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假宣傳、飢餓營銷,“都是羊群!”睿遠等爆款基金套路深似海

虛假宣傳、飢餓營銷,“都是羊群!”睿遠等爆款基金套路深似海


作者 | 花朵財經

花朵財經ID | F-Finance


||


牛市來沒來還不知道,基金先火了。睿遠均衡價值三年混合基金大爆而特爆,首募60億,認購確認比例創了新低,4.902651%,認購確認比例什麼意思呢,相當於中籤率。


最終的確認公告亮瞎了資本市場好多人的24k合金眼,睿遠均衡價值三年混合有效認購資金高達1223.8億元,創造了公募歷史上單隻基金認購資金紀錄。


上一次公募基金如此“囂張”還要追溯到2007年,當年10月15日,上投摩根亞太優勢僅用1天時間,在首發當日獲得1162.61億元全市場有效認購資金,創出單隻新基金申購資金最高紀錄。順便一提,也正因此,本次睿遠均衡價值三年混合基金的火爆讓很多股市投資者被嚇到了,因為2007年10月15日上投摩根亞太優勢基金創紀錄時,是那一輪牛市的末尾,馬上A股就開始了漫漫熊途……


虛假宣傳、飢餓營銷,“都是羊群!”睿遠等爆款基金套路深似海


好了不跑題,今天花朵財經說說,爆款基金有哪些套路。


首先,世上本不存在套路,所有的套路都是針對人性的弱點。尤其是在投資領域,人性有多少弱點,就有多少種花樣翻新的陷阱等你鑽。


有一點永遠都很難改變:許多基金買主,缺乏最基本的金融素質。


虛假宣傳、飢餓營銷,“都是羊群!”睿遠等爆款基金套路深似海


缺乏金融常識怎麼做投資呢?要麼是賭徒性質的閉著眼買,要麼是跟著行家買,要麼是從眾買。


很幸運或者說很不幸,這三點,爆款基金全部滿足你。賭性、從眾心理、在陌生領域崇拜大牛的心理,爆款基金本就是基於這三項人性的弱點而設計,換句話說,除非你有充足的金融知識,否則你很難避過基金的魔力召喚。


千萬不要覺得自己很牛逼,其實在基金經理面前,你也只是個可愛的蘇大強。


虛假宣傳、飢餓營銷,“都是羊群!”睿遠等爆款基金套路深似海

虛假宣傳、飢餓營銷,“都是羊群!”睿遠等爆款基金套路深似海


“比傳銷還能忽悠”


來自海南的陳小姐是職場精英,2007年就屬於月入5萬+的金領,那一年她購買的基金沒有避過熊市的大難,跌到幾乎歸零,從此陳小姐放著不管,2019年7月份陳小姐一看,哦豁!回本了。


這是花朵財經身邊真實的故事,回本不是真的回本,因為計算通脹率的話現在的1塊錢也就相當於2007年的1毛錢,陳小姐的回本是一種錯覺。


後續的故事就在2020年春節後,陳小姐再次收到了基金經理的電話,她猶猶豫豫來問我,都說牛市要來了,這次我是不是能再買點基金,人不至於倒黴兩次吧?我看那基金經理說的挺好的,再不上車就晚了。


再不上車就晚了,正是爆款基金的第一個套路。


按比例配售,營造基金的稀缺性(比如告訴你出10萬塊,可能只能配到1萬的購買額。)


於是乎,為了多買點這隻你看好的基金,你思前想後決定投入100萬,至於到頭來究竟按照什麼比例配售?天知道。如果這隻基金火了,那就有可能像本次睿遠三年混合基金一樣配售確認率不到5%,如果這隻基金乏人問津,那麼您的100萬也就全被配上了。


飢餓營銷是爆款基金的慣用手段,據統計,年後已經有招商科技創新、建信科技創新、永贏科技驅動、東方紅恆陽五年定開、交銀施羅德瑞思三年、睿遠均衡價值三年6只“日光基”,幾隻爆款基金均啟動了比例配售。其中睿遠均衡價值的配售比例不足5%。


花朵財經自己也接到過多次基金經理的推銷電話,聽“很有可能按比例配售”這句話不知道有幾多次了。


按比例配售確實是符合基金的慣常做法的,因為再牛的操盤手也很難做到“韓信將兵多多益善”,所以基金的規模不可能無上限,基金的上限是確定的,但民間的資金是無限的,這自然就需要配售。但事實上在銷售過程中為了業績基金經理都會對客戶強調這一點,生生地把一個考慮到收益和限制虧損的限制條款,搞成了“稀缺性”條款。


當然,這和市場風向也有關,基金火熱的時候,配售的情況就會多,反之,就會少。


不光是客戶經理會這麼做,基金公司也會如此在宣傳材料乃至無孔不入的推銷短信中強調這一點。


虛假宣傳、飢餓營銷,“都是羊群!”睿遠等爆款基金套路深似海

虛假宣傳、飢餓營銷,“都是羊群!”睿遠等爆款基金套路深似海


這是永贏科技驅動的宣傳海報,標紅寫著:限額80億,末日比例配售。


順便吐槽一句,末日比例配售是指在基金募集期內,募集期末日前的有效認購申請全額確認成功,對最後一日的有效認購申請,根據剩餘額度,予以比例配售。


明明是一種配售方法,但是“末日”二字,給了眾多大爺大媽無與倫比的緊迫感有木有?只能說是基金命名者(翻譯名詞者)水平高,實在是高……


虛假宣傳、飢餓營銷,“都是羊群!”睿遠等爆款基金套路深似海


再看看這幾天的基金大明星睿遠均衡價值,下面這幅圖流傳很廣了,“單客戶下單9億元”。


就問你恐怖不恐怖?緊張不緊張?是不是油然而生錯過悔一生的感覺?


虛假宣傳、飢餓營銷,“都是羊群!”睿遠等爆款基金套路深似海


除了飢餓營銷之外,基金推銷的手段還有一條堪稱是罪大惡極但卻非常難以監管。


前面說過了,基金購買者有很多都不具備金融常識,蘇大強式的投資者佔相當的比例。


面對這些甚至連上網查資料都不會的投資者,客戶經理本應正告風險,讓投資者自由抉擇。但為了促成投資,不少基金客戶經理在實操中卻是極盡誘導之能事,甚至明裡暗裡透露出所謂的“保底”,但實際上一旦投資者虧損,去找他質問,他反問你:合同裡面寫了嗎?你拿給我看?


在這裡花朵財經說一句,誠然不看合同甚至看不懂合同也許是購買者的錯,他要麼不夠警惕,要麼做了超出自己能力之外的事情,但作為販賣基金的一方,如果一開始就沒有明確告訴投資者風險何在,那麼部分投資者出於信任專業人士的心理,確實存在很大的可能性偏聽偏信。


或者叫誤信。


人家是連“左買基金右買股”是啥意思都不知道的投資小白,你卻不分什麼時候都推薦基金並強調有不錯的收益,並且把歷史最棒那年的收益拿出來反覆說,人家能不動心嗎?


虛假宣傳、飢餓營銷,“都是羊群!”睿遠等爆款基金套路深似海


這種事有大把。買基金虧損的人,更是一點也不比買股票虧錢的人少。


甚至有人賣房買基金,有人將養老錢買基金,虧得底兒掉。在任何平臺上輸入“買基金 虧損”,你能看到不少可以寫進悲慘世界的故事。


炒股失敗的人也很多,但哪怕是槓桿爆倉,其失敗之後的心理壓力也沒有買基金虧錢那麼大。


其本質的原因就在於:買基金的人,有不少從一開始就沒有虧錢的心理準備,但股民是各個都有這種心理準備的。


說個不太好聽的比喻,股民就好比是賭徒,願賭服輸;基金投資者卻本意是追求安穩生活的居多,卻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踏入了另一個大賭場。


花朵財經認識多位賣過基金的從業者,有人告訴我,利用缺乏金融常識的投資者聽信專家的心理去促成交,確實是行內不可宣之於口但每天都有人在做的事。


據21世紀經濟報道,還有不少基金公司的宣傳材料存在混淆關鍵信息,表述不盡不實等現象。譬如交銀施羅德瑞思三年的宣傳材料中,指出基金經理沈楠有長達十年的從業經驗,但從沈楠的從業經歷來看,其2009年6月至2011年3月在長江證券(7.270, 0.19, 2.68%)擔任高級分析師,在2011年才加入交銀施羅德基金,2015年5月起才擔任基金經理。


也就是說,沈楠的十年從業經驗是從其券商工作開始計算,若按照其擔任基金經理的年限,還不滿5年。稱其“長達十年的從業經驗”,顯然存在混淆。


此外,該宣傳材料中還提及沈楠“過往管理業績較為穩健,回撤控制極佳——其管理的交銀主題近五年總回報157.86%”。但沈楠從2015年5月5日才開始管理交銀主題,目前管理時間尚不足五年,Choice數據顯示,其截至2月20日的任職回報為104.3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