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人離開農村多年,為什麼還要在老家建一棟房子那?

住宅公園


在城裡拼命打工,掙到錢後回到老家農村蓋小別墅大房子,然後又繼續在城裡打工,春節時回去住上幾天,然後繼續空置著,這就是很多農民面對的無奈現象。



農村的農民也愛面子,看到別人家蓋了別墅,自己不差錢,即使長年沒有人住,也要忙著把房子蓋起來。筆者有位遠親戚,小時候經常在一起讀書玩耍的。八十年代末,他全家都到省城舅舅那兒打工,家中的房子是瓦房,很結實的,一直空閒著。去年初的時候,他拿著幾十萬現款回到老家,拆掉老房(真實蓋起不到十年),外包蓋洋房。在一起聊天時,筆者不解,好好的房子拆了另蓋好可惜。這位親戚說,他的好幾位堂兄弟都蓋起了大房子,他不甘落在後面。

第二,我們的民族歷來就有"葉落歸根"的觀念,在外面即使混得再好,總歸的外鄉人,老了都希望迴歸故鄉,這也是很多人不在老家,卻蓋大房子的主要原因之一。

筆者覺得,人口流動人口遷移是社會發展的需要和趨勢,人在哪裡家就在哪裡。毫無節制的在農村老家蓋起大房子,然後空置著,是資源的浪費。從個人角度看,蓋起大房子卻一直空置著沒人住,沒有煙火味,房子老化得快,不划算!


關注三農一閒人


那天和湖北的同事聊天,他給我說:“他想回老家買套房子。”我問他:“你不是在這裡買了兩套了嗎?怎麼還要買。”他搖搖頭,感慨地說:“你老家有房子,你不懂。”我無語以對。

我也許真的不懂,多少人希望能把老家的房子賣了,在北上廣深大城市買上一套夢寐以求的房子。而他已有兩套房子了,卻還要回老家再買一套房子。我想到如今三四線城市房價日新月異,每月都是以數千元的速度提升。那他回家買房子肯定是要投資了。

我思考片刻後說:“我是不懂,我感覺三四線城市的房子都是被你這樣的人炒起來的,炒房客,太可恨了!”

他瞪大眼睛看著我:“你真的不懂。”然後他的話匣子被打開了,他繼續說:“比如說你吧,我看你每到逢年過節就帶著妻子兒子回老家去了。我老家現在沒房子,我回哪裡去啊!而且,我父母年齡也大了,一直在這裡,他們也厭倦了。落葉歸根,可是根卻沒了。你都不知道,我有多羨慕你們能回老家過年。過年就應該在老家打打牌牌喝喝酒,串串親戚,在這個水泥森林裡,你不知道過年有多無聊!” 他這一席話的確夠震撼我的。沒想到我羨慕的人居然如此羨慕我。那我該怎麼表達我對他的羨慕呢?

“那要不這樣吧,我把老家的房子給你,你把這裡的房子……?”我話還沒說完,他就一臉鄙視地看著我:“想的倒美!”我接著說:“你羨慕我,我還羨慕你呢?我雖然老家有房子,可是這裡卻沒有屬於自己的房子啊!”他豎起中指:“切!”他還想再說點什麼,我卻不想理他了,故意裝作很忙的樣子。這次愉快地對話就這麼結束了。

其實,我也能理解同事的想法。老家的房子,就是根。父親活著的時候,好多次問我:“是不是要把東邊的院子賣了?”我都是沉默作答。為什麼要把院子賣掉呢?這裡就是我的根,我從小在這個地方長大。如果房子賣了,或者沒有了,我去哪裡尋找我的童年,我的根呢?如果沒有了房子,兒子孫子問我從哪裡來的時候。難道我只能簡單地說個地名敷衍他們嗎?這好像說不過去。

人是不是應該給自己立一個小目標,例如先掙一個億。哈哈,這當然是玩笑。接著就是大目標,哪天你成了莫言或者大領導,然後要把你的故居當做歷史文物來保護。你卻沒有曾經住過的老房子讓他們去保護,你說這得多尷尬!當然,這也是一個玩笑。

老家沒房子,等於沒有了根。沒有了根,沒有了童年,沒有了親情。長時間在外飄著,不知道自己的歸宿在哪裡?就算在水泥森林裡有一套,兩套房子,可那房子能盛下你曾經的靈魂嗎?上文說的同事的羨慕是有道理的。不過,我羨慕同事也是有道理的。這就好比初中老師說《圍城》,城裡的人想出來,城外的人想進去。

不管城裡城外,反正我是這麼想的,等年齡稍微大點,我是要回豫東那個小村莊種種莊稼,養養花草蟲魚的,你說呢?如果想表達您的想法,那就在問候留言吧,我們一起探討。


民工札記


就一個原因——情懷!

因為這是我的故鄉,生我養我的地方,我在這裡呱呱落地,我在這裡牙牙學語,我在這裡蹣跚學步,我在這裡茁壯成長,我從這裡走向遠方!

我或許以後會遠走他鄉,看盡世界上的許許多多的繁華與風景,但心底裡最深處覺得最美的風景應該還是家鄉那一抹落日的餘暉、緲緲的炊煙、靜靜的溪流。

我或許以後會出人頭地,成就一番事業備受眾人關注,但每當我褪去鉛華靜心思考的時候,總忍不住想起兒時的那些美好回憶,小時候總欺負我的那個小夥伴最近身體還好麼,小學對我語文啟蒙的那位教師還健在麼?這些思緒總會是不是縈繞在腦海中,久久不能忘卻。

我有錢了,或許會買一套大房子,讓所有的家人都住在裡面,但是我知道我爸媽一定會說住不習慣,因為他們看來,老家的的那套傳統別院才是他們的心所屬,那是他們幾十年來的魂系所在,是家族祖祖輩輩的根系所在。父母會說看不慣城市的繁華,受不了都市的喧囂,還是家鄉好。

半畝方田,一個小院,兩條土狗,幾隻雞鴨,幾番歲月,度過餘生!

或許等我老了,工作不動了,孩子們也都成家立業了,我也會追尋父母當年的蹤跡,在老家開闢一片屬於自己的小天地,吃著自己耕種的蔬菜和瓜果,享受著城市所沒有的自然和清淨,閒時就曬曬太陽,忙時做點農活。

也或許,上面的這些話都是我得胡謅,但家鄉的那份情懷與眷戀是多少文字都描述不清楚的。

即便是再大的房子,再好的條件,在看盡人世間風景的那個年紀,都比不過老家的一個小院。

不論是落葉歸根,還是榮歸故里,最終歸宿都是一樣。

從哪裡來,最後還是要到哪裡去。

有點跑題了,讓大家見笑了。

《糧油市場報》官方賬號首發於在悟空問答!12.01


糧油市場報


家是人生的追求,家是葉落歸根的念想,家是人的根,人一輩子最忘不了一條路,那就是回家的路,儘管它很遠,很漫長。

年輕漂泊終日忙,

賺錢老家蓋樓房。

富麗堂皇無人住,

落葉尋根是念想。

農村老家有庭院,

別墅房屋有幾間。

四季將軍把門守,

唯有過年冒炊煙。


仁龍居士


說到自建房,我自己深有體會,我是陝南人,家裡13年開始飛機場搬遷,我家的老屋還有土地都被徵收,國家也相繼推出房補房地補錢,國家在鎮上開發搬遷房,父母也去看了多次,總覺得那不是自己的家,說格局用料都不好,搬遷房也就沒有落實,這事也就擱淺了很久,沒過多久父親就給我打電話,說看上一塊地也找人看了一下還不錯,價格25萬問我意見要不要買了咱們自己蓋,我考慮了2天同意自建房,我知道爸媽幸苦一輩子,他們是捨不得養育自己祖祖輩輩那一方土地一方水,14年10月家裡開始打地基,親戚朋友鄰里四方都過來幫忙,農村人熱情樂於幫助真的是久居城市中的人無法理解,感覺自己長大在這裡老在這裡,都是很好的選擇,房子建築過程中爸媽也是親力親為,每一個地方都是自己看過才讓施工,就這樣很幸苦的熬了5個多月蓋好,房子建築面積700多平,地上4層半地下一層用來放東西,15年開春我休假回家,遠遠就看見爸媽站在門口等我,臉上露出那一絲絲笑容,我想他們心裡肯定有一絲絲驕傲,因為是他們為我們建造的新家,吃飯的時候看見母親手長了很多凍瘡,心裡很難受難受,爸媽蓋飯為了省錢管工人吃飯,..................不多說啦……回來上班的路上鼓勵自己好好工作賺錢,讓他們晚年過的幸福,新房蓋好加裝修一共花了126萬,其實住在哪裡都一樣,只是不能忘記自己的根,我更加能體會過去家裡的苦日子,現在一步步走向好的生活,祝大家 全家幸福 閤家安康




雲中一抹紅


這個問題現在在農村是很普遍的。我們農村的房子好多年不住了,依然找人給修繕了。因為自己的奶奶爺爺去世了,一般不回去過年,只是在大年初一回家拜年。

我們村裡的年輕人幾乎全部出去買了房子,但是家裡依然蓋新房。其實為什麼大家依然留著老房子,或者再蓋新房,原因很簡單。

一、象徵著自己的根

畢竟我們都是在農村裡長大的,等畢業以後我們都去城市發展,再從城市裡買房。隨著年齡的增長,我發現自己依然心繫曾經的家,尤其是過年的時候。

童年是大家最美好的時刻,在這裡我們度過了人生中無憂無慮的年齡,這裡有我們的小夥伴,我們的家人,不論我們在外邊過得怎麼樣,這裡永遠都是你的根。

俗話說落葉歸根,等你老了,你要葬回老家的。尤其是家裡有老人的,特別希望自己晚年能夠在老家度過自己最後的時光。

其實這就是中國人的情,一個永遠也無法割捨的東西。

二、財富的象徵

現在農村改造特別多,我們周圍的村裡很多都已經改造完成,我丈人的村裡已經完成了。只要你是村裡的人,你就有自己的宅基地,有宅基地就可以蓋房子。現在很多人尤其是家裡比較有錢的人都在村裡蓋新房,其實很多都是空著的。但是這是財富的象徵啊。不否認存在攀比心理。

三、拆遷鬧得

現在不是都說嗎,找對象就得找一個帶拆字的對象。我們周圍的存動動嘴拆遷,估計等等就輪到我們村裡了,現在只要是有宅基地的都在蓋房子。等一拆遷,分房子、分錢。不過從上年開始拆遷費已經很科學了,不會很高了,但是不論怎麼樣,都是賺錢的,投資小,回報高。

以上可以三條可以說是覆蓋了在農村蓋房子的原因。


小吳說農村


作為一名農村出來的人,雖然已經在縣城買房生活了,但還是在今年忍痛花了十萬塊,把老家的房子翻新了一下,而且拉了新圍牆,我並不是很富裕,但也有必須翻新的理由。

首先就是小時候的眷戀,自己兒時就在農村住,這裡承載著太多童年的歡樂,而且是那種再也無法找尋的記憶,看著熟悉的房子和院落變成荒草橫生,心中難免有些淒涼,忍不住想要翻新一下,算是給自己兒時的一個交代。

再者就是農村夥伴兒的感情,雖然已經在縣城定居,但是兒時的夥伴還有人在農村,每當有什麼事情的話,總還是能聚在一起,而且大家都很喜歡在農村喝酒吃飯,覺得這樣才有味道,這個時候保留住自己的房子,也方便日後的各種活動。

最現實的就是宅基地問題了,身為農村人,有一片宅基地很不容易,尤其是選在宅基地緊張的情況下,宅基地更加不能丟掉,為了防止以後出現什麼意外,必須把房子蓋起來,先佔住再說。


搞笑潮人王二楞


這是規化鬧的,以前房不值錢,去城裡住的都把房賣了或給親兄弟,現在房值錢了,都回來蓋房,等著分錢,我家周圍就有三家有人,四周全在城裡買房了,可都不賣,這三家有一家有兩套房,第一套住,第二套隨便蓋起來就等規化呢,我覺得規化不應按房給錢,應按人口給房,農民第一套三十萬,第二套十萬,因為地是國冢的,剩的錢給農民上養老保險,老了可免費去養老院


鬼跟你玩


這都是老一輩人的思想,他們認為老家才是根,落葉還是要歸根,將來外一社會大亂或者在外混不好了還可以回來,我們村那個山路可不止十八彎,空氣非常好,真是世外桃源,村裡還有圖書館,公園綠化的很好,即便家人全出來了,還是會蓋一個樓房,除非家裡沒錢蓋不起。


金玉印滿堂


農村是我們的根!對於從小在農村長大的我,如同題主一樣,即使工作在城裡,但村子裡的那幾間房屋在去年的時候翻新重蓋,三間明亮的磚瓦房遠遠一看就是一道風景線。

是的,現在的一些年輕人為了孩子上學,或自己更好的發展,均選擇走出農村,來到更廣闊的城市裡發展。但心中那份濃濃的鄉愁一直在生根發芽,好像只有生自己養自己的那方水土才是最踏實的安樂之地。於是,在掙了一點的錢以後,將村子裡的老房子拆遷後蓋起窗明几淨的新房子。有老人繼續在村裡住的,這也是一種表達孝心的方式吧。我父母年近70歲,一輩子在村子裡待著,接到城裡不習慣樓上樓下的生活,執意要回到農村,於是兄弟姊妹們一商量,回老家蓋新房,讓父母住上如同城裡一樣實施齊全的平房。

除了表達孝心,還有一點就是現在蓋一所新房子會有一定數額的補貼,這也是順應國家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對農村房屋進行統一規劃,改善農民的居住環境,有了這樣的好政策,咱蓋上一所新房子自己也花不了多少錢。

老父母看著眼前的大瓦房,高興地說:“這裡才是我們真正的家,有房子在,就是走再遠,也有一個寄託,如果房子沒了,我們的根與魂就沒有了安落。這樣多好,每年過時過節,孩子們都回來聚聚,這才叫一家人的團圓。”

是啊,老父母的話語代表了那代人共同的心聲,只要老家的房子在,就是維繫親情最好的紐帶,也是我們心中的一種念想與牽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