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烯烴等產業用“期貨力量”抵禦“寒冬”

挖掘期貨市場服務潛力

疫情給聚烯烴等化工行業帶來了不小的衝擊,當前雖然復工潮已開啟,但節奏緩慢,供需錯配的影響短期內仍不容小覷。為打贏疫情防控這場硬仗,化工行業萬眾一心,無論是國企還是民企,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積極參與到聚丙烯、聚氯乙烯等化工期貨市場。以中化石化銷售為代表的企業,通過多樣的期現模式,在非常時期為企業生產、運營保駕護航。心中有力量,眼前有希望,化工企業正用“期貨力量”抵禦“寒冬”。

A 復工之路上有期貨工具相伴

2020年2月19日,是明日控股節後復工的第8天。在這個非常時期,企業員工打起十二分精神,用責任和愛心,共同守護明日家園,構築堅固防疫線。

雖然已經復工,但疫情當前,為了有效防控,明日控股目前主要實行線上線下靈活辦公。“釘釘打卡、CRM線上審批、視頻會議、電話銷售、遠程協助……公司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在保障員工自身健康安全的前提下,保證工作效率不降低。”明日控股研投部經理陳方一告訴期貨日報記者。

疫情就是命令,責任彰顯擔當。面對疫情,作為國內重要的塑化產業鏈服務平臺,明日控股等國內大型化工企業在積極做好企業內部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還發揮自身業務優勢,積極調運PP纖維料、PC等原料供應下游醫療企業,以生產口罩、護目鏡、消毒設備等疫情防控物資,履行應盡的社會責任,助力疫情防控工作。

作為產業鏈中的一環,貿易商就像一個蓄水池,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可以幫助產業鏈庫存更好地流轉。然而,讓上述負責人感慨的是,目前,下游需求因不可抗力導致貿易商“承上”壓力驟增。

據陳方一介紹,疫情導致聚烯烴中下游企業節後復工較以往推遲了至少1周。2月10日起聚烯烴行業迎來複工潮,部分貿易商已經復工,但多數貿易商仍處於在家辦公狀態,目前市場交投氣氛一般。

“從下游市場調研的情況看,截至目前,華東、華南這兩個大區的塑料製品廠復工節奏相對較快,但由於工人返程受阻或處於隔離狀態,整體開工率不高。”陳方一表示,華北區域復工更為緩慢,據悉,即使上漲工人工資,普通工人工資由160元/日增加至240元/日,但仍陷入用工荒的困境。據多數企業反饋,平時,春節之後,工人返崗率能有80%―90%,而目前不足50%,甚至僅為1/3。

此外,運力不足導致聚烯烴產業鏈上、中、下游庫存流轉不暢。記者瞭解到,部分貨物雖可以運出,但由於多地物流沒有恢復,運輸方面還是比較困難。

“目前,多數倉庫處於滿庫狀態,已經停止接貨,僅個別倉庫仍在少量接貨,並且部分倉庫人工較少,卸貨能力跟進不足。此外,多數貨車司機尚未復工,車輛短缺,運費小漲,運力不足。”陳方一如是說。

復工時間後置必然對市場需求產生較為明顯的影響,而供應方面則因生產的連續性導致貨源充沛。上游庫存攀升,去庫難度陡增,兩桶油庫存已經創下歷史新高。

據瞭解,各地需求端恢復緩慢,倒逼石化企業減產降負,以此緩解庫存壓力。就PP而言,除了生產高熔纖維企業要保證疫情物資需要外,其餘生產企業被迫下調開工率,如東北地區生產企業,開工較節前下降兩三成;華東地區受疫情影響,生產企業的開工在六七成;華中地區整體開工在七成附近。此外,不少上游聚烯烴生產企業也開始採取優惠政策,如返利等,來降低庫存壓力。

“對於下游大多數中小型的塑料製品廠來說,目前也非常被動,除了口罩等醫療製品一直在生產外,其他產品雖有訂單在手,卻沒有工人生產,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陳方一稱。

儘管當前壓力增加,但作為國內最早轉型升級的聚烯烴產業鏈服務商之一,明日控股利用自身資源協調能力以及對金融衍生工具的理解和運用能力,通過點價、遠期預售、保價等新型貿易模式,幫助大批下游塑料製品企業,包括部分醫護物資生產企業,為當前及未來企業復工後的生產提前鎖定遠期原材料貨源及生產成本,較好地保障了生產企業的遠期貨物供應,為一線“抗疫”提供了堅實的後勤保障。

明日控股用實際行動助力打贏疫情防控這場硬仗。“心中有力量,眼前有希望。”陳方一坦言。

B 央企借力期貨做好渠道保障

事實上,在疫情對化工品市場的衝擊下,“只有自己活得好,才能幫助別人”已在聚烯烴產業鏈中成為共識。不少企業積極利用期貨這一工具提升自身的“免疫力”,應對市場風險,穩定市場情緒,增強市場信心,更好地做好渠道保障,提升服務能力。

作為國內最早從事化工品進出口經營、化工品市場化業務佔比最高的央企,中化集團一方面做好對產業鏈的保障工作,另一方面通過期貨市場規避經營風險,確保生產經營穩定且有序,彰顯了央企的責任與擔當。

中化集團中化能源下屬的專業石化產品銷售公司――中化石化銷售有限公司(下稱中化石化銷售)總經理李波在採訪中感慨,新冠肺炎疫情對能化行業帶來了較為嚴重的衝擊,疊加春節長假傳統淡季,上游煉化企業庫存高企,終端開工率持續偏低,生產人員復工延遲、物流遭遇瓶頸,社會商業庫存極高,上游企業大面積被動減產降負。此外,部分產品庫存已創下歷史新高,並出現港口難以繼續進貨的局面。煉化行業裂解利潤大幅壓縮,產能和消費的錯配造成國內外市場價差扭曲。

面對節後產業高庫存的狀況,實際上,中化石化銷售早在前期就做了相應準備。春節前,為了規避長假傳統淡季期間的外部風險,中化石化銷售將商品庫存和風險敞口控制到近幾年的最低水平,公司一方面通過加大終端用戶直送率、調配海外貨源轉港其他國家和地區等方式降低存貨;另一方面通過期貨、遠期交易對沖敞口風險。

據李波介紹,在對沖經營風險敞口方面,中化石化銷售充分利用期貨和遠期市場工具,提前在聚烯烴、聚酯、苯乙烯、瀝青、甲醇等產品上套期保值,現貨端通過跨商品和近遠期交易,保持穩定的經營收益,使得疫情對市場價格和公司經營的影響極為有限。

“春節後,在市場期現結構價差方面,我們通過產業上下游高頻數據,細緻跟蹤和深入研究產業鏈的產品間、地區間、期現間的價差結構,通過產品族群的對沖配置,有效平衡了風險敞口,在整體頭寸的控制下,使業務對上游生產企業和下游終端用戶的渠道保障和服務能力獲得了更大提升空間。”李波如是說。

據介紹,產業參與者可以通過期貨實現跨商品對沖。現貨經營企業,特別是中化石化銷售這種化工品經營基本全覆蓋的企業,通過各產品上下游的產業關係,可以做以產業鏈邏輯的產品間價差收斂和擴張的對沖操作和套利。

期貨日報記者瞭解到,中化石化銷售的化工品經營體系較為多元,包括中化泉州、國內外優質供應商的產品分銷渠道的多種組合,同時也擔負著中化泉州乙烯項目產品渠道的開發和保障工作。

“前段時間,受疫情的影響,聚酯、聚丙烯等行業加工企業被動降負,客戶庫存和產品壓力告急,我們充分理解客戶的短期處境,並考慮到海外供應商面臨的庫存高企問題,通過在各品種2005合約上進行精確到按日計價的對沖保護,進行船貨轉港和移庫,同時緩解了終端用戶和上游企業的壓力,並規避了自身成本端市場波動率風險。”李波表示,在遠端基差上,也“吃進”了倉儲、資金等無風險套利貼水與升水的轉化空間。

類似的操作,在苯乙烯、聚乙烯等大商所的期貨品種上也有穩健的運用,同樣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效果。通過在期貨市場中的操作,中化石化銷售在特殊時期的協調與保障能力得到了供應商和終端用戶的肯定。

在李波看來,期貨市場對能化大宗商品現貨起到了積極的穩定作用。2月3日復市以來,除第一天跟隨國際國內市場長假積累的風險的釋放而大幅大跌之外,期貨主力合約並未出現像現貨市場那樣受悲觀情緒影響而持續下挫的現象。

“期貨合約價格在市場化交易價格形成機制上,對庫存極、利潤極、基差極都有清晰的結構定價,期貨主力合約對現貨的升水結構也反映出市場對後續產業秩序恢復和需求向好的積極預期,這對產業參與者的保值策略以及穩定市場情緒、提升市場信心有很大幫助。”李波稱。

他還提到,公司的部分客戶是重點“抗疫”物資的生產保障企業,涉及製藥、口罩、防護服原料,以及新建收治醫院建材等。對這些客戶,公司在訂貨、發運、授信等方面進行精準施策、特殊對待,一家企業一個辦法,審批特事特辦,並綜合運用期貨等工具,全力做好保障工作。

C “口罩期權”升級期現操作模式

可以看到的是,隨著聚烯烴期貨規模與影響力的不斷擴大,國有石化企業對於聚烯烴期貨的重視程度也在不斷加深,在期貨運用上以套期保值為主,操作上相對謹慎。

相較於“國家隊”的穩健,聚烯烴民營企業運用期貨工具則是靈活多變。從最初的傳統期貨套期保值,發展到基差交易、點價、含權貿易等,通過多樣化的期現形式,能夠更好地規避價格風險、鎖定利潤,實現企業更加有效和穩健運營。

“期貨的保證金交易、多空雙向機制給聚烯烴產業客戶帶來了節省資金成本和期現對沖的便利。此外,場外期權也在聚烯烴產業中得到了關注和利用。在傳統的大宗商品庫存風險管理中,企業管理者運用較多的是期貨,而如今,場外衍生品的出現對傳統套保模式進行了有益補充,受到了實體企業的青睞。”光大期貨分析師周遨表示。

在當前這個非常時期,實體企業正在不斷挖掘金融衍生品服務實體的潛力。“口罩期權”的出現顯示出了聚烯烴企業在期現模式上的再升級。

期貨日報記者瞭解到,近日,建信期貨風險管理公司建信商貿積極響應號召,在建行總行的支持下,主動為道恩集團免費提供一份行權價格為7234.5元/噸的PP2005亞式看漲期權,規模為500噸,相當於保障4.5億個一次性外科口罩或1億個N95口罩的原料成本。

據瞭解,相較於期貨,期權通常可以理解為一份保險。風險管理公司相當於保險公司,生產企業為投保人,風險管理公司為生產企業提供原材料的價格保險。當採購價格超過約定標準(即行權價格)時,由風險管理公司進行賠付。

據道恩化學研投部經理訾曉明介紹,該業務在約定時間內,當大商所PP2005合約價格低於執行價格,建信商貿不做賠付。“如果原材料價格漲幅較大,PP2005價格超過了執行價格,那麼建信商貿向客戶賠付超出執行價格的漲幅,使我們可以有效把原材料成本控制在執行價格以下。”訾曉明說。

記者瞭解到,道恩集團從事聚丙烯無紡布原材料的定製研發及銷售已有20多年的歷史。他們在此次抗擊疫情過程中,多次定製聚丙烯紡粘料,該材料用於生產口罩無紡布(S層)。

同時,道恩集團旗下的道恩股份是國內最大的聚丙烯熔噴專用料供應商,是聚丙烯熔噴專用料國家標準的制定者。整個道恩集團在春節假期加班加點,積極復工復產,全力保障口罩布原材料的供應。

“口罩的關鍵部位是中層的熔噴布,熔噴布的主要原材料是高熔纖維聚丙烯。由於當下口罩需求激增,作為原材料的聚丙烯的價格,有一定的上漲動力,熔噴布生產企業存在降低採購成本、鎖定加工利潤的需求。”周遨表示,有了這樣一份場外期權工具,現貨生產企業可以用有限的、少量的資金來鎖定PP原材料的最高採購成本,且不需要擔心除權利金之外的任何虧損。與此同時,而期貨公司風險管理公司可以運用自身的專業優勢,將賣出期權頭寸的風險對沖掉,從而實現雙贏。

實際上,道恩集團早在去年就已在期權上嚐到了“甜頭”。2019年是一個投產大年,臨近年底,石化裝置大規模投產,對市場價格帶來衝擊。通過場外期權,道恩集團對客戶進行價格保護。

“2019年12月11日,道恩集團銷售2000噸聚丙烯給某下游,市場處於下跌趨勢,下游客戶不願意備貨,道恩集團給予現貨讓利,補貼客戶權利金,幫助買入看跌期權,給客戶二次點價權限。PP期貨主力合約上,以7647元/噸的開倉價、7532元/噸的行權價,買入2000噸平值看跌期權,12月23日結束。”訾曉明告訴記者,通過此次操作,客戶二次點價控制了採購成本,還實現了40100元的收益。道恩集團穩定銷售渠道,整體實現雙贏。

聚烯烃等产业用“期货力量”抵御“寒冬”

表為具體操作

在訾曉明看來,疫情對整個行業產生了階段性影響,供需錯配是主要問題,而隨著疫情防控形勢的好轉,需求逐步修復,但短期上游的高庫存不可忽視。期貨和期權等抗風險的對沖保護,在後期的業務操作中會被實時應用。

“合理利用期貨衍生品工具,可以規避市場的波動性風險,為企業保駕護航。”訾曉明表示,當前來看,物流出現阻斷,造成階段性的空間錯配,節後石化庫存無法有效消化也是物流能力急劇降低帶來的副作用。石化及中游庫存高企、下游需求斷檔,導致市場價格承壓。通過期貨進行賣出套保,可以合理規避市場價格下跌的風險。

疫情結束後,需求的釋放及物流的恢復,可能帶來市場價格的快速反彈。“若客戶備貨不足,則要承擔價格快速上漲導致的原材料成本抬升風險。為此,企業可根據訂單,進行買入套保或進行期權保值。”訾曉明稱。

記者瞭解到,除建信商貿之外,瑞達新控、華泰長城資本等期貨公司風險管理公司也通過大連期貨市場,為企業量身定製“口罩期權”“防護服期權”“消毒液期權”等衍生品工具,在支持實體企業保障防疫物料生產、共抗疫情方面彰顯作用。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