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哪些哲學著作有助於自我思維,認知體系的構建?去構建屬於自己的那個“一”?

蟲兒-飛飛-_


個人發現古存認哲學不全;

才致新代翻覆出形左實右;

著作看少自立肯定又已否;

哲內學問矛盾何時理統一?


李志勇LZY


因為本問題較為宏大,只能在此簡單做一些引導性回答。

個人認為可以分5個階段:

第一,認知自我階段。

自我便是意識的出發點,以自己的思維為中心圓點,向四周輻射。所以,認知可從自我為切入點,打開探索的之門。從簡單的入門作品開始,例如《人生的智慧》、《精神分析引論》、《人體寄生蟲學》、《人體奧秘》等基礎書籍、視頻開始。

第二,認知世界階段。

認知自我後,人類以自我為中心,開始向身在所處世界或社會探索階段,稱為認知世界階段。這個階段,以自身在人類社會的角色,可以接觸到人類社會,與社會共同成長與學習,如人類社會存在的形式、組成、演化歷史,產生的文化、政治與經濟,人與自然存在的關係和意義等入手。這個階段,可以先涉獵一些入門作品,例如《物種起源》、《社會契約論》、《資本論》、《人性論》、《倫理學》、《國富論》、《人口學》、《烏合之眾》、《部落的力量》、《西方哲學史》、《世界史》等作品,以及各類哲學理論(如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和人類活動、自然動植物、天文學基礎的紀錄片和文字資料。

第三,認知宏觀階段。

人類的世界有限,但是科技視野可以延伸人的感知,看到更大的宏觀宇宙與星辰。從望遠鏡的發明開始,到《萬有引力定律》形成,再到《相對論》發表,哈勃的宇宙紅移理論,宇宙大爆炸理論和蟲洞理論的模型建立等。這個階段主要涉獵一些基礎物理、化學和天文學知識,例如《時間簡史》、《天文百科全書》、《相對論》和BBC天文紀錄片等。

第四,認知微觀階段。

當我們認知到宇宙深度後,會為宇宙巨大而感到自身的渺小,可是作為人類自身,何不是一個微觀宇宙世界。這個階段重點要了解人類自身微觀構成,例如《醫學微生物學》、《人體細胞學》、《量子力學》等和相關紀錄片等。

第五,認知體系集合階段。

學習知識的本身,不是成為知識的繼承者,而是站在已有的基礎點,成為新知識的創始者。人的一生何其有限,而知識是星辰大海,人短短的一生,不可能親身經歷所有知識認知產生過程。前人的作品和認知,只是你認知道路的引路人,學習前人的知識積累,不斷豐富自身的認知和思維高度,才有可能在人類短暫一生中,聚合百家之所長,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到更高度層次世界。

這個階段是集合提煉自我思想階段,也是構建自我那個"一"的階段。歷史上比較成功集合理論有物種進化理論、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等。



慢時針


滿足你的要求,我認為一本《道德經》足夠了。

當你理解了什麼叫”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充氣以為和”時,你的認知會改變。

當你理解了“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你的人生觀會改變。

這時你再讀“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正。”就會發現一是萬物的最早起源,世間萬事物全都是由一慢慢延伸出來的。這時你的世界觀又形成了。

這時再思考怎麼構建自己的“一”,

你發現那個“一”本來就在那裡。


行動家


建議有條件的可以讀下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維特根斯坦的《哲學研究》、海德格爾的《存在與時間》以及福柯的《知識考古學》,如果想讀通俗一點的人生哲學讀物,推薦叔本華的《人生的智慧》。


火星之子2019


鮑叔牙的知心朋友“不以兵車而匡正天下”的中華第一賢相——管子古典哲學著作《心術》揭示了“以人為主體的‘核心內容與表現形式’同一的哲學社會科學思想文化體系”、從“以人為主的‘知人與能管人’同一的中介名詞……”、向“人體自身的‘心與九竅’同一的中介名稱——哲學的道理和道德、禮儀和法紀”繁榮發展的基本規律和歷史唯物自然辯證法!……

……!!!


739958070860


謝了!個人觀點。那些哲學著作有助於自我思考,真不知道。但是,華夏人文的認知體系,是有其獨到的傳承之處的。可惜的是好多的華夏人文思維,都被拋棄了!就是沒有被拋棄的,也走進歧途異路。華夏人文思想,講究的是“○”思維方式,而不是“一”的思維方式。“一”的死摳到底的思維方式,大多都是西方人文思想中的產物!到目前為止,這種思維方式,以把大千世界活斯啦的引進_微觀領域裡面去了!遠離了華夏人文思想中的_恰到好處_適可而止的至高輪迴境界○的思維意識。這種一條道跑到黑的犟驢精神_風靡世界,華夏人文思想傳承基本中斷。而西方人文思想卻發展至_黔驢技窮_極致形態。這就是中西文化體系發展的狀態。至於,今後會如何?不知道。至於人們取○還是取“一”,或者“○一”都取,隨意吧!


肖穎50


中國缺少哲學家,只有《道德經》,是我迷茫時的明燈,一切都順應自然,有些事放下,煩惱也就沒有了!一切皆有定數,不要強求任何事!只管做好自己,快樂由心而發!


淡悟4947503966419


即然說"哲學″著作,那都是西方思維模式的東西,讀完之後,當然建立的全是西方思維模式,西方哲學大師的哲學著作讀的越多,那麼自己建立的認知體系就越西方化,這是不言而喻的!中西文化不同!中華文化裡沒有哲學,只有"理學""經學""儒學""道學"等。西方沒有這些,這就是不同所在!至於想建立自己的"那個",就看採用中華的,還是用西方的打基礎了!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嘛!栽什麼樹苗結什麼果,撒什麼種子開什麼花!


魯中居士


看到你的這個問題我個人認為我們國家雖然沒有專門的哲學文化思想理論著作。但是我們國家有我們國家是世界上其他各國都不具備的(道家文化思想理論)與(儒家文化思想理論)。而且也是中華民族文化思想屬性的精髓而已。例如就像《老子道德經》,《孔子論語》,《易經》等古老的民族性文化。能吧這些著作讀懂感悟出來幾句話也有可能尋找到自己的那個《一》了。沒有其他文化文明具備這種功能。


生命力提升


建議你讀“馬克思主義哲學”,只有”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哲學觀。有時間再讀讀古典哲學,西方的,中國的都行。

也只有馬克思主義哲學能幫你建立起正確的認知觀,和解決實際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