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資治通鑑》隱藏的領導大局觀及應用(十)


淺論《資治通鑑》隱藏的領導大局觀及應用(十)


(續九)

關於從政者禮賢下士、施恩納人、與下屬同甘共苦的例子在《資治通鑑》中比比皆是,“足寒傷心,民怨傷國”,追隨者必眾。加之賞罰分明,用人有道,大事必成。下屬就是領導成功的基石,“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其中,起之為將的故事現今亦流傳頗廣。“起之為將,與士卒最下者同衣食,臥不設席,行不騎乘,親裹贏糧,與士卒分勞苦。卒有病疽者,起為吮之。”此段原文的意思是:大將吳起,與最下等的士兵們穿同樣衣服,一起吃飯;他睡覺也不鋪席子,席地而臥;當行軍也不騎馬;他還親自肩挑士兵的軍糧;他與士兵們分擔辛勞疾苦。有個士兵不幸患毒瘡,吳起竟然不顧骯髒,為他吸吮毒汁。所有的士兵都感動得熱淚盈眶,誓言效忠。

唐太宗將“恩與禮”發揮到極致。在面對陣亡將士,“詔集前後戰亡人骸骨,設太牢致祭,親臨,哭之盡哀,軍人無不灑泣”。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領導的仁愛,其中包含且最重要的就是感恩懷報之心。領導若無感恩懷報之心,心量必然不大。不能感恩,特別能令人寒心。試問,一個沒有感恩之心的領導,誰願為其做事,追隨其併為其盡忠呢?

如果恩將仇報,白眼狼,不光多生忿恨,還會得來前路困難重重。因為不被感恩之人,按照人性,既使心善之人亦會疏離領導,心惡者極有可能趁機進言阻礙,而領導因此地位不保、甚者會有殺身之禍。諸多史實例子證明此言非虛。又以唐太宗為例。當平亂太子李承乾謀反後,追責及清除餘黨,因此開國功臣侯君集受牽連,唐太宗念恩而親審,“朕不欲令刀筆吏辱公,故自鞫公耳”。(待續)


淺論《資治通鑑》隱藏的領導大局觀及應用(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