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車跟沒車的區別?

用戶59062509924


沒車出行不便,這個是最主要的,尤其是去的地方偏遠、深夜或其他緊急時刻要用車。沒有車出行:擠公交慢且人多擁擠不舒服;租車(的士、滴滴等)成本相對來說高,且有時要等很久才能租到車;騎摩托車(電單車)危險,有些城市限行容易罰款;步行慢且累。

有車當然有很多好處:

一、省時間,省下的時間可以多休息或辦其他事情。像我沒車之前,坐公交上班,30公里的路程要近2個小時,中途還要倒一次車,每天6:00起床洗漱後就要出門。有車以後,上班時間綜合到1個小時,這樣我7點後出門也不會遲到,睡覺的時間可延長1個小時。

二、急用車時不擔心。生活中總有一些較急的事情要去處理,比如小孩夜裡突然高燒,如果沒有車,找的士也很困難,自己有車就可以馬上去醫院。

三、實力的展示、生活品質的體現。能買車在很多普通人看來,賺錢了,有一定的經濟實力。能買起豪車更是顯示出自己非一般的生活水平,出門有“面子”。由於現在買車可以按揭,好多推出0首付,開回一臺新車並不全是經濟“實力”的體現。

有車不會全部帶來益處,當然也會帶來許多不便。

一、怕塞車、停車難。

由於現車汽車保有量越來越多,城市行車,堵塞是太常見的現象。如果遇到車禍,堵上一個小時也不稀奇。

好不容易到了目的地,發現沒有停車位,有時要停到離辦事地幾百米外的地方,再步行到辦事地,發現還不如果坐公交省時間。

二、還車貸、用車養車等增加了經濟壓力。

購車少剛幾萬塊,多則數百萬,很多人選擇付一部分首付,再分多少個月去分期付。同時一輛車平常加油、洗車、保養、停車費、偶爾的違章罰款,再加年度的保險等,每個月多開支少則數百元,多則數萬元。這都會增加一定的經濟壓力。

三、怕違章,經常開導航。

不開車,坐公交就嫌車開的慢,碰到黃燈不過就是技術濫,GPS信號強弱與自己無關。自己開車時,一路開著導航,還要仔細聽聽”前方700米有測速拍照“”違法拍照“,比上學時聽老師講課還認真。

四、不能在車上玩手機。

擠公交上班時,一上車就掏出手機刷微信和新聞,偶爾還可以在路上處理一些工作內容。開車上下班,當然是全心注意安全。接電話就是非重要的一般就不接。雖然有些司機邊開車邊玩手機,但真的不提倡,意外不知何時就會出現。安全才能回家。

五、不敢常喝酒。

沒車時,朋友邀約一起喝喝小酒、吃吃宵夜,那幾乎可以有邀必赴約。有車以後,一起吃飯只能看著不開車的兄弟暢飲,自己喝點白開水。


車行淼哥


你好樓主,看到問題不請自來

我剛提車三個月,關於這個有車和沒車的問題,沒有比剛提車的人感受更深刻了:

對我來說買車像圍城,沒車的時候想買車,有車了之後想賣車。

首先談下沒車的感受吧:

1.每天上下班高峰期,坐公共交通工具簡直擠成狗,上海這種城市,地少人多,人地矛盾特別尖銳,這個時候就想著一定儘快買車。

2.週末沒車出行難。有時候週末節假日想去旅個遊,看完交通路線,轉車等車三五個小時,還是算了,這哪是旅遊,這是去坐車。

3.沒房你可能結不了婚,沒車你女朋友都不會有。雖然是句玩笑話,但是字裡行家微微透露著真理,體現了車的重要性,大家都懂。

接下來就聊聊有車之後的日子:

1.生活效率大大提高了,每天上下班路上節約了半個小時,這一天就節省了一個小時,這一個小時用來看書,運動多好啊。

2.身份的提升。講真的每天從車裡走出來,和從公交車裡走出來那感覺真的不一樣。

3.都在憂慮著車貸的問題,時刻提醒自己要好好工作,車貸,油費,停車費,都要錢啊,每月多花幾千塊不在話下,有時候真想轉手賣了,好好過無憂無慮的生活。






遇上車先生


90年下海買了兩臺車,一臺標緻,一臺普桑那時也算豪車。很多認識和不認識的人想認識我,那時有車人就是老闆,誰都想認識老闆啊。那時一個月工資兩三百塊錢,你整兩臺車幾十萬多少人眼睛看到你放精光。那時都想認識一個有錢人,蹭點飯,來點菸,方便時借個車用一下,誰都願意啊。甚至那些想開車又不會的更想搞好關係,前後培訓了十多個駕駛員。那時有車,錢也好賺,我為人也大方,有一個公安朋友直接拿一把鑰匙,想開就開。那時我剛離婚不久,很多漂亮女人想認識我,那個時候不是想找女朋友,而是想辦法怎樣把這些女人趕開,那時兒子還小,要讀書。現在我退休了,以前風光不再,曾經下海讓我有苦難言,乾乾淨淨地來,乾乾淨淨地走,沒有帶走一片雲。現在我沒車了,兒子,兒媳都有車在外地生活。我仍然單身一人,不再有女人追我,因為我沒有車。甚至曾經那位拿一把車鑰匙的朋友買了一臺豐田霸道。看到他開的車說不是他自已的,是借的,可能怕我借車吧。我還是有個性的人,寧願租車也不開口。現在他的車仍放在家裡沒人開,因為他去天堂生活去了,那兒不用車。現在讓我總結在中國,有車沒車的區別是什麼?這就是答案。


王老歪49681976


你的時間不會白白浪費在交通上了

大三找的實習離公司只有8公里距離,但每天上班要走20分鐘到公交站,再坐20分鐘公交到最近的地鐵,然後在早高峰的地鐵上擠20分鐘,出地鐵再走10分鐘到公司……算上等車的時間,上班就要1個半小時,來回接近3個小時,每天都覺得特別疲憊。

有一次下大雨又沒有傘,一咬牙叫車去公司,下雨天路況也不是很好,但司機20分鐘就把我從宿舍送到了公司門口,那一瞬間我覺得有車真好。


你的生活半徑變大了

開始工作以後變得越來越忙,以前天天見的朋友哪怕在一個城市,也懶得專程跑一趟出來約會,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寧願宅在家裡,也不想體驗人擠人的地鐵和公交。

後來買了車,我第一件事就是開車去找朋友一起吃飯,以前覺得坐地鐵要1個多小時、很遠的地方,現在一踩油門半小時就到了,感覺不要太爽啊。

以前週末只想宅在家裡哪裡也不去,現在有空了就可以開車去爬個山,聽說哪家店好吃拿著車鑰匙載上朋友就出發,如果我早點知道有車的生活這麼爽,我肯定早點買車。


親情的維繫變得簡單了

我在廣州工作生活,有個從小就很疼我的姑姑家就在隔壁城市,逢年過節她總叫我多去她那玩。但從我住的地方到姑姑那裡,要先坐一小時地鐵,再坐40分鐘高鐵,出來後再2小時公交,小半天的時間就過去了。每次去都特別折騰,所以我一年也就去兩三次的樣子。

後來買了車,一家人去看姑姑也就開車3個小時的事情,差不多每個月都能去探望一下她老人家。

沒車的時候去哪裡都覺得遠,有車之後只要有路就能到你想去的地方,這就是有車和沒車最大的區別吧。


秋名山修車老古


一個繁忙的早上,朋友圈兩人同時發了一條同樣的朋友圈,都在說“又特麼堵車!”。

一個是有車的,一個是沒車的。雖然都是堵車,但區別就大了。

沒車的時候上班怎麼辦?走路10-15分鐘,到公交站的時候背上已經流汗了。然後很有可能的情況是,需要20分鐘等車排隊。上車之後,男生揹包要小心,我就遇到過包背在後面,手機被偷,然後他報警,一車人等警察的場面。女生夏天穿個裙子配一雙高跟鞋那太普遍了,結果上車從頭站到尾,站也站累了,一早出門的神采奕奕都萎靡了,夏天曬冬天冷,哪還有什麼歲月風平小清新?

公交最擠的時候,好不容易擠上車,也只能擠在上車投幣那個門口,每次到站,師傅開車門,你得提前把身子收直,免得腳被門夾了。上下班高峰期,地鐵也好不到哪去,出門晚一點,就趕上人流管制,廣州進地鐵還要排隊呢!

沒車的時候,你覺得最爽的是上車就有一個座位,從頭坐到尾,一個人坐著玩手機,多爽?但大多數時候,都是沒有座位的。

有車之後,之前希望上車有座位的願望實現了,還附送一個專屬的空調,路上雖然堵車,但你擁有4平米的專屬舒適空間呢!

有車的人在吐槽堵車的時候,是真吐槽。沒車擠公交堵車的,是在真受累。

沒車,出行的半徑就是公交地鐵覆蓋的範圍,有車的出行半徑往小了說是全省,往大了說是全國。沒車的時候,你想去隔壁市登山、賞花、泡溫泉還得就著客運站的時間表來,到了那邊還得打車才能到目的地。有車的時候,你想睡到幾點出發就幾點出發,開車直接到達目的地。

從步行到自行車,從擠公交到開車,人類的交通工具不斷升級,人類的出行體驗不斷提升,我們抵達了更遠的地方,我們解放了肉體之苦,這就是有車的不同。可以說,開車給了我們更多自由,但自由是需要代價的,代價是你的買車養車成本、是你開車扎胎/剮蹭/行車安全之患。

如果你覺得這些代價跟擠公交沒座位相比似乎更麻煩,那麼沒錯,有車跟沒車,其實大家都是差不多,差不多的麻煩,差不多的費勁。

但體驗這種東西,上去了之後就下不來了,不信你問問身邊開車的,哪一個不是更願意多燒點油開車吹空調堵在路上,也不肯擠公交堵在路上。


設計師趙老闆


你好樓主,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說實話有車和沒車的差別還是挺大的,我是去年十月份買的車,下面說下我的感受:

先說下沒車的感受:

1.上下班等公交等地鐵,然後就是擠公交擠地鐵,我在廣州工作,那種擁擠的程度人貼人,可以說沒擠過公交的人不足以談人生。

2.週末外出不便。有時週末想去附近的旅遊區玩一下,坐公交吧來回轉車不方便,嘀嘀打車吧費用有點高,只好作罷。

3.沒車只能看著自己喜歡的人坐上別人的車,雖然做的是滴滴,但是一想到自己有車能和喜歡的人一起上下班就很興奮。

4.面子問題。畢竟在廣州也工作了好幾年了,逢年過節回家村裡基本家家戶戶不管好壞都買了車,畢竟自己也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沒車實在說不過去。

買車之後:

1.上班時間可以節省半個鍾,也就意味著早上可以多睡半個鍾,哈哈,也挺爽的。

2.開支加大。每月的油費,停車費車貸,逼著自己不敢懈怠,無形之中壓力加大。

3.說走就走的旅行,週末可以去附近城市來個自駕遊,有時傍晚開車去城外看看夕陽也挺美的。

4.也是面子上。過年開車回家,鄰居親戚都說今年乾的不錯,都開上車了,其實自己自己知道,不過聽到這話還是要謙虛一下。





車車八卦廳長


原來沒車,出個門感覺好麻煩,如果中途還要轉車的話,感覺快要放棄了。現在想去哪玩為停車位發愁,這個月初去市區玩,再惠州西湖邊上轉了快一個小時硬是找不到車位,最後改去華茂。原來買房的時候借點錢真心難!現在說買車好幾個人說,錢夠不?不夠我這有!有次兒子半夜發高燒才感覺有車真特麼方便!我跟朋友說明車與老婆素不外借,遭到朋友鄙視時,感覺有車真特麼麻煩。每次聚會兄弟大口喝酒,我卻是大口灌飲料(本人是酒鬼)。總得來說,有好有壞,喜憂參半!


黑山Xiao妖


開車在路上,很羨慕坐地鐵和公交的,在我想象中應該是,坐在車裡,吹著空調,玩著手機,猛一抬頭,發現到站了,多舒服啊!結果根本不是那回事。那次車被我撞壞了,由於要等零件,修了一個多月,每天坐地鐵,把我給擠得手都抬不起來,還玩手機!問題是和開車比時間也沒省,我家和單位離地鐵都不遠,但是上車前走幾分鐘,下車後走幾分鐘,等車幾分鐘,再加上行車時間,跟開車路上堵車時差不多,如果不堵那開車就快多了。有次懶得開車去坐公汽,有點堵,在車上站了40分鐘,空調效果特差,流了一路汗,難怪有人隨身帶把扇子。


qd17279


沒車,沒車的時候特別是想買車,特別是剛拿駕照那時候,心裡特別癢,想開車,再一個我是農村的,過年走親戚拜年沒車確實不方便,而且現在農村攀比嚴重,感覺在外工作一年回去不開車特別沒面子,同學發小,左鄰右舍的都有車,自己沒車的話,很彆扭,不知道有沒有這種感覺。

有車,今年年前買的車,趕上新冠肺炎,不讓出門,要還車貸,不讓出門,不讓出門,不讓出門,這酸爽,誰能懂


北漂小梁


你好樓主,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說實話有車和沒車的差別還是挺大的,我是去年十月份買的車,下面說下我的感受:

先說下沒車的感受:

1.上下班等公交等地鐵,然後就是擠公交擠地鐵,我在廣州工作,那種擁擠的程度人貼人,可以說沒擠過公交的人不足以談人生。

2.週末外出不便。有時週末想去附近的旅遊區玩一下,坐公交吧來回轉車不方便,嘀嘀打車吧費用有點高,只好作罷。

3.沒車只能看著自己喜歡的人坐上別人的車,雖然做的是滴滴,但是一想到自己有車能和喜歡的人一起上下班就很興奮。

4.面子問題。畢竟在廣州也工作了好幾年了,逢年過節回家村裡基本家家戶戶不管好壞都買了車,畢竟自己也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沒車實在說不過去。

買車之後:

1.上班時間可以節省半個鍾,也就意味著早上可以多睡半個鍾,哈哈,也挺爽的。

2.開支加大。每月的油費,停車費車貸,逼著自己不敢懈怠,無形之中壓力加大。

3.說走就走的旅行,週末可以去附近城市來個自駕遊,有時傍晚開車去城外看看夕陽也挺美的。

4.也是面子上。過年開車回家,鄰居親戚都說今年乾的不錯,都開上車了,其實自己自己知道,不過聽到這話還是要謙虛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