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春暉:緊急轉產,為醫護人員做“戰袍”

東南網2月24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林智嵐)

23日,福州春暉有限公司首批200件無菌醫用防護服順利出廠打包裝箱。

疫情發生後,春暉製衣是福州首家轉產醫用防護服企業。該廠無菌車間經過20多天緊張建設,於22日通過檢驗檢測正式投產。目前,該無菌車間每天可生產無菌醫用防護服500件,經過一週的運行之後,日產量將達2000件。此外,該企業非無菌車間,日生產非無菌醫用防護服近5000件,全部供應一線醫護人員使用。

記者在三樓的非無菌車間看到,150多位工人正加緊生產。“一接到轉產任務,我們就開始動員員工上班,家在福州的員工全部無條件到位。”公司總監孫建軍介紹,1月24日公司接到轉產任務,全廠立刻總動員。

二樓無菌車間,有嚴格的無菌要求,記者進入無菌車間必須經過兩道程序。首先,進第一更衣室換鞋、脫外套,洗手;第二道,進第二更衣室,換工作鞋,穿潔淨工作服,再洗手。80多位工人在無菌潔淨車間,加緊製造無菌醫用防護服。“因為要求無菌,所以除了中午出去吃飯,中間我們都不出去,也不上廁所,希望能夠為前線多提供防護服。”員工張燕紅說。

“醫用防護服分為無菌和非無菌兩類。”孫建軍介紹,非無菌醫用防護服應用範圍很廣,比如普通病房、高速治安卡口等地方;無菌醫用防護服,用於手術室和ICU病房。

“無菌和非無菌醫用防護服,在面料和製作工藝上都一樣,所不同的是操作環境。無菌醫用防護服必須要在無菌條件下生產,因此原有的廠房必須改建成無菌車間。”孫建軍說。

新建一個無菌車間要經過審批、融資、改建等,正常要一年多時間。春暉製衣僅用20多天就完成投產——

1月30日,春暉無菌潔淨車間加班加點進行改建,專項小組駐場協助企業轉產,幫助解決轉產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接到春暉公司車間生產線改造任務後,我院爭分奪秒地開展工作。”省機電建築設計研究院陳訓慶說,改造車間建築面積2263.8㎡,正常工期45~60天,投入人員需40~50人,然而該項目全院投入120多人。工程隊2月3日進場施工,到2月19日交付廠方,只用了短短16天,克服了週期短、材料設備採購和運輸等困難。

2月13日上午,倉山區市場監管局僅用一個小時便為春暉製衣現場完成了經營範圍的變更登記,經營範圍增加了“醫療防護服”“醫療防護口罩”。

記者看到,在熱封機前,工人將防護服攤開,對衣袖、腰身等所有經過縫合、拼接的部分進行再加工,利用機器吹出的熱風,將藍色的貼條“壓”到縫合處。據瞭解,一件防護服上的針孔在3000到5000個,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防止病菌從針孔滲透進來。

“車間就是我們的‘戰場’,為一線醫生護士生產防護服,讓他們順利穿上‘戰袍’,我們責無旁貸。”孫建軍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