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企業研發細胞治療新冠肺炎的關鍵新技術

近日,湖南省科技廳公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應急專項首批立項項目》,其中," 臍帶間充質幹細胞治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關鍵技術攻關與臨床應用示範 "" 面向重大疫情應急防控與救護智能機器人 "" 湖南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大數據監控服務平臺研究及應用 " 等 21 個擬立項項目進行了公示。

湖南企業研發細胞治療新冠肺炎的關鍵新技術

" 我們不是速度快,而是我們準備得比較充裕。" 在談到《臍帶間充質幹細胞治療新冠肺炎臨床示範》獲得省科技廳首批立項時,湖南源品細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執行總裁王健教授表示,我們把過去十幾年在臨床研究、應用細胞的經驗全部濃縮在這個項目上,項目在立項專家評審過程中,很多人認為我們的速度太快了,嚴格上說,我們不是速度快,因為準備的時間比較充裕,我們做的基礎研究工作比較多,時間也比較長。我們這次能夠在抗擊疫情中發揮一定的作用,實際上有賴於我們這些年一直在這些領域裡頭深耕的結果,不是一時的努力能夠做得到的,從 12 月初我們關注、並開始研究,到申報立項花了 1 個多月。

其實,早在春節前疫情爆發初期,源品生物研發團隊緊密關注疫情傳播及感染症狀,在裴鋼院士親自指導下,公司以薛志剛教授、王健教授為核心的科研團隊全部放棄休假,與臨床一線的專家保持密切溝通,通過視頻會議及專家調研初步確定新型冠狀病毒是 SARS 的進化病毒,致病機理完全相同。病毒進入人體後干擾免疫系統,讓免疫系統誤認為肺細胞是外來物從而發起進攻,病人是被自己的免疫系統殺死的。目前所有市面上的化學和生物藥物尚無特效藥,大都採用與當年 SARS 相同的方法對症治療,用激素壓制免疫系統引發的炎症反應,但這同時也會讓人體會非常脆弱,難免受到損傷。

1 月 28 日,省科技廳、省財政廳聯合發佈通知,迅速啟動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應急專題項目申報工作。時間就是生命,湖南源品細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作為湖南本土幹細胞全產業鏈高科技企業,面對疫情,迅速聯合湘雅二醫院、南華大學附二醫院、長沙市一醫院、南華大學附屬南華醫院,全力以赴開展科研攻關,短短十天時間內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技術突破,並與合作醫院進行了深入研究討論,最終形成了完整的幹細胞治療新冠肺炎的關鍵新技術和臨床治療方案,在 1 月 30 日正式向省科技廳申報。

湖南企业研发细胞治疗新冠肺炎的关键新技术

幾天後將用於新冠病毒肺炎臨床

幹細胞具有抵抗組織損傷、促進組織修復和免疫調節的作用,全球幹細胞臨床試驗涉及上百種疾病,其中間充質幹細胞是主流。王健介紹,間充質幹細胞 ( MSCs ) 在病毒性肺炎治療中,一方面可以通過調節免疫反應,抑制細胞因子風暴,抑制過激免疫反應、支持修復等機制,降低對人體多器官造成的損害;另一方面,幹細胞在通過靜脈輸注進入人體後,由於分佈特徵和趨化作用,大部分聚集在肺部,可分泌細胞營養分子,具備改善肺部細胞微環境、保護肺泡上皮細胞、改善肺功能的潛力。

源品生物申報的項目方案非常明確,使用細胞的種類(成體幹細胞)、代次、劑量、劑型、給藥方式、療程設計、適應症、禁忌症等十分具體、明瞭,這對於攻克幹細胞治療新冠病毒肺炎一系列關鍵技術具有重大的基礎性作用,可以為後續間充質幹細胞治療新冠病毒肺炎提供新的思路,開闢新的更好的途徑。

幹細胞製備比藥廠製藥更加困難,因為是 " 活的藥物 "。湖南源品細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發副總裁薛志剛教授介紹,我們申報的《臍帶間充質幹細胞治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關鍵技術攻關與臨床應用示範》項目,依據間充質幹細胞免疫調節反應的特性,目前種子庫細胞到製成臍帶間充質幹細胞製劑只需要 3 天時間。如果一個幹細胞從原材料提取到種子庫細胞、再到細胞因子注射液,整個週期需要 3 個月左右。因為幹細胞製備的硬件條件至關重要,包括幹細胞製備車間的設施、設備、儀器是否達到 B+A 臨床級幹細胞製備的標準和要求。同時,幹細胞製備的軟件更為關鍵,即完整的幹細胞製劑製備質量管理體系。硬件和軟件條件達標後,最核心的是要有一支具有工廠化細胞製備能力和經驗的生產、管理的團隊。

薛志剛介紹,該公司的間充質幹細胞已經通過了湖南省藥監局和安全評價中心(藥物 GLP 實驗室)的生物學屬性、微生物安全性、生物學安全性、生物學有效性的綜合檢測,頒發了檢測合格的報告。另外,該公司還擁有 1800㎡質控中心,18 項質量檢測指標全程確保細胞製劑安全、穩定與高活性。多重軟硬件優勢為抗擊新冠肺炎幹細胞科研攻關項目提供研究級、臨床級、可回溯的細胞製品,為全國各大醫院輸送質量安全的臨床級幹細胞。

" 臨床應用我們正在積極努力,預計很快。" 王健介紹,按照我們現在的生產能力,一天大約可生產 30 份細胞用於臨床,一天可用於 30 個病人,一個病人大約是三次。近段時間可供應近 3000 份細胞。作為臨床科學研究項目,要嚴格按照國家的法律法規、按照我們醫學的倫理來做,還有一個過程,但會很快,預計在幾天後。

據瞭解,此次《臍帶間充質幹細胞治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關鍵技術攻關與臨床應用示範》攻關項目完成正式立項後,源品生物將聯合湘雅二醫院、南華大學附二醫院、南華醫院等全力推進相關技術攻關與臨床研究,並將嚴格遵循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和要求,與醫療機構緊密合作,按照臨床研究方案科學地開展各項研究工作。後續,該公司將聯合合作醫院為湖北對口疫情重災區提供幹細胞技術臨床應用支持。

湖南企业研发细胞治疗新冠肺炎的关键新技术

首批 21 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應急專項立項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省科技廳聯合省財政廳迅速啟動疫情防控應急科技攻關,1 月 28 日共同發佈了應急專項申報指南。截至 2 月 7 日,省科技廳共受理應急專項項目 400 項。2 月 17 日,首批 21 個擬立項項目公示。

此次項目申報主要支持疫情防控技術集成示範研究、疫情防控裝備研發與應用、疫情監測體系建設研究和疫情病原檢測新技術、新方法、新產品的研發與應用等四個方面。因受疫情防控的影響,立項採取通訊評審方式進行。評審專家涵蓋呼吸、感染、放射、病毒學、中醫、急危重症和檢驗檢測等領域,其中外省專家佔總數的 40%。立項重點突出與疫情防控密切相關、科技創新支撐疫情防控、臨床一線與成果應用及競爭擇優等原則。

按照 " 特事特辦 " 原則,自啟動專項申報到評審立項公示,僅用 20 天時間,程序加快提前兩個月。首批 21 個擬立項項目中,項目負責人不乏院士及其團隊成員,如湖南大學王耀南院士、譚蔚泓院士團隊成員等。項目承擔單位中,直接投入疫情防控第一線的單位達 50% 以上,如長沙市第一醫院、中南大學有關附屬醫院、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及南華大學等。此外,也有相關抗疫產品研發在本次疫情防控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的企業,如聖湘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超亟檢測技術有限責任公司等,被予以立項支持。

省科技廳表示,首批立項工作完成後,將啟動與抗擊疫情有關的其餘項目評審立項工作。

瀟湘晨報記者陳張書 通訊員姚碧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