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面前,我們究竟能有多快?透過一杯牛奶,看中國企業戰疫速度

文 ✎ 齊敏倩


1月24日,除夕夜,武漢封城第二天。吳小紅原本答應早點工作完回家陪家人吃年夜飯,可下班的時間一拖再拖,家人足足等了兩個小時,也沒等到她回家吃飯。


吳小紅是蒙牛集團區域公共事務高級經理,負責湖北區域的公共事務。1月22日一大早,身處武漢的她真切感受到了疫情的嚴峻,按照上級指示,立即成立疫情應急工作小組。從早上6點到次日凌晨2點,吳小紅和同事們一口氣開了10個電話會議。


工作小組成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給醫院捐牛奶。當天,蒙牛為武漢市第一醫院捐出冠益乳等低溫酸奶,成為全國第一家開展捐贈的乳企。


之後,雷神山、火神山和方艙醫院的第一批受捐乳品,也是蒙牛送來的。


封城那一刻,喧囂熱鬧的武漢彷彿按下了暫停鍵。疫情蔓延,交通受阻,一盒牛奶從產地到一線醫護人員和消費者手裡,背後有著太多故事,關於速度,關於責任和擔當。


01

第一杯牛奶


處理公共事務,吳小紅工作中少不了面對突發狀況,但之前那些和這次“抗疫”比起來不值一提。


蒙牛集團在湖北有4個工廠、6個銷售體系,產供銷一體。在集團領導安排下,吳小紅第一時間成立疫情應急工作小組,將常低冰銷售、鮮奶、奶酪、常低溫工廠、友芝友工廠、奶源等所有在漢業務板塊的負責人拉入微信工作群中,交流信息,共同應戰。


1月22日,小組成立後,內部溝通協調問題得到解決,吳小紅和同事們第一時間想到了戰鬥在一線的醫護人員。當時,公眾的視野聚焦在疫情本身,還沒人關心戰鬥在一線的醫護人員。


和病毒鬥爭,不只患者需要補充營養提高抵抗力,工作強度大的醫護人員更需要。吳小紅和同事們把給醫院捐牛奶的想法彙報給上級領導和集團總部,得到集團全力支持。


準備好捐贈的產品只是給醫護人員送營養的第一步,醫院到底需不需要、貿然給醫院送東西會不會是忙中添亂,都是需要考量的因素。


吳小紅第一時間聯繫到了《長江日報》公益傳播院的院長,讓對方幫忙打聽醫院的需求。武漢市第一醫院迅速反饋:牛奶,確實需要!


疫情面前,我們究竟能有多快?透過一杯牛奶,看中國企業戰疫速度

▵ 吳小紅

給醫院送牛奶的任務落在了武漢低溫工廠廠長宋春慶身上,按照原計劃,那天下午他是要返回四川老家過年的。


低溫奶保存時間短,春節將近,廠裡的產品早就給了經銷商。接到任務後,宋春慶一邊和吳小紅確認醫院方面的對接人,一邊聯繫銷售,從武漢和周邊經銷商處緊急調回10萬元左右的產品,裝到大貨車上,準備第一時間送到醫院。


誰知,貨車從廠區出來往市區走的路上,武漢市已經開始交通管制,不允許大貨車行駛,宋春慶又和同事一起把酸奶分別裝到4輛小貨車上。送奶的隊伍也從五個人變成了十三個人,非常時期,這意味著更大的壓力。


疫情面前,我們究竟能有多快?透過一杯牛奶,看中國企業戰疫速度

武漢市第一醫院是距離華南海鮮市場最近的醫院,往醫院送牛奶,他們不得不謹慎。宋春慶回憶,除了口罩、手套等防護外,送完牛奶一上車,他就用醫用酒精給員工的衣服消了毒。


一週後,武漢第一醫院的馮書記給吳小紅髮來很多照片。照片裡,醫護人員的早飯、晚飯都有蒙牛送的特侖蘇和冠益乳,這是一線醫護人員收到的第一批捐贈乳品。


電話裡,馮書記說,醫護人員太忙了,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蒙牛送來的牛奶幫了大忙,還問吳小紅能不能再給醫院送點。


02

“你們的牛奶我們包了”


蒙牛繼續給武漢市第一醫院送牛奶。事實上,從1月22號第一批捐贈開始,他們一直在尋找需要牛奶需要支持的人。


疫情爆發之時,蒙牛集團總裁盧敏放正在瑞士參加達沃斯論壇。他回到國內的第一件事就是召開電話會議,快速對整體的防疫工作進行規劃部署。一週後,集團下屬公司現代牧業、雅士利國際、富源國際、蒙牛聖牧紛紛加入捐贈行列。


在整個集團力量加持下,蒙牛從疫情工作小組成立的1月22號起,9天之內,6次累計捐贈7.4億元款物。


1月26日,火神山醫院開工的第三天,蒙牛聯繫到了負責修建火神山醫院的中建三局,第二天特侖蘇牛奶被送到火神山醫院建設工地現場,為建築工人提供營養。


疫情面前,我們究竟能有多快?透過一杯牛奶,看中國企業戰疫速度

負責這次捐贈任務的是蒙牛常溫武漢子公司傳統通路經理劉行文和駕駛員聶航。1月27日一大早,劉行文和聶航約好到火神山醫院碰面。


劉行文是土生土長的武漢人,他家住漢陽,那天出發前,老婆特意叮囑他注意安全。據他所知,公司很多同事從1月23號起,就開始24小時待命,隨時準備工作。


大年三十下午,聶航已經回到老家孝感過年,沒想到突然收到公司通知,需要捐贈物資到武漢抗疫一線。接到任務,聶航想第一時間返回武漢,可當時,武漢和周邊地區已經封閉。為了不耽誤工作,他自己開車4個小時,走小路回到武漢。等他趕回武漢,已經是晚上11點鐘。


除了往醫院等地方運送捐贈物資,劉行文和他的同事們還要做好日常工作,確保市場上的牛奶供應。維持一座常住人口超過1000萬的城市正常運轉,離不開無數像他們一樣的普通人默默無聞的努力。


在火神山的捐贈中,除了蒙牛的牛奶,整個中糧集團都來了。米、面、油甚至可口可樂,捐贈的第一天,中糧集團派出十幾臺大貨車裝著這些物資送到火神山建築工地。


火神山項目後勤部的部長跟吳小紅開玩笑說,一週後,牛奶喝完了,我還去找你。吳小紅笑著回到:“沒問題,你們這兒的牛奶,我們蒙牛承包了。”


疫情面前,我們究竟能有多快?透過一杯牛奶,看中國企業戰疫速度

火神山、雷神山投入使用後,2月11日,蒙牛集團宣佈,兩家醫院每天的乳品需求全部由蒙牛捐贈供應,每日捐贈供應牛奶16000盒,酸奶8000杯。


方艙醫院正式收治病人後,蒙牛集團又在第一時間為開放的方艙醫院近5000位患者與醫護人員送去了牛奶。


《揭陽日報》刊登了一篇馳援武漢醫護人員的戰疫日記,裡面寫到,方艙醫院的患者就像一家人,大家圍在一起看電視、跳廣場舞。一位患者說:“牛奶是蒙牛捐的,大家隨便喝。醫護人員是借的,還回去時一個也不能少!”


疫情面前,我們究竟能有多快?透過一杯牛奶,看中國企業戰疫速度

▵ 蒙牛送去提手後,醫護人員立馬用上

往醫院送牛奶的時候,蒙牛員工發現,醫護人員爭著要牛奶箱上面的提手。原來,長期戴口罩把醫院人員的耳朵勒得通紅,牛奶箱提手成了緩解這種痛苦的最佳工具。看到這一幕,蒙牛又向醫院捐了3萬隻牛奶箱提手。

03

全民“戰疫”


疫情發生至今,蒙牛集團的送奶工、終端促銷員等一線員工始終堅守工作崗位。他們和所有普通人一樣,是各項工作的最終執行者,這群人的堅守,支撐著一個企業,甚至一座城市的正常運轉。


保障一線員工的健康,是企業義不容辭的責任和擔當,也是維持正常經營活動、服務市場的前提。


蒙牛一線工作人員的防護物資由湖北方面集中統計後報備集團統一採購,在口罩還不緊缺的時候,集團的同事就把能買到的口罩全都買了下來。由於快遞不能直接發到武漢,集團購置的物資還要經過第三方公益組織到達武漢。


集團的用心,讓堅守在一線的蒙牛員工得到了最踏實的保護。疫情面前,每個人都不得不與之戰鬥,而大夥能做的就是提高抵抗力,保護自己,做好分內之事。


2月8日,國家衛健委發佈《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營養膳食指導》,指出,建議患者、一線人員和普通人群“吃各種各樣的奶及其製品,特別是酸奶。”


膳食指導發佈一週後,蒙牛與全國衛生產業企業管理協會食品與營養健康產業分會向全社會聯合發出《天天飲奶 健康中國人》倡議,提出全民共戰疫情,天天飲奶,健康中國人。


消費者每天要獲得充足的奶及其製品的攝入,市場上得有充足的各類產品供應。


疫情面前,我們究竟能有多快?透過一杯牛奶,看中國企業戰疫速度

▵ 武漢徐東沃爾瑪超市,蒙牛產品供應充足

在湖北,受疫情影響,蒙牛的工廠全都關停。疫情剛開始,捐贈和消費者購買的牛奶主要是春節時的庫存。為保證武漢和湖北的牛奶供應,蒙牛積極和政府溝通,向武漢商務部門申請了民生保供的函件。


現在,每天都有外地的牛奶運到武漢。在外地牛奶進武漢的前一天,蒙牛的工作人員都要收集車輛數量 、車牌號和駕駛員身份證號等信息,彙總之後反饋給相關部門。如此,相關車輛就能獲得“綠色通行證”,確保交通受阻區域的物流運輸。


更辛苦的還有開著大貨車從各地奔向武漢的駕駛員。2月20日晚,老蔡開著大貨車從安徽蚌埠往武漢運送蒙牛集團的抗疫物資。兩地相距500公里左右,路況好的情況下開車也要8個小時。


老蔡路過蕪湖境內的石澗服務區,停車休息,準備出發時卻發現車子無法正常啟動。在服務區負責督導檢查疫情的蕪湖交警王賢贊發現了老蔡,閒話家常時,王賢贊得知老蔡從正月初五就一直運輸抗疫物資。


運輸路上,老蔡餓了就泡點方便麵吃,累了就在服務區小憩一會。王賢贊聽了老蔡的“逆行”故事,深受感染,給他送來口罩、麵包、水果、飲料等生活用品。


非常時期,這平凡又溫暖的一幕被蕪湖新聞網記錄了下來。

04

讓溫暖的光穿透黑暗


除物流之外,許多生產企業的生產活動也受到波及,面臨人手不夠、供應不足的難題。在這個特殊時期,作為乳業市場的重要企業,蒙牛一直堅持生產,保障市場供應和價格穩定。


陳軍超是蒙牛寶雞工廠灌裝班班長,疫情發生以來,每天提前到崗一小時完成測體溫、區域消毒、防控信息上報、防控物資發放等工作。


疫情面前,我們究竟能有多快?透過一杯牛奶,看中國企業戰疫速度

▵ 陳軍超在車間消毒

面對春節期間保障供應的緊張發運任務,陳軍超在車間清洗間隙,還組織協調帶領人員自發自勇到物流平臺裝車。廠子裡的6名外地員工因為疫情防控無處安身,他出面協調最終與村裡達成一致,幫助他們解決住所難題。


奶業有著很長的產業鏈,疫情發生以來,奶牛養殖、乳品生產、物流和銷售等環節均受到不同影響。與生產端緊密關聯的是牧場和奶農。


目前,牧場面臨著飼草料庫存消耗殆盡,飼草料、畜禽屠宰場復工不足,生產物流、死淘牛處理難,現金流不足、運營壓力大的問題。


疫情面前,我們究竟能有多快?透過一杯牛奶,看中國企業戰疫速度

▵ 蒙牛養殖基地

為了穩定信心,守護上游合作伙伴,從根本上保障奶源,蒙牛還出臺了“保收購、保供應、保運力、保資金、保運營”五大措施。


蒙牛將按照購銷合同約定,保障合作牧場生鮮乳正常收購、為牧場提供生產物資,解決物流難題,同時對合作牧場的扶持資金,推出2-3月降息、緩扣支持,用技術支持牧場降本增效。


為了白衣天使和患者,奮鬥在一線的工作人員捐牛奶,保障市場供應為消費者營養護航,助力合作伙伴度過難關……疫情中,蒙牛展示了一家大企業的責任和擔當。


近日,《品牌觀察》雜誌社、九一數榜和人民日報社《民生週刊》雜誌社聯合發佈《2020年新型冠狀肺炎抗疫企業最具影響力指數報告》,在這份報告中,蒙牛排行第三,也是食品行業唯一一家排行進入前十的企業。


疫情面前,我們只有守望相助。每個勇敢、敬業的普通人和敢於承擔社會責任的企業都是一束溫暖的光,這些光匯在一起,成為照亮黑暗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