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民俗」二月二


「黃河民俗」二月二


二月二,又稱“青龍節”“花朝節”“挑菜節”,黃河民間俗稱“龍抬頭日”。


「黃河民俗」二月二


黃河流域有一個傳說,解釋了“青龍節”的來歷。相傳,武則天奪取唐室江山後,改國號周,自封為大周武皇帝,做了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玉皇大帝聽說後很生氣,命太白金星傳諭四海龍王,三年內不準給人間降雨,以示懲罰。這一年,滴雨未下,老百姓苦不堪言。小青龍不忍心,騰身躍起,普降甘霖。玉帝大怒,將它壓在一座大山下,山上立碑寫道:“青龍降雨犯天規,當受世間苦難罪,若欲重返九重閣,金豆開花方可歸。”天下百姓為救青龍,四處尋找青豆,但怎麼也找不到。轉眼到了二月初一這一天,一個老婆婆揹著玉米去集市上賣,不小心,玉米灑了一地,她和周圍的人看著金色的玉米眼前一亮,這不就是金豆嗎,炒炒不就開花了嗎?這樣,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傳遍了整個民間,第二天,家家炒玉米併到處扔撒。主管鎮青龍的天將看到後,誤以為金豆真的開了花,就稟明玉帝,玉帝無奈,只好命收法放了青龍。從此,每逢二月二,黃河民間就要炒玉米與各種豆類,河南陽武一帶此日家家還要攤面飥,煎糕食之,試圖用此巫術法助龍翻身。


「黃河民俗」二月二


據史料來看,唐代,二月二已成為固定節令,並形成多種習俗。明以後,關於龍的傳說與龍的習俗佔了主導位置,大致形成祀神、引龍、避蟲、圍倉、挑菜、遊春、花朝等習俗。


「黃河民俗」二月二


由於皇帝被視為龍的化身,龍也由雨神成為大富大貴的象徵。因此,沿黃許多地區產生了“引龍”之俗,希望把吉祥與富貴引入家庭。其引法大致有:


「黃河民俗」二月二


挑水引龍。此俗在甘、晉等省部分地區流行。此日清晨,甘肅永昌,山西太原等地的人們都要早起,把水缸挑滿,謂“引龍”。


「黃河民俗」二月二


灰、糠引龍。此法在黃河中下游地區比較盛行。此日,山東大部分地區把灰從大門外蜿蜒撒入廚房,並圍水缸繞一週,謂之引龍。


「黃河民俗」二月二


二月二以後,不僅冬眠動物要出土活動,各種爬行類小動物也開始萌生,黃河流域民間居住條件普遍較差,房屋主要以稻草、木頭、土坯為建築材料,難免成為蠍子、蚰蜒、蜈蚣等的寄生處,為免遭毒蟲侵害,二月二沿黃上下還進行各種避蟲活動。


「黃河民俗」二月二


用灰圍宅舍以避蟲。這種方法既是唐初孫思邈用石灰滲門限外的傳承變形,又是黃河民間對龍神力崇拜的表現。此日,甘肅西和、臨潭、漳縣,寧夏隆德,陝西岐山、府谷、安塞、延長,山西和順、榆次、永和、屯留,河南商丘、夏邑、寧陵、項城,山東大部分地區都是用炭灰或草木灰圍繞宅院一週以避蟲,陝西富平、平利還要用灰和紅炭在莊牆外撒繞一圈,曰“衛莊”。在黃河人看來,這些線圈就是龍的化身,陝西謂之“圍龍”,山西叫做“團龍”,甘肅謂“蛟龍殺蟲”。


「黃河民俗」二月二


除畫灰避蟲外,黃河下游地區還盛行以杖擊屋樑、門楣、拍瓦塊避毒蟲之俗。此日,河南確山、通許、孟津,山東一些地區要用笤帚或木杖敲擊牆壁和房梁,當地人相信,這樣一敲擊,老鼠就不敢出來,蚰蜒、蠍子就無處藏身。


「黃河民俗」二月二


二月二龍抬頭日說,對黃河民間的影響之大,遠遠超過了此日其他如挑菜、踏青說的影響,除祭龍神、助龍翻身、引龍、畫龍殺蟲、祈求豐收等活動外,還有許多地方習俗與龍有關。河南羅山小兒此日蓄頂發,命小名。山東大部分地區,童子多在此日開筆入學,以圖吉利,稱作“佔鰲頭”。山東鄆城等地家家還要支起石磨的上扇,稱“龍抬頭”,據說只有這樣,才能“細雨下得滿地流,一年吃穿不發愁”。山西太原、河南偃師和山東一些地區講究此日剃頭,謂“剃龍頭”。山西沁源一帶此晚戶戶掛燈籠,曰“掛龍燈”。河南光州市場此日賣蒸籠的非常多,以致形成蒸籠市場,因“籠”與“龍”同音,人們為圖吉利,多在此日買籠,希望能把龍帶回家。


「黃河民俗」二月二


從黃河流域各地來看,一般都視此日為吉日和春節系列活動的終結,一年諸事活動的開端。從此日後,童子入學、士子出行、商人遠遊、農人興作、女子縫織,一切恢復常業。黃河民間辛勤勞作的一年至此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