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戰爭中的女子防線

新年伊始,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迅速打響。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西安交大一附院第一時間啟動全院應急預案,構建院內外聯防聯控機制,全面有序開展防控工作。白衣戰士義無反顧衝上疫情防控第一線,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頑強拼搏、日夜奮戰,與病毒零距離對陣。


收治患者的隔離病房,就像戰場的最前線,醫護人員每天都要身著“盔甲”與病毒展開兇險搏鬥。他們中有一支特殊的力量,巾幗不讓鬚眉,在抗疫戰爭中構築起了堅強的防線。
疫情初期,人們對疾病的認知還很有限,診療流程、檢驗流程、標本採集、轉運等等,每一個細節都至關重要。由感染科護士長杜粉靜牽頭,各項實用措施、相關流程緊急出臺,張貼在使用處,擺放在護士站,方便大家隨時核對、參照,確保標準化執行。

患者的需求就是我們的要求

有的患者來院看病什麼準備也沒有,就這樣突然被隔離了,手機沒有電了、需要充電器、生活用品也沒準備等等,都會找護士解決。對待每一位患者,護士都會很耐心的解釋,根據患者所提的要求和問題,最後形成了一個規定,只要患者被隔離立即送上洗漱用品、日常用品等。只有在隔離病房,才能最大程度瞭解到哪些環節需要改進,最後形成一個完整,方便大家的可行流程。

抗“疫”戰爭中的女子防線

陝西省首批、醫院首例出院患者杜某,剛住院時由於病情較重、情緒焦躁,護士李潔潔便主動詢問交流,關心患者飲食、身體狀況,很好地舒緩了患者的情緒,也獲得患者的信任。一次給患者扎留置針,因為穿戴防護服和護目鏡原因,穿刺兩次才成功,患者並沒有發脾氣,反而說了聲謝謝!2月22日,出院18天的杜某重新回到醫院捐獻血漿,用於針對新冠病毒的臨床治療。

抗“疫”戰爭中的女子防線

>>>>實戰演練 確保萬無一失

進入隔離病房前必須經過嚴格的崗前防護用品穿戴培訓,感染科護士侯靜濤參與了醫院第一批、第二批援武漢醫療隊及科室醫生、護士、支援人員的培訓工作,對進入病房和離開病房整個過程防護服和隔離衣穿脫、戴口罩、護目鏡的方法進行演示。“看似簡單容易,實際穿脫防護服和隔離衣的過程才是重中之重,不容有任何瑕疵。”侯靜濤強調。在這場戰役中,醫務人員的自我防護至關重要,為了保證人人過關,由感染科、臨床技能中心共同搭建了模擬隔離病房和發熱門診。實戰操作、優化流程,要求每一位進入隔離病區的工作人員,逐一演練,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抗“疫”戰爭中的女子防線

防護用品,是打贏這場戰役的重要保障。護士劉妍承擔著庫房管理和後勤保障工作,並協助一線醫護人員檢查防護服,護目鏡,口罩等的密閉性,確保萬無一失。每每看到戰友們臉上被口罩壓出的痕跡,鼻子和耳根的紅腫、起泡甚至被壓破,劉妍都會拿出泡沫敷料和紗布給她們貼上。

抗“疫”戰爭中的女子防線

整形美容頜面外科護士韓亮,主動報名參加了支援感染病房,承擔著為患者採血,輸液以及送餐、發藥、內外走廊及病房的消毒。不熟悉的病區環境及工作流程,近距離接觸確診患者,擔心為患者穿刺、採血時失敗。在同事們互相勉勵和幫助下,上了一個班以後,韓亮就有了信心,以後工作起來也越來越得心應手。

抗“疫”戰爭中的女子防線

>>>>兒子眼中的“奧特曼”

37歲的主管護師楊鑫,已有19年感染科工作經驗,同時經歷過抗擊非典。新冠疫情期間,楊鑫負責全院除感染科以外的普通病房新冠肺炎疑似患者病毒核酸鼻咽拭子的採集工作,看似簡單,實則感染風險極高。在採樣時,患者要摘掉口罩,護士要近距離接觸患者採集標本,並且在採集標本過程中患者會因鼻咽部的刺激而咳嗽、打噴嚏,大量的唾液、鼻涕等分泌物被摔成“塵霧和水沫”,蒸發後留下飛沫核與其中的病毒,在空中形成氣溶膠,這些微米級顆粒將直接噴向採集者面部。加之對患者病情、病房佈局等不熟悉,均需要充分溝通,以確定穿、脫防護服區域及消毒處理脫下來的防護用品,並立即將採集的鼻咽拭子標本裝入專用標本轉運箱送至發熱門診,避免汙染病區。

抗“疫”戰爭中的女子防線

“在採集鼻咽拭子標本期間,必須嚴格把控3個環節,一是患者必須經過感染科醫生的會診,二是患者必須單間隔離,三是採樣時其它人員必須離開病房且關閉房門。不僅要做好自我防護保證自己安全,還要保證其它工作人員、家屬的安全。”楊鑫介紹到。每次穿好防護用品進入病房採樣的那一刻,她覺得自己像兒子眼中的“奧特曼”,自信而驕傲!目前,楊鑫已完成病毒核酸鼻咽拭子採集45次。
參加工作僅半年時間的規培護士許奕玏,負責留觀和確診患者的治療、發藥、生活護理、心理安慰及消毒病房等工作。讓她特別感動的是,在對患者進行鼻咽拭子採樣的時候,患者會主動讓她把棉籤包撕開之後再卸掉口罩,採完之後立即戴上,同樣在穿刺時患者也會主動頭偏向另一邊來保護醫務人員。


>>>>如果是我的孩子,我也會支持

消毒供應科王鋒玲,是這次支援感染病房人員裡,唯一一個70後,也曾參與2003年非典救治工作。17年前她是感染科的一名護士,疫情面前責無旁貸,17年後她依然選擇堅守一線。而這一次,她的內心更加從容、淡定、堅毅……
一次,問起一起搭班的90後護士,父母知道在一線嗎?她說:沒敢告訴,怕他們擔心,看著眼前比她的孩子大不了幾歲的戰友,眼淚隔著護目鏡在眼眶裡打轉,王鋒玲不敢多問,忙安慰說:現在我們的防護很到位,肯定不會有事的,心裡卻很是心疼。“我想:如果是我的孩子面對如此選擇,我也會支持她的,肯定會的。”王鋒玲說到。

>>>>3斤的全面型呼吸防護器 一戴就是6個小時

在感染科病房裡,住著一位帶著有創呼吸機+ECMO+CRRT的危重新冠肺炎患者,由於患者一直帶著氣管插管,除了身穿三層防護服之外,還需佩戴重達3斤的全面型呼吸防護器,這一戴就是6個小時。期間需全程陪同在患者身邊,隨時觀察,密切關注呼吸機、監護儀、ECMO管路、有創血壓監測、CRRT等各項管路與數據,並將這些數據、圖片及時傳送到醫療救治小組。除了基本的生活護理之外,還需要完成抽血、血氣分析、輸液注射、吸痰、口腔護理等各項與患者零距離接觸的操作。面對這一極危重患者,由24名護士組成特護團隊,每班3人組成護理小組,各司其職,心臟外科護士肖林暉正是這3位護士中年齡最小的一員,負責ECMO的管理,定時抽血、查血氣,查APTT,及時報告醫生後調節藥物用量,這些看似容易的日常工作在厚厚的防護服下,一切細小的動作都變得如此困難與費力。帶著“豬鼻子”原本簡單的低頭抬頭都變得不容易,就這樣,每個班3個人6個小時不停歇,尿不溼似乎都是多餘的,汗水早已經溼透衣服……

抗“疫”戰爭中的女子防線

在接管危重症患者的日子裡,重症護理團隊就是這樣的24小時不間斷艱難守護,一次又一次突破自身體力和耐力的極限,每當看到患者指標的好轉,都是鼓勵大家繼續負重前行的動力。

抗“疫”戰爭中的女子防線

“24年來偉大的祖國保護著我,如今,換我守衛我們敬愛的母親。”感染科新入職護士寇禕今年剛滿24歲,沒有被眼前的困難所嚇倒,反而更堅定了她一顆愛國的心。

抗“疫”戰爭中的女子防線

>>>>將“三查七對”用到訂飯當中

由於還處在哺乳期,感染科賀婷便負責起了科室護士、患者的訂餐事宜。讓每一位收治患者和衝鋒在前的姐妹們吃上營養健康,美味熱乎的飯菜就是她的使命!本以為訂飯是件很容易的事情,殊不知,隨著科室收治疑似和確診病例人數增加,患者的飲食要求漸漸多元,除了考慮病種不同特殊飲食之外,還要考慮年齡、種族、產後狀況等,一天三餐,每餐都要同食堂師傅報備,將不同口味標識清楚,避免患者就餐時出現問題。而護士因為倒班和休息區域不固定,有的回家自我隔離,有的住在醫院的休息區,統計吃飯人數不能及時有效,賀婷便建立了專屬的吃飯群,每頓飯都艾特到所有訂餐的人,反覆核對幾遍排班,生怕漏掉一個人,把原來基礎護理學上講的“三查七對”用到訂飯中,護士姐妹們有什麼特殊要求,她也會第一時間與食堂師傅溝通,確保她們用好每頓餐,精力充沛打贏這場戰疫!

抗“疫”戰爭中的女子防線

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平日裡的白衣天使化作白衣戰士,奮戰在各自領域,肩負著各自的使命,有苦不言苦,有累不說累。在此次新冠肺炎的戰役中,交大一附院先後派出五批援武漢醫療隊共158人,其中護士109人。在院內全院各護理單元共支援58人,加上感染科54名護理人員,直接參與新冠肺炎救治工作。在護理部辛霞主任的整體安排部署下,按照年資高帶年資低,感染科帶外科室原則,全面負責收治患者的管理、治療,病區及固定區域的消毒,個人的防護工作。


在抗疫一線,有許多她們這樣的人,平時只是一個個普通護士,默默無聞,但在疫情肆虐時,卻爆發出極大的勇氣,散發出英雄氣概,共同構築起了牢固的防線。陽光積極的心態、科學嚴謹的精神、良好的團隊氛圍、周到細緻的人文關懷,為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帶來了信心和希望,綻放出了無限生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