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遗忘的弹子石:解放前为重庆中心商务区,为山城开埠史的地标

重庆的中心商务区“金山角”是解放碑、江北嘴和弹子石。大家都知道解放碑是重庆的招牌,现在江北嘴也在高速发展。但弹子石给人们的印象好像是一个离渝中很远的一个城乡结合部。但是弹子石远比我们想象的有魅力,他作为重庆开埠最早的地区之一,在200多年前,就已经有了重庆最早的水码头。现在摇身一变成为国家 4A级景区,“一街两埠四院十景”是它的特色。这里还是吃货的天堂,减肥人的噩梦。

弹子石的传说

“弹子石”曾经叫“诞子石”。远古时期,大禹在重庆南岸涂山和涂山氏之女共结连理,但大禹为了国家安危,三过家门而不入。涂山女太过思念大禹,结果望夫化石。后来这块石头诞下了大禹的儿子夏启。所以被称为“诞子石”。后来人们叫着叫着就成了“弹子石”。

一街两埠四院十景

“一街两埠四院十景”是弹子石的核心景观。一街是弹子石老街;埠是下江、上埠;四院是王家大院、孙家花园、夏家大院、青阳公馆;十景是一德堂、百岁坊、青云桥、爱情墙、海关石、花朝门、利川号、涂山窑、映月池、余音阁。

被人遗忘的弹子石:解放前为重庆中心商务区,为山城开埠史的地标

一街——弹子石老街

重庆开埠后,许多外国的商人都来到弹子石。有日本人,也有高鼻子的西洋人。这些外国人的到来就使得这里出现了很多欧式建筑、外资工商业等。让这里真正变成了“洋人街”。而这里也聚集了许多大企业,如裕华纱厂、川威制革厂等等。许多货品像盐、粮食、棉纱等都在这个码头集散。大批商轮在这里停泊着,堪称长江上游内陆的“清明上河图”。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内迁重庆,这让弹子石变得更加热闹。日本飞机对重庆大轰炸的时候,却不炸弹子石。这是因为当时的日本商人、欧美驻华人员都躲进了弹子石。在没有轰炸的弹子石,达官贵人们尽情享受着他们的快乐。这里就变成了重庆城外的富人区。而如今,老街一片祥和,居住在这里的人们怡然自得,白天有菜农在这里摆摊卖菜,孩子在巷子里追逐打闹,过着简单而平凡的生活。

被人遗忘的弹子石:解放前为重庆中心商务区,为山城开埠史的地标

王家大院

王家大院的创始人叫王信文,来自湖广填四川。当时王信文来到重庆,看到弹子石这里非常热闹,还有一个水路码头,于是他就在这里定居了下来。王信文的妻子是个百岁老人,享年108岁,当时光绪皇帝还给其妻立了“百岁牌坊”,寓意百年好合,当时就立在谦泰巷口。由于王信文经商得当,成为了非常有名的大盐商。王家大院人口最多的时候有96人,五代同堂。之后围绕着王家大院就形成了繁华的街市,后来就变成了弹子石老街。而王家大院也被誉为重庆江南名宅、“西部水路门户第一家”,是重庆开埠史的地域标志。

被人遗忘的弹子石:解放前为重庆中心商务区,为山城开埠史的地标


被人遗忘的弹子石:解放前为重庆中心商务区,为山城开埠史的地标

孙家花园

孙家花园是现在比较完整的民国建筑,曾经是渝城名商孙树培的家。孙树培还曾帮助过共产党人刘伯承。当时,军阀王芳舟要抓捕刘伯承,孙树培就让王芳舟在孙家大院住下来避难。第二天清晨送刘伯承上船离开了。

被人遗忘的弹子石:解放前为重庆中心商务区,为山城开埠史的地标

夏家大院、青阳公馆、一德堂

夏家大院是巴渝的名门望族夏氏家族的家。整个大院,坐落于渝州“青狮白象锁大江”典故中的狮子山麓,依坡而建。两扇黑漆大门是夏家闻名巴渝江南的地域品牌。青阳公馆是辛亥革命中四川名将石青阳的故居。也叫做“青阳大庄园”。一德堂是百年基督教堂,也是结婚场地的不错选择。

被人遗忘的弹子石:解放前为重庆中心商务区,为山城开埠史的地标


被人遗忘的弹子石:解放前为重庆中心商务区,为山城开埠史的地标

弹子石美食一条街——吃货的天堂

要是没来弹子石老街吃过这些东西,就没资格说自己是个吃货。弹子石大佛段老街的袁师傅烤肉、冰粉妹妹对于吃货来说都不陌生。天色还未完全黑掉,这些烧烤摊都开始散发香气了。约上三五好友,点上烧烤,坐在此处,就能消除一天的疲惫。等烧烤的时候,还可以点一份阿亮的凉糕。烧烤配凉糕,是这里的经典搭配。尽管凉糕是夏天的美食,但阿亮凉糕在冬天也同样热销。弹子石转盘处的鸭血面庄已经开业17年了。店的位置有点偏,但完全不影响这家鸭血面庄的生意。虽然卖相不好看,但入口滑嫩爽口,十分入味,而且还没有腥味。叶小包在弹子石已经30几年了,到现在还只是卖鲜肉包和豆沙包。这里一碗小面还是只要5块钱,而且面还多。面对这么多美食,真的都要流口水。

被人遗忘的弹子石:解放前为重庆中心商务区,为山城开埠史的地标

闲暇时来到弹子石子老街,漫步街头,在正面可以看到长江和嘉陵江交汇,而在背面就是这一座美丽的城市。在这里放空自己,让自己的生活慢下来,好好欣赏一下弹子石的美丽景色,它即将成为下一个网红。


分享到:


相關文章: