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農村人都在城市買了房,為什麼不把老人接過去,是兒女不孝嗎

隨著城市化的發展,很多的農村年輕人,都通過不同的途徑,在城市裡安家了.許多沒有在大城市裡上學,工作的,也在周邊的縣城裡買了房子.造成現在很多的農村,都是些留守老人和孩子.許多農村的房子,因為沒有了年輕人居住,也破敗不堪.為什麼這些進入城市的人,不把家裡的老人接過去,是因為不孝麼?


許多農村人都在城市買了房,為什麼不把老人接過去,是兒女不孝嗎


其實很多都不是年輕人不原意接老人去城市生活.許多年輕人買房事後,都得到過家裡的支持,老人也有房子的一部份功勞.很多都是老人不喜歡去城市生活,許多年輕人把老人接過去後,老人住半年一年就適應不了,自己回去了.為什麼農村老人不喜歡住在城市呢?


許多農村人都在城市買了房,為什麼不把老人接過去,是兒女不孝嗎


首先,農村老人住不慣高樓,不習慣.在農村,都是村落院子.老人出行方便,活動空間大,老人出門以後還可以聊天等. 但在城市裡,住樓裡,老人沒有活動空間.老人上下樓又很不方便,造成了老人待在城市樓裡特別拘束.

其次,農村老人適應不了城市生活.農村老人在傢什麼都熟悉,從日常的趕集買菜,到出門聊天,地頭種地生產等.但在城市裡,老人出門坐電梯都不會.下樓以後,全是大街,不知道去哪裡活動.老人想買菜,需要坐公交,去菜市場.對農村出來的老人,都是負擔,適應不了.


許多農村人都在城市買了房,為什麼不把老人接過去,是兒女不孝嗎


再次,在城市裡農村老人沒有交際圈,會孤獨.老人在農村的時候,有鄰居可以聊天,打牌.會在家看孩子或者逗村裡小朋友玩.待在城市裡,兒女上班,孫子上學以後.老人自己無事可幹,出門又誰都不認識.長時間會特別孤單.


許多農村人都在城市買了房,為什麼不把老人接過去,是兒女不孝嗎


最後,還有鄉土情結.每個人都會有鄉土情結,長久生活養成的生活習慣,飲食習慣,語言習慣等.老人在城市裡生活,一切都很陌生,沒有歸屬感.鄉里的窮親戚,老朋友.哪怕家裡的飲食,小狗小貓,地頭的青菜都會成為他惦記想念的對象.老人回到農村,就會有特別親切的歸屬感.

所以說,其實不是年輕人不孝順.城市裡的物質,資源是好,但不適合農村老人.老人需要的是適合自己的生活,老人在農村生活會輕鬆快樂,孩子們能常回家看看,便是幸福.

p\u001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