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對中國電影市場影響深遠的經典電影有哪些?

侃聊天下


就說近二十年的中國電影吧,近二十年前,我國加入WTO,隨後經濟騰飛。在這二十年來,中國電影市場接受的洗禮和變革也非常大。當年中國電影人對好萊塢的入侵的不安,當年出演一部當紅電影的女演員會被媒體稱為“X女郎”(比如張藝謀電影女主會叫謀女郎),當年上網叫網上衝浪,當年人人都在抄寫《大話西遊》裡的金句。這二十年好似一場夢,出現了太多傳奇往事,也有許多改變我們的電影。

1.《無間道》(2002):港片最後的輝煌

八九十年代華語電影的輝煌在香港,被譽為東方好萊塢。無數經典港片和粵語金曲是一代人的青春回憶,90年代末,隨著亞洲金融風暴、人才青黃不接和電視行業及好萊塢的衝擊等因素,香港電影逐漸走向衰落,1999年香港電影的票房冠軍屬於周星馳的《喜劇之王》,成績為2949萬港幣,但是要知道,早在90年代初,周星馳電影就已經進入4000萬票房的時代。在世紀之交,所有的香港電影精英集結,完成了這樣一部救市之作《無間道》,這部電影至今依舊是21世紀最好的港片之一。也是港片黃金時代的謝幕之作。

2.《英雄》(2001):國產大片時代來臨

對於咄咄逼人的好萊塢,拿了三座三大金獎的張藝謀是最早行動的那個。

張藝謀用一個與《臥虎藏龍》類似的寫意武俠的形式,同時運用自己最擅長的創造視覺奇觀的特點,講了一個羅生門故事。《英雄》在海內外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開啟了國產大片的時代,之後很長時間裡面,每年國產市場的重頭戲都是類似的古裝武俠+名導大明星模式。

3.賈樟柯與“故鄉三部曲”:文藝片生存指南

第六代導演對於中國電影來說幾乎等於是“新浪潮”的一代,他們很大程度上豐富了中國電影的語言,同時因為許多人早年都是地下導演,他們也開創了文藝片生存的一條新路,其中賈樟柯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儘管《小武》、《站臺》和《任逍遙》三部影片都未公映,但這些影片以過硬的藝術質量連續入圍國際電影節並在藝術市場上賣得不錯的版權價,2006年的《三峽好人》儘管只取得了30萬元票房,但是這部金獅獎作品是盈利的,賈樟柯也是眾多投資人心中的完美搭檔:他懂得控制成本,不超時不超支,總能入圍各大獎項口碑爆棚,總能夠盈利。

4.甯浩與《瘋狂的石頭》(2006):靠故事以小博大

賈樟柯的山西老鄉甯浩早年也是拍文藝片的藝術青年,處女作《香火》在美學和敘事上都頗得“賈科長”真傳,但是甯浩走了一條更加大眾的路線。

儘管許多資深影迷會吐槽《瘋狂的石頭》劇作上與蓋·裡奇電影的相似處,但是這部電影在當時創下了一個奇蹟:用300萬人民幣的成本贏得了兩千多萬元的票房。隨後甯浩迅速躋身票房大導行列,他的成功模式也被許多年輕導演借鑑:成本低不要緊,你得會講故事,講一個有趣的故事。

5.《孤島驚魂》(2011):流量明星時代來臨

毫無疑問這是一部不合格的電影,但是通過楊冪的超高人氣,這部500萬元的低成本的國產恐怖片依舊收穫了近億元的票房。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它開了一個不大好的頭:只要主演流量足夠頂級,即使質量不高也能賺錢。

6.《湄公河行動》(2016):國產主旋律新時代

其實早在2014年徐老怪徐克便通過類型化演繹《智取威虎山》來改編經典主旋律電影並取得不錯的成績,中國香港導演林超賢則做了更近一步的嘗試:取材我國公安幹警邊境緝毒的英雄事蹟的電影《湄公河行動》,這部電影歌頌了我國緝毒幹警的奉獻精神與英雄故事,同時用更加類型化的電影敘事和高度工業化的製作結合,讓主旋律電影更上一層樓。之後的《戰狼2》與《紅海行動》都是此類創作思想下的成功作品。


阿巴斯的特寫


永恆中的經典——《霸王別姬》

該片改編自李碧華的同名小說,由陳凱歌執導,張國榮、鞏俐、張豐毅領銜主演。尤其是張國榮飾演的程蝶衣一角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94年張國榮憑藉此片獲得第4屆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特別貢獻獎。2005年《霸王別姬》入選美國《時代週刊》評出的“全球史上百部最佳電影”。

“世上再無程蝶衣”,再無絕唱“霸王別姬”

影片圍繞兩位京劇伶人半個世紀的悲歡離合,展現了對傳統文化、人的生存狀態及人性的思考與領悟。

一個人若是活的太過純粹,就註定被紛擾的世俗所埋葬。

程蝶衣,終其一生,只唱一段京劇,只愛一個段小樓。而出於對生的本能的渴望,段小樓出賣了同門之誼,同時也出賣了自己的愛情,那個死心塌地想和他過一輩子安穩日子的頭牌名妓一菊仙。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也有人說或許他根本不愛段小樓,他只是分不清現實,他的心裡只有“戲”,紛紛擾擾,亂亂糟糟,他卻因為段小樓為日本人唱戲。三人之間的愛恨情仇與時代的悲劇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

當師兄二人在分離了22年的舞臺上最後一次合演《霸王別姬》,虞姬唱罷最後一句,用他送給霸王的那把注滿他感情和幻想的寶劍自刎了,蝶衣在師兄小樓的懷中結束了自己的演藝生涯,也結束了這出燦爛的悲劇。

看完這部影片,心中有著莫名的壓抑感,一生人,一場戲,不過是一陣雲煙罷了。


小關愛叭吧


《地道戰》

中國早期創作電影的經典之作對那些勤勞而充滿智慧的廣大人民的崇敬之情,還有留在童年記憶中的畫面。

《一江春水向東流》

影片有著遼闊的社會背景,事件紛繁,人物眾多,關係複雜,時間跨度大。在世界範圍內影響卓著,是中國風格的電影代表作。

《白毛女》

新中國第一部在全國引起巨大轟動的電影,它改編自延安時代令廣大工農兵刻骨銘心的同名歌劇法國電影史學家喬治·薩杜爾稱之為“動人心絃的現實主義”。

《喜盈門》

家庭倫理道德片《喜盈門》以北方農村一個家庭婆媳之間的爭端為主要內容,1981年放映後的兩年內,全國觀眾達1.7億人次,成為80年代上座率最高的國產故事片之一。

《芙蓉鎮》

其電影在多年之內創造的觀眾人次記錄在中國電影史上堪稱空前絕後。1998年,仍然有25%的觀眾選擇了謝晉為他們 “最欣賞的國內導演”,其得票率超過了居第二位的張藝謀。

《英雄本色》

香港英雄片的經典之作,曾被評選為香港10大電影第一名。1986年8月首映後,創下了票房346513 24港元的當年最高紀錄,隨後風靡東南亞,又以輾轉的渠道風靡整個大陸。

《少林寺》

功夫電影全國公映後取得巨大轟動,在香港及亞洲、澳洲和美洲一些國家上映時,引發一股強烈的“少林旋風”和“功夫熱潮”,觀眾遍及全球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僅國內的觀影人數就達到了5億人次,在日本的票房收入超過了3000萬人民幣,香港突破功夫片歷史最高賣座記錄,僅在香港的票房收入就達1615.7萬港元。

《大話西遊》

投資6000萬港幣的影片最初在香港上映時,票房極差,僅為4500萬港幣,進入大陸後,《大話西遊》已成為年輕人心中CULT片崇高的經典

《英雄》

這部投資3000萬美元的超級巨片以別人無法仿效的宣傳發行模式,瞬間席捲了全國影院,並創下了高達2億元的國產電影有史以來最高票房紀錄,兩年後的2004年9月份,《英雄》北美上映後成為票房冠軍。


萌萌小k醬


1.《阿飛正傳》

《阿飛正傳》是一部充滿懷舊色彩的都市片,片中借六十年代一群年輕人的迷失影射出九七回歸前香港人焦慮、迷茫與困惑的心態——對過去無法定位,對未來又無所適從。長期的殖民統治使香港人從歷史和文化上都產生了無法定位的流離感和無根感。空曠的歲月中,“阿飛”們風華正茂、神情淡漠。全片色調幽藍,飄渺的鏡頭,象一聲嘆息,飛越了三十年時光。用六十年代斑駁的鏡子照出九十年代疲憊的靈魂。 王家衛電影中的一些十分明顯的主題,如人物情感的孤立,拒絕溝通,或交流上出現困難,在其影片中一再出現,而在展示這些主題時,王家衛把故事的時間、空間切割成零碎片斷,打破了時空在傳統影片中的線性敘述,表現一種人物置於空間當中,但又不知身在何時何處的虛幻感。 王家衛作品,在很大程度上,是標署著藝術和獎項的商標。在廣大華語電影日益衰落的今天,王家衛仍保持著良好的國際發行和市場信譽,他是流行文化中橫空出世的天才,有對流行文化的瞭然於心和極度敏感。他的影片完美融合了商業與藝術、東方與西方、世界與民族的電影精華,像是琳琅滿目的精品文化超市,羅列著豐富多樣的藝術元素——戈達爾式的跳接和詩意對白、馬丁.西科塞斯式的運動鏡頭和剪輯技巧,巴洛克風格的東方迷幻他的電影活色生香,一面追求格調,緬懷浮世的極品音色;一面製造時尚、引領潮流。他是精英文化的代表,他的電影語言永遠屹立於世界的潮頭。他的作品沒有完整的故事性和起承轉合,而是以波動的人物情緒和跳躍的思維代替固有的情節把握全片的脈絡走向,呈現出生活化、心理化、情緒化、個性化和風格化的傾向。

2.《霸王別姬》

《霸王別姬》是陳凱歌的第五部影片,本片風格與他的四部前作完全不同,他的頭兩部影片《黃土地》到《孩子王》,屬第一階段,這個階段是為以後作準備的,一方面是作電影理解的準備,另方面則是電影技巧的準備。他說:“這個階段對我已成過去”。 《霸王別姬》一片藉助於幾位京劇演員人生、命運的曲折展現對人的生存理想與現實存在著的永恆矛盾做了哲理的探索與闡釋。感情強烈,情節曲折,充滿生生死死的戲劇衝突,並邀請幾位大明星主演,具備充分的商業元素,同時,也蘊含深刻的文化內涵,在這一點上,與陳凱歌的前作是一貫的。影評界對於本片的“雅俗共賞”,叫好又叫座,以“通俗中見斑斕,曲高而和者眾”來形容,相當中肯。 陳凱歌選擇中國文化積澱 最深厚的京劇藝術及其藝人的生活,來表現他對傳統文化,人的生存狀態及人性的思考與領悟,是很聰明而獨到的。國際影評聯盟評委認為:“《霸王別姬》一片深刻挖掘中國文化歷史及人性、影象華麗、劇情細膩”。這是外國專家的看法,對於熟悉中國傳統文化的中國人來說,則此片的內蘊更為豐富深廣,銀幕影象的張力更具歷史深度。

影片中選用的幾個京劇的片斷,是經過嚴格精選的,陳凱歌說是要“儘量借這些片斷說明程、菊及段三人關係的變化”。但事實上,不單如此,這些京劇片斷,對於塑造程蝶衣裳形象,是極具魅力的視聽元素。 陳凱歌在本片充滿激情地敘述這個延續半個世紀的故事,但他卻不滿足於僅僅動人地講故事。片中一些鏡頭,極具張力,具有相當大的歷史涵蓋面,發人深省。這部影片,在華麗的背後,蘊含著深刻的哲理。 影片因其嫻熟的藝術技巧及內蘊的豐厚的東方化的人文主題獲法國第46屆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大獎等8項國際獎。

3.《小兵張嘎》

在中國電影發展史上,“十七年”的電影創作具有許多突破性進展,本片就是一個經典的例子——它反映現實生活,表現革命鬥爭,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具有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導演之一崔嵬(1912—1979)早年從事左翼戲劇活動。1954年轉入電影界,先當演員,後當導演,是“北影四大帥”之一。他導演的影片有一種氣勢磅礴、濃郁粗獷的藝術風格。在環境的渲染上,充滿著強烈的時代感和生活氣息;在人物刻畫上,既善於表現強烈的戲劇動作,又努力發掘人物的內心世界。《小兵張嘎》手法純熟,畫面流暢而富有韻味,尤其是運動長鏡頭的運用讓觀眾歎為觀止。


慢慢品味著不


方世玉 戰狼2 霍元甲 臥虎藏龍 無間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