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歲多的孩子為什麼愛跟爸爸不願跟媽媽?

ally36122


我家寶寶現在剛過兩週歲,最近就愛粘著他爸爸,走哪跟哪,一會沒見,就問,爸爸去哪了,當媽媽的我瞬間也是無語了。

首先,爸爸跟孩子相處的時間少。畢竟家裡的生活開銷,人情世故大部分都是爸爸掙得,基本天天都在外面上班,親子時光不多,寶寶在爸爸那得到的愛不夠,但凡時間空閒,當然要粘著爸爸了。

其次,爸爸的體力支持。我家的是個男孩子,現在大了,不是奔跑,就是各種高難度動作,需要幫忙的時候,我這媽媽確實有的時候也有心為力。但是,爸爸在,就不一樣了。爸爸有勁,把握得當,孩子也能從中獲得更大的快樂。

最後,父愛如山。爸爸給孩子的愛更加剛毅堅強,無論男孩女孩,都需要一些父親剛毅的愛,不能太軟弱,尤其是男孩,教會孩子勇敢,教會孩子有擔當,有責任,這是很重要的。而媽媽的愛似水,溫柔善良。兩者相輔相成,給孩子更好的愛!

最後,祝願每個家庭都幸福美滿,開心快樂每一天!


飄忽的影


導讀:一歲多的孩子為什麼愛跟爸爸不願跟媽媽?

孩子與父母情感的建立,是從一出生就開始的,大部分的孩子在三歲之前,是與媽媽最親的,因為孩子從呱呱墜地,母親是與他親密接觸最多的人,媽媽需要抱他,給他餵奶,給他換紙尿褲,給他洗澡,哄他睡覺,在他哭泣時安慰他,在他愉悅時關注他,媽媽所做的一切,都會傳遞給孩子滿滿的愛,無論從身體上還是從心理上,孩子都是與媽媽最親的。



一歲多的孩子愛跟爸爸,卻不願跟媽媽,這是為什麼呢?

三歲之前,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最重要的時期,通常媽媽是給予孩子安全感最重要的人。如果孩子從媽媽的身上能夠感受得到愛,媽媽就會成為孩子的生命之重,心理學上稱之為“重要他人”。如果孩子從媽媽身上感受不到,他就會很本能地去尋找,這個人一定是讓他能更清晰地感受得到愛的人。

別看孩子小,誰在他身上投入了更多的精力,誰是發自內心的愛他,其實他什麼都可以感受得到。

我家大寶、小寶一歲多之前,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奶奶和外婆帶,我陪伴的時間相對而言會少一點,但孩子自從會認人之後,只要一看到我,就一定會欣喜的要我抱,這就是一個孩子的本能。



孩子與自己不親密,這時媽媽要反省以幾個方面:

1.是否有讓孩子受到傷害

媽媽在照顧孩子的過程中,如果因為照顧不周而讓孩子受到了傷害,孩子可能會因此而逃避,選擇跟那個沒有讓他受傷的人在一起。

2.媽媽的情緒是否穩定

對孩子來說,照顧孩子的人的情緒是否穩定很重要。如果媽媽在照顧孩子的過程中經常心煩氣躁、經常對孩子進行指責、批評,這樣也會讓孩子有意疏遠媽媽。

3.媽媽陪伴孩子的時間是否太少?

有些媽媽因為工作需要,陪伴孩子的時間有限,回到家就想休息,孩子感受不到媽媽的愛。

孩子跟媽媽親通常會有哪些表現呢?

孩子會喜歡跟你說話

孩子喜歡跟你在一起

孩子喜歡常常擁抱你

孩子常常主動把想法和感受告訴你

孩子喜歡幫助你

有你在場,孩子會覺得很開心



怎樣與孩子保持親密的關係呢?

語言上:常常向孩子表達愛意,告訴孩子自己在意他。

肢體上:多擁抱、親吻孩子。

時間上:陪孩子做一些他會比較感興趣的小遊戲,玩拼圖,講故事、搭積木,週末帶孩子一起出遊,多增加一些屬於你們的快樂時間。

孩子的世界很簡單,你對他好,他自然感受得到,孩子愛爸爸也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常和爸爸在一起的孩子,會更自信、更勇敢、更果決。


樂歡爸媽


哈哈!彷彿看到了一個老母親的傷心和失落。“吃著我的奶一點點長大的熊孩子竟然被爸爸拐走了,這個小白眼狼。”可是看見爺倆玩的不亦樂乎,心裡也會感覺暖暖的。良好的父子關係也是寶寶健康成長所必需的,決不能想著自己獨霸孩子的視野。

也許嬰兒期,寶寶會離不開媽媽,整天都要找媽媽,彷彿和媽媽是一體的。可是隨著孩子的成長,爸爸的“春天”就要到了。媽媽會發現,孩子更願意和爸爸一起玩,而把親愛的老媽晾在一邊喝乾醋。隨著孩子手腳逐漸放開,孩子能玩的遊戲越來越多,偶爾一次爸爸的抱抱,寶寶發現這個懷抱更安全,視野也更開闊,所以寶寶就愛上了爸爸的的懷抱;偶爾一次坐在爸爸肩頭玩的做飛機,刺激的寶寶興奮的大吼大叫,這個是親愛的麻麻給不了,於是樂此不疲;出去玩的時候爸爸的優勢更是發揮的淋漓盡致,身強力壯的爸爸會是寶寶強有力的守護者,讓寶寶很享受爸爸別樣的愛…

媽媽千萬不要因為爸爸的“得寵“而失落。要知道媽媽在寶寶的心目中的地位也是堅不可摧的。寶寶和爸爸玩累了,就會第一時間撲進媽媽的懷抱,安心的入睡;寶寶渴了餓了,也會本能的尋找媽媽補充能量;寶寶受欺負了,會更加不由自主的撲進麻麻的懷抱中,所有的委屈都會在麻麻溫柔撫慰中煙消雲散。

父愛如山,母愛如水。爸爸和媽媽的愛都是寶寶需要的,就像雛鷹起飛的兩個翅膀,缺一不可。

以上是我的回答,如有意見歡迎留言。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問題請聯繫刪除。






孩子王駕到


一歲多的寶寶為什愛跟爸爸而不願跟媽媽呢?

其實這個問題不一定每個孩子都一樣吧!應該說爸爸媽媽誰陪孩子玩得更多,讓孩子更開心、快樂,孩子就更喜歡跟著誰,因為孩子的天性就是愛玩,如果爸爸媽媽哪個更多陪伴孩子,經常陪孩子玩遊戲,或到遊樂場玩,或到大自然中去戲水,玩沙,玩泥巴,讓孩子親近大自然,在玩樂中成長,在玩樂中學習一些文化知識,這樣,孩子一定會跟你親近的,因為孩子是天真無邪的。

我家小孫子跟他爸爸媽媽都不親近,也不喜歡跟爸爸媽媽,就愛跟我這個爺爺,為何?因為,他的爸爸媽媽帶孩子時光看手機,不跟孩子互動,不願陪孩子玩,做遊戲什麼的,只是讓孩子自個玩玩具或看電視,這樣孩子會跟他們親近嗎?

而我做爺爺的,帶孩子的時候絕對不玩手機,全身心地投入帶孩子當中去,陪他玩,陪他做遊戲,陪他跑,陪他笑,給他講故事,教他看繪本,教他讀唐詩宋詞,讓他在快樂中學習成長。

有空還帶孩子去公園,去博物館,去海洋大世界看各種海洋魚類私動植物。去超市購物,買玩具給他玩,這樣孩子能不跟你親近嗎?


蒙承甫1


您好,感謝您的邀請!我是高級育嬰師、母嬰KOL福林媽咪,很高興能回答您的問題。

寶媽經常會很失落的一件事情就是自己辛辛苦苦喂大的寶寶,到了一歲多的時候會自然的跟爸爸很親,看到爸爸的時候就會很快樂,看到媽媽反倒是很平常,這是為什麼呢?

一方面爸爸在家的時間長,寶寶思念爸爸。

在不少家庭都是男主外女主內,所以媽媽陪伴寶寶的時間是遠遠超過爸爸的,也正是因為這樣,所以寶寶已經習慣了媽媽在身邊,所以見到媽媽不會有驚喜的感覺,而見到爸爸則會覺得很驚喜,很想要爸爸陪自己,就會讓寶媽覺得寶寶更喜歡跟爸爸在一起,而不願意跟媽媽在前一起。

另一方面相對媽媽來說,爸爸更愛玩,能帶寶寶探索新鮮的事物。

對於一歲多的孩子,正對外界的新鮮事物充滿了好奇,而媽媽則相對來說對外界沒有那麼強烈的探索欲,而爸爸則是可以帶著孩子去探索外界的新事物,比如外出的時候,爸爸可以讓寶寶坐在自己的肩膀上,讓寶寶看到更廣闊的的景色,而媽媽只能抱著寶寶,看的有限的景色。

不過媽媽也會發現,不管爸爸在不在,寶寶需要的都是爸爸和媽媽,他對父母的需求是一樣的,在他心中,對於父母的感情不分彼此,所以寶媽不用覺得難過哦。

如果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請關注@福林媽咪,每天為您推薦落地實用的育兒知識,陪伴孩子一起健康快樂的成長。(注: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福林媽咪


一歲多的寶寶,開始學習走路了,之前寶寶只能被抱著,不能自主活動,完全依賴監護人的帶領。

寶寶開始走路之後,他的活動範圍大了,探索的興趣也越來越濃厚,這時候他可能更喜歡和爸爸一起玩耍。原因以下幾點。

1. 和媽媽比起來,爸爸更能帶寶寶進行各項活動,爸爸的活動能力更強,活動範圍更大。寶寶覺得爸爸能帶著看更大的世界,當然願意和爸爸玩了。

2. 爸爸比媽媽更會玩兒,更有意思。尤其對於男孩來說,爸爸更是運動的好夥伴和體育活動的榜樣。

3. 爸爸更能允許孩子放開了玩。

媽媽在帶孩子時,比較細心,會很注意別弄髒了,別摔著了。就難免限制孩子活動。爸爸雖然比較粗心。但是給孩子的自由度也比較高。孩子玩玩泥巴,玩玩土,都可以。摔跤了也會鼓勵孩子自己起來。

這時候,媽媽就應該放手讓爸爸多陪玩。不但能增加爸爸的親子關係,還能讓媽媽暫時從育兒任務中休息休息,何樂不為呢?





博士媽媽育兒記


我女兒從小到大都粘我,一直都是我帶,兒子7歲了也沒有粘過爸爸


小梁同學810


小孩子誰和他相處多,誰對他好,他就親誰。你家肯定爸爸唱紅臉,媽媽唱黑臉,孩子就親爸爸多。


菲魚林爾


為什麼我家的正相反啊?


手機用戶53444255817


我很喜歡這個問題,我的二寶剛剛兩歲,對這個問題深有體會。

雖說孩子跟我的的時間長,但只要她爸爸下班回來,就非常喜歡和他一起玩,我想說的是第一個原因:跟我們時間長了,想換換口味😄。第二個原因就是,媽媽感情細膩,處處小心,對孩子照顧的太過,孩子的自由限制太多,但爸爸就不是了,他們看孩子著反之。

從科學角度來講,爸爸帶孩子比媽媽帶孩子更聰明,應該是從男女平時接觸的知識點、喜好不同來分析的,就好比男同志偏喜愛理科方面,女同志大多偏喜愛文科方面一樣。孩子一歲多,正處在接受新東西,動手能力特強的時期,爸爸帶他們動手玩玩具。所以,孩子喜歡跟爸爸在一起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