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德昭、趙德芳和趙廷美的死都和趙光義有沒有關係?

一德格天1


趙光義的皇位來的並不是那麼名正言順,因此趙德昭,趙德芳和趙廷美的死都和太宗有直接的關係,畢竟他們都是皇位的有利爭奪者,只有把他們都解決了才能讓自己的兒子順利的繼承皇位。

燭影斧聲,宋太宗的皇位有搶班奪權的意味

公元979年宋太祖基本完成了對南方的統一,正當他籌謀北伐的時候卻突然病倒了。宋太祖想召見自己的第四子趙德芳進宮安排後事時卻突然暴斃了,率先得到消息的晉王趙光義卻搶先進宮安排了宋太祖的後事。

如夢初醒的宋皇后才明白了此時皇權已經在趙光義手中,因此不得不承認太宗的合法地位。太宗對奪取地位可謂是蓄謀已久,但是太祖對於他還是過於仁慈,看到他拉攏朝中大臣甚至後宮的太監也未加制止,最終導致了消息在第一時間傳遞到了太宗哪裡,從而為他奪取帝位創造了條件。

金匱之盟不過是掩人耳目,打壓繼承人才是真實目的

為了證明自己皇位的合法性,宋太宗自己拋出了金匱之盟的所謂遺詔,但是遺詔的真實性無人知曉,其實不過是掩人耳目罷了。為了鞏固自己的皇位,宋太宗還是對這幾位潛在的競爭人開始了無情的打壓。

首先倒黴的就是趙德昭,他直接被宋太宗送去了和遼軍對戰的前線,這個差事本就非常危險,但他乾的也算是不錯。可是好景不長宋太宗就得知了趙德昭要造反自己當皇帝的事,宋太宗聽後大為不悅就嚴加痛斥了趙德昭,最終逼迫他自殺。

然後就是趙德芳,這位老兄要不是太宗奪位就是皇帝了,因此受到打壓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趙德芳也算是人中龍鳳,不到20歲就幹出了自己的一番事業,也許是成績太過於突出,不到23歲的他就不明不白的去世了。

趙廷美雖然是趙光義的弟弟,但根據金匱之盟也有繼承帝位的權力。這個三弟也不是省油的燈,他對二哥搶班奪權的事非常的不滿。宋太宗雖然多次貶謫訓導他仍然難改他反叛之心,對與趙廷美來說憂憤致死才是他最好的結果,最終只活了38歲。

帝位傳給兒子才是正統

伴隨著太祖的兩位傑出的二兒子和趙廷美相繼的死去,太宗的皇位做的是越來越穩當,他終於可以把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了。認真分析不難看出這幾位的死和太宗都有直接關係,說他們都是正常死亡那才是不正常。

對於太宗而言奪了帝位還不能傳給自己的兒子那麼這個奪權就意義不大,但想要傳遞下去還是需要用些手段,而趙德昭,趙德芳,趙廷美三人也是太宗實現子承父業的皇權傳遞的重要障礙,因此必須除掉。

歷史上弟弟繼位都不是名正言順的,唐太宗的玄武門之變也是政變,宋太宗的繼位也是如此,只不過沒有流血犧牲罷了。對於自己皇位有威脅的人是必須除掉,而不能給他們任何的機會!


秋雨魯北說歷史


首先明確的回答,趙德昭、趙德芳和趙廷美的死都和趙光義有關係,而且是有很大的關係。咱們接下來一一說明。

趙德昭之死

公元979年,趙德昭在都城開封自己的府內自殺身亡。太宗趙光義得知消息後,悲痛異常,並說:“痴兒何至此耶!”,隨即追封趙德昭為中書令、魏王。

趙德昭之所以會在家中自殺,這與趙光義的惡語相向,以及自己的性格有關。太祖在世時,趙德昭完全有機會成為繼任者,然而父親的離奇死亡,叔叔趙光義搬出個世所未見的“金匱之盟”,把帝位給搶過去了。趙光義擔任皇帝之後封趙德昭為京兆尹,後又封為武功郡王。就這樣,叔侄二人保持著表面上的和諧。

在公元979年,高梁河之戰,宋軍大敗,太宗乘驢車逃走,腿還被射了一箭。事後,宋軍重新整頓,發現皇帝不見了,都以為其死在亂軍中。眾將著急,認為不能群龍無首,此時有人提議立趙德昭為皇帝。後來宋太宗聽聞此事後很不悅。《宋史》中有記載:“四年,從徵幽州。軍中嘗夜驚,不知上所在,有謀立德昭者,上聞不悅。”

大軍回朝後,太宗一直悶悶不樂,也沒有給出徵的有功將士行賞,後有人找趙德昭,希望他去找太宗皇帝提醒一下,於是趙德昭就去了。結果,太宗大怒,冷笑著說:“等你當上皇帝后再行賞也不遲!”結果,當晚回去後,趙德昭就自刎了。

趙德昭的性格內向,自從父親離奇死亡後,性格變得更加敏感了,經過太宗的惡言相向後,趙德昭為了自證清白或者是有點想不開於是就自殺了。總之在這個事件中,趙光義的責任很大。

趙德芳之死

趙德芳之死也顯得疑點重重,他是在哥哥趙德昭死後不久就病死了,據《宋史》中的《宗室傳》中有關於趙德芳的死用來“寢疾薨”,意思是得病後無藥可治而死。如此簡單的記載,實在是令人不能不想這其中是否有陰謀。

趙廷美之死

趙廷美之死也與趙光義有關,趙光義在登上皇位後,為證明自己的繼位的合法性,“金匱之盟”的真實性,便讓趙廷美擔任京兆尹。此後又啟用趙普為相,趙普本身是支持太祖立嗣的,到了趙光義擔任皇帝后,他任然支持太宗立嗣,因此他的想法與太宗一樣,隨後就開始謀劃除掉趙廷美。

趙廷美此人個性比較張揚,不懂得收斂,加之本人有些才學,因此朝中許多大臣都與他關係比較密切,這讓趙光義很是多疑,後來找了個藉口把他調離京城,隨後趙普誣告他意欲謀反,趙廷美驚懼之下生了疾病,沒過多久就病逝了。趙廷美之死,完全是由太宗與趙普的陰謀造成的。

綜述

根據史實表明,趙德昭、趙德芳和趙廷美叔侄三人之死與趙光義脫不了關係,因為這三人是趙光義想把皇位留給自己子孫繼承的最大障礙,自從他搞出個“金匱之盟”讓自己繼位,結果這個事情也相當於公佈與眾了,如果自己不把皇位傳給弟弟趙廷美的話,說明他得位不正。為了皇位能一直在自己一脈中傳承,只能殺了弟弟與兩個侄子了。

如果各位看官有不同的看法,可以在下方評論留言討論哦!


汗青長綿


你好!這三個人我們一個一個來分析。

首先,德昭是被逼死的。

宋太宗趙光義

趙光義即位後,揮師北上,先滅北漢,緊接著又與遼人大戰於高粱河,損失慘重,大敗而歸。

趙光義因為戰敗惱羞成怒,很長一段時間不給滅北漢的功臣論功行賞。

有功不賞不是為君之道,會寒了眾將士的心。所以德昭就勸趙光義,對有功之士進行封賞。

德昭

趙光義大怒,說了句:

  • 待汝自為之,賞未晚也

等你自己當皇帝了,再封賞吧!

德昭惶恐不安,趙光義即位本來就疑點重重,這幾乎是他最敏感的地方。自己為國家著想,卻被這樣猜忌。

回家就自殺了。

兩年後德芳也死了,享年二十三,死因不明,或說是病死的,或說是毒死的。

八賢王就是以德芳為原型的

廷美之死主要是自己做。

趙廷美本來就囂張跋扈,後來聽說了金匱之盟,更是蠢蠢欲動(按杜太后所立金匱之盟,太祖死後太宗即位,太宗死後廷美即位。),陰謀篡奪皇位,後來事發,開封府尹的位子沒了(表面上看也是按儲君培養的啊),改成去西京洛陽留守。

在洛陽廷美仍不死心,和兵部尚書盧多遜勾結,事敗,剝奪一切官職。

後來又一貶再貶,王爵降公爵,又遷房州,廷美憂憤難當,吐血而亡。

至此,太祖一支和魏王一支都大受打擊,一蹶不振。皇位世世代代傳於太宗一支——直到靖康之變。


煮酒放歌


趙德昭,趙德芳,趙廷美的死與趙光義有莫大的關係,無論是用了哪種方式,趙光義都難逃嫌疑!

中國自古皇位正常傳承的方式基本都是父死子繼,雖然也有兄終弟及的方式,但大多數都是特殊情況下的特例!比如,嘉靖皇帝繼承正德皇帝的皇位,明代宗繼承明英宗的皇位!

因此,作為一個開國皇帝,宋太祖的皇位由弟弟趙光義繼承,原本就顯得不同尋常!按照金匱之盟的說法,杜太后害怕宋朝江山也重蹈五代覆滅的前轍,讓宋太祖發誓,死後皇位由趙光義繼承,所謂年長者管天下。按照金匱之盟的說法:趙光義死後,應該由弟弟趙廷美繼承。趙廷美死後,由趙德昭繼承皇位。然後是趙德芳繼承皇位。但是這種繼承方式,顯然是想由自己一脈繼承皇位的趙光義不願意看到的,所以他必然要有所動作!

其實,宋太祖與宋太宗之間除了金匱之盟外,還有斧聲燭影的歷史傳說,真相到底如何,一時眾說紛紜。最終的謎底在一百多年後由趙光義的後人宋高宗趙構藉著宋太祖託夢說了出來,他最終選擇宋太祖後人繼承皇位,未必不是間接回應了斧聲燭影的傳說,宋太祖死於趙光義的蓄意謀殺!因此作為一個篡位者,趙光義的內心是不安的,自己弟弟與哥哥兒子的存在始終是一個威脅,因此他必須清除這些皇位的潛在威脅者!

因此,趙光義與自己弟弟和侄子們的死有莫大關係!



貓哥讀歷史


趙德昭、趙德芳同是宋太祖趙匡胤之子是兄弟,趙延美是宋太祖和宋太宗之弟。歷史上趙德昭趙德芳兄弟都是病死的與叔宋太宗無光,只有宋太祖和太宗四弟魏王趙延美是被其兄打壓並降王為公,遷居房州最終在憂憤中吐血而亡,是因皇權鬥爭被其兄宋太宗間接害死。


小龍女5505


肯定有關係,首先一個得位不正的人,肯定會為保住皇位不擇手段,只要有威脅的人都會剷除掉。從趙二的為人處世所做的事都能看得出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