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寶寶3歲前,媽媽們不要急著讓孩子改掉這3個壞習慣,

“本文為小賢爸爸育兒原創作品,歡迎個人轉發、收藏”

生孩子不易,養孩子更難,養孩子不僅養的是身體,而是內外兼修。

如何塑造孩子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是從方方面面每一個細節決定的,如家長的管理細節,家長自身生活習慣都有關係。

心理學家:寶寶3歲前,媽媽們不要急著讓孩子改掉這3個壞習慣,

對於孩子的期望,都是階梯式的,如盼望孩子成才的前提是孩子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有了身體後要成為一個有原則有修養得人,之後才是成為成功的人。

現在的很多家長在育兒上偶讀算得上是比較嚴厲的,但其實不是所有的“壞習慣”都是對孩子不利的。

心理學家:寶寶3歲前,媽媽們不要急著讓孩子改掉這3個壞習慣,

如何區分“壞習慣”

每個人從小就會有一些不自知的小習慣,有一些卻會成為孩子未來人生路上的絆腳石,但有一些壞習慣的背後其實還存在著利於孩子成長的一面。

這些壞習慣偏向於生活,看起來與孩子的學習、道德的培養不相關。

這些習慣在從小管教嚴厲,自身約束較強的家長來說,都是不被容忍的。

心理學家:寶寶3歲前,媽媽們不要急著讓孩子改掉這3個壞習慣,

可是這些習慣是孩子成長髮育過程中必經階段,對孩子是否健康成長有著重要作用,如果家長過於嚴厲的矯枉過正,就會適得其反。

心理學家:寶寶3歲前,媽媽們不要急著讓孩子改掉這3個壞習慣,

孩子3歲前,這3個壞習慣,家長需要容忍

(一) 喜歡吮吸自己的小手

寶寶在出生後的3個月左右,就會有明顯的愛吮吸小手的行為習慣,對於成年人來說,手上細菌多,是不衛生的,而且病從口入,總之看見寶寶吮吸小手,一般大人都是會進行干預阻止的。

但事實上這是寶寶進入口唇期的一個正常生理需求,這一生理需求是否得到滿足將影響著孩子以後。

因此心理學家都不見家長過於干涉孩子吮吸手的習慣,如果過於干涉寶寶,使寶寶的這一需求得不到滿足,反而會助長孩子的這一行為,且會更加嚴重,如嗜煙嗜酒、異食症等等。

心理學家:寶寶3歲前,媽媽們不要急著讓孩子改掉這3個壞習慣,

對於家長的顧慮其實不需要擔心,因為這是孩子成長得必經時期,當這一階段過去,吮吸的習慣就會逐漸消失。

家長注意寶寶的手部清潔和家庭衛生即可。

(二) 學說話後,有口吃問題

孩子在學習語言是一個積累和練習的過程,過程中出現口吃的情況也是正常現象。

因為孩子的表達能力有限,無法將心裡所想完全的表達出來,導致的說話緩慢、不流利屬於“生理性口吃”。

面對孩子的這一情況,家長們不要焦慮,過於嚴苛的訓斥孩子,如果家長表現出來的情緒過於緊繃,也會影響到孩子,使孩子在面對說話時變得焦慮,更不敢說話。

家長應積極鼓勵孩子說話,在於孩子交流時,不要因為孩子說話不流利,就誤認為孩子聽了和理解能力也有問題。

與孩子正常溝通,不用刻意表達,給孩子一個流利有邏輯的語言環境,並耐心等待孩子的回答,可以幫助孩子鍛鍊語言表達能力。

(三) 孩子尿床問題別插手太早

誰小時候沒尿過床?但是一些家長認為,孩子尿床要儘早鍛鍊。孩子之所以尿床是因為神經系統還未發育完全,無法控制。

心理學家:寶寶3歲前,媽媽們不要急著讓孩子改掉這3個壞習慣,

這一情況等孩子的發育逐漸成熟後,就會好起來。

不過一些家長在這方面操之過急,認為孩子早日改善尿床問題與智商有關聯,處理手法過於嚴厲,反而會影響孩子這方面的發育。

因為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尿床問題就會慢慢擺脫,但是兒童尿床也存在病理性功能缺失等問題。

家長需要注意,若孩子在5歲以後,尿床依舊頻繁沒有改善,需要及時去醫院檢查。


好爸爸就是我,我就是小賢爸爸。關注我,和您一起聊一聊關於育兒經驗和親子相處的問題,育兒之路不迷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