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飛的丈八蛇矛究竟有多長?真的有一丈八嗎?

sunny__小點


在《三國演義》中,張飛以及他兒子張苞的兵器叫做“丈八蛇矛”,這矛到底有多長呢?有人說是一丈八寸,也有人說是一丈八尺。如果是一丈八寸,這就沒什麼好說的,畢竟張飛也是八尺大漢,這矛根本不算長;但如果是一丈八尺呢?那豈不是比他身高兩倍還長,這麼長的矛,人拿著都費勁,張飛到底是怎麼用它殺敵的呢?

首先,根據東漢末年被劉熙所著《釋名》:“矛長丈八尺曰矟,馬上所持,言其矟矟便殺也。 ”以及同時代服虔所撰《通俗文》:“槊,矛長丈八謂之槊。”可見在漢魏之時,習慣將一丈八尺的長矛稱為“矟”或”槊”。看來張飛用的,還真就是這種長達一丈八尺的”槊”,具體相當於今天的四米25(漢代一尺長23.6釐米),都快有兩層樓那麼高啦。所以,張飛作戰時真實的狀況跟《三國演義》裡描寫的並不一樣,他應該是先策馬衝鋒,然後在接近敵人的瞬間用長槊瞄準、刺殺對手,同時躲避對手的兵器,一次交會後,雙方距離會拉開。這樣交會一次,稱為一“合”,如果雙方沒有傷亡,那就調轉馬頭再次衝鋒,再戰一“合”,這也就是咱們常說的“回合”。如果張飛和馬超真的像《三國演義》裡說的那樣能大戰三百回合,我只能說,他們的體力和馬力實在是太好了!

不管怎麼說,張飛武藝高超是毋庸置疑的,在中國歷史上,能使丈八蛇矛或者說馬槊衝鋒陷陣的武將都是頂尖的高手,因為馬的速度太快了,馬槊又足夠長,其衝擊力足以擊穿任何鎧甲(董卓在朝服內穿鎧甲,李肅用戟就刺不穿,呂布一矛就刺穿了),但這樣也有個缺點,若馬槊完全了戳穿對手的身體則難以拔出,這樣在殺傷敵人的同時也很容易跌落馬背,或者喪失自己的武器,如果敵人眾多時,這種情況就會很危險。所以,每個使用馬槊的高手,都必須擁有高超的控馬技術、靈活的力度、完美的眼力、控制力和節奏感。


千古名將英雄夢


迷彩虎軍事為您回答。其實丈八蛇矛屬於蛇矛的一種,是中國古代武器的一種,在一些古典小說裡經常出現。蛇矛的用法與一般的矛大致相同,主要架式為刺、挑、戮、劃等,具有一往直前的突擊能力。使用者的臂力愈大,蛇矛愈有把攻擊對象穿透的強力效果。在中國小說中,最常見的蛇矛種類是“丈八蛇矛”,當中尤以《三國演義》內蜀漢將領張飛所使用者最為著名。

蛇矛的最大特徵,在於其矛頭的金屬位置形如彎曲的蛇體,有著波浪式的曲線。矛尖形如蛇舌吐信,加強刺穿對象的威力。所謂“丈八”,指的是矛的長度。劉熙《釋名》中提到“矛長丈八曰矟,馬上所持”,是丈八矛的原型。根據三國時代的度量衡,一丈約有242公分長,所以“丈八(一丈八尺)”的度長大約有4米多。這類以長度見稱的丈八蛇矛,使用時有一定的困難。蛇矛亦稱為“丈八點鋼矛”。古代冶煉技術不高,把矛刃鑄成波浪形蛇狀,能在刃身加長的同時,仍維持一定的強度。 此外在應用上,當運用沉勁時,波浪形矛刃亦增加了拉扯的阻力,提供奪人兵刃的效果,與一般長矛使用上稍有不同。

在大家的印象中,丈八蛇矛是張飛的象徵武器,其實張飛死後,其子張苞亦“挺父所使丈八點鋼矛”為用。同小說中,東吳大將程普亦用“鐵脊蛇矛”。《水滸傳》中,一百零八名好漢之中,“豹子頭”林沖、“跳澗虎”陳達使用丈八蛇矛(因此林沖的贊詩中稱其“滿山都喚小張飛”)。《封神演義》中北伯侯崇侯虎之子崇應彪也使丈八蛇矛。《大明英烈傳》中的常遇春,亦是使用丈八蛇矛的猛將。


迷彩虎軍事


我是古城閬中人,就是張飛那時鎮守的地方,八幾年看過張飛廟,丈八蛇矛估計有10公分粗,生鐵鑄造,丈八長,那時我們是高中生,兩個人根本就抬不動,一個單鞭都要兩個人抬,有多重各位去核算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