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土葬屢禁不止,專家不解農民執著,農民:如此“火葬”就行?

農村有一句老話,叫做塵歸塵、土歸土,說的就是當一個人離開人世的時候,那麼世間的一切便與他再無瓜葛,殯葬儀式也是生者與逝者之間的最後一次同路。

農村的殯葬並不像表面看上去那麼簡單,不同的地區還會有不同的講究,無論是選擇安葬的地點,還是墓地的朝向,都有非常多的說法,一則能夠讓逝者安息,二則傳說是能保佑子孫。不過針對農村殯葬,一直有一個矛盾存在,那就是土葬和火葬的選擇,農村土葬屢禁不止,專家不解農民執著,農民:如此“火葬”就行?

農村土葬屢禁不止,專家不解農民執著,農民:如此“火葬”就行?

以前農村都是實行土葬,講究的就是一個入土為安,在安葬之前,家裡的後輩會給逝者清潔身體,並將壽衣整整齊齊地穿在逝者身上,還有專門為逝者整理遺容的人,目的就是讓逝者保有尊嚴地離開。經過幾天的守靈弔唁,最後裝棺,由親近的人摔陰陽盆、舉遺像、扛引魂幡帶路,最後將逝者葬入墓地,哭孝、明鞭,這個儀式便結束了。

農村土葬屢禁不止,專家不解農民執著,農民:如此“火葬”就行?

那麼這樣一個重要的儀式,為啥會興起土葬和火葬的紛爭?這要從一些專家的提議開始。一些專家認為,土葬只會增加土地的浪費,隨著墳頭的數量越來越多,還會嚴重影響農民耕種土地時的效率,並且專家還強調了一點,那就是在祭拜先人的時候,人們燒的紙錢很容易引起火災,同時還會汙染空氣。所以從很早之前開始,很多農村地區便強制要求火葬。

農村土葬屢禁不止,專家不解農民執著,農民:如此“火葬”就行?

可是這麼多年過去了,農村土葬卻屢禁不止,專家不解農民為何如此執著,農民反過來質問:“如此“火葬”就行?”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農民口中的“火葬”到底怎麼就不行了。

1、火葬只是發死人財。

在很多農村地區,火葬成為了一種發死人財的工具,親人將逝者送入火葬場之後,只需要交完一筆費用,然後再花高價買一個骨灰盒,最後一人發一枝花,圍著逝者轉一圈就結束了,最後親人拿著骨灰便回到了家中舉辦儀式。可最終還是在自家地裡挖了坑、埋了棺材、立了墳頭,如此“火葬”竟然就變得合理了,唯一的區別就是去火葬場交了一筆錢,並沒有實現專家口中的節省土地資源和保護環境。

農村土葬屢禁不止,專家不解農民執著,農民:如此“火葬”就行?

2、相關基礎設施不到位。

專家在大力鼓吹“火葬”的同時,卻忽略了一個更為重要的東西,那就是相關的基礎設施:公墓。正是由於這些基礎設施的缺失,農民也不得不將逝去的親人埋葬在自家地裡,因為其他的地方根本就無處可埋,你埋在別人家的地裡,別人肯定不樂意,專家只記得要求農民“火葬”,卻忘了規劃埋葬的地點,農民也只能質問專家:“你到底想讓我埋哪兒?”

農村土葬屢禁不止,專家不解農民執著,農民:如此“火葬”就行?

筆者認為,殯葬是一個非常莊嚴的儀式,這是在送親人最後一程,體現的也是中國一直以來推行的孝道,這個過程不能免除,否則將來的人情味會越來越淡薄。相關的專家,在推行火葬的同時,應該以更快的速度,規劃公墓的建設,同時,公墓不僅要建設好,相關的費用也應該合理,漫天要價可使不得。

您如何看待火葬和土葬?專家的做法是否合理?歡迎您在文章下方,發表自己的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