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堅匿璽”是真的嗎?歷史上的孫堅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孫堅匿璽”是真的嗎?歷史上的孫堅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東漢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天下諸侯紛紛起兵討伐老賊董卓。

董卓決定遷都長安,以避其鋒芒,於是縱火焚燒了洛陽城,昔日繁華的都市瓦礫遍地,滿目瘡痍。

《三國演義》中描寫道:孫堅率兵馬趕到洛陽的時候,救滅了餘火,軍士發現大殿南側井中出現“五色毫光”,孫堅派人下井打撈。

“撈起一婦人屍首,雖然日久,其屍不爛:宮樣裝束,項下帶一錦囊。取開看時,內有硃紅小匣,用金鎖鎖著。”

孫堅命人開啟匣子,發現是一枚玉璽,“方圓四寸,上鐫五龍交紐,傍缺一角,以黃金鑲之,上有篆文八字雲:‘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孫堅不識貨,就找到程普諮詢,程普說:“此傳國璽也……近聞十常侍作亂,劫少帝出北邙,回宮失此寶。今天授主公,必有登九五之分。此處不可久留,宜速回江東,別圖大事。”

後來,孫堅去世後,孫策為了借兵,把玉璽做為“質當”,抵押給了袁術,借來三千兵,五百匹馬。

歷史真相果真如此嗎?

《三國志》引自《江表傳》的記載:“堅軍城南甄官井上,旦有五色氣,舉軍驚怪,莫有敢汲。堅令人入井,探得漢傳國璽,文曰‘受命於天,既壽永昌’,方圜四寸,上紐交五龍,上一角缺……”

史學家裴松之認為孫堅屬於“忠烈”人物,不可能幹“藏匿玉璽”這種不臣之舉,他引用《漢獻帝起居注》記載:“天子從河上還,得六璽於閣上。”

意思是漢獻帝從黃河邊上回來,得到了“六璽”(皇帝之璽、皇帝行璽、皇帝信璽、天子之璽、天子行璽、天子信璽),暗示孫堅把傳國玉璽獻給了漢獻帝。

“孫堅匿璽”是真的嗎?歷史上的孫堅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裴松之還舉例說:“又太康之初,孫皓送金璽六枚,無有玉,明其偽也。”

意思是:吳末帝孫皓投降的時候,交出東吳的六枚金璽,沒有玉質的印璽,可見吳國的傳統認為金比玉要珍貴,因此,“孫堅匿璽”是不存在的。

裴松之的說法很牽強,事實上,孫堅藏匿傳國玉璽是有史料可以佐證的。

《山陽公載記》記載:“袁術將僭號,聞堅得傳國璽,乃拘堅夫人而奪之。”

袁術稱帝后,聽說孫堅藏匿傳國玉璽,就把孫堅的妻子吳夫人抓捕起來,奪走了玉璽。

《後漢書》也有類似的記載:“獻帝時,董卓作亂。孫堅率軍攻入洛陽,兵士見宮中一井晨有五彩雲氣,遂使人入井,得傳國玉璽。孫堅將璽秘藏於妻吳氏處,後袁術拘孫堅妻,奪璽。”

由此可見,《三國演義》關於“孫堅匿璽”的記載與史實大體相符。

只不過,羅貫中為了讓小說更富有神秘感,加上“一婦人屍”等情節,增強可讀性。

歷史上的孫堅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孫堅匿璽”是真的嗎?歷史上的孫堅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三國志》記載:吳氏,“吳主權母也,本吳人,徙錢唐,早失父母,與弟景居。孫堅聞其才貌,欲娶之。吳氏親戚嫌堅輕狡,將拒焉,堅甚以慚恨。夫人謂親戚曰:‘何愛一女以取禍乎?如有不遇,命也。’於是遂許為婚,生四男一女。”

孫權的母親吳氏,本是吳地(太湖流域)人,後來遷徙至錢塘,幼年父母雙亡,和弟弟吳景相依為命。孫堅看中了吳氏,吳家的親戚認為孫堅輕佻、狡詐,起初拒絕這門親事。

孫堅慚愧之餘,懷恨在心。

吳氏聞知消息,怕給親人帶來災禍,於是答應嫁給了孫堅。

從這段記載來看,孫堅並不像裴松之說的那麼完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