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刷劇,這部拯救你的高潮



打頭陣的是這部。


一個字——


絕。


《極盜車神》


深夜刷劇,這部拯救你的高潮


打個賭,如果你能全程“安靜”地看完,我輸五毛。


這是一部會讓你不自覺動起來的電影。


某種程度,它顛覆了音樂與電影的從屬關係,別人是為給電影(畫面)配音樂,而《極盜車神》,是給音樂配畫面。


回憶過去的電影,你最常聽到的音樂,是什麼性質。


烘托性質。


傷心了,來首悲傷情歌,高興了,來首歡快舞曲;


偶爾玩出花樣。


比如《銀河護衛隊2》開場——


五人組大戰巨怪。


星爵,浣熊們飛天入地,鬥出一片火海。


唯獨樹人格魯特,悠悠地連接錄音機,輕輕地點一首《Mr.Blue Sky》,在歡快的節奏中,隨歌搖擺。


深夜刷劇,這部拯救你的高潮


越是激烈,越是氣定神閒。這種無時無刻不在“玩”的冷幽默,也是對人物性格,影片氣質最生動的註解。


但,以上的例子中,音樂都還只是配菜。


而在《極盜車神》,音樂大膽地成為主角,它實實在在地,參與敘事。


故事,生長在音樂裡。


1995年,當第一次聽到《Bellbottoms》,導演埃德加·賴特迅速腦補出一個飆車場景。


該歌前半首興奮不安,這不就是司機在等他的搶劫同伴;後半段喧囂躁動,像是得手後亡命逃離。


之後,埃德加·賴特的歌單越來越長,故事也越來越圓滿。


每首歌對應一場戲。


槍戰戲搭配《Tequila》;愛情戲搭配《B-A-B-Y》;甚至片名也是歌,《Baby Driver》。


Baby(安塞爾·埃爾格特 飾)是主人公名字,Driver,是他的職業。


沒錯,電影就是拍這位“專車司機”的故事。


深夜刷劇,這部拯救你的高潮


人物,也成長在音樂裡。


主角Baby,一個因童年車禍,自小患有永久性耳鳴的男孩。


他只有聽音樂才能凝神。


所以他iPod和耳機從不離身,聽歌、錄音、搭訕……一切行為,都由音樂代言。


拍攝時,全體演員佩戴耳機,電影裡我們聽到,就是他們現場放的。


你看,不論什麼時候,人物表演,都不可避免地沾染上幾分韻律感。


走路,是人在“跳舞”;開車,是車在“跳舞”。


深夜刷劇,這部拯救你的高潮

深夜刷劇,這部拯救你的高潮


歌詞,還能揭示人物內心獨白。


Baby因為開車技術受老大賞識,後者希望他一直為搶劫團伙開車。


直到有一天,他不想“冒險”,他想安定。


但犯罪頭頭不允許他走。


這時他的心境是怎樣——


猶豫,遲疑,左右為難,還帶著一點點對抗。


《Harlem Shuffle》適時而出,歌詞這麼寫:


You move it to the left and you go for yourself.

You move it to the right yeah if it takes all night.

Now take it kinda slow with a whole lot of soul.


不得不說,賴特選擇安塞爾出演很對,安塞爾長相併不出色,憨中帶痞,這和賴特“萌+酷”的電影氣質相得益彰。


(說實話小編覺得他有那麼一點點像年輕版憨豆,粉絲不要打我)


賴特選擇安塞爾,一部分也是看中他的DJ身份和演唱經歷。


還沒完。


鏡頭調度,與剪輯節奏,也都在音樂裡


賴特給自己定下苛刻的規則:

一個場景一首歌。


歌曲不經任何重新編排,剪輯,原樣放進電影。


歌曲時長決定場景時長。


Baby買咖啡的運動鏡頭,BGM是《Harlem Shuffle》,時長2分48秒,一鏡到底。


動作戲。


很多人會提——傑米·福克斯黑吃黑那場槍戰,BGM是《Tequila》。


上膛、開槍、爆炸全部踩住音樂節奏點。


深夜刷劇,這部拯救你的高潮


但我更欣賞開場搶劫。


Baby聽歌正嗨,背景樂,《Bellbottoms》。


該歌在第1分40秒處有兩秒空白,這原是跟下一段旋律的必要間隔。


電影是怎麼處理這個“BUG”,總不能畫面靜止兩秒,動也不動。


賴特的設計簡直上天。


一輛警車橫空而出,剛才還一片熱火朝天的自嗨場面,馬上冷卻,噤若寒蟬;


兩秒後,音樂再起,是小心翼翼的撥絃,因為警察還沒走遠;


音樂逐步加快,伴著漸漸升高的吵雜混音,鏡頭再次掃向銀行,透過落地窗,我們又看見恢復混亂的搶劫現場。



深夜刷劇,這部拯救你的高潮

深夜刷劇,這部拯救你的高潮


沒有車,卻拍出不遜影史任何賽車戲的“速度與激情”。


並不是說它有多完整,卓越。


是它的個性。


它個性到環顧影史,很難找到同類。


目前看來,埃德加·賴特與同胞克里斯托弗·諾蘭,是完全不同的兩種類型。


如果諾蘭像充滿華麗的奇想,衝擊力宏大的古典鋼琴曲;


那賴特更像不拘一格,熱情自由的搖滾樂。


深夜刷劇,這部拯救你的高潮


他更像昆汀。


聰明,有趣,看上去玩世不恭,卻極愛電影。

看他們的片,你總能得到一些出人意表的答案。


你也當然可以挑出他們的毛病,比如猛烈而單調的情感衝擊,直白而欠缺餘味的故事——《極盜車神》後半段就有肉眼可見的洩勁。


但他們獨一份的風格,那些曼妙的細節(如昆汀一流的臺詞功底),和獨特的運動方式(如賴特的類型變奏),又總會不停挑逗觀眾的好奇心,讓你心甘情願地追下去。


著名編劇述平曾說過一句話——

有樂趣在裡面,是創作。


沒樂趣在裡面,是幹活。縱觀昆汀、埃德加·賴特的作品,不就是始終以一種壞小子的心態,在玩,在創作麼?


這裡的“玩”,絕非把電影視作兒戲,相反,是以處子的心態去探索。


《殭屍肖恩》是殭屍混搭喜劇,《熱血警探》以喜劇致敬警匪,《世界盡頭》科幻雜交喪病。


到了《極盜車神》,賴特終於把音樂引入動作片。


五年前,賴特因《蟻人》創作理念不和,跟漫威分道揚鑣。


一位不按常理出牌的英國導演、一個致力於安全IP開發的好萊塢廠牌,不用想,也知道問題出在哪。


天才是壓制不住的。


尤其是一個有個性的天才。


今天看來,我們反而得感謝這次分手。


它讓埃德加·賴特保持住他最珍貴的“玩性”。


很多時候,我們習慣使用一種慣性認知,來審判電影。


比如《極盜車神》,很多網友就說“節奏過癮,故事平淡”。


但真的是平淡嗎?


還是我們只盯著故事,把故事從音樂、節奏、畫面、臺詞的絲絲入扣的組合裡強行摳出來,僵硬地和一些經典作比較,卻沒注意到,電影其實是一門綜合表達藝術?


如果用一種標準,來衡量所有類型片,其實是一種法西斯。


即使單看故事,小編也覺得這部看似簡單的電影,恰恰體現了賴特的成熟控制力。


“玩”得一點不張揚,舉重若輕——


劫匪的生活貌似刺激,卻緊繃著走向毀滅;


其他角色包括女主服務員的生活,是平庸而重複,如同我們日常的慢性自殺。


唯有音樂陪伴的Baby,這個沒錢、沒顏、沒背景的平庸男孩,人生自帶節奏。


音樂一起,車輪就動,音樂一起,愛情即生,音樂一起,無所畏懼……


這是拍給年輕人看的,傳遞的態度就該夠硬、夠絕:


有時候不是生活平庸。


而是我們對待生活的方式太平庸。


只有找到自己BGM的人生,才是最好的人生。


深夜刷劇,這部拯救你的高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