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發展起來之後,普通人還有價值麼?


有人說,人工智能是通向未來世界的一把鑰匙,也有人說,人工智能的熱潮只不過是一次資本驅動和媒體炒作下的虛假趨勢。

人工智能這個詞,是1956年麥卡錫等人在達特茅斯會議上提出來的,它經歷過多次高潮和低谷,為什麼卻在近兩年迎來了熱潮?其實這背後有一個更大的推動力——互聯網。

我們的科學團隊曾提出這樣一個觀點:互聯網在以類似的脈絡與方向和人類大腦同時進化,而且這個相似的趨勢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比如Web2.0是互聯網的一個重要概念,其突出代表便是博客的誕生;又比如,2009年“IBM智慧地球”計劃的提出,這個計劃落地後出現了兩個概念:智慧城市和物聯網。幾乎與此同時,以亞馬遜、谷歌為代表的互聯網巨頭推動了雲計算。如果將這些概念在互聯網不斷髮展壯大的過程看作大腦中神經系統的生長過程,我們會看到它們正在逐一發育成熟。我們的傳感器每天從全世界收穫很多信息,我們每個人也源源不斷地向互聯網這個類大腦系統貢獻很多數據。當這些數據打破原來的分裂狀態,形成統一的態勢,大數據便產生了。

2006年,人工智能領域出現了一種突破性算法——深度學習,從而使神經網絡這種算法可以更加適合大數據的處理,有效提高了智能系統的效率。於是在2010年左右,此前一直被冷落的人工智能終於和互聯網這架高速行駛的列車接軌了。大家這才發現原來人工智能跟互聯網和大數據結合以後,可以產生那麼大的威力。這是需要驗證的,驗證經歷了五年時間。這就是2015年左右人工智能熱潮的起源。

近兩年人工智能和區塊鏈是讓人興奮的兩種技術,他們有一個共同點,都是通過去中心化技術、分佈式加密來實現的,這具有自由主義的性質。

區塊鏈技術希望通過人和人的結合來加強自由,而人工智能對自由的保障更為直接,它直接給你一種對抗的能力,通過低成本的方式使你在網絡世界加強自我保護能力,擺脫平臺公司的監管和壟斷。

關於AI是不是生命的問題,在可預見的未來,AI本質上跟菜刀沒有區別,依然是工具。

雖然人工智能在不斷進化,但其實是把那些比較低端的領域替換掉,而人類智能領域裡那些更為核心、隱秘,真正蘊含生命意義的功能,目前依舊無法被替代。

比如阿爾法狗,雖然它很強,但因目標設定是人類完成的,如果人類改變了圍棋規則,而背後的程序員沒有對其行調整,它就永遠會失敗。

比如工業革命初期機器替代大量手工,當時的人們恐懼未來會沒有工作,但是工業革命之後我們又創造了無窮無盡的工作。

所以人的價值,還是存在的。


莫非8125


到目前為止,還沒見過真正的人工智能,人工智障倒是見過不少,也許我們不必杞人憂天。

現在炒得最火的是微軟小冰,傳聞它會識別所有新聞內容並自動跟貼,也會寫文章。可經網友們深挖,小冰只不過是在全網搜索近似文章複製別人的跟貼,準確來說就是貼子的搬運工。即使如此,它仍然弄出不少笑話,有很多貼子跟文章毫無關聯,十足智障人士一個。

最近德國哲學家加布里爾指出,人工智能是個虛假概念。他說人類的思維永遠不是純粹邏輯的思考,它只是把人類思維的一部分抽象出來,然後翻譯成數學的語言、算法來進行模擬。

嚴格來說,人工智能這個詞就是假象。原因在於,我們嚴格意義上的智能概念,一定是跟意識概念聯繫在一起,如果沒有意識概念做前提,智能概念是不能成立的。

事實也是如此,汽車的"智能系統"和居家電器的"智能技術",也只是將手動輸入升級為語音輸入,最大的區別在於以前我們按下按鈕會聽到嗶一聲機器開始默默執行命令,現在的語音輸入在接到命令後把嗶一聲改為"好的……",和智能兩字相差十萬八千里。


GIS在線


當人類現代化無限進步的當前與未來,對精準,高效,低成本的社會行業發展的嚴格要求,讓人類的能力,突顯不足,於是機器,機器人,A1應運而生。

1,電子計算機+大數據+5G,支撐了當代產業機器人,智能港口,智能製造,智能服務,智慧農業,智慧醫養教,智慧行政及將來的智慧城市,家庭,無人交通,無人戰爭,的基本雛形。

2,未來量子計算機的多維超強能力,將進一步深度學習,評估,整合,推演,解讀,構建,創造那些原始數據,現有數據,未來數據,讓智能擬人化,虛擬構建人性化,從而做學術探索,技術創新,藝術創作,文明督導,規化設計。

如果說電子計算是平面計算,那麼量子計算就是立體計算。

3,當腦科學與智能科學發展到,生物計算機識別腦電波,思維過程,想象邏輯性,靈感的激發,精神代碼,意識流動,等一切量化成數據時,人的思想完全被掌握了,人的創造能力將被人工智能完美取代。並且遠遠超越人類的一切思考。

當這一時期到來後,人會幹什麼?1,參與智慧世界的一切事業管理,規化,維護,探索,設計,徵信,文明,文化,等一切建設。2,從主體的體力,技術,智力,藝術勞動核心退岀,轉向邊緣勞動,回顧歷史,倡想未來,豐富生活,靡補人工智能的短板,發揮人的生物優勢,總之人工智能一定有超越人類思想的一天,人類良好的創造,人工智能為人類幸福生話而努力貢獻,沒多病毒,不會產生與人爭利的戰爭,就是有也是可控的,有限的,只是久而久之,如果人類構建不出更美好的生話方式,會走向猥瑣發育的後人類時代。


金犁解讀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作為一名科技從業者,我來回答一下。

首先,人工智能的發展是一個持續且漫長的過程,雖然當今社會已經逐步進入到了智能化時代,但是當前的人工智能技術體系還依然處在“弱人工智能時代”,所以智能體(人工智能產品)對於應用場景有非常多的要求,這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智能體的全面應用。從目前智能體的應用情況來看,要想全面替代傳統的勞動力崗位還需要較長一段時間。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髮展和落地應用,整個社會都會發生一系列變化,其中行業結構將出現較大幅度的調整,職場人也會在人工智能技術的推動下而不斷實現崗位升級。當前隨著智能化辦公逐漸走進生產環境,智能化辦公為職場人至少帶來了三方面的變化,其一是提升了工作效率;其二是擴展了職場人的工作邊界;其三是提升了職場人的資源整合能力。從智能化辦公帶來的變化來看,當大量的智能體普遍落地應用之後,很多傳統工作崗位將面臨被替代和升級的問題。

對於普通人來說,在智能化時代要想體現出自身的價值,應該從三個方面做出準備,其一是提升對於人工智能的認知能力;其二是提升自身對於行業的認知能力;其三是提升(培養)自身的創新能力。從大的發展趨勢來看,普通人要想在人工智能時代體現出更大的價值,一定要有一定的創新能力,而創新能力的基礎就是對於技術和行業的認知能力。

最後,當前人工智能技術尚處在落地應用的初期,未來人工智能領域會陸續釋放出大量的紅利,所以當前進入人工智能領域是不錯的選擇。

我從事互聯網行業多年,目前也在帶計算機專業的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領域,我會陸續寫一些關於互聯網技術方面的文章,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我,相信一定會有所收穫。

如果有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問題,或者是考研方面的問題,都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或者私信我!


IT人劉俊明


2018年5月3日,中國科學院發佈國內首款雲端人工智能芯片,理論峰值速度達每秒128萬億次定點運算,達到世界先進水平。2017年10月,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舉行的“未來投資倡議”大會上,機器人索菲亞被授予沙特公民身份,她也因此成為全球首個獲得公民身份的機器人。概念與歷程

瞭解人工智能向何處去,首先要知道人工智能從何處來。1956年夏,麥卡錫、明斯基等科學家在美國達特茅斯學院開會研討“如何用機器模擬人的智能”,首次提出“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簡稱AI)”這一概念,標誌著人工智能學科的誕生。

人工智能是研究開發能夠模擬、延伸和擴展人類智能的理論、方法、技術及應用系統的一門新的技術科學,研究目的是促使智能機器會聽(語音識別、機器翻譯等)、會看(圖像識別、文字識別等)、會說(語音合成、人機對話等)、會思考(人機對弈、定理證明等)、會學習(機器學習、知識表示等)、會行動(機器人、自動駕駛汽車等)。

人工智能充滿未知的探索道路曲折起伏。如何描述人工智能自1956年以來60餘年的發展歷程,學術界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們將人工智能的發展歷程劃分為以下6個階段:

一是起步發展期:1956年—20世紀60年代初。人工智能概念提出後,相繼取得了一批令人矚目的研究成果,如機器定理證明、跳棋程序等,掀起人工智能發展的第一個高潮。

二是反思發展期:20世紀60年代—70年代初。人工智能發展初期的突破性進展大大提升了人們對人工智能的期望,人們開始嘗試更具挑戰性的任務,並提出了一些不切實際的研發目標。然而,接二連三的失敗和預期目標的落空(例如,無法用機器證明兩個連續函數之和還是連續函數、機器翻譯鬧出笑話等),使人工智能的發展走入低谷。

三是應用發展期:20世紀70年代初—80年代中。20世紀70年代出現的專家系統模擬人類專家的知識和經驗解決特定領域的問題,實現了人工智能從理論研究走向實際應用、從一般推理策略探討轉向運用專門知識的重大突破。專家系統在醫療、化學、地質等領域取得成功,推動人工智能走入應用發展的新高潮。

四是低迷發展期:20世紀80年代中—90年代中。隨著人工智能的應用規模不斷擴大,專家系統存在的應用領域狹窄、缺乏常識性知識、知識獲取困難、推理方法單一、缺乏分佈式功能、難以與現有數據庫兼容等問題逐漸暴露出來。

五是穩步發展期:20世紀90年代中—2010年。由於網絡技術特別是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加速了人工智能的創新研究,促使人工智能技術進一步走向實用化。1997年國際商業機器公司(簡稱IBM)深藍超級計算機戰勝了國際象棋世界冠軍卡斯帕羅夫,2008年IBM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






小網工


感謝閱讀,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我認為普通人當然有價值,目前人工智能並不是真的那麼神奇,要想達到類似科幻片裡面的那種高級,我也不知道要等到什麼時候,所以活在當下,不要糾結那麼多,努力充實自己是王道。

我們目前的人工智能是完全意義上的人工智能嗎?

其實目前AI人工智能目前並沒有得到廣泛普及,在大部分應用場景中頂多叫自動化,儘管取代了部分人工,但人工智能跟傳統自動化的最大區別是:有沒有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等。目前所說的人工智能大部分都是些程序結合互聯網,數據庫而已。(比如ETC收費,銀行取款機這些頂多算是物聯網程序而言)離真正的人工智能還有很遠,所以我們都是還有價值的,不必要糾結這些。

即使真的人工智能發展起來,我們人還是有價值的

我覺得就算是人工智能真的來了,人還是有價值的,比如:以前我們不是很發達,都是用水牛耕田,隨著機器的到來,都是機器代替了水牛,但是最後呢?還不是我 們人去操作機器耕田嗎?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我想也會催生出大量職位的。所以說我們還是有價值的。

我認為我們沒有必要去糾結人工智能將來有多強大,我們更應該要去做的是去踩住這個風口,充實自己,讓自己增值,讓自己更有價值

互聯網的火爆,每一個階段都有一個風口,踩住了就會飛上天去,我們生活中大把的普通人抓到了風口成功逆襲,比如:自媒體,微商,還有很多直播的播主,現在做這些不好做了,但是下一個風口人工智能,我們能否踩住這個風口飛起來了,放下糾結,過好每一天吧,自己充實自己讓自己有價值。




總結:

我認為就算人工智能發展起來後,也是屬於我們人控制機器,也會催生出一些職業的,人肯定都是有價值的。

僅個人想法,說的不好的,請見諒,歡迎一起討論留言,一起學習!


胖子李愛互聯網


當然有價值。人工智能普及的時候,它的價值一定不會超過人的價值。

一,以前手機是奢侈品,有地位的人才擁有,有的人一輩子都賺不夠錢買。現在,討飯的都有兩臺,你信不信?技術的成熟,成本就會降低。你覺得很高科技,很先進的東西,也一樣。

二,人的價值不是簡單的勞動上,你感覺要被取代。是因為你只是站在你人生的幾十年看世界。請問,對於遠古時期,古代人能冶煉,能造船,不先進嗎?

相比古代。我們不智能嗎? 我們說一句到哪裡,導航就會指揮車子去,我們被取代了嗎?

我們的打火機,在他們看來,憑空取火。我們的人工降雨,簡直就是呼風喚雨。我們的飛機,一天就能去別人走路,好多年才能到達的地方。上天下海?相比而言,這了不是人工智能的差距,是人與神的差距。

也是為人所用罷了。

你有生之年不會看到普通人,最底層人被取代的。將來有一天,人工智能取代基本的技能工作,國家會培養大家,起碼會補貼,反正一定比他們現在過得富足。

請放心,在解決高質量能源供給,以及人工智能的價格之前,我們很安全。


羅浮亮仔


首先,人工智能的發展是一個持續且漫長的過程,雖然當今社會已經逐步進入到了智能化時代,但是當前的人工智能技術體系還依然處在“弱人工智能時代”,所以智能體(人工智能產品)對於應用場景有非常多的要求,這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智能體的全面應用。從目前智能體的應用情況來看,要想全面替代傳統的勞動力崗位還需要較長一段時間。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髮展和落地應用,整個社會都會發生一系列變化,其中行業結構將出現較大幅度的調整,職場人也會在人工智能技術的推動下而不斷實現崗位升級。當前隨著智能化辦公逐漸走進生產環境,智能化辦公為職場人至少帶來了三方面的變化,其一是提升了工作效率;其二是擴展了職場人的工作邊界;其三是提升了職場人的資源整合能力。從智能化辦公帶來的變化來看,當大量的智能體普遍落地應用之後,很多傳統工作崗位將面臨被替代和升級的問題。

對於普通人來說,在智能化時代要想體現出自身的價值,應該從三個方面做出準備,其一是提升對於人工智能的認知能力;其二是提升自身對於行業的認知能力;其三是提升(培養)自身的創新能力。從大的發展趨勢來看,普通人要想在人工智能時代體現出更大的價值,一定要有一定的創新能力,而創新能力的基礎就是對於技術和行業的認知能力。

最後,當前人工智能技術尚處在落地應用的初期,未來人工智能領域會陸續釋放出大量的紅利,所以當前進入人工智能領域是不錯的選擇。


厲害了我的國Amazing


上帝關上一扇門,也會打開另一扇門。

人工智能的發展會替代許多的體力和腦力,尤其是簡單重複的工作。那原來從事簡單重複工作的這道門就被關上了。剩餘勞動力出路在哪?機器代人代替不了感情。人類應用人工智能解放了部分的腦力體力活,但是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溝通還是要由人來完成。所以剩餘的勞動力有相當部分轉向情感諮詢,心理諮詢類工作。普通人可以通過培訓學習上崗。同時,人工智能會極大豐富人們的文娛生活,有部分人會轉向以打遊戲,直播,旅遊等為生。這就是另一扇門會打開。


BuddyYee


gdp沒有變,說白了相當於是gdp的轉移。

比如說:ai機器人代替了無人餐廳的服務人員,可能點菜工傳菜工就不需要人來操作了,但是這些人最終都幹嘛去了呢?

我的理解是:有一部分來幫助ai機器人更加人性化,也就是運維工作;另一部分人可能到了生產機器人的生產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