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時期 特別擔當——全省基層黨組織堅守疫情防控第一線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小萍 李婷 雅青 黃璐

村(社區)是疫情防控的第一線。

守住這道防線,就能有效切斷疫情擴散蔓延的渠道。

面對疫情,我省各地鄉鎮(街道)、村(社區)黨組織夯基壘臺,統籌整合各級機關下沉幹部、社區民警、小區物業服務人員、志願者等力量,並肩作戰、組團服務。

全員排查、樓棟消殺、藥品代購、買米送油……

黨組織引領,幹群同心,聯防聯控、群防群治,構築起疫情防控的人民防線。

紮緊防控籬笆——

“應收盡收,刻不容緩”

“有人在嗎?我是社區網格員。”

武漢市洪山區梨園街道新世紀社區網格員熊麗入戶排查時,在一戶業主家門口,多次吃閉門羹。

真的沒人在嗎?熊麗不敢大意。她核實電錶數據後,確定家裡有人。

“我們上門排查是為社區好,看看你們有沒有發熱的情況,不用擔心。”熊麗又上前敲門,邊敲邊勸說。

終於,門開了。一番解釋後,業主對社區工作人員上門排查也表示理解,積極配合工作。

“應收盡收,刻不容緩。當好社區守護人,就必須把門看緊。”新世紀社區黨委書記劉婷說,面對社區確診患者40人、疑似患者23人的巨大壓力,社區黨委紮緊防控籬笆,全力以赴推動“四類人員”分類集中管理落地落實,做到應收盡收、不漏一人。

鄂州市鄂城區古樓街道黨工委積極組織黨員幹部下沉防疫一線,以社區網格為單元,組織市、區、街三級包保幹部及社區工作人員、樓棟長全方位摸排,對武漢等地返鄉人員開展健康核查,對確診病例、疑似病例開展倒查和標識管理,嚴格落實“五級包保”責任。

恩施市小渡船街道辦事處機場路社區組建疫情防控臨時黨支部,在居民小區成立臨時黨小組45個,帶領社區幹部、488名黨員志願者投入樓棟值守、入戶排查和防控宣傳工作。截至目前,社區累計跟蹤排查返鄉人員822人,轄區內未出現一例確診病例。

當好群眾貼心人——

“黨員多跑腿,居民少出門”

“您需要什麼,慢慢說,我記下來。”

在武漢市中南路街道百瑞景社區,由4個社區工作人員組成的“快遞小哥”分隊,負責給困難群體統一買菜、分菜、送菜。

每天,他們都會通過發微信、打電話等方式收集居民需求,幫助他們購買日常必需品,再把代買的生活用品放到居民門口,待他們走後由居民自取。

“黨員多跑腿,居民就可以少出門。”百瑞景社區黨委書記王涯玲介紹,社區成立了48個樓棟黨員聯動小組,負責團購菜品,保障居民生活;4個代買黨員小隊,負責代購藥品;還有6個運送小分隊,送菜送藥上門。

特殊時期,特別擔當。

為了守護群眾安危,基層黨員幹部無私忘我、負重前行。

歇馬鎮是保康縣人口最多的鄉鎮,返鄉人員1萬餘人,其中從武漢返鄉人員1500多人。

年滿60歲的歇馬鎮莫家埡村黨支部書記辛福鑫,一名有26年黨齡的老黨員,疫情發生後,20多天值守在海拔1200米的防控一線。

每天早上,他安排好卡點值守、村民代購、全民排查等工作後,自己開著車巡迴宣傳,隨後對全村上報數據進行審核把關,晚上在卡點值班時還要統計第二天代辦事項。

20多天,他頓頓午餐都是泡麵、火腿腸。家人勸他不要這麼拼,他說,“當一天村幹部,就要守好這個攤兒。”

在一群“拼命書記”的守護下,歇馬鎮尚未發生一例交叉感染。

築牢堅強堡壘——

“千難萬難,幹就不難”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

鎮村幹部面對的是千家萬戶、千頭萬緒、千難萬難。

“千難萬難,幹就不難!”宜都市紅花套鎮黨委書記段緒卿說,疫情發生後,宜都市紅花套鎮全鎮61個基層黨組織、329名黨員投身到疫情防控一線。

如何動員每戶村民參與到疫情防控中來?該鎮黨員幹部在走街串巷、挨家挨戶測體溫過程中,為每戶村民拍下全家福。

“以照片為證,與村民簽下承諾書,記錄家庭成員情況,做到排查不落一戶、不漏一人,真正實現群防群治。”段緒卿說,截至目前,全鎮無一例確診病例,無一例疑似病例。

疾風知勁草,烈火見真金。

大冶市金湖街道辦上馮村境內,擁有九古奇村、7D玻璃橋等多個“網紅”旅遊景點。

疫情當前,上馮村果斷關停所有景點。

“目前村年收入大概是12萬元左右,雖說關閉景區會損失嚴重,但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永遠是第一位的。”村黨支部書記馮光榮說,用景區“零接待”換得一方群眾的安全。

針對村民扎堆聊天、走親訪友、聚眾打牌等隱患,該村4名村兩委幹部和17名黨員全員上陣,每天巡邏至晚上10點。

截至目前,全村做到“零串門、零聚會、零感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