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父母與孩子的相處模式中能看出父母自己的原生家庭狀態嘛?

心理諮詢師伊華


父母的原生家庭一定對孩子的成長是有影響的。

但也不是絕對的。畢竟還有很多人因為看不慣原生家庭的錯誤會改變自己的行為。

我的父母感情不好,一直爭吵無休。每次見他們吵架我就會想我的婚姻生活絕對不吵架。事實我也做到了,我和去老公在一起二十年了,從未吵架,一直很恩愛。這不僅是有我個人的努力,重點還是我老公休養高。

另外一點,我從小是跟爺爺奶奶一起長大,跟父母住一起的時間十分有限,所以影響也會少一些吧。


自律的摩羯寶媽


從父母和孩子的相處模式能看父母的原生家庭嗎?答案是肯定的。我來說說我們家的情況……

先說我老公和他弟弟妹妹,感覺他們就是上一輩傳統教育暴力教育的受害人,我老公公是個思想保守,性格固執比較暴躁的人,教育孩子基本靠吼,打罵是家常便飯,不允許孩子犯一點錯!再說我婆婆,也是思想比較保守,性格懦弱的人,對於孩子,每天像唐僧一樣喋喋不休,講一些大道理,每天所謂的苦口婆心,讓孩子感覺父母這麼辛苦一切都是為了他們,讓孩子覺得他們是最無私的!讓孩子有種負罪感!

最後教育的結果是什麼!就是我老公雖然看起來特別開朗,但是內心極不自信,做事情一下做不好急到奔潰,怕別人會責怪他。結了婚也不敢善表達自己的感情,對待孩子像他爸一樣沒有耐心!我老公弟弟性格也是特別內向,對孩子也有點暴力傾向,基本上不怎麼說話!妹妹稍微好些,但是感情感覺有點缺愛那種!

父母對待孩子不應該太寵,但也不能太苛刻!和孩子相處時大多數應該像朋友一樣交心……


半醒40108


可以。

令人苦惱與煩惱的孩子教育問題有:孩子的行為偏差、孩子的學習效率、孩子的社交能力、孩子的叛逆與反抗等等。大部分孩子的問題,都是父母或家庭關係引起的。天生的反社會人格的孩子極少。有部紀錄片--《鏡子》,講述的是孩子就如同一面鏡子,反饋出一個家庭的各個成員的價值觀與關係。(以下模型系本人創建,轉發請註明出處)

當新婚夫婦還未生育孩子時,新生家庭的成員很容易維繫,因為只有兩個人,關係無論遠近都是比較穩定的直線關係。

而當這個家庭有1-2個孩子時,家庭關係就會發生變化,父母是優先來到這個家庭,所以相對孩子來說,等級更高,也就是對孩子而言,具有天然的等級壓制。我們可以看到夫妻的關係必須維持心理層面的平等,互為精神上的伴侶,這個家庭的三角或四角關係才是穩定的。

若母親較為強勢,則如下圖。某個孩子,往往是女兒會自動補位到父親的身邊,作為伴侶陪伴父親。當事的女兒,往往下意識同情父親,但表面上如圖母親一樣強勢或具有高度相似的價值觀。這是恨分裂的。

若父親較為強勢或有家暴行為,則孩子特別是兒子會自動補位到母親的旁邊,作為伴侶來保護母親。而女兒則有可能會因此仇視男性,或與異性交往中會存在很大的困難。

這是常見的中國傳統家庭關係。我們可以看到孩子處於大家族的最底層,也就是孩子是被雙重影響的。

當有隔代養育的情況存在,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與界限不清晰,對孩子的身心都會有很重大的影響。

另外,隔代養育往往還會帶來婆媳關係的緊張。因為這是兩個家庭的界限不清與關係錯位。

家庭關係的問題是孩子教育問題中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需要父母自己先理清楚,而這需要自我認知與梳理,也需要父母自我成長與成熟。


Xin精神領地


分情況而議。

第一,原生家庭如果很好,那麼就能看出來,因為父母自己都已經受益終生了,那麼也會讓孩子繼續受益。

第二,就是另外一個情況,如果父母的原生家庭不是特別讓人受益,那麼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就不會選擇自己父母的那種教育方式。

所以什麼情況都有,畢竟每個人的生長環境以及後天經歷都是不同的。


香草味兒kiki


我認為是可以的。父母與孩子的相處模式是可以看出一個他的原聲家庭。

1、從小在幸福中長大的父母跟自己的孩子相處是很和諧。

2、反觀那些愛打罵孩子的孩子的父母, 他們原聲家庭一定是不和諧的,天天吵吵鬧鬧。

記得很久以前看過一句話:孩子與父母都要成長。父母總是教育孩子不要武力解決問題,卻在孩子放錯錯自己動手打孩子。那這樣的教育有用?父母在打孩子的過程中,孩子則學會了打的方式,一代延伸一代。


94小曼曼


👉您好,非常開心能夠回答您這個問題。

對於這個問題,我覺得從父母與孩子的相處模式中可以看出來父母自己的原生家庭狀態,也就是一個人的原生家庭對於一個孩子的影響非常大。

我們經常能夠聽到一句諺語就是“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子會打洞”。這句話一種含義說的是遺傳基因對於孩子的決定性因素,另一種意思是一個人的成長,受到他所在家庭環境的影響特別大,也就是原生家庭對於一個人的影響。如果他的父母優秀的話,那麼他們的子女,在很大程度上也會非常優秀。🌸

一個人的最終性格形成和行為習慣養成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很多都是家庭影響的。✨就像“老鼠生子會打洞”,不是說孩子生來就直接會打打洞的,如果讓小老鼠從小離開鼠媽媽,和青蛙在一起,說不定他天生會捉蟲子吃,而不會打洞,這就是家庭環境對於一個孩子的影響。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當孩子一次次犯錯時家長的處理方式決定了孩子未來的走向。當孩子犯錯時,如果家長只知道一味地打罵,你會發現當孩子長大時,當了爸爸媽媽,教育自己的孩子時,絕大多說情況下也不會是溫和的教育方式,因為他們從小就是這樣被教育,他覺得他自己就是這樣走過來的,本來就應該這樣;當你小時候哭鬧的時候 ,父母對你是很不耐煩的態度,你會發現當你長大教育自己的孩子時,你很大程度上和你父母是一致的,都會很不耐煩,也會很煩躁,如果你的父母是溫和的,很關切的安慰你,你會發現你以後對待你的孩子大部分情況下,也是比較溫和的,能夠容忍孩子的情緒釋放,所以你父母的父母當初應該也是這種模式,才會影響你的父母,從而影響你,這就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影響孩子的不是智力方面,而是處世態度,處事方式,以及行為模式。

2019年有一部熱播劇《都挺好》🍀,我相信大家都看過,這部片講的就是原生家庭對於一個孩子的影響有多大,那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成長到底有多重要呢?其實他會在潛移默化中刻畫你的行為,塑造你的價值觀,人生觀,以及婚姻家庭觀。

對於這部劇,我們要透過表象看本質,蘇家三兄妹每個人的行為處事都帶著原生家庭的烙印。

蘇家大哥,從小是學霸,一心只讀聖賢書,兩耳不聞窗外事,因為蘇明哲從小就學習好,父母很看重,也是父母的驕傲,經常是別的父母口中別人家的孩子。因為學習好,全家人都寵著他,導致他在很多事情上以自己的面子和虛榮心和自己愚孝為中心,這就是父母的態度對一個孩子的影響。

蘇家老二蘇明成學習不好,蘇媽媽又喜歡男孩,因為他是男孩,嘴又甜,會哄人,常常哄得蘇媽媽很開心,所以即使成績不如大哥好,蘇媽媽還是很驕縱這個兒子,並且也還是任由他欺負妹妹。畢業後父母託關係幫他找的工作,結婚買房裝修都由父母搞定,成家之後繼續啃老,到最後父親都受不了了。

最後就是老三蘇明玉,外表強悍,內心脆弱,底子裡全是原生家庭帶來的傷害

因為父母重男輕女,從小缺錢,哥哥可以從母親那裡要到兩千的旅遊費,她連一千塊的補習費都拿不到,所以蘇明玉的夢想就是掙很多錢,然後躺在錢上數錢,她覺得這樣很有趣,最後她做到了,但是性格很敏感,石天東則覺得很無聊。從這裡看出兩個人絕對出自不同的家庭環境,石天東認為人生不需要那麼累,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度過一生就好了,蘇明玉一針見血的指出,那是你沒有體驗過沒錢的日子。

這個電視劇深刻的說明了一個原生家庭對於一個孩子的影響,一代又一代,每一代孩子都有上一代家長身上的烙印,因為孩子從小接觸的只有自己的父母,行為模式,相處方式,思考方式都來源自己接觸的人,以及父母,但是父母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所以我們一直說,我們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子,父母就必須做好榜樣,從自己做起,如果你不想你以後的孩子對待自己的孩子非打即罵,當我們想要打孩子,罵孩子的時候,我們就要忍住,忍住,再忍住,如果我們想要讓孩子幸福一生,

我們就讓孩子從小生活在有愛的環境裡,從小接觸愛,學會愛別人。

最後,想給大家分享的是富養不如教養,作為家長,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要在孩子面前樹立一個好的榜樣,正確引導孩子而不是選擇一味縱容,對不正確的行為要及時糾正,告訴他正確的處理方式,別給孩子做流氓榜樣,一味的撒潑和包庇只會讓孩子造成錯誤的認知。作為父母不好好教育自己的孩子,將來社會肯定會替你教育的,而且會更狠,所以,作為父母,我們一定要加油!原生家庭給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喜歡我就關注我吧,愛你們❤️


豆豆育兒姐


從父母和孩子的相處模式能看出父母的原生家庭嗎?答案是肯定的,因為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孩子的舉止言行也折射出父母與孩子的相處關係。所以是可以看出的。


容容張張


人常說,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孩子的舉止言行也折射出父母與孩子的相處關係,家庭的氛圍,對孩子的教育情況等


昆昆媽媽歷練記


可以,因為每個人的性格都和經歷、環境有關係,所以展現出的行為和特點就是最好的答案[大笑]


90唐山小妹兒


可以看出來的,會去到兩個方向①父母之所以這樣養育我們是因為父母就是被這樣養大的。②父母這樣養育我,我絕不這樣養育我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