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待日本心理學領域的“自殺悖論”?

普遍生物


心理太脆弱,沒有經歷過太大壓力,超出了自己的承受範圍!凡事還是不要太過一帆風順


清思靜遠3215


日本的心理學是一個悖論,日本本身就是一個悖論。

日本民族充滿矛盾,它是一個極度自強,而又極度自卑;崇尚禮節,而又極度嗜殺;極盡戰術研究之能事,而又永遠是戰略上的蠢才。日本人自殺率世界第一,平均壽命世界最長。

日本民族特徵的核心是恥感。

在日本,由於日本民族的單一性和社會結構的同質性,他們極度強調“集團主義”和“業績主義”相結合的獻身價值觀。

日本的職員或企業員工,如果到了時間而準時下班,就被視為“缺乏敬業精神”、“缺乏責任感”等而內疚、自責,而遲遲不肯離去,從而激發職業倦怠。

日本人下班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宣洩吧”裡找一個“宣洩人”貼上老闆的照片,再一頓拳打腳踢以洩心中之忿;第二件事去酒館一醉方休。因此,日本的女人獨守空房,寂寞難耐,竟有50%出軌。

日本人的強烈恥感、劣等感等必然導致強烈的精神痛苦,激發巨大的壓力。

“宣洩吧”是日本人發明的,但並不能改變日本自殺率高居世界之首的格局。這又是一個日本式的矛盾或悖論的典型。

明治維新後,日本面向西方,日本的心理學第一時間接受西方心理學的影響,又由於(強烈的恥感而激發的)神經症發病率極高,促進日本心理學的風生水起,流派紛紜,“心理學學者”多如過江之鯽。

日本又創造了一個心理學的悖論:

第一,心理諮詢與治療是基於對神經症的治療及臨床進展而不斷地完善,就是說,心理諮詢與治療就是為解決神經症而量體打造的。

第二,日本人森田正馬採取試錯法治療神經症,即任何療法我都用,有效的留下來,無效的扔掉。最終締造“森田療法”,結果發現,“森田療法”的核心內容竟然是儒釋道及諸子百家的整合!其核心是道法自然、中庸之道、格物致知、實踐論,同時佐證西方心理學中有效的元素無不切合中國文化的精髓。

“森田療法”是應對日本民族劣性的良藥,也是重新審視“心理學”的方法論。

研究心理學的目的是什麼?是通達解決之道的簡單、有效、可操作的技術。心理學在戰爭中叫兵法,在生活中叫策略,在美學中叫藝術,而藝術來源於生活。


張鐵軍158


日本心理學領域,關於死亡的情節或者是場景的描述常常帶有一種讓人詫異的悖論的特徵:即扭轉人們對死亡的原本觀念和認識,展現與常人認識相悖的種種要素。例如死亡~美麗,死亡~重建。

從心理學視角理解這種悖論,可以從弗洛伊德和榮格的理論來理解。對死的渴慕和對死本能存在的衝突,以及對死的推崇和內心善惡的衝突。自殺悖論的核心即衝突。

日本這種奇特的民族性,有些鮮明的地域特色。如果你感興趣的話,可以多讀讀日本20世紀的文學作品。


若鏡心理


抑鬱情緒困擾的時候,人處於極度低落的情緒,生活質量很差,會出現自殺的觀念,這種觀念會自動冒出來,這是一種症狀而不是人的本意,用弗洛伊德的話說,人有生的本能,本能讓我們去求生,求快樂,所以自殺不是人的本意。這個時候,因為生活質量差,情緒的低落,人為求拜託這種痛苦,會出現自殺的觀念,又因為這個時候人的心理功能越來越低,沒有了正確的判斷力,人就會為求擺脫這種痛苦而選擇最大的痛苦,死亡,以求解脫。

而太追求完美和性格的極端都是不好的,所謂不好,是因為對生有害。


可達鴨kong


當外界的環境、事件不斷對人施壓,個人卻又不能從心理上及時消化、疏通時,惡性心理循環就開始建立了,不斷髮展,不斷惡化,不斷導致人的心理秩序徹底失調和行為認知的障礙,就看這根稻草是哪天了。

個人心理健康問題是主要原因,環境、事件是次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