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問診、送藥上門 醫藥電商衝上抗疫第一線

中國商報/中國商網(記者 張濤)線上問診、送藥上門,線上藥店衝上了抗疫第一線。京東醫藥、阿里健康、叮噹快藥、康愛多等醫藥電商發揮出電商優勢,很好地彌補了線下藥店在疫情中的短板,成為抗疫的新生力量。此外,多家線上藥店的負責人告訴中國商報記者,此次疫情也讓他們收穫了大批新增用戶,同時也幫助廣大用戶培養了線上消費的習慣,未來,線上購藥有望成為越來越多用戶的選擇。

線上問診、送藥上門 醫藥電商衝上抗疫第一線

中國商報 賈欣然/攝

“史上最忙碌”的春節

疫情之下,群眾居家抗疫,不方便去醫院或線下藥店尋醫問診、購買藥品,從而促使線上藥店需求激增。為此,各大醫藥平臺全力投入到疫情防控戰中。

“疫情出現之後,叮噹快藥總部第一時間就成立了防疫專項應急小組,強調要保供應、保價格、保服務。”叮噹快藥高級副總裁王廣磊告訴中國商報記者,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叮噹快藥將採購任務落實到個人,分別跟各大供應商溝通、協調上游工廠;春節期間,召回返鄉人員,加班加點、開足馬力生產,保障供應,第一時間把剛下生產線的口罩、酒精、消毒液、溫度計等物資運送到全國各城市;同時,叮噹快藥還通過全球供應鏈,積極拓展日本、韓國、泰國、以色列等跨國渠道,補充供應。

王廣磊告訴中國商報記者,疫情期間,叮噹快藥一直都在提供服務,線下門店和線上平臺的訂單非常多。他表示,叮噹快藥5000多名員工一直堅守在全國十幾個城市,為群眾的安全健康把關守門,堅持線上線下24小時服務。

和叮噹快藥一樣,作為我國最大的線上醫藥平臺,阿里健康和京東健康也在疫情期間開足馬力,全員投入。

“我們整個團隊都在日以繼夜地工作。”京東健康CEO辛利軍對外透露,從大年三十開始,京東健康團隊就一直處於緊張的節奏中。

防疫用品需求劇增

“總體來看,從全國啟動疫情防控工作開始,醫療防護用品需求就不斷加大。”廣州康愛多數字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陳彥輝告訴中國商報記者,受疫情影響,口罩、護目鏡、防護服等防疫產品在防疫初期銷量巨大。

王光磊也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自疫情暴發以來,叮噹快藥在全國範圍內,單週送貨上門次數超過138萬次,為用戶送上口罩95萬隻,消毒液28萬瓶,抗病毒口服液32.8萬瓶。叮噹快藥每天的線上訂單量約為同期訂單量的八倍,累計為消費者提供的健康到家服務高達450萬次以上。用戶對口罩、消毒液、酒精棉片、連花清瘟膠囊、抗病毒口服液、奧司他韋、板藍根顆粒、藿香正氣等防疫用品以及防流感藥品的需求比較集中。

疫情期間,包括康愛多、叮噹快藥在內的各大醫藥平臺的防護用品銷量都出現暴漲。

在京東平臺,口罩、防護目鏡、耳溫槍、消毒液這類基本防護用品幾乎是上架後瞬間被搶空。來自京東的數據顯示,從1月1日開始的一個月內,京東健康自營採購血氧儀、體溫計等各類防疫用品近3000萬件。僅1月19日至22日三天時間,每天都有超過1580萬隻口罩入倉、上架。

但如此龐大的用品數量依然難以滿足市場需求。中國商報記者瞭解到,1月22日下午,京東會從3M、霍尼韋爾等廠家調集一批口罩上架,而當記者立即上線準備下單時,頁面已顯示無貨。“一卡車的貨基本上十分鐘就賣光了。”京東集團副總裁宋暘告訴記者。

淘寶的情形和京東基本差不多。據瞭解,從1月22日開始,口罩等主要醫療防護用品在各大平臺上基本都處於缺貨狀態。

中國商報記者觀察到,防護用品在2月1日後依然需求強勁,只是各大平臺的貨品幾乎全部賣光,消費者想買也買不到。以口罩為例,2月21日,在京東平臺上,記者搜索關鍵詞口罩,只顯示出一款名為3Q的品牌,但點開後發現並沒有現貨,必須等到下午3點才能進行預約。而3M、霍尼韋爾等知名品牌則全部顯示“無貨”。當天下午3點多,中國商報記者再上京東準備預約3Q醫用口罩時,該商品的頁面顯示預約人數已達到230萬。同時,記者在淘寶搜索關鍵詞“醫用口罩”後也會跳出供應短缺和不能發貨的提醒。

慢病藥品需求上升

由於擔心會被病毒傳染,群眾輕易不會出門,線上對於其他各種慢病的醫藥需求也不斷上升。

陳彥輝告訴中國商報記者,2月1日以後,各類藥品的需求逐步上升,這一方面是因為很多慢病患者在春節期間準備的藥品基本上已用完,需要補充,但又不敢去醫院或線下門店,所以轉到線上購買;另一方面,一些臨時的醫藥需求也從線下轉到線上下單。他說,從2月1日至2月16日,康愛多的藥品銷售量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00%,如果剔除去年2月春節的影響因素,今年這半個多月的增幅估計也有50%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疫情出現後,阿里健康和京東健康相繼開通了針對疫情的線上義診服務,春節後,京東還率先將免費問診服務擴大到全部科室的所有疾病領域。疫情期間,京東和阿里巴巴一方面重點援助和支持疫情嚴重的湖北地區的防疫需求,另一方面,又相繼聯合全國知名藥企推出“慢病福利計劃”,以保障疫情期間慢性病藥品的在線供給,同時,為不方便出門配藥的慢病患者提供了線上的慢病管理服務,幫助慢病患者通過線上藥店提供複診、續方、購藥、配送一站式服務。

2月10日,針對疫情嚴重的湖北地區,京東健康還上線了湖北地區“慢性病患者斷藥求助登記”公益平臺,讓藥品供需雙方可以及時、便捷地對接用藥需求,匹配藥品供應信息,以幫助該地區有需要的慢病患者儘快買到必需、急需的藥品。上線一週,該平臺共收到湖北地區超過14000條慢病患者的斷藥求助信息。

來自京東的數據顯示,1月20日至2月20日,京東健康線上OTC類藥品成交額同比增長超過四倍,其中流感、退熱、維生素類藥品達到八倍以上。

“未來慢病患者的購藥方式將發生重大變化。”王光磊對中國商報記者說,通過此次疫情,消費者對線上購藥建立起信任,疫情過後,“醫+藥”閉環服務模式也將會佔領用戶尤其是慢病用戶的心智,成為慢病患者重要的購藥方式。

物流和供應鏈面臨大考

疫情帶來了線上藥店需求的暴增,與此同時,由於疫情防控的需要,各地道路交通實行管制,物流和供應鏈也面臨著嚴峻的考驗。

陳彥輝告訴中國商報記者,目前線上訂單量大增,但商品缺貨嚴重。受疫情影響,休假的工人出不來,很多企業無法按時復工,從而導致上游供應鏈貨源不足。另外,在物流方面,第三方快遞只有順豐和郵政EMS在疫情期間可以提供正常服務,“四通一達”幾乎無法正常運轉,因此藥店的快遞成本普遍上升;同時,大城市的主城區道路不通暢,各小區實行封閉管理,快遞進不去,物流速度減慢,難以保證時效。“越大的城市越慢,三四線小城市反而好些。” 陳彥輝說,大城市的快遞主要慢在主城區的“最後一公里”。

“春節期間,受疫情影響,叮噹快藥單量猛增,服務時效有所下降。”王光磊表示,在線醫生、在線藥師、在線客服和藥店營業員、藥店配送小哥們都非常辛苦,整個春節期間,一線的員工幾乎都是加班加點連軸轉,吃飯和休息的時間都不夠,甚至連大年三十和大年初一都顧不上給家人、朋友送上新年問候。

網經社的測評顯示,疫情期間,除叮噹快藥核心區域最快28分鐘送貨上門之外,阿里健康、京東健康、康愛多等醫藥電商均只能實現次日達或隔日達。其中,京東健康由於擁有自營物流,發貨速度明顯快於其他醫藥電商,服務質量也比較有保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