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有哪些被高估的歷史人物?

飯哆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就是乾隆爺。

我們看看乾隆爺的十大武功。


兩次攻打廓爾喀

其實是打了個平手,只是將廓爾喀驅逐出西藏而已。


平緬甸,平安南

也都是打了個平手,不分勝負。其中平安南,還是被越南人襲擊,站不住腳逃回國的。

平緬甸,也是殺到伊洛瓦底江,連主帥都病死了,這才撤退。

兩平大小金川

對手僅僅是川北金川縣的2個土司而已,全縣人口只有幾萬,清軍卻打了5年,耗費了7000萬兩白銀。


平臺灣

林爽文只有二三萬烏合之眾,也沒有得到臺灣民眾大量支持,被打敗很正常。


打大小和卓

這才算是一項不小的戰功。然而大大小和卓主要難題是在新疆作戰,地理過於偏遠。

而大小和卓本身沒有什麼實力,兩人總兵力還不到2萬人。

而清軍出動兵力也大約是2萬人。

打準噶爾

噶爾丹是乾隆最大的敵人,然而以準噶爾區區幾十萬人口,對抗人口已經高達3億的滿清,勝算幾乎是0。

噶爾丹在內部分裂內訌嚴重的情況下,使用二三萬騎兵和滿清部下10多萬大軍激戰,失敗也是必然的。

總體來說,蒙古人的時代在當時已經過去了。

隨著火器大量盛行,就連蒙古騎兵也逐步變為騎馬機動,下馬開槍開炮射擊作戰了。


這十場戰爭,前後達26年之久,耗費白銀以億為單位計算。

對於乾隆時期,英國特使喬治·馬戛爾尼在回國後向英國議會寫出報告:“中國是一艘破舊的大船,150年來,它之所以沒有傾覆,是因為幸運的遇見了極為謹慎的船長。一旦趕上昏庸的船長,這艘大船隨時就可能沉沒。中國根本就沒有現代的軍事工業,中國的軍事實力比英國差三到四個世紀”,“中國工業雖有數種,遠出吾歐人之上,然以全體而論,化學上及醫學上之知識,實處於極幼稚之地位。”


薩沙


白崇禧在國民黨將領中是赫赫有名的,但他絕對是被高估的歷史人物,他晚年比較淒涼,死在一個不出名的女護士之手,有點可嘆可悲。

白崇禧,1893年3月18日生,字健生,廣西桂林市臨桂區會仙鎮山尾人,官拜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軍閥桂系代表人物,號稱”小諸葛“”白狐狸“和”當代張良“日本人更是稱白崇禧為戰神。被公認是國民黨部隊中最能打仗的。

白崇禧與李宗仁一直經營桂系,他是桂系的第二號人物。他與蔣介石也是分分合合,合合分分。中原大戰時,桂系也極力反蔣,兵戎相見。抗戰中,他協助李宗仁取得了臺兒莊大捷,給日寇以沉重地打擊。

1949年初,他逼蔣介石下野,推李宗仁代總統。國共開始談判,共產黨採取各種渠道對他進行統戰,託人帶話:毛澤東說,白崇禧喜歡帶兵,如果和談成功,仍給40萬兵讓他帶。但白崇禧一貫反共,堅決不同意投降。

隨蔣介石到臺灣後,官場失意,不得重用,加之喪妻,70歲時與一位張姓女護士打的火熱,為了及時行樂,靠藥酒補身,1966年12月2日,白崇禧死在床上,死時全身發綠,口吐白沫,床單上有被撕破的痕跡,女護士已不知去向,床頭的酒杯中,還有未喝完的半杯藥灑,經法醫鑑定,他死於冠狀動脈梗塞。有傳言說是蔣介石派人在酒裡下了毒藥。

一代梟雄就這樣不明不白地死在了女人的石榴裙下。





zj史海拾貝



張靈甫就是一個被高估了的將軍。

張靈甫後來能夠成為果粉偶像,其實原因也不難理解,其他的國軍名將真正比較能打的,比如王耀武,杜聿明,都成了解放軍的俘虜,還有陳明仁傅作義這種,都起義了,再比如張發奎白崇禧這種,因為是中央軍的死對頭,甚至連孫立人都因為是美國人吹起來的,長期被拘禁,這就沒法吹了,都不好吹捧了,就剩下了張靈甫。

畢竟,張靈甫再有一萬個不好,總算是死在疆場了。那麼戰死疆場或者兵敗後自殺的還有黃百韜邱清泉這種人,為什麼不吹捧呢?因為他們是在撤退的時候唄包圍殲滅的,只有張靈甫是在進攻中被解放軍分割包圍殲滅的。再加上有北大學歷,又有美顏照加持,就成了果粉眼中的國軍偶像。


但實際上,張靈甫的名聲遠大於他的實際能力,甚至湯恩伯在戰場上的嗅覺都比張靈甫要靈敏得多,李天霞在對戰場形勢的判斷上其實也要比張靈甫高出一籌。張靈甫本質上就是一個有勇無謀的莽夫,指揮能力和水平上限就是一個團,超過一個團他就費勁了。讓他指揮一個整編師,就太為難他了。

抗戰時期張靈甫得職位還是團長,總的來說表現一般,中規中矩。因為他抗戰時期都是再王耀武指揮下打仗,不需要獨立對戰場形勢做出判斷,只需要敢打敢衝就夠了。到了解放戰爭的時候,他指揮一個整編師,實際上是一個軍,這就需要她在必要的情況下對戰場態勢能夠做出一定的戰場分析。但他並不具備這個能力。


也許有人覺得,他在解放戰爭初期戰績還算是不錯,多次個華野打硬仗,也都頂住了。但是要考慮到七十四師作為所謂的御林軍,裝備水平為國軍之冠,他的戰績是否值得吹捧,就很成問題了。比如說,如果換一個人當師長,也許會有更好的戰績,而且不一定會把七十四師葬送在孟良崮。

至於說他被消滅是因為李天霞馳援不力,其實也不見得。雖然後來確實讓李天霞為整編七十四師被消滅背了鍋,但他在救援的時候並不是完全出工不出力。要讓別人增援,起碼自己要能夠守得住,能夠等得到友軍打過來。黃百韜在豫東戰役中能逃出生天,主要就是他自己首先能守得住,給邱清泉留出了足夠的救援時間。


蕭武


古代被人為高估之人,我認為關羽應是名列前茅之人。

關羽在三國時期也算是頂級武將,但後世對其的追捧則“盛名之下其實難副”。關羽死後,後主劉禪追其諡為“壯繆候”。何為“壯繆候”?武而不遂曰壯,名與實爽曰繆。也就是說當時人們認為關羽他在軍事方面有能力,但沒有發揮出來(武而不遂),有些名不符實(名與實爽)。這雖然不是什麼惡諡,但絕對說不上稱讚。劉禪追諡之後,令關羽其子關興繼承了他的爵位,可見當時人們對其評價還都是認可的,包括家人。


傳統戲劇中,人們經常拿關羽的“漢壽亭侯”來拔高其地位,像京劇《龍鳳呈祥·甘露寺·勸千歲》中吳國老喬玄的唱段。但是,“漢壽亭侯”是曹操假託漢獻帝封的關羽,亭侯也只是列侯中最後一等,還位於鄉侯之後。《後漢書·百官志》記載:功小者食邑鄉、亭。

關羽死後一千多年的時間裡並沒有受到人們格外追捧,至於“武聖人”稱呼更是無稽之談。岳飛之前,中國武聖人一直都是姜子牙,號稱“萬家之祖”;岳飛被害後南宋為其平反,追封鄂王,此後武聖人乃岳飛;直到清朝關羽才在統治者的無限拔高中替代岳飛。(說到這我想起前一陣臺巴子說關羽是玉皇大帝的笑話)

清人趙翼在《陔餘叢考》中說:“凡人之歿而為神,大概初歿之數百年,則靈著顯赫,久則漸替,獨關壯繆在三國、六朝、唐、宋皆未有禋祀,考之史志,宋徽宗始封為忠惠公。”

也就是說關羽直到北宋徽宗趙佶時才被封為公爵,之前民間雖有信仰,但和神仙基本挨不上邊。民間祭祀關羽更多的是害怕。

民間一直有傳說橫死的將軍會化為怨靈,在人間做祟,危害世人,因此便要將這些鬼將奉為神祇祭祀,安撫其怨靈,防止其作惡。



關羽敗走麥城,身首異處,怨念極大,人們懼怕他危害人間,不得不建廟祭祀。

五代北宋時期孫光憲所著《北夢瑣言》中說:唐鹹通亂離後,坊巷訛言關三郎鬼兵入城,家家恐悚。罹其患者,令人寒熱戰慄,亦無大苦。夫喪亂之間,陰厲旁作,心既疑矣,邪亦隨之,“關妖”之說,正謂是也。

關三郎即關羽,當時人們稱呼其為“關妖”。清朝有文人考證,關三郎非關羽,但是唐宋時期,人們普遍認為關三郎即關羽。這說明唐宋時期,關羽的形象並沒有那麼高大上。

真正令關羽身份由瘟神轉為正神的是宋徽宗趙佶,就是被金人擄走的那位。趙佶當皇帝期間曾經四次追封關羽。祟寧元年(1102年)追封關羽為“忠惠公”;崇寧三年進封關羽為“崇寧真君”;大觀二年(1108)再封關羽為“昭烈武安王”;宣和五年(1123)又封關羽為“義勇武安王”。21年內,趙佶追封關羽4次,由侯進公,由公進君,由君進王。

趙佶為什麼如此追捧關羽呢?因為趙佶十分推崇道教。趙佶自稱“教主道君皇帝”,他下令編寫“道史”和“仙史”,也是我國曆史上規模最大的道教史和道教神化人物傳記。趙佶還熱衷於為神仙人物加封賜號和制定道教節日,後世流傳的許多道教人物和神仙就是由他發揚光大的。趙佶在編造道史仙史的時候將民間頗受人懼怕的關羽封為護法神,於是逐步提高了他的地位。關羽在道教之中有了自己的正式編制。

到了元朝,關羽的地位進一步提高。佛教對其奉行“拿來主義”,讓道教神仙關羽做了佛教的兼職菩薩。

元曲戲劇的發展也為關羽增光不少,像當時的戲劇《關大王獨赴單刀會》、《關雲長千里獨行》、《關雲長大破蚩尤》等作品將關羽逐漸神話。

到了明朝,羅貫中的一本《三國演義》徹底鞏固了關羽神仙形象。此時民間開始出現了大大小小的關羽廟。

到了明朝萬曆朝,關羽終於走上了巔峰。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明神宗萬曆加封關羽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天尊關聖帝君”。關羽從王上升到了帝。


滿清入關之後,關羽的忠義形象十分符合統治者的需求,關羽終於成為了華夏第一聖。乾隆追封關羽最高封號“忠義神武靈佑關聖大帝”,某種意義上,武聖關羽的風頭蓋過了文聖孔子。

清代一廟聯可以說清楚關羽是如何一步步被人們抬向神壇的:“儒稱聖,釋稱佛,道稱天尊,三教盡皈依。式詹廟貌長新,無人不肅然起敬;漢封侯,宋封王,明封大帝,歷朝加尊號。矧[shěn]是神功卓著,真所謂蕩乎難名。”


別酒流年


千古忠義――關二爺,是被歷史高估的第一人。

從《三國演義》這部小說開始,關羽就被打造成武藝高強、足智多謀兼具忠心耿耿的聖人模樣。從各地供奉的關帝廟到黑幫社團尊稱的“關二爺”,這個時代已經把關羽當成神去看待。 


然而,事實如此嘛?

 根據更貼近事實的《三國志》記載,關羽的形象更像是一個有明顯性格缺陷的武將,雖說武藝高強,但其為人非常一般:

  1. 關羽是一個缺少頭腦的武夫。不可否認,關羽武功水平應該是有的,但遠遠沒有達到“過五關斬六將”的能力,大部分的戰績都是《三國演義》的作者陳壽張冠李戴強加給關羽的,這是其一,其二他是一個缺少政治頭腦和謀略能力的人,比如說聯吳抗曹時,他斷然拒絕去孫吳的聯姻,導致最後自己兵敗被殺。

  2. 關羽是一個喜歡仗勢欺人、窩裡斗的人。關羽有一個明顯的性格缺陷就是“剛愎自負”,他喜歡與自己人一較高下,非得把自己的名頭壓在別人之上。與其同為“五虎將”的馬超和黃忠就曾遭受過關羽的白眼。
  3. 關羽其實是一個好色之徒。根據《蜀記》記載,關羽在曹操麾下攻打呂布時,因為呂布有一部將秦宜祿的老婆杜氏非常漂亮,所以關羽就多次以自己妻子未生子為由要求將秦宜祿的妻子納入自己的名下,只是因為曹操捷足先登才作罷。

一是《三國演義》這部三分實、七分虛的小說廣為流傳,二是關羽的形象符合統治者的要求,所以一代又一代帝王開始美化和神聖關羽,所以關羽的尊號一封再封,從關公、關二爺到關帝,直至清朝取代岳飛成為與孔子並列的“武聖”,他終於走上神壇,名垂千古。



 但真實的關羽只是一個凡人,而且有明顯的性格缺陷。

我是xiaoZ彈史,翻看滾滾煙塵,知曉橫趣點點。歡迎【關注】我,一起尋找歷史中的自我!


xiaoZ彈史


天下百家,獨雜為大。大家好,我是浩哥。關於這個問題,以下僅為個人觀點。

諸葛亮:

沒錯,你沒看錯,就是諸葛亮。其實諸葛在當時軍事能力(此處指軍事謀略)並不出眾,幾次北伐全部失敗。但治國理政有一套(使得劉禪前期過於依賴諸葛亮,後期無人可依,導致蜀國滅亡)。而且羅貫中將諸葛神話,其實草船借箭是孫權乾的,借東風和三氣周瑜是假的,空城計是趙雲的……而且沒人說過什麼“臥龍鳳雛二者得一可安天下”。

趙雲:

本身是保安隊長,沒打過多少仗,而且並不是全勝。被陳壽強行和關張馬黃四人合列一傳。羅貫中編了一個所謂的五虎上將,使後人誤認為趙雲很強。加上現在某些電視劇杜撰,將趙雲進一步美化。

其實還有很多,如關羽,秦瓊,劉伯溫等等,但由於浩哥實在說不完,所以就先講諸葛和趙雲,以後有機會繼續說說別人。我是浩哥,我們有緣再見。


雜家浩哥


一個歷史人物若是被高估,絕對不是一件好事。但是,歷史上總是會有很多人,是被高估了的。這就是典型的德不配位。

那麼歷史上都有哪些歷史人物是被高估了的呢?

不得不說,民國時期的閻錫山,他絕對是一個被高估的歷史人物。儘管說他霸佔山西長達三十八年之久,是山西真正的土皇帝。

但是,這一切都是因為那時候的中國是一個亂世造成的。正是這個亂世,給了閻錫山一個稱霸山西的機會。

我們看一下閻錫山周圍的勢力,是多麼的強大,也就知道他有多麼渺小了。

首先蔣介石肯定是閻錫山不敢得罪的,其次就是西北的馮玉祥,為了逢迎馮玉祥,閻錫山還給馮玉祥結拜為了兄弟。當然了兩個人之間的情義,都是建立在利益之上的,這種關係,本來也就是不牢靠的。

他們兩個人之間,還被蔣介石給挑撥了一下關係,兩個人差點兵戎相向。最終是閻錫山找到馮玉祥磕了頭認錯,這件事才算完。

還有東北的軍閥張作霖,這個主更是閻錫山不敢得罪的。不過,那時候軍閥太多了,正是因為每一個人,都騰不出手來,單獨的和閻錫山作對。

所以,就這樣亂世暫時的給了閻錫山霸佔山西,繼續活下去的機會。

閻錫山也沒有什麼真的本事,唯獨只會八面玲瓏,溜鬚拍馬,刻意逢迎。正是因為他擅長這些東西。

所以,讓他穿插在各個軍閥當中,活得如魚得水一般快活。

當然了閻錫山也有危機的時候,當他真遇到危機的時候,他的才能,就捉襟見肘了。我們都知道蔣介石聯合李宗仁、馮玉祥和閻錫山,一起進行了北伐戰爭,並且他們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但是,在北伐戰爭勝利之後,因為利益分配不均,這時候就導致了蔣介石和閻錫山、李宗仁、馮玉祥之間的矛盾。

他們之間要打仗了,這一次戰役,也就是中原大戰。

本來蔣介石和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打了一個不分上下。這時候若是任何一方想要取得勝利,就必須要有新的軍隊加入進來。

對於蔣介石和閻錫山等人來說,他們這時候爭取的對象,就是擁有東北軍的張學良。最終,我們都知道張學良站在了蔣介石的一邊,蔣介石聯合張學良,打敗了閻錫山,李宗仁和馮玉祥,取得了中原大戰的勝利。

為什麼張學良會被蔣介石給爭取走?

原因就是蔣介石的政治手段比閻錫山高明很多。蔣介石捨得花錢,他知道只有金錢才能打動張學良。

閻錫山在這方面就差的多了,因為他給的利益,不足以打動張學良,所以,張學良就和蔣介石站在了一起。

你看生死關頭,閻錫山還是把財產看得如此重要,這樣的人,真的是平平無奇之輩。

還有解放戰爭的時候,閻錫山的眼光又出了問題,這一次他竟然和蔣介石站在了一起,給人民解放軍作戰。

你說這樣的閻錫山不是找死嗎,要知道解放軍是由人民做後盾的。與人民作對的戰爭,怎麼可能贏得了呢?

最終,他被自己的老鄉,也就是徐向前打的無路可逃。僅僅幾年的時間,山西就被徐向前帶領的人民解放軍給解放了。

這說明閻錫山的統治,還是不得民心的。他政治上輸給了蔣介石,軍事上輸給了徐向前,還徹底的在山西失去了民心。

這樣的閻錫山,無疑是一個很大的失敗者,沒有比他更加失敗的人了。

當國民黨反動派被打敗之後,蔣介石退守臺灣,閻錫山也追隨蔣介石到了臺灣,這時候到了臺灣的閻錫山,已經成為了一個光桿司令了。因為他的部隊,都留在了大陸。

你看此前的閻錫山風光無限,是個土皇帝。再看看現在的他,真的是悽慘無比呀。所以說閻錫山在中國歷史上,絕對是被高估了的一個歷史人物。


不才講史


歷史有時候讀起來真的好像一個任人粉飾的可人兒,同時它也服務於當局者,或加以利用使人流芳百世,如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但他卻又值得我們敬佩;再如闖賊李自成,姦淫擄掠,卻又會被書寫的正面積極。

今天像素和大家說的這個人,被歷史所粉飾,最被人們所高估。

相信大家都聽過,水鏡先生司馬徽的這句話:臥龍、鳳鄒得一人可得天下。

劉備三顧茅廬而得諸葛,然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臥龍諸葛亮則是出師未捷身先死,鳳鄒龐統命隕落鳳坡更是長使英雄淚滿襟。

其實像素並沒有任何貶低諸葛亮的意思,只是諸葛亮被神化和高估的太厲害了,我想表達的是對這一段歷史的個人見解。

的確諸葛亮於蜀漢而言功不可沒,但他真的沒有達到“一人可安天下”的地步,起碼在正史裡他沒有達到!

我們以劉備進位漢中王后開始說起吧,此時的劉備可以說是達到了巔峰,擁荊州、益州、漢中等地,要兵有兵、要將有將,毫不誇張的說這個時候劉備的力量足可碾壓曹操、孫權,一統天下指日可待。

然在劉備進位漢中王后,僅五個月便失去了這個絕對的優勢,而這其中諸葛亮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公元219年7月劉備進漢中王,7月關羽征伐襄樊,12月關羽敗走麥城,後被東吳所斬殺,致使丟失荊州,引發後面的一系列的惡果,也讓劉備失去了恢復漢室的可能。

很多人把這個鍋,扣在了關羽頭上,我們來剖析事情的真相。

細作人探聽得曹操結連東吳,欲取荊州,即飛報入蜀。漢中王忙請孔明商議……孔明曰:“可差使命就送官誥與雲長,令先起兵取樊城,使敵軍膽寒,自然瓦解矣。”


我們從這段話中,可以看出關羽出兵實則是諸葛亮的意思,在劉備進漢中王后,曹操大怒,欲舉兵討伐劉備,便連結東吳,這才有了東吳背後捅刀子,導致關羽敗走麥城,而前面又說到了,關羽的出兵是諸葛亮的意思,這也成了諸葛最大的敗筆,蜀漢由此從盛轉衰。

接著我們再來說,劉備死後,諸葛亮獨掌大權後的表現,六出祁山無功而返,加之用人不當,馬稷失街亭,而趙雲、魏延等可堪大用之人卻不重視,同時自己事事親力親為不注重培養新人,導致蜀漢政權後期陷入了無人可用的地步,僅有一個姜維,然獨木難支,蜀漢終究覆滅。


加之諸葛連年征戰,奪不得一城一地,空耗蜀漢國力,傷及蜀漢民心,蜀漢之百姓早已諸多怨言。

故諸葛亮亦沒有那麼的神、妖魔化,終究與我們相同,普通人而,至於諸葛亮為何會被我們如此的高估,在於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之忠君愛國精神,符合統治者宣傳需求,故代代粉飾歷史,終成神。


像素說


冉閔大帝被嚴重低估,他是大漢民族的救星,我們尊重歷史,懂得感恩,不忘先輩,是我們這代人應該做的,


月光如水343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