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故事》婚姻不是愛情的墳墓

當你得知你要看一部電影,這部電影講什麼呢?

一男一女,為婚姻撕扯,忙前忙後,爭來爭去,破口大罵,痛哭流涕。

你可能聽到就不想浪費時間。

那我們再給這部電影加加細節,吵架的是男導演和他的女演員妻子,可能聽起來還不夠精彩, 那再說說吵架的細節,吵的可不是“一地雞毛”是什麼呢?

其實他們一開始不吵架,他們誇讚彼此,但是,吵架的內容,就像剝一顆洋蔥一樣,讓我們看到那些曾經熾熱的愛,漸漸熄滅在黑暗裡,但我們卻仍記得,愛人燃起的火苗,怎樣閃爍著,至今也能聞到蠟燭的香。

這就是《婚姻故事》,沒有讓人驚豔的故事結構,但是卻讓我們看到了真實的婚姻狀態。女演員妮可在和劇場導演查理在一起後,妮可的事業和查理都走了一段上坡路,隨著妮可越來越有名,查理的劇場越來越成功,他們的工作開始漸漸使得兩人分道揚鑣。妮可想去加州尋求更好的發展,而查理則一心只想留在紐約繼續發展,不得已之下,兩人只能展開離婚爭奪撫養權的拉鋸戰。

《婚姻故事》婚姻不是愛情的墳墓


\u0001 婚姻,究竟應該是什麼樣子的?

其實,我們應該都見過。從父母那裡,電影裡,自己身上,別人的口中。大家似乎只記住了:“婚姻是愛情的墳墓。”但是除了墳墓之外我們還能看到些什麼呢? 我們其實還能看到重新生長的愛。也許是長在墳頭上的。一直覺得,處在婚姻中的人總會多多少少有這樣的感受:為什麼我們越來越平淡了?我們的生活就這樣無聊地下去可靠嗎?我是不是不愛他了?

婚姻,其實不能等同於愛。愛,也許是為了幸福和甜蜜,但婚姻更多時候是為了“過日子” 去組建家庭,去養育一些人。其實更直白地來說是為了降低生活的成本和風險,兩個人結婚便會資產共有,甚至要開始漸漸地適應不同的生活習慣,從更大的方面來講,你們是聯繫了兩個族群的個體。相比浪漫,婚姻裡的瑣事,一地雞毛。不是所有婚姻都糟糕,但是一段不讓夫妻彼此成長的婚姻,是註定失敗的。

李銀河曾提出婚姻三要素:

1.獨立的事業 。

2.獨立的經濟來源 。

3.人格上的絕對平等 。

從查理和妮可的婚姻來看,其實他們前兩點已經做得非常完美,但是在第三點其實是有分歧的。

妮可在向女律師諾拉哭訴的時候也說過查理:“他不把我當成獨立的個體”

而女律師諾拉也說過:“男人一開始還噓寒問暖,等我們生小孩變成媽媽後,他們就開始嫌棄了。”

在工作的問題上,其實妮可是願意提出讓步的,但是,妮可在和查理裡的生活中,徹底感受不到自己的獨立和重要,就像是:“我根本沒有成就自己,只是成就了他。”

她無法選擇傢俱,讓離開自己身體的孩子關注自己,無法選擇長期定居在洛杉磯,而也很少聽到查理問自己:“你今天想做什麼?”甚至在洛杉磯有人找她拍片的時候都不願意對妮可說:“老婆,你有這個機會我好高興。”

而妮可其實也漸漸對查理在細節上對她的好習以為常,她看不到查理工作的疲倦和忙碌。在生活上的操心和煩惱。

他們都確實了對彼此獨立部分的欣賞和理解,漸漸陷入了只關係自己的境地。人格的平等,其實意味著在愛裡更多的尊重和理解,也許總有一種辦法能夠讓兩個人繼續好好下去,但是當誤解和隔閡越來越深,也許就走到《婚姻故事》的結局——離婚與平淡。 \u0001

《婚姻故事》婚姻不是愛情的墳墓


《婚姻故事》告訴我們什麼?

也許,愛是婚姻的基礎,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婚姻的背後隱藏著權力。這種權力,關乎金錢,血緣。也許婚姻期的人難以發現,但是,離婚,會把這後面一層又一層的醜陋揭示,

畢竟查理的律師也說過:“離婚律師看到好人醜陋的一面。這件事結束之前你會恨死我和泰德。”

在查理與妮可兩人的律師談判完後,兩人徹徹底底暴露出最糟糕的那一面。

查理甚至說出:“我本來不想結婚的。” 而妮可也回應:“我竟然要認識你一輩子!” 《婚姻故事》告訴我們:婚姻從來都不是兒戲,也不是有愛就能長久的。婚姻所承擔的責任,牽扯的權力,都必須被重視和思考。如何在婚姻之後對待另一方以及怎樣被對待,都是對人性和本質的考驗。 \u0001

諾亞,作為該片的導演,可以說是把這種婚姻題材的電影把控的非常好了。因為絕大多數關於婚姻的故事,如果並非獵奇,則會極其缺乏吸引力,而讓人覺得在浪費時間,陷入一種去看兩個無聊的人聊天的境地。但是諾亞在處理查理和妮可這兩個人物角色上十分出色。恰恰設定了截然相反的互補性格,也在影片一開始便交代了——妮可會情緒化,而查理有條不紊。

沒有聽說過諾亞的人,可能聽說過——《了不起的狐狸爸爸》在2009年他曾擔任該片編劇。諾亞的電影大多數都取材於自己的親身經歷,比如2005年的《魷魚和鯨》。但其實諾亞本人其實和文字更加親近,他的父親就是小說家和評論家母親也是雜誌《村聲》的評論家,而他也拿到的是文學學士的學位,所以我們在《婚姻故事》裡還是能看到他精湛的文字功底。

對於孩子,他是這樣寫的:“他們一離開你的身體就踏上離家的道路”

對於自私,他這樣諷刺:“你的自私已經完全內化,甚至不知道這是自私。” 也許正是諾亞本人的能力,才讓我們看到另一種不同的婚姻。

除了諾亞之外另一位更有必要提的人就是拿到第92屆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的——勞拉鄧恩。 勞拉鄧肯步入影壇很多年7歲就在《再見愛麗絲》亮相。但還是在《婚姻故事》中難以阻擋地流露出她的表演功力。

作為妮可的律師,似乎也沒有多少出境次數,但她一上來就腳踩一雙紅色高跟,顰蹙之間流露出飽經世事卻又成熟知性之美。既能溫柔傾聽妮可的哭訴,告訴她:“我願意為你做牛做馬”又能妙語珠璣,應對查理的律師的刁難和質疑。在妮可脆弱的時候,揭露女性在這個世界遭遇的不公和真相:“所以你必須完美,查理就算是爛人也無所謂!”

勞拉演出了女律師的可柔可剛,她的肢體舞動出那個在劇本上虛構靈魂的模樣,角色的血肉在螢幕上可感可知,拿到最佳女配是實至名歸。

\u0001 婚姻,也許是一地雞毛,但不一定是愛情的墳墓,好的婚姻,會是愛的沃土。 “就算愛他已經沒有意義了,我還是會愛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