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藥師孤傲,為什麼會做出騙《九陰真經》這種齷齪的事情?

張溢解密


這個問題讓我想到另外一個問題:老頑童那麼天真無邪,道德純樸,為什麼會去和段皇爺的妃子私通。

黃藥師是金庸先生《射鵰英雄傳》裡面最特立獨行的一個人物。每個人的身體都有兩個自我,一個被世俗,禮法,天天框框約束;一個是內心真實的自我,這兩個身份不停的切換往復。

作為那個時代的五絕之一,當面對所有武林人物都想一睹後快的寶典,難免也會起心動念,但我更喜歡的是黃藥師得到寶典後棄之如敝履的悔恨。





因為愛所以艾


黃藥師根本就沒有做過騙九陰真經的事情,騙取《九陰真經》從頭到尾都是黃夫人的主動行為:

只聽周伯通道:“我見他滿面春風,說是新婚。我想黃老邪聰明一世,糊塗一時,他老婆雖然美麗,但娶在家裡,有什麼好,便取笑他幾句。黃老邪倒不生氣,反而請我喝喜酒。我說起師哥假死復活、擊中歐陽鋒的情由。黃老邪的妻子聽了,求我借經書一觀。她說她不懂半點武藝,只心中好奇,想見見這部害死了無數武林高手的書到底是什麼樣子。我自然不肯。黃老邪對這少年夫人寵愛得很,什麼事都不肯拂她之意,就道:‘內子當真全然不會武功。她年紀輕,愛新鮮玩意兒。你就給她瞧瞧,那又有什麼干係?我黃藥師只要向你的經書瞟了一眼,我就挖出這對眼珠子給你。 她把書還給我,笑道:‘周大哥,你上了西毒的當啊,這部不是《九陰真經》!’我大吃一驚,說道:‘怎麼不是?這明明是師哥遺下來的,模樣兒一點也不錯。’黃夫人道:‘模樣兒不錯有什麼用?歐陽鋒把你的經書掉了包啦,這是一部算命占卜用的雜書。’”周伯通道:“當時我也這麼想,可是我素知黃老邪專愛做鬼靈精怪的事,他夫人的話我也不甚相信。黃夫人見我半信半疑,又問:‘周大哥,《九陰真經》真本的經文是怎樣的,你可知道麼?’我道:‘自從經書歸於先師兄之後,沒人翻閱過。先師兄當年曾說,他竭力奪得經書,是為武林中免除一大禍害,決無自利之心,是以遺言全真派弟子,任誰不得習練經中所載武功。’黃夫人道:‘王真人這番仁義之心,真令人欽佩無已,也正因為如此,才著了人家的道兒。周大哥,你翻開書來瞧瞧。’我頗為遲疑,記得師哥的遺訓,不敢動手。黃夫人道:‘這是一本江南到處流傳的占卜之書,不值半文。再說,就算確是《九陰真經》,你只要不練其中武功,瞧瞧何妨?你師兄只說不許練,可沒說不許瞧。連我都瞧過了,又有什麼大不了。’我依言翻開一頁,見書裡寫的全是高深武功的秘訣,何嘗是占卜星相之書?

黃藥師何曾騙周伯通?他只是寵溺妻子,以為妻子真的想見識一下,才要求周伯通讓妻子見識一下真經。至於黃夫人為什麼要看《九陰真經》,想必是她經常聽黃藥師提到《九陰真經》,這才有心為丈夫獲取九陰真經,但這是出於黃夫人對黃藥師的愛,而非黃藥師的授意。

而且,黃夫人也並沒有騙取《九陰真經》,因為《九陰真經》是周伯通打賭輸了,拿給黃夫人看的。換言之,黃夫人一直要求的都是看《九陰真經》,只是看過之後,才騙周伯通說《九陰真經》是假的。這個過程,你最多隻能說黃夫人騙周伯通,他的《九陰真經》是假的,而不能說,黃夫人騙取《九陰真經》。如果黃夫人先跟周伯通說,你的《九陰真經》是假的,我幫你鑑別一下,看過後,再用自己能背出來,證明《九陰真經》是假的,這才叫騙取《九陰真經》。

而且,從後文也能看出,黃藥師雖然對《九陰真經》有興趣,但是,肯定沒有主動騙取的念頭,否則也不會明明得到了,也不去練習。

黃老邪道:‘不通兄,黃藥師素來說一是一。我說過決不向你的經書瞟上一眼,我幾時瞧過了?我看過的《九陰真經》,是內人筆錄的,可不是你的經書。’…… “原來黃夫人為了幫著丈夫,記下了經文。黃藥師自負得緊,他說重陽真人得了真經不練,他黃藥師倘若照練,豈非遠遠不如我師哥,因此他也不練。

綜上所述:

第一,黃藥師對《九陰真經》肯定有興趣,因此經常和妻子提及此書,但是,主觀上從沒想過去搶奪或騙取《九陰真經》。在得到真經後,也從不曾修煉。

第二,黃夫人之所以要求看一看《九陰真經》,是因為她知道丈夫的心意,想為丈夫獲取《九陰真經》,故而,有心獲取《九陰真經》的是黃夫人,而非黃藥師。

第三,黃藥師通過和周伯通打賭的方式,贏得《九陰真經》的一覽權,並非欺騙。且自己並沒有看,而是讓妻子看了。

第四,黃夫人是先要求看《九陰真經》,看完後,騙周伯通經文是假的;而非先騙周伯通經文是假的,表示自己可以鑑別,然後以自己可以背的方式確認經文是假的。

因此,黃夫人是騙周伯通他的《九陰真經》是假的,而非騙取周伯通的《九陰真經》。


東瀛萬花筒


黃藥師想獲得真經,最大的原因就是想獲得天下第一。

九陰真經是天下武學總綱,記載的武功神妙無比,讓學武之人為之神魂顛倒,這是個重要的理由。但是如果只因為這個,就不會有第二次論劍,因為二次論劍沒有真經這個賭注。

其實我們細細品味金庸在神鵰俠侶大結局中,周伯通被評為中頑童的時候,黃藥師所說的一句話我們就知道一些事情。

黃藥師笑道:“老頑童啊老頑童,你當真了不起。我黃老邪對‘名’淡泊,一燈大師視‘名’為虛幻,只有你,卻是心中空空蕩蕩,本來便不存‘名’之一念,可又比我們高出一籌了。東邪、西狂、南僧、北俠、中頑童,五絕之中,以你居首!”

這次華山之巔的聚會,距離第一次華山論劍已經過去了整整五十年。五十年中歷代五絕中,王重陽早早過世,歐陽鋒洪七公同歸於盡,南帝出家為僧,當年的質樸青年成為一代英雄,桀驁不馴的少年也成長為大俠。這麼長的時間,才讓黃藥師對名淡泊,讓一燈視名為虛幻。


但當年他們不是這樣的,他們正當盛年,為奪取天下第一之名,得到九陰真經,爭強好勝。你看他們為了二次論劍都做了哪些準備:洪七公補全降龍十八掌,黃藥師為落英神劍掌加入絕招,歐陽鋒創出靈蛇拳,一燈苦練先天功,都可以說是勤修不輟。

就連自稱最為懶散練功不勤快的洪七公也毫不例外。

除了黃藥師,其他人為了奪得天下第一做了哪些壞事錯事?歐陽鋒趁著王重陽死去全真教搶秘籍,為了讓一燈損耗功力打傷武三通;一燈為了練功冷落後宮,戴了綠帽子,瑛姑兒子重傷也猶豫不決怕折損內力影響比試。

可見不論是急公好義如北丐,心狠手辣如西毒,慈悲大度如南帝,都難以逃脫一個名字之累。


說回黃藥師,他也不例外,黃藥師外號是東邪,代表了自己不為禮法所束縛,行為本身就離經叛道,更加不看重世俗人的眼光。“禮法豈為我輩所設?"黃藥師最喜歡的魏晉人物就是這樣。所以在騙取真經這件事情,他確實沒有多大的罪惡感。

這件事情的由頭是黃夫人提出來的,然後黃藥師樂觀其成,和老婆一唱一和,又是暗暗威脅要去找全真七子麻煩,又是陪老頑童打石彈,還拿出軟蝟甲來做賭注,最終終於騙到了秘籍。

黃藥師做事本來就帶著邪氣,明明是他們騙取真經,夫人後來為了再背真經喪命,等到周伯通來島上的時候,他還遷怒周伯通說是周故意炫耀真經才連累夫人去世。這種行為無論如何談不上光明正大了,不過一句話,黃藥師不在乎。

其實他得到真經,失去的東西更多,陳玄風梅超風盜走真經後,他打斷了所有弟子的腿把他們驅逐出去,身懷六甲的妻子為他耗盡心血重新寫經而死,留下孤女和她相依為命,桃花島上只剩下些聾啞的僕人。

這個時候,不知道他對著自己妻子的玉棺,有沒有在唸阿衡的名字,心中懊悔當初的決定。

金庸小說碧血劍中,金蛇郎君夏雪宜就曾經說過一句話:此時縱聚天下珍寶,亦焉得以易半日聚首,重財寶而輕別離,愚之極矣,悔甚恨甚!

想必黃藥師在妻子死後的想法也是一樣的。


狗眼博士


《九陰真經》在《射鵰英雄傳》中的名氣實在是太大了,書中描述它是天下武學總綱,凡是習武之人十之八九都對它垂涎三尺,做夢都想據為己有,黃藥師也未能免俗。



華山論劍的出發點是什麼?

天下絕頂高手在王重陽的邀請下齊聚華山之巔,經過幾天幾夜的生死搏鬥,為的就是決出勝利者,得到《九陰真經》的所有權,也因此奠定了天下五絕武林霸主的地位。

當然這五個人中,也不是所有人都是貪圖九陰真經的。

王重陽不是,他是不忍看到武林中人因為搶奪九陰真經大打出手死傷無數,想要解決這場無休止的紛爭。

歐陽鋒的目的很直接,他就是衝著天下第一和九陰真經來的。

洪七公和段皇爺兩人比較相似,他們對於能和絕頂高手切磋武學的興趣遠遠大過與九陰真經,參加這次比試他們的焦點是放在比武而不是九陰真經。

黃藥師在參加比試之前的心態接近洪七公和段皇爺,反倒是因為這場比試在他的心中種下了一顆種子,如果自己能夠得到九陰真經,能否在武功上面超過其他人。



黃藥師在第一次華山論劍的時候他就已經是一代武學宗師,而且所有的武功都是自己開創的。

要知道那個時候的黃藥師不過人到中年,的確是有孤傲的資本。

不過這次的比試還是給予了黃藥師不小的打擊,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原來還有這麼多不弱於他的人。

習武之人對絕世武功秘籍就沒有不感興趣的,黃藥師當然也一樣。

不過他又不像歐陽鋒那樣完全想要把《九陰真經》據為己有,在黃藥師心裡,對真經的好奇心佔八成。

不過這個時候黃藥師也僅限在心裡惦記,還沒有付諸行動,畢竟經書在王重陽手裡,論武功他打不過王重陽,否則他就是天下第一了。

越是得不到的東西,越是讓人心心念念,黃藥師就是這樣的情況。



王重陽逝世前把九陰真經傳給周伯通保管,這也給了黃藥師得到經書的機會之一。

另一個機會就是他的妻子,機智過人不說,還有一樣過目不忘的略過。

朝夕相處的夫妻之間,是沒有秘密可言的,妻子對黃藥師的心思早就知曉的一清二楚。

所以夫妻兩人合夥騙了周伯通的九陰真經。

黃藥師假借妻子對九陰真經非常感興趣,和周伯通打賭如果他贏了,周伯通就要借九陰真經和妻子看上一看,為了消除周伯通的顧慮,他信誓旦旦的保證自己絕不偷看一眼。

一切都按照黃藥師的計劃進行,妻子如願以償的得到了觀看九陰真經的機會,憑藉她過目不忘的本領記下了經書的內容。

黃藥師千算萬算沒有算到這件事還是出了變故,還沒等日子默寫九陰真經,原本就被陳玄鳳和梅超風偷走了。

一下子打斷了黃藥師的計劃,失信於周伯通,此時黃藥師妻子臨盆在即,不忍心看到丈夫焦慮,強撐著虛弱的身體每日每夜的默寫寫記住的經書內容。

不料因此弄垮了身子,生下黃蓉後一命歸西。

眼見妻子死亡的黃藥師傷痛欲絕,他把一切罪過都怪到九陰真經頭上,打斷了弟子的腿腳逐出師門不說,還把周伯通的雙腿也打斷了,困在桃花島十五年。



黃藥師因為對九陰真經的好奇心,不顧臉面騙取了周伯通的經書,卻連累結髮妻子勞累而亡,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別人總說黃藥師平生自負,但我認為他對自己還是沒有信心。

如果對自己的武功有信心,就不會好奇九陰真經,也不會用不光明的手段去傷害周伯通,更加不會害死妻子。

不過黃藥師雖說騙取經書的行徑有失磊落,但瑕不掩瑜,他一生都沒有學習九陰真經上面的武功,間接的也算是完成了對周伯通的承諾。

這也是為什麼十五年後周伯通桃花島脫困後並沒有對黃藥師太過追究的最大原因。

兩想比較之下,周伯通的人格實在是偉大,也難怪最後被眾人一致推舉為天下第一,尤其是黃藥師更是舉雙手贊成。

種什麼因,得什麼果。


浪子與俠客


從五絕的稱號中,似乎就能看到答案了。

除去最牛的王重陽不說,剩下四個分別是“邪”,“毒”,“帝”,“丐”。

這裡面,只有“邪”是一個形容詞。也就說,其他三個都能顯著的特徵:歐陽峰用毒,一燈大師是皇帝,洪七公是乞丐頭子。

但只有黃藥師,他沒特徵,只能說他“邪”。


與邪相對的是正,在金庸的武俠世界裡,正與邪的界定往往很耐人尋味。

《倚天屠龍記》中,張三丰對他的徒弟這樣說:

“為人第一不可胸襟太窄,千萬別自居名門正派,把旁人都瞧得小了。這正邪兩字,原本難分,正派弟子倘若心術不正,便是邪途;邪派中人主要一心向善,便是正人君子。”

你看,老藝術家就是不同凡響。

黃藥師被稱為“邪”,最主要的原因是他隨心所欲,不拘泥於任何制度的束縛。

他上通天文下知地理,不僅武功高,奇門遁甲五行八卦也很內行。這種優秀的全能型人才,就是遍覽金庸15部小說也再難找出第二個——逍遙子再有才,最後還是落得被徒弟害的下場,人家黃藥師呢?把徒弟全轟走了。


你說正,我偏要邪;你說那樣是正義,我偏要我這樣才是王道;你說齷齪,我非覺得理所應當。

說你說不過我,打你也打不過我,你只能說我“邪”。

所以你問黃藥師為什麼騙《九陰真經》?

因為他樂意,他就是這樣一個隨心所欲的人呀~


淺書百物語


五絕之中,北丐和南帝對九陰真經沒多大爭奪之意,這兩個人也多半是衝著華山論劍去的,為的是跟幾位高手進行武功方面的切磋。可是,東邪和西毒去參加華山論劍,為的不僅僅是武功切磋那麼簡單了,特別是西毒歐陽鋒,他就是奔著九陰真經去的。歐陽鋒想得到九陰真經,這個大家都可以理解,但是黃藥師也覬覦九陰真經,這就讓大家難以理解了,為什麼呢?我們繼續往下看。

先說黃藥師的性格,這個人性格古怪、傲氣十足,甚至還有些不羈,是一個不走尋常路的男子,東邪的稱號也是這麼來的。但是黃藥師很有才華,這倒是不可否認的,要說他自負,當真也有自負的本錢。黃藥師是一個全才型的人物,啥都會,而且還都很精通。

這樣性格的黃藥師,雖然他打心底喜歡九陰真經,但是表現出來的卻是對九陰真經的不屑。他黃藥師是什麼人,會為這樣一部武功秘笈而折腰?要說為了九陰真經,讓歐陽鋒犧牲點什麼,這很正常,放黃藥師身上就不正常了。

所以,由內心的對九陰真經的喜歡,他開始動起歪念頭,在愛妻的配合下忽悠老頑童,並得到了九陰真經的下卷。仔細看這一橋段,跟歐陽鋒是有很大區別的。歐陽鋒他是一個直來直去的人,不屑也沒那頭腦去走那些彎彎繞,直接就去重陽宮搶。相比較歐陽鋒,黃藥師的做法要聞名得多,也陰險得多。黃藥師得到九陰真經以後,他沒著急練習,是因為黃藥師覺得九陰真經裡面的武功不如自己武功精妙,還是有別的什麼其他原因呢?我們接著往下看。

黃藥師得到的是下卷九陰真經,也就是說他只得到了半部九陰真經,即便是他想練,但他根本就沒法練。因為,九陰真經是一本上下關聯的武功秘笈。過去咱們有句老話說“隔著鍋臺上炕”就是這個道理。黃藥師即使想練九陰真經上的武功,但是少了一道工序他根本沒法進行。當時,黃藥師的執拗勁也很足,沒上卷不要緊,他本想通過自己的聰明才智參悟九陰真經中的妙境,但還沒等參悟透呢,九陰真經便被自己的倆不肖弟子給偷走了。

其實,從黃藥師整個得到九陰真經的過程來看,黃藥師作為一代武學大家,他喜歡九陰真經這一點是不可否認的,但要說黃藥師是因為自己的武功低才覬覦九陰真經那就過於牽強了。九陰真經對於黃藥師來說,就好比一個收藏家,喜歡一件古董一樣的道理。

至於黃藥師得到九陰真經以後,會不會加緊練習上面的武功,成為天下第一這倒難說,因為這個人很自負。很難想象,黃藥師會拋掉自己畢生所學,然後專注學習九陰真經,最後成為天下第一,再到處去找人比試顯擺這個情景。





絕版花絮


以黃藥師的孤傲,何以耍手段來騙取《九陰真經》呢?究其原因,我認為這就是武人面對秘籍的心態。黃老邪對其他事情和人孤傲,只是面對的誘惑不夠而已。或者說,是讓他違背道德的價碼不夠,而恰恰《九陰真經》這個價碼夠了!

當年五絕爭鋒,王重陽力壓其他四人被稱為“中神通”,拿到了《九陰真經》,但是可惜的是王重陽壽數不長,在大限將至的時候,讓老頑童去把《九陰真經》埋了,並且留下遺命,全真弟子不準修煉《九陰真經》!

那麼,王重陽留下這個遺命和黃老邪算計老頑童得到《九陰真經》有沒有關係呢?

寶物懂人心,同樣的,《九陰真經》這本秘籍也同樣動人心。王重陽深刻的知道這個道理。

我們說常常說寶物有德者居之!這個“有德”是什麼意思呢?我覺得當然拳頭大的就是真理,而王重陽之後,全真的拳頭不夠大了,或者說,鎮不住場子了,所以才有了王重陽的算計。

王重陽以假死算計了歐陽鋒,而老頑童帶著《九陰真經》離開全真,這也是王重陽的一場算計!

既然我全真不能保住《九陰真經》,那麼就把全真摘出這個漩渦吧。所以不準全真弟子修煉《九陰真經》也就可以理解了。並且,全真功法號稱道家正宗,傲氣的王重陽也不覺得會弱《九陰真經》多少,完全能撐的住道統了。

所以我覺得,王重陽讓老頑童帶出《九陰真經》就是一場算計,只是沒想到中招的是黃老邪而已。

當然,這個算計聰明的黃老邪也許看出來了,也願意去演一場,只是沒想到徒弟中出了敗類,最後連累自己的夫人也因此去世,真是讓人不勝感慨!


文人談墨客


金庸先生筆下的黃藥師性格孤傲、武學造詣精湛,如果不是大家都知道他曾經騙取過《九陰真經》,相信大家絕不會相信,堂堂武林宗師黃藥師會騙取人家的東西。這是為什麼呢?恰恰是由他的性格和地位決定的!

大家可以試想一下,以黃藥師的孤傲性格,什麼才會讓他動心,普通的東西會嗎?能讓他動心的,恰恰是武林絕學!他的性格是不服輸的,所以面對著武林中人夢寐以求的《九陰真經》,他會動心,會去想盡一切辦法,甚至是騙取,他自己認為那是智取,但是,對於周伯通來說,就是騙取!

再說他的地位,雖然他是武林宗師,但是與其不分伯仲的大有人在,為了地位和尊嚴,為了超越,《九陰真經》在他的眼裡就是希望,就是一切。這是他騙取真經的原始動力和動機。

這些告訴我們,人,都有肉體凡胎的一面,都會為自己的慾望、客觀的情況所牽引!一個人可以謙虛謹慎、循序漸進、本本分分,真的是一種修養和境界。







聿劍


無論是金庸小說《射鵰英雄傳》還是後來的《神鵰俠侶》,東邪黃藥師的性情都是孤傲的。不過細心的讀者可能會發現,黃藥師的孤傲並不是一以貫之,這裡我舉一個例子說明。


黃藥師痛恨世俗之見,比如他一力搓合程瑤迦與陸冠英的感情,但是事情落到他自己頭上,就不是這麼一回事了。對於自己女兒黃蓉與忠厚老實的傻小子郭靖之事,黃藥師開始卻是極力反對的,這時看出他的孤傲是分對象的。

為何說到這件事上,其實我們從此處就能更進一步看清黃藥師的性情,也就明白了他為什麼要去騙《九陰真經》。黃藥師是想得到這部絕世武功秘笈的,否則他也不會去參加第一次華山論劍。我們可以想象,如果不是他的妻子因《真經》而去世,黃藥師也一定會修練《真經》中的武功。

所以,我們得出結淪,黃藥師孤傲不假,但絕非不食人間煙火,更不是像周伯通之類的淡泊盛名之人。


六妙長春


黃藥師作為一代武學大宗師兼才子,只有武學秘籍和書畫文物能入其法眼。第一次華山論劍四絕輸給王重陽,九陰真經落入全真派,死絕之中只有東邪西毒最不甘心,西毒歐陽鋒強奪九陰真經失敗被詐死的王重陽以一陽指破去蛤蟆功元氣大傷。王重陽臨死命周伯通將上下兩部經文分開藏匿,懷璧其罪的周伯通途中遇上新婚燕爾的黃藥師出言調笑,並說出師兄驅逐西毒以及臨終遺言,馮蘅自持記性超絕問周伯通討要經文觀看,由黃藥師在一旁與周伯通閒聊。周伯通沒有看過經文被馮蘅欺騙,怒而毀了下卷經文。知夫莫若妻,可以說下部經文是馮蘅一片心意為丈夫默寫下來的,因為陳玄風,梅超風盜經叛出師門,黃藥師大動肝火驅逐弟子離島,孕期的馮蘅為了安慰丈夫重新默寫終因為過度傷神,生下黃蓉後離世。黃藥師得到九陰真經其中也有賭賽打石彈遊戲,可以說九陰真經是東邪夫婦靠實力贏取的並非下作手段,周伯通輸的不窩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