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外貿的趨勢行情如何?

外貿專業諮詢師楊延東


新冠過後,大家總是要消費的嘛,所以說,一段時間會集中消費,像我新冠後,7天連續喝茶,拼命消費[呲牙][呲牙][呲牙]


拐角急轉


我自12年畢業開始一直在做外貿。主要是紡織品行業。關於外貿趨勢談一下自己的看法。畢業開始的三年時間裡在一家國有控股公司從事外貿工作。當時我們部門做的是小商品的雜貨。每年兩屆廣交會一屆華交會都參加了。當時部門裡的客戶已經出現了把大數量低價格質量要求不高的訂單往內地甚至是東南亞轉移的趨勢。後面出來以後進了一個專門做針織衫的私人外貿企業。在後面的公司裡真的深刻體會到產業轉移的衝擊了。剛進第二家公司的時候,當時有個主力客戶。年訂單量在50萬件的樣子。此客戶是典型的低價/量大/交期緊的典型代表。個人感覺這種客戶的維護說容易也容易說難確實也難。容易之處在於只要你價格/交期合的上訂單是不成問題的。難的地方在於這種客戶主要拼價格。但隨著國內原材料人工工資等各方面的不斷上漲,原本處於價格優勢的國內各個企業慢慢的在價格的應對上變得越來越吃力。最終我們的這個客戶放棄了我們這條線路把採購放到了東南亞國家去了。

2020年外貿行業應該還是比較困難的一年。雖然國家在採取措施穩定及擴大出口,但我們不得不面對的一個事實就是國內人口紅利期已經逐漸消失了。伴隨著原材料/人工成本/城中村拆遷等各方面的推進,出口為主的低端製造業的生存空間越來越窄。而且去年開始美國挑起的貿易戰讓出口企業更加舉步維艱。所以2020年的外貿行業應該也不會太輕鬆。產業升級真的不僅僅是口號,已經變的刻不容緩了。




天天向上9491


根據海關總署統計,美元計價下,19年12月我國出口總額同比增速7.6%,進口總額同比增速16.3%,貿易順差規模467.9億美元。

海通宏觀點評稱,19年12月貿易順差467.9億美元,為近6個月的新高。雖然12月受疫情影響較大,但我們預計2020年整個年份來看,外貿較2019年好轉仍是趨勢。此外,隨著未來外需企穩改善、中美關稅部分取消,貿易摩擦導致的貶值壓力將進一步減輕,有助於人民幣匯率升值。


林清說創業


外貿賣的是產品和方案和服務和售後,得到的是市場和利潤。而所有產品都是製造業製造出來的,製造業的海外市場依靠的就是外貿,外貿是製造業獲取海外市場的前鋒部隊。外貿行業是依附於製造業的。製造業的強弱和多寡是外貿業的基礎。所以製造業的趨勢就是外貿的趨勢,並落後於外貿的趨勢。

製造業是一個不斷提高,不提高就轉移,轉移後也會提高的這麼一個簡單又複雜的過程。外貿業也應該是這麼一個趨勢。

但是因為製造業是一個資產過重,其提高又需要一個過程,同時反證了外貿發展趨勢要快於製造業。

我個人非常堅定的認為外貿的開展應遵從以上趨勢。

至於題主提到的 我們現在要做什麼? 投資什麼? 學習什麼? 操作什麼平臺? 掌握哪些技能? 產品研發方向?

前面幾個問題,相信比較容易得出可靠的分析結果。針對最後一個問題,製造業一點都不缺乏高瞻遠矚,瞭解行業內國際形勢的人。在我看來一個公司的外貿部門,在本公司產品和市場兩者之間,有權利有義務取得一定的平衡,他既獨立於本公司產品市場之外,又根植於本公司的產品的銷售業務。

我再補充一個大膽的預測:在未來的三到五年之內,中國人一定會在海外創造一些依託於我們大中國強大而完整的製造業,整合了供應鏈的類似國美,宜家,京東等等一類的估值超過百億美元以上的運營主體在海外的平臺性企業。






5858陽頂天


2020年中國的外貿肯定會更精細化.

隨著競爭程度日益激烈,越來越多的製造業企業會選擇走出去,能往終端發展的公司,一定會減少供應鏈層級的,形成品牌效應 。

另外一方面,如果是做代工拼成本打價格優勢的,訂單會逐漸集中,小公司或工廠的活路變少,大公司也不會多好過。同樣對中國外貿從業人員的能力要求也將慢慢從銷售員轉變為將才,指揮海外僱員怎麼打。


代號老虎


這個過程剛好是

國內生產停止,即供應端停止

同時呢,國外消費卻基本正常,即需求端正常

那麼這段時間的需求是怎麼滿足的呢?顯然主要就是在消耗渠道里的庫存,很多產品庫存都告急了!

所以 年後一定會有一波報復性的需求反彈,同時考慮到疫情的影響,為了應對後面可能要面對的不確定性,國外客戶很可能會增加一定訂單量來提高庫存水平。

[大笑][大笑][大笑][呲牙][呲牙]


許小灰郎


疫情結束後會有一個小高峰,但是後續會比較難,需要大家加油!


跨歐亞物流


我覺得今年的外貿應該不太好做,我們公司都是做一手單的,現在老闆也宣佈歐洲客戶那邊要減產30%左右,經濟不行,訂單減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