面太窄,只有衝到敵人面前才能使用。而且防禦力也差,特別是面對對方的弓箭時,錘子就是個累贅。

使用雙錘的武將多見於民間演義,什麼李元霸、裴元慶、金彈子,這些聽聽就好,千萬不要信。

歷史上有據可考的使用雙錘的將領,只有岳雲一個。

《宋史》記載:“雲,飛養子。年十二,從張憲戰,多得其力,軍中呼曰“贏官人”。飛征伐,未嘗不與,數立奇功,飛輒隱之。每戰,以手握兩鐵椎,重八十斤,先諸軍登城”。

從記載上我們可以看出,岳雲的一對鐵錘有八十斤重,要知道南宋初期的一斤換算成現在的重量是625克,八十斤是多少,大家不妨自己算算。所以每次看到這個記載,我都認為岳雲是外星人奧特曼。

有沒有人用單錘呢?有的。這個人叫朱亥,是信陵君請來的朋友。

《史記·魏公子列傳》上說:“朱亥袖四十斤鐵椎,椎殺晉鄙”。

可見朱亥是使一個錘子的。

如果算上流星錘,那三國時魏將王雙算一個。根據記載,王雙善使三個流星錘,舞起來一定很好看,然並卵,還是死在魏延之手。

(魏延斬王雙)

錘子在古代一般不做為戰場兵器使用的,反而刺客很喜歡用錘子。因為重量很大,所以一錘子下去,目標往往被砸得腦漿迸裂,根本沒有搶救的可能。

前面說的朱亥殺晉鄙,包括劉邦的兒子淮南王劉長殺審食其,都用的是錘子。戰場上錘子的優點就不突出了,反而攻擊距離短,成為它致使的弱點。因此,武將們很少用錘子,尤其是短柄的雙錘。

歪眼小史工作室出品


剛日讀史


李元霸 〈與李淵第三子李玄霸為原型〉 〈如果要說,使用雙錘最著名的人物,那就非李元霸莫屬了〉 出現於《隋唐演義傳》,小說中記載為天下第一好漢,隋唐十八好漢之首,力大無窮,兵器為一對鐵錘,一個400斤,兩個共計800斤。 另外,根據小說所顯示,裴元慶,秦用,等人使用的兵器也是雙錘 但是這畢竟是小說杜撰的人物,雖然說在歷史上有對應的原 型,可是修改的部分較大,爭議較多 。



岳雲 〈如果真有真實歷史人物使用雙錘為兵器,岳雲使用的可能性為最大〉 岳雲〈1119年到1142年〉,字應祥,號會卿,岳飛長子,在當時被人們稱之為“少年將軍”。 紹興11年,岳飛父子兩,被皇帝趙構以及奸臣秦檜等人謀害,岳雲死時才23歲 但是即使是岳雲,由於眾多因素影響,其實我也不能很肯定的把它劃分為使用雙錘〈隨著查找資料的深入,發現了越來越多的疑點,分歧也越來越大〉


一般來說,如果使用雙錘,太輕了,則沒殺傷力,太重了,使用起來就並不靈活,所以說吧,侷限性較大,極大的限制了,使用的人群 首先雙錘我們都知道,殺傷力是非常依靠重量的,畢竟是一種鈍器,在使用中並不如刀劍等兵器順手,一般人使用起來,殺傷力並不大 而且雙錘一邊重一邊輕,在爭鬥中,極容易甩出去,而且也極不利於防範敵人的進攻,使用並不方便 在古代戰爭中,一般都使用長槍等攻擊範圍較長的兵器,俗話說的好“一寸長一寸強”,反觀雙錘,如果製作的越長,所需要耗費的力氣就越大,所以說,使用起來極其耗費體力。


小趙在來的路上


歷史上用雙錘的武將有許多,比如隋唐時期的西府霸王李元霸,他用的雙錘重量是歷史之最,雙錘共重800斤,據說能掄起這對“擂鼓甕金錘”的人只有漢朝的伏波將軍馬援和元霸二人。

據說他是金翅大鵬鳥轉世。他用雙錘一個人把十八路反王的軍隊像拍黃瓜一樣,殺的185萬人的軍隊只剩下不足65萬人,李元霸真正做到了秒殺。

Δ李元霸

另一個用雙錘的是《隋唐演義》中的裴元慶裴三公子。他手持一對銀錘,重三百斤。坐騎“抓地虎”。傳說他為哪吒轉世。因硬接李元霸三錘而名揚天下。後被新文禮引入慶墜山,命喪火雷陣中。

第三個用雙錘的是隋唐好漢草包肚子齊國遠,據說齊國遠用的是一對金錘,不過是用金紙糊的,這一對超大號的金錘,嚇跑了李元霸,唬住了秦瓊和裴元慶。待到雙方兵器碰撞,紙錘立刻就露出馬腳。齊國遠的一對金錘是蒙人的傢伙式。


Δ裴元慶

第四個是隋唐時期的梁師泰,梁師泰是天下第十五條好漢,是掛錘莊莊主,後成為李元霸的開路先鋒。他手中一對鑌鐵軋油錘共重160斤,曾兩錘將天下第十八條好漢,瓦崗五虎之一的單雄信震的兩手酥麻,虎口震開。後在天昌關被伍天錫殺死。

第五個是南宋的岳雲,岳雲手執一對擂鼓甕金錘,單錘重86斤,雙錘共重172斤。他一生戰績主要有:錘震金彈子,兩戰陸文龍,大鬧朱仙鎮。可惜年紀輕輕劉和父親岳飛一起被秦檜陷害而死。死時年僅23歲。

第六、《說岳全傳》裡的“八大錘”。八大錘指的四個人,除了岳雲外,還有鐵錘將狄雷,手執鑌鐵亞油錘、銅錘將嚴成方,手執一對青銅倭瓜錘、銀錘將何元慶,手執一對八稜梅花亮銀錘。


當然歷史上用雙錘的武將還有不少,親們知道多少呢?




秉燭讀春秋


問題:歷史上真有用雙錘的武將嗎?

這個問題純粹就是沒有道理的問題。自古18般兵器,斧鉞鉤叉,刀槍劍戟等,樣樣有人用,樣樣有人玩的溜。用錘子的武將可多了,錘子很實用啊,為什麼會不實用呢?一般用錘子的武將都是勇猛無敵,臂力驚人,天生神力之人,拿著大錘子一敲,輕鬆搞定對手。

金錘將:李元霸(擂鼓翁金錘)、銀錘將:裴元慶(梅花亮銀錘)、銅錘將:秦用(人面銅錘)、鐵錘:梁師泰(鑌鐵軋油錘)。隋唐裡的4個玩錘的高手,全都玩的一手的好錘。僅僅是隋唐就有4個傢伙玩的好,那麼上下5000年裡玩的好錘的人就更多啦。我就不給你說了,自己查吧!隨便說一個,江湖賣雜耍的人,有一個很出名的絕活:“胸口碎大石”,就要錘子玩的好啥。

另外錘子可是很擁有的武器,“一錘子的買賣”自古就很流行。其實錘子在現在這個社會同樣有很多人玩的非常好。不知道你們看過的電視劇有沒有發現,現在這個社會里,有人拿著錘子一敲,然後說“肅靜”,一屋子的人“屁”都不敢放。你看錘子多麼的食用。現在還有的地方,有人拿著錘子,大聲叫到:“什麼什麼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成交。”然後大錘一敲,搞定。(像不像一錘子買賣)。

所以不但古時候的錘子很用,戰鬥力爆棚,就算是在現在玩的好錘子的人也是大有人在。橫穿古今,錘子都是很實用的東西。您覺得呢?

歷史扛把子


錘這種冷兵器屬於鈍器,主要作用破重甲,使用者也是非力大無窮者不能使用。雙錘將更是罕有,雖然傷害高,但是屬於短兵器,攻擊速度又慢,所以甚少有人使用。

雙錘將只在一般演義中出現,而且錘子都是一樣的分為金銀銅鐵,例如《劉秀傳》中的金錘公孫陽,銀錘馬逵,銅錘李金龍,鐵錘馮遷郎。《隋唐傳》中的金錘李元霸,銀錘裴元慶,銅錘秦用,鐵錘梁師泰。《說岳全傳》中的金錘岳雲,銀錘何元慶,銅錘嚴成方,鐵錘狄雷。還有《薛剛反唐》《大明英烈傳》等都有四猛八大錘。


錘子起的名字也大致一樣,比如金錘叫擂鼓甕金錘,八稜梅花亮銀錘,倭瓜錘,鑌鐵錘等等。那麼我們最為熟知的《說岳全傳》則是岳雲等四人八錘大鬧朱仙鎮的故事,從小每每看到此處都是熱血澎湃,興奮不已。

那麼,到底岳雲等人是否用的雙錘呢?本人以為有可能。眾所周知,岳飛用的是槍,屬於長武器,騎將一般制式武器也是騎槍,衝破敵人防禦以後要近身作戰,所以需要短武器,比如說刀,鞭之類,古代的錘其實也屬於類似武器,沒有刺殺,砍殺效果,只有靠武器本身重量帶慣性來砸,這樣的武器對重甲極具威脅性。結合當時對陣的是金國,而金國最出名的兵種就是重甲兵“鐵浮屠”,我想岳飛手下將領用鈍類武器的可能性明顯大的多。



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中就有使用雙錘的將領,長安崔器經常就拿著雙錘出入,真正的雙錘將的錘子都沒有我們想想中那麼大。以此看來,岳雲,何元慶,嚴成方,狄青,呼延慶,李元霸,裴元慶(尤其傳說他的錘頭帶鐵鏈,極有可能錘頭不大,不然怎麼收的回?)等都有可能短兵器選擇的是雙錘,後來被演義誇大後,反而成了主武器在用,又把武器造型進行了藝術加工,導致了我們對錘這種武器的誤解。

你想想中的錘是這樣的:



但其實是這樣的:

是不是有些失望呢?


望風瑟瑟


在以冷兵器作戰為主的古代,戰場之上兩軍對壘兵器多以大刀,長槍為主,使錘的武將很少見,“錘棍之將不可力敵”因為使錘對膂力的要求很高,力氣小根本掄不動,雖然造成的傷害高,但是它的缺點也顯而意見,攻擊速度慢,所以很少有人使用。

小說演義裡的使錘名將!

使錘好的多見於小說演義,比如《大隋唐》中的八大錘,個個力大無比,勇猛過人,他們分別是,西府趙王李元霸,使一對擂鼓甕金錘,重八百斤,四平山一戰一對金錘砸退了十八路反王百萬兵馬,並令他死傷大半,勇猛異常!銀錘太保裴元慶,使一對八稜梅花亮銀錘,重五百斤,四平山一戰砸傷天下第二的宇文成都,並且敢跟李元霸對錘,厲害的很!銀面韋陀秦用使一對黃銅倭瓜錘,重三百斤,曾一錘砸死突厥大都督紅海,也是難得的猛將!鐵錘太歲梁士泰,使一對鑌鐵軋油錘,重一百六十斤,曾秒敗單雄信,可惜就是個“龍套”角色!


歷史上的使錘名將!

歷史上真正使錘的名將十分罕見,《史記》裡曾記載了一位使錘將軍

“良東見滄海君,得力士,以鐵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東遊,良與客狙擊秦皇帝博浪沙中,誤中副車。”

從上可以看出,這位大力士用120斤的大鐵錘刺殺東遊的暴君秦始皇,可惜最後刺殺失敗!而這位大力士也沒留下姓名,所以也算不上“名將”!

真正使錘的名將是抗金名將岳飛的兒子岳雲,《宋史》曾裡記載:

“雲,飛養子。年十二,從張憲戰,多得其力,軍中呼曰“贏官人”。飛征伐,未嘗不與,數立奇功,飛輒隱之。每戰,以手握兩鐵椎,重八十斤,先諸軍登城”。

以上可以看出,小將軍岳雲使的是重八十斤的雙錘,跟隨岳飛南征北戰,屢立戰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