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在1840年左右工業產量佔世界的多少?

人民是宗旨


清朝人口呈現爆發式增長,乾隆時期已達三億,相對應的,需要更加以多種方式提升糧食作物的產量。清朝採取開墾荒地、移民邊區及推廣新作物,改進種植技術等方式以提高生產量。由於國內與國外的貿易提升,經濟農業也相對發達。手工業方面改工匠的徭役製為代稅役制。產業以紡織和瓷器業為重,棉織業超越絲織業,瓷器以琺琅畫在瓷胎上,江西景德鎮為瓷器製造業中心。清朝商業發達,分成十大商幫。其中晉商、徽商支配中國的金融業,閩商、潮商掌握海外貿易。清朝曾實施海禁政策,直到消滅明鄭統治臺灣後,才宣佈展界開海,沿海對外貿易開始活躍,而貨幣方面則採銀銅雙本位制。

清朝人口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為最高,其國內生產毛額(GDP)總量所佔的世界比例在中國近三千年歷史上也是最高的,據英國經濟學家安格斯·麥迪森的研究,按照1990年美元價格計算,1820年清朝GDP總量為2286億美元,佔世界GDP總量的32.9%,中國人均GDP為600美元,當時經過第一次工業革命的英國人均GDP為1,706美元。據他研究,即便被認為是中國歷史上經濟最繁榮時代的宋朝,其GDP總量為265.5億美元,才佔世界經濟總量的22.7%,宋代中國的人均GDP在450美元,略低於阿拉伯帝國阿拔斯王朝的人均GDP(621美元);這兩個地區皆超過當時西歐人均GDP(427美元)

圖為:清朝前期疆域



朗基努斯


1840年清朝處於古代和近代交界的時期,那個時候國內還沒有經濟數據這個概念,更沒有人去統計清朝的工業產量是多少,而關係到國家經濟核心的內容,也不會讓歐美人去統計。

按照清朝的幾點屬性來看,比如:國體是封建制,經濟是農業為主,國策是重農抑商等,清朝的工業產值不會太高,就是有,也只是一些手工業而已,佔世界比例也不會太大。

但是翻閱一些清末時期國內外的文獻,還是有些蛛絲馬跡可尋,比如重要的工業產品煤炭和鋼鐵,在1840年煤炭的開採,清朝幾乎可以忽略,英國為0.43億噸;生鐵的開採,清朝為2萬噸,英國為140萬噸。

再結合1820年時,英國工業世界佔比為50%,1870年英國工業世界佔比為32%,雖然麼有1840年的數據,但也可以大致估計1840年,英國工業世界佔比大致在40%左右,而工業主要產品生鐵的開採,清朝是英國的70分之1,那清帝國在1840年左右工業產量佔世界估計只有5%左右,如果再剔除其他的工業產品,估計清帝國的5%還要再打個折扣。

我這也是個人推測,用現在的概念去算一些以前的東西,肯定是不準確的,就像一些網上的文章說什麼宋朝的GDP佔世界多少,明朝GDP佔世界多少,也不知道是怎麼算的,就是後期換算,那核算口徑和數據採集也是不相同,所以只能有個大概。

希望對你所有幫助,歡迎討論。


曹老師xixi


就在普遍認為是中國屈辱史開端的1840年,中國仍然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製造業大國。當時中國GDP是世界的33%,比美國和歐洲的總和還要多。在這之前,茶葉行銷於俄國,生絲及絲織品見愛於日本,中國之磁器、地毯、漆器、首飾,與傢俱使西歐各國首都表現著富麗堂皇。未漂白之棉織匹頭稱為“南京貨”,初行於歐洲,後及於美洲。在工業革命前夕,中國鄉鎮工業產品仍保持著一種黃昏前的質量優勢。 1840年鴉片戰爭後,西方資本主義入侵中國,在中國設立工廠,是中國近代工業之始。這時期的外資工業主要是為外商對華貿易服務的。從1843~1894年,外國在華一共設立了191個工業企業,其中116個屬於船舶修造業和絲茶等出口商品加工工業。外國在華工業投資,據估計到1894年止約近2000萬元,而投放到船舶修造和出口加工兩項的便達1500萬元,佔總投資額的75%。其餘75家工廠分別屬於印刷、食品加工、水、電、煤氣、火柴、服皂、製藥、造紙、木材、玻璃、水泥等行業,共擁有資本約500萬元,大多規模狹小。

外國在華創辦工業後20餘年,清政府開始創建用機器生產的工業。從1861~1894年,清政府一共經營了21家軍用工廠(包括一家船廠),所費資金從低估算在5000萬兩左右。其中江南製造總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機器製造局和湖北槍炮廠,規模較大,設備比較齊全,是中國近代工業創建時期的大型工廠。軍用工業是非商品生產企業,與社會經濟發展的聯繫不甚密切,但它促進了19世紀70年代民用工業的興起。到1894年甲午戰爭前夕,由中國人自辦的工業企業大抵有船舶機器修造廠27家,機器繅絲廠約113家,機器綿紡織廠8家,其他輕工業工廠47家,共約195家。其中多數規模很小,資本額不詳,有不少甚至在籌建期中或投產後不久便告歇業。設備比較完備的企業大多為官辦、官商合辦或官督商辦企業,如上海機器織布局、武昌織布官局和蘭州織呢局(見彩圖)等。商辦工廠如陳啟源經營的繼昌隆絲偈為華南繅絲業的發展起了引導作用;商辦船舶修造廠大多是從原來手工作坊基礎上添置一二部車床發展起來的,而到80年代逐步發展到修理和製造繅絲車和軋花機。以上近代工業的創辦,也標誌著中國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逐步確立


滿山紅遍


1840年中國的工業產值約佔世界總量的22%,雖然已經沒落,但是還是傳統大國,仍高於同時期的列強日不落大英帝國。


聽濤聲19801222


以小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談得上工業產量嗎?有的是以中國特產為主的商品經濟。


老牛zz


零,當時清代末期都是手工作坊,工業那是不可能存在的


用戶78362088322


中國當時是農耕社會為主的封建社會國家 工業基本都是小作坊 沒有大型的工業集團,所以說工業幾乎為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