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宣传、饥饿营销,“都是羊群!”睿远等爆款基金套路深似海

虚假宣传、饥饿营销,“都是羊群!”睿远等爆款基金套路深似海


作者 | 花朵财经

花朵财经ID | F-Finance


||


牛市来没来还不知道,基金先火了。睿远均衡价值三年混合基金大爆而特爆,首募60亿,认购确认比例创了新低,4.902651%,认购确认比例什么意思呢,相当于中签率。


最终的确认公告亮瞎了资本市场好多人的24k合金眼,睿远均衡价值三年混合有效认购资金高达1223.8亿元,创造了公募历史上单只基金认购资金纪录。


上一次公募基金如此“嚣张”还要追溯到2007年,当年10月15日,上投摩根亚太优势仅用1天时间,在首发当日获得1162.61亿元全市场有效认购资金,创出单只新基金申购资金最高纪录。顺便一提,也正因此,本次睿远均衡价值三年混合基金的火爆让很多股市投资者被吓到了,因为2007年10月15日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基金创纪录时,是那一轮牛市的末尾,马上A股就开始了漫漫熊途……


虚假宣传、饥饿营销,“都是羊群!”睿远等爆款基金套路深似海


好了不跑题,今天花朵财经说说,爆款基金有哪些套路。


首先,世上本不存在套路,所有的套路都是针对人性的弱点。尤其是在投资领域,人性有多少弱点,就有多少种花样翻新的陷阱等你钻。


有一点永远都很难改变:许多基金买主,缺乏最基本的金融素质。


虚假宣传、饥饿营销,“都是羊群!”睿远等爆款基金套路深似海


缺乏金融常识怎么做投资呢?要么是赌徒性质的闭着眼买,要么是跟着行家买,要么是从众买。


很幸运或者说很不幸,这三点,爆款基金全部满足你。赌性、从众心理、在陌生领域崇拜大牛的心理,爆款基金本就是基于这三项人性的弱点而设计,换句话说,除非你有充足的金融知识,否则你很难避过基金的魔力召唤。


千万不要觉得自己很牛逼,其实在基金经理面前,你也只是个可爱的苏大强。


虚假宣传、饥饿营销,“都是羊群!”睿远等爆款基金套路深似海

虚假宣传、饥饿营销,“都是羊群!”睿远等爆款基金套路深似海


“比传销还能忽悠”


来自海南的陈小姐是职场精英,2007年就属于月入5万+的金领,那一年她购买的基金没有避过熊市的大难,跌到几乎归零,从此陈小姐放着不管,2019年7月份陈小姐一看,哦豁!回本了。


这是花朵财经身边真实的故事,回本不是真的回本,因为计算通胀率的话现在的1块钱也就相当于2007年的1毛钱,陈小姐的回本是一种错觉。


后续的故事就在2020年春节后,陈小姐再次收到了基金经理的电话,她犹犹豫豫来问我,都说牛市要来了,这次我是不是能再买点基金,人不至于倒霉两次吧?我看那基金经理说的挺好的,再不上车就晚了。


再不上车就晚了,正是爆款基金的第一个套路。


按比例配售,营造基金的稀缺性(比如告诉你出10万块,可能只能配到1万的购买额。)


于是乎,为了多买点这只你看好的基金,你思前想后决定投入100万,至于到头来究竟按照什么比例配售?天知道。如果这只基金火了,那就有可能像本次睿远三年混合基金一样配售确认率不到5%,如果这只基金乏人问津,那么您的100万也就全被配上了。


饥饿营销是爆款基金的惯用手段,据统计,年后已经有招商科技创新、建信科技创新、永赢科技驱动、东方红恒阳五年定开、交银施罗德瑞思三年、睿远均衡价值三年6只“日光基”,几只爆款基金均启动了比例配售。其中睿远均衡价值的配售比例不足5%。


花朵财经自己也接到过多次基金经理的推销电话,听“很有可能按比例配售”这句话不知道有几多次了。


按比例配售确实是符合基金的惯常做法的,因为再牛的操盘手也很难做到“韩信将兵多多益善”,所以基金的规模不可能无上限,基金的上限是确定的,但民间的资金是无限的,这自然就需要配售。但事实上在销售过程中为了业绩基金经理都会对客户强调这一点,生生地把一个考虑到收益和限制亏损的限制条款,搞成了“稀缺性”条款。


当然,这和市场风向也有关,基金火热的时候,配售的情况就会多,反之,就会少。


不光是客户经理会这么做,基金公司也会如此在宣传材料乃至无孔不入的推销短信中强调这一点。


虚假宣传、饥饿营销,“都是羊群!”睿远等爆款基金套路深似海

虚假宣传、饥饿营销,“都是羊群!”睿远等爆款基金套路深似海


这是永赢科技驱动的宣传海报,标红写着:限额80亿,末日比例配售。


顺便吐槽一句,末日比例配售是指在基金募集期内,募集期末日前的有效认购申请全额确认成功,对最后一日的有效认购申请,根据剩余额度,予以比例配售。


明明是一种配售方法,但是“末日”二字,给了众多大爷大妈无与伦比的紧迫感有木有?只能说是基金命名者(翻译名词者)水平高,实在是高……


虚假宣传、饥饿营销,“都是羊群!”睿远等爆款基金套路深似海


再看看这几天的基金大明星睿远均衡价值,下面这幅图流传很广了,“单客户下单9亿元”。


就问你恐怖不恐怖?紧张不紧张?是不是油然而生错过悔一生的感觉?


虚假宣传、饥饿营销,“都是羊群!”睿远等爆款基金套路深似海


除了饥饿营销之外,基金推销的手段还有一条堪称是罪大恶极但却非常难以监管。


前面说过了,基金购买者有很多都不具备金融常识,苏大强式的投资者占相当的比例。


面对这些甚至连上网查资料都不会的投资者,客户经理本应正告风险,让投资者自由抉择。但为了促成投资,不少基金客户经理在实操中却是极尽诱导之能事,甚至明里暗里透露出所谓的“保底”,但实际上一旦投资者亏损,去找他质问,他反问你:合同里面写了吗?你拿给我看?


在这里花朵财经说一句,诚然不看合同甚至看不懂合同也许是购买者的错,他要么不够警惕,要么做了超出自己能力之外的事情,但作为贩卖基金的一方,如果一开始就没有明确告诉投资者风险何在,那么部分投资者出于信任专业人士的心理,确实存在很大的可能性偏听偏信。


或者叫误信。


人家是连“左买基金右买股”是啥意思都不知道的投资小白,你却不分什么时候都推荐基金并强调有不错的收益,并且把历史最棒那年的收益拿出来反复说,人家能不动心吗?


虚假宣传、饥饿营销,“都是羊群!”睿远等爆款基金套路深似海


这种事有大把。买基金亏损的人,更是一点也不比买股票亏钱的人少。


甚至有人卖房买基金,有人将养老钱买基金,亏得底儿掉。在任何平台上输入“买基金 亏损”,你能看到不少可以写进悲惨世界的故事。


炒股失败的人也很多,但哪怕是杠杆爆仓,其失败之后的心理压力也没有买基金亏钱那么大。


其本质的原因就在于:买基金的人,有不少从一开始就没有亏钱的心理准备,但股民是各个都有这种心理准备的。


说个不太好听的比喻,股民就好比是赌徒,愿赌服输;基金投资者却本意是追求安稳生活的居多,却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踏入了另一个大赌场。


花朵财经认识多位卖过基金的从业者,有人告诉我,利用缺乏金融常识的投资者听信专家的心理去促成交,确实是行内不可宣之于口但每天都有人在做的事。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还有不少基金公司的宣传材料存在混淆关键信息,表述不尽不实等现象。譬如交银施罗德瑞思三年的宣传材料中,指出基金经理沈楠有长达十年的从业经验,但从沈楠的从业经历来看,其2009年6月至2011年3月在长江证券(7.270, 0.19, 2.68%)担任高级分析师,在2011年才加入交银施罗德基金,2015年5月起才担任基金经理。


也就是说,沈楠的十年从业经验是从其券商工作开始计算,若按照其担任基金经理的年限,还不满5年。称其“长达十年的从业经验”,显然存在混淆。


此外,该宣传材料中还提及沈楠“过往管理业绩较为稳健,回撤控制极佳——其管理的交银主题近五年总回报157.86%”。但沈楠从2015年5月5日才开始管理交银主题,目前管理时间尚不足五年,Choice数据显示,其截至2月20日的任职回报为104.3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