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孫少平課堂看課外書被沒收 三十年後這一幕又重現

  央視主持人董卿說:“偉大的作品就像是時代的眼睛一樣,我們可以通過這雙眼睛看到時代,看到自己,看到一切。《平凡的世界》就是這樣一雙眼睛。”

《平凡的世界》孫少平課堂看課外書被沒收 三十年後這一幕又重現


  一、

  孩子家長開放日,學校組織的活動是家長來到學校聽課。

  我坐在最後面,老師在前面講的很精彩,學生在下面積極“配合”,對於曾經“親身經歷”過這樣的公開課的人來說,一堂課,心知肚明都是精心準備好的。

《平凡的世界》孫少平課堂看課外書被沒收 三十年後這一幕又重現


  然而,還是有一些小細節,暴露了好學生和壞學生之分,聽了兩堂課,老師提問的通常都是坐在前面的學生,而且有幾個學生被重複點名回答問題。而後面的學生,不舉手,也很少有回答問題。

  同時,還看到一件有趣的事情,坐在後面的我,看到很多學生桌子上都擺放著相同的一本小說,路遙的《平凡的世界》。

  女兒放學回家後,我問她,你們班同學是不是都在看《平凡的世界》?

  女兒很驚奇的說:啊,是的,你怎麼知道的!

  “這本小說,講了什麼?”我又問。

  “很有趣,把饃饃分為非洲、亞洲、歐洲……”

  幾天之後,女兒又告訴我,現在班級裡看《平凡的世界》人太多了,有的人甚至上課都在看,於是,老師把書都沒收了……

  當聽到姑娘說完這句話,我想起了《平凡的世界》一個小細節。

  二、

  《平凡的世界》主人公孫少平也是喜歡讀書的,而且偷偷的在課堂上看。

  當時高中的學生,大多數都上午學習文件,下午勞動,不像現在的中學生上完課之後,週六週日還得再補課。

《平凡的世界》孫少平課堂看課外書被沒收 三十年後這一幕又重現


  有一次,孫少平偷看《紅巖》,班長顧養民正在讀報紙上的新聞,侯玉英看到孫少平在偷看小說,於是給少平舉報了。

  老師當場把書沒收了,下課後:

  老師把他叫到宿舍,意外地把書又還給了他,並且說:“《紅巖》是一本好書,但以後你不要在課堂上看了。去吧……”

  孫少平懷著感激的心情退出了老師的房子。他從老師的眼睛裡沒有看出一絲的譴責,反而滿含著一種親切和熱情。這一件小小的事,使他對書更加珍愛了。

  三十年後,路遙想不到,這一幕又重現了,只不過被沒收的書不是《紅巖》,而是他的大作《平凡的世界》。

  三、

  《平凡的世界》是中學生必讀名著之一,此外還有《紅巖》、《鋼鐵怎麼煉成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些小說在《平凡的世界》中都出現過。有人說《平凡的世界》是一部偉大小說,偉大之處,這也算是其中之一吧。

《平凡的世界》孫少平課堂看課外書被沒收 三十年後這一幕又重現


  然而,小說是好小說,讀書目的不同,閱讀能力的差異,收穫可能完全不一樣。

  《平凡的世界》孫少平,之所以喜歡看小說,那是因為小說給了他希望。

  只有這些書,才使他(孫少平)覺得活著還是十分有意義的,他的精神也才能得到一些安慰,並且喚起對自己未來生活的某種美好的嚮往——沒有這一點,他就無法熬過眼前這艱難而痛苦的每一個日子。

  餓著肚子上課,不要說現在的孩子,70後80後也沒嚐到那種滋味。孫少平從小說中讀到了希望。

  女兒十分喜歡閱讀,但《平凡的世界》這部小說,我沒有建議讓她看完,因為這本小說加起來100多萬字,這個學期指定的課外讀物除了這部小說之外,還有好幾本。

  如果精讀細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而且雖然這些課外讀物考試中要出現的,不過幾分而已,而且每本小說都附帶小冊子,把小冊子的題練會了,就可以了。

  這種世俗的應付考試的做法,不值得提倡,容易把孩子“帶壞了”,但現在的孩子學習真的太累了,哪有閒工夫認真看課外書,把時間花在書山卷還是正道。

  中學生多讀課外書是好的,但一旦和考試掛鉤,或者一個學期指定一大堆課外書,孩子的閱讀能力,真的因此提升嗎?

《平凡的世界》孫少平課堂看課外書被沒收 三十年後這一幕又重現


  比如,沈從文的《湘行散記》被列入初中一年級必讀課外書。一篇《邊城》,讓我一度迷上了沈從文的鄉土小說,甚至在畢業論文上拿沈從文的鄉土氣息和英國同時代的鄉土作家哈代做比較,後者最有名的小說是《德伯家的苔絲》。

  可是就算對沈從文老先生的小說厚愛有加,但讀他的《湘行散記》,卻無法融入其中,而且這部散文中,有一篇《一個多情水手與一個多情婦人》,表達沉醉在愛的憧憬裡流露出對愛的毀滅性的隱憂,如果對苗族生活不夠了解,對那個時代沒有深刻的體驗,是無法讀懂這本散文的,尤其對初一的學生而言,想要懂得這篇散文集,更是難上加難。

  一本書,提不起興趣,硬讀下去是很痛苦的。

  四、

  不同的年代,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年齡,讀同一本小說,感悟是完全不同的。

  天真爛漫的中學生,讀《平凡的世界》,非洲、亞洲、歐洲一度成了流行語,對於一部被定型偉大的苦難,平凡而不平凡的名著而言,有幾分不恭,可是,能對這部小說產生興趣,說明《平凡的世界》依舊強大的吸引力。

《平凡的世界》孫少平課堂看課外書被沒收 三十年後這一幕又重現


  偉大的作品偉大之處,能夠引起了不同時代的人的共鳴。

  不知有多少中學生真的能把這部小說三部全部看完,第一部寫了不少學生時代的故事,還有農村的事,有那麼一點和學生時代掛鉤;而到了第二部、第三部,則是一個年輕人在社會上為生存掙扎,奮鬥的故事,沒有經歷過的人,大多是讀故事了。

  也許多年以後,他們長大了,閱歷的事情多了,有幸再拾起這部小說,掩卷後,發出“原來不知曲中意,後來已成曲中人”的感嘆。

  到那時,才算真正讀懂了這部小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